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主要湖泊水环境现状与污染控制建议张利民夏明芳*王春张磊陆继来(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36*联系人E-mail:mingfang_xia@)摘要:江苏面积大于50km2的湖泊有12个,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污染等原因,近30年来,江苏湖泊水环境质量每十年下降一个等级,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剧,藻类“水华”频频暴发,湖泊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生态服务功能衰竭。本文在分析江苏湖泊水环境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省湖泊的污染控制建议,以期为江苏省湖泊治理提供参考。关键词:江苏湖泊水环境污染控制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心地带,总面积10.26X104km2,是我国较早开发的地区之一。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近30年来,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土地的高强度利用、化肥的使用等人类活动,使得江苏地区河湖水系逐步遭受到污染威胁。据1998年统计,江苏年废水排放量超过30多亿t,全省受污染水体面积达98%,因水环境污染损失的GDP占总损失的57.2%〜74.8%,这其中,湖泊的水环境恶化是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江苏省是我国淡水湖泊分布集中的省(区)之一,境内平原辽阔,水网纵横,湖泊面积达6853km2,湖泊率为6%,居全国之首[1]。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公布的江苏省湖泊保护名录,全省0.5km2以上湖泊、城市市区内湖泊、城市饮用水源湖泊共137个,其中面积超过1000km2的有太湖和洪泽湖,位列我国五大淡水湖的第三和第四位;面积在100-1000km2的有6个:高邮湖、骆马湖、石臼湖、滆湖、白马湖和阳澄湖;面积在50-100km2的有4个:长荡湖、邵伯湖、淀山湖和固城湖。1.全省湖泊主要水环境问题1.1湖泊富营养化加剧,蓝藻水华频频暴发监测调查结果显示,江苏全省十二大主要湖泊均已呈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表1),其中,苏南的太湖、滆湖、石臼湖、淀山湖、长荡湖、固城湖等5个湖泊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阳澄湖尚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苏北的白马湖、骆马湖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洪泽湖、高邮湖、邵伯湖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据20世纪50年代初调查,江苏的主要湖泊水草茂盛,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水体清澈,水质优良,珍稀名贵鱼类资源十分丰富。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湖泊人工养殖、工业污染、围湖造田等强烈的人类活动干扰下,江苏的湖泊生态系统迅速退化,水质几乎每十年下降一个等级,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剧。太湖、固城湖等湖泊近年来暴发了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尤其是太湖的蓝藻水华,不仅直接威胁到环湖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而且还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蓝藻在太湖存在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初期,在太湖北部的五里湖和梅梁湾有少量的蓝藻及其“水华”(俗称“湖淀”),当地居民曾争相打捞“湖淀”肥田;到80年代初,太湖蓝藻“水华”已基本占据了大半个梅梁湾;1987年,除全梅梁湾都发现有水华外,在西部大浦口水域也出现了较大面积水华,1994年水华面积已扩大到除贡湖湾东部外的北部湖区。1997〜2000年水华在湖心区均可大面积分布;遥感影像反映,甚至在冬季(1998年),水华亦可在竺山湖和梅梁湾出现。其他湖泊,如洪泽湖、固城湖等的富营养化状况也呈现加重趋势,2005年以来固城湖的蓝藻水华愈演愈烈,2007年已经覆盖全湖。表1江苏省十二大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湖泊综合污染指数(均值型)污染级别水质类别定类项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lc富营养化程度太湖8.64(0.86)中污染劣V总氮62.62中度富营养洪泽湖7.97(0.80)中污染劣V总氮54.6轻度富营养咼邮湖5.10(0.51)轻污染V总氮53.12轻度富营养骆马湖5.97(0.60)轻污染W总磷65.64中度富营养石臼湖-中污染劣V总氮-中度富营养滆湖18.15(1.82)重污染劣V总氮63.59中度富营养白马湖-中污染劣V总氮-中度富营养阳澄湖6.60(0.66)轻污染V总氮56.82轻度富营养长荡湖8.20(0.82)中污染劣V总氮62.66中度富营养邵伯湖-轻污染V总氮-轻度富营养淀山湖7.07(0.71)中污染劣V总磷65.16中度富营养固城湖4.01(0.40)轻污染W总磷54.04轻度富营养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生态服务功能衰竭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面源污染大量排入湖泊水体,导致湖泊生态系统不堪重负,加上围网养殖、围湖造田、养殖失衡等导致湖泊水生植被退化甚至消失,生态系统结构明显退化,主要的初级生产者由水生高等植物转变为藻类,藻类生长繁殖速度快,并以微小的颗粒悬浮在水体中,导致水体浑浊、水质下降。渔业生产功能退化。湖泊生态系统的退化导致鱼类丧失良好的索饵场所,其生栖的空间越来越小。渔业产量下降、产品质量退化、珍稀名贵品种资源减少。例如洪泽湖数量众多的小型杂鱼、泥鳅等是肉食性鱼类和湿地侯鸟的天然饵料,具有重要价值。但随着捕捞强度的逐年加大,鱼类资源种类和数量大幅减少。太湖鱼类从60年代的106种减少到60余种,回游性鱼类绝迹,一些珍稀名特品种消失。固城湖也存在湖泊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问题。湖泊自净能力衰减。湖泊自净能力包括湖泊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湖泊生态系统退化,净化能力下降;湖泊库容减少,环境容量减少。根据1963-1967年含沙量资料估算,骆马湖年平均入湖沙量为493万t,出湖沙量为171万t,泥沙淤积量为322万t。如果将这些沙量平铺在湖底,则每年平均淤高约8.3mm。骆马湖8.1亿m3的容积,大约经过400年左右将完全淤满,丧失功能;围垦将湖泊滩地与湖泊深水区、湖泊与江河、江河与江河人为裂开来,直接改变了湖泊的生态系统格局,河湖交换能力受阻,导致污染物聚积,加剧湖泊污染。休闲观光功能退化。无锡太湖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每年都会有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而由于2007年的太湖蓝藻大量爆发,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的浮沫,散发难闻的臭腥味,引发了当地饮用水质问题,不仅当地及周边人们都集合出游,更不必说外地人的观光旅游,湖泊原有的景观功能大大削弱。生物多样性下降。污染物过量排入湖泊,直接导致一些敏感生物的衰亡消失。围湖围滩造田彻底改变了一些重要生境的基本属性,湖滨带的湿地变为农田、鱼塘、硬质石砌护岸,使一些重要生物的栖息地消失。建闸造坝会造成洄游和半洄游鱼、蟹的洄游通道的堵塞。如洪泽湖的主要出入湖口都建有闸坝,使溯河入淮产卵的四大家鱼和溯河入湖肥育的鳗鲡、中华绒螯蟹等水生动物不能通过闸坝,其资源数量逐年下降。湖泊面积萎缩,调蓄洪涝灾害能力下降。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围湖造田,致使湖泊面积日益缩小。1949年以后,江苏有42个湖泊消失,湖泊面积萎缩了18.8%。大规模的围湖围滩造地,不仅使湖泊面积减少,湖泊库容减少,而且导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河湖间的阻隔,直接制约了湖泊的调蓄洪水能力。2003年淮河洪水暴发,淮河入江水道在行洪流量仅为设计流量的65%的情况下,高邮湖水位高达9.52m,超过历史水位,险象环生。长江中下游大量湖泊被围湖垦殖后,对长江洪水的调蓄作用小了,这使得降雨直接汇入长江干流,导致长江干流汛期水位迅速升高,并形成洪涝灾害。湖泊水质恶化,供水安全出现危机湖泊是重要的淡水水源区,江苏的主要湖泊均是周边城乡的重要饮用水源区,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用水。例如,江苏主要的十二个大中型湖泊都是当地重要的饮用水源区,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湖泊水质优良,环湖的农村居民可以直接取水饮用,然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江苏湖泊水质每况愈下,目前江苏主要湖泊的水质均不能满足地表水III标准,不适宜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也就是说,江苏主要湖泊的生活饮用水源地供水功能已经基本丧失。近十几年来,部分湖泊的水质恶化现象非常明显。以滆湖为例,1996年水体年平均透明度为100cm,到1999年水体年平均透明度为57.3cm。长荡湖2000年以来,水质已由原来的III类水恶化到W水,不少水面变黑发臭,并且发生过数十起重大污染事故,有一年导致了所有养殖水面无收。由于湖泊水质恶化,加上供水系统安全设施不健全,饮水安全出现危机。以太湖梅梁湾为例,小湾里、梅园、马山和充山4个水厂供水能力占无锡市区总用水量的51%,受富营养化影响,总氮严重超标,超标率达91.7%。2007年5月太湖北部水域大面积蓝藻水华暴发,由于饮用水源区缺乏自动监测及预警预报系统,自来水厂的水质监测又没有及时跟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最终导致不合格的自来水进入管网和终端用户,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饮用水源地应对突发污染事件预警和应急能力欠缺尤为显现。1.4外源污染压力巨大,入湖河流水质持续恶化江苏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工业发展迅速,污染排放量大、成分复杂;此外,江苏位于长江、淮河下游,接纳了上游的大量污染物。江苏还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城市群集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农业生产活动旺盛,土地利用效率高,化肥农药使用量大。这些对湖泊水环境构成巨大的压力。太湖江苏省境内9条主要入湖河流2000年~2005年的污染物入湖总量如图1所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三项主要污染物入湖总量呈小幅上升趋势。根据2006年环境统计数据,太湖地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COD、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4.84亿t、15.39万t、1.15万t,主要工业排污行业为纺织染整、化学工业、造纸、钢铁等。生活污水排放总量、COD、氨氮排放量分别为6.59亿t、13.33万t、1.17万t。截至2006年底,太湖地区共有城镇污水处理厂172座,规模为395.28万m3・d-1,按厂区能力估算,污水处理率可达70%,但是建制镇污水管网配套率普遍较低,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向自然水体,同时现有污水处理厂还存在脱氮除磷能力较低的问题,导致入湖河流携带污染负荷居高不下。图1太湖江苏省境内9条主要入湖河流2000年-2005年污染物入湖总量滆湖“十五”期间的污染形势非常严峻,其主要入湖河流有扁担河、夏溪河、湟里河等10条,年入湖水量之和占全湖总入湖水量的90%以上。2004年度上述河流进入滆湖的水量为108595.8万t,带入的总氮量为4055.19t,总磷为324.94t,COD为6522.47t。洪泽湖周边主要的入湖河流有8条,其年入湖水量之和占总入湖水量的98%以上。该8条主要入湖河流入湖COD年输入量8.52万t,总氮年输入量为2.83万t,总磷年输入量为942.88t,是洪泽湖最主要的污染物来源。2江苏省湖泊历史变化情况湖泊面积变化湖泊滩地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地势平坦,灌溉便利,是良好的土地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适当的围垦湖滩地,扩大了耕地面积,发展了农业生产,增加了粮食产量,使湖区成为重要的商品粮产区,这是有利的一面。但与此同时,因围垦而造成湖盆形态的迅速改变和湖泊面积的缩小,致使湖泊调蓄能力降低,产生了农业与水利之间的矛盾。江苏省湖泊面积变化和湖泊围垦动态变化统计分别见表2和表3。表2江苏湖泊面积变化情况单位:km2湖泊面积分级原有湖泊面积湖泊围垦面积现有湖泊面积个数面积围垦个数消亡个数围垦面积个数面积>10002467320288243851000〜50021254215911663500〜501116421014499119350〜541466258129333375〜18318224154468138<634221181784617137合计7738438814215857306853表3一些湖泊围垦动态变化统计湖名原面积(km2)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余面积(km2)建圩数(座)建圩面积(km2)建圩数(座)建圩面积(km2)建圩数(座)建圩面积(km2)建圩数(座)建圩面积(km2)太湖2587.079.233967.736882.1621.052338滆湖253.78//1922.714984.70//146
阳澄湖122.8710.10//53.6410.10119淀山湖65.32//10.80//10.7263湖泊水质变化在江苏省对太湖、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阳澄湖、滆湖、长荡湖、石臼湖等主要湖泊开展调查和水质监测[2-8]。水质现状与富营养化情况见表4。全省主要湖泊受到反映富营养化程度的总氮、总磷指标影响,基本达不到现状水质功能要求,主要湖泊均处于轻度〜中度富营养水平,太湖、滆湖、玄武湖等蓝藻频频暴发;50km2以上的12个湖泊中,太湖等7个湖水质为劣V类,3个湖水质为V类,另外2个湖水质为W类,全省主要湖泊总体水质现状堪忧。表4全省十二大湖泊水质现状湖泊名称所在流域太湖洪泽湖—高邮湖(高邮、宝应)太湖流域淮河流域淮河流域水质功能
类别iim水质现状富营养状态中度富营养轻度富营养影响水质的主要
污染指标
湖泊名称所在流域太湖洪泽湖—高邮湖(高邮、宝应)太湖流域淮河流域淮河流域水质功能
类别iim水质现状富营养状态中度富营养轻度富营养影响水质的主要
污染指标
总氮、总磷
总氮、总磷II轻度富营养总氮、总磷456789101112高邮湖(金湖)骆马湖石臼湖
滆湖阳澄湖白马湖邵伯湖长荡湖淀山湖固城湖淮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太湖流域淮河流域淮河流域太湖流域太湖流域长江流域mmmmmmIImmiiw劣V劣V
劣V
劣V
劣Vw中度富营养中度富营养中度富营养轻度富营养中度富营养轻度富营养中度富营养中度富营养轻度富营养总磷
总氮、石油类
总氮、氨氮总氮总氮、总磷
总氮、总磷
总氮、总磷
氨氮、总氮
总磷全省主要湖泊污染变化趋势各异。省内大型湖泊太湖、洪泽湖,淮河流域湖泊骆马湖,太湖流域湖泊滆湖、阳澄湖,长江流域湖泊固城湖,饮用水源湖泊尚湖,以及景观旅游湖泊玄武湖总磷总氮年度变化情况分别见图2和图3。从图2和图3给出的八个代表性湖泊的总氮总磷污染变化可知,2001年〜2005年期间,滆湖、骆马湖、尚湖三个湖泊总磷污染呈加重趋势,太湖、洪泽湖、玄武湖总磷污染有所减轻,固城湖总磷污染基本平稳,阳澄湖总磷污染呈波浪状变化。八个湖泊中只有滆湖总氮污染呈加重趋势;太湖、尚湖总氮浓度在“十五”前期有所上升,近两年基本保持平稳;骆马湖、阳澄湖、固城湖、玄武湖、洪泽湖总氮污染总体则略呈减轻趋势。
图22001-2005年各湖泊总磷浓度变化图22001-2005年各湖泊总磷浓度变化图32001-2005年各湖泊总氮浓度变化与“九五”末相比,“十五”期间,我省八个代表性湖泊中,滆湖总氮、总磷污染均加重,水质由W类急剧下降为劣V类;洪泽湖总氮污染有所加重,受总氮影响,水质类别由V类下降为劣V类;饮用水源地尚湖总氮总磷污染均有所加重,水质由II类降为III类。太湖、玄武湖总体水质无明显变化,均为劣V类。骆马湖、阳澄湖、固城湖由于总氮污染减轻,水质分别由劣V类、劣V类、V类好转为W类、V类、W类(表5)。总体来讲,全省湖泊基本达不到水质功能要求,大部分湖泊水环境质量持续下降。表5各湖泊“十五”与“九五”末水质对比湖泊名称总磷(mg/l)2000年2005年变化(%)总氮(mg/l2000年2005年变化(%)综合污染指数(均值型)2000年2005年变化(%)水质类别太湖洪泽湖
骆马湖
阳澄湖
滆湖固城湖
玄武湖0.1340.1310.050.1030.0940.1560.330.0830.1350.0750.0590.150.050.18-38.13.150-42.759.6-67.9-45.52.731.722.682.481.381.495.061.783.920.611.715.41.040.91-12.529.20.76湖泊名称总磷(mg/l)2000年2005年变化(%)总氮(mg/l2000年2005年变化(%)综合污染指数(均值型)2000年2005年变化(%)水质类别太湖洪泽湖
骆马湖
阳澄湖
滆湖固城湖
玄武湖0.1340.1310.050.1030.0940.1560.330.0830.1350.0750.0590.150.050.18-38.13.150-42.759.6-67.9-45.52.731.722.682.481.381.495.061.783.920.611.715.41.040.91-12.529.20.760.827.9-67.9-28.3184.1-59.1-66.10.650.80.715.206.790.6-7.70.641.484.243.28-20108.5-18.5-51.72000年
劣V
劣V
劣VV2005年劣V劣VIV
劣V
劣V湖泊主要生物组成变化湖泊水生生物是一类再生资源,其本身是有消长变化的,这种变化是受湖泊中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的和人为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物资源的变动主要表现在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资源数量发生变化。一些湖泊的水生植物特别是沉水植物的分布面积越来越小,有的甚至已完全消失。湖中的初级生产者已由过去的水生维管束植物和浮游藻类两大类,转变为以藻类为主,表7给出了太湖、洪泽湖、滆湖等湖泊中主要藻类数量变化情况。原在水草丛中栖息或繁殖的,或直接、间接以水草为食物的动物,如鲤、鲫鱼多种螺、蟹、钩虾等的数量和产量随水草的衰退而因之大大减少;而另一些滤食性动物,如鲢、鳙鱼、蚌类等随浮游藻类数量和生产量的增加,数量和产量也因之而大大提高,在湖泊渔货物中占据绝对优势。表6湖泊主要藻类数量变化藻类名称太湖洪泽湖滆湖数量(万个/l)时间(1970.7-8)数量(mg/l)时间(1980-1981)数量(万个/l)时间(1973.7-8)数量(万个/l)时间(1981-1982)数量(万个/l)时间(1976.7)数量(万个/l)时间(1985)蓝藻1.71862.18255.68172.50672.284620.87绿藻0.06830.16982.21155.58570.39629.78硅藻0.13031.69753.61461.6682.73856.73甲藻0.00250.1455/0.01570.14620.01裸藻0.00310.04850.04040.0750.09230.0315总量1.92405.855(102.8万个/l)11.54829.8735.657037.423江苏省湖泊富营养化产生的主要原因对江苏省部分湖泊调查研究发现,水体中高水平的磷和氮(尤其是磷),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发生的主要因子。而引入这些高含量或负荷量的入湖途径和湖体内负荷则是产生我省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3.1点源污染近年来,随着湖区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或间接排入湖泊的工业废水不断增加,是我省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大大加快的重要原因之一。江苏湖泊流域,尤其是苏南湖泊地区的经济高度发达,工业企业集中,污染排放量巨大,近年来,工业排放的废水总量虽然得到一定的控制,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尚未达到要求,有些虽然达到排放标准,但是由于目前的排放标准高出湖泊环境标准的几个数量级,加上湖泊自净能力下降,污染压力仍然十分严峻。另外,江苏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是很大的一个点源污染。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江苏人口密度达729人,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平方公里增加15人,是全国平均水平5.36倍,在全国各省、区中仍居首位。太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0.4%,而人口却占全国人口的3%,可想生活污水排放量之大。同时城镇集中,老城镇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落后,雨污分流管网系统不健全,造成大量雨水污水未经处理都直接汇入湖泊;城市、工业园区利用湖景优势大量兴建,这无疑加重了湖泊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汇集湖泊流域的地表径流也往往把大量营养物质带入湖泊。地表径流中营养物质的多寡与湖泊流域的地表覆盖程度、土壤质地、透水性能等诸多种自然条件有关。根据土地利用状况不同,湖区地表径流可大致地分为农田、城镇、林地、牧场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地表径流量和营养物浓度差异较大,因此不同地表径流带入营养物对湖泊富营养化贡献的大小各不相同,如滆湖,平均每年湖区径流排放的总氮总磷分别为45.8t和19.2t,分别占湖体总氮总磷年输入负荷的1.2%和7.1%。1997年苏锡常地区耕地面积为706670hm2,其中水田面积535470hm2,旱地面积171200hm2,种植水稻516500hm2,十年来氮素用量增加,氮肥利用率下降,单位稻田向水体迁移的氮素总量也随着增加。假定增加了10%,则1997年向稻田由水体迁移的氮素量为13606.3t.由旱地向水环境迁移的氮素量为2180.75t・a-1,所以每年由耕地向水环境中输入的氮素总量为15787.05t。大气沉降存在于大气中的氮、磷等营养物(气态或颗粒物),经降雨或降雪的淋洗,直接带入湖泊的数量亦相当可观。一般来说,湖泊周围地区大气污染程度越重,空气中所含氮、磷浓度越高,经降水带入湖泊的营养物质的数量越多。邻近城市的湖泊可达7~8个百分点,远离城市的湖泊则仅为0.26~4.0个百分点。据最新对太湖湖面降水降尘研究表明,因湖面降水、降尘进入直接太湖水体的氮、磷量分别占入湖河道的约30%和15%。人工渔业养殖养殖性湖泊主要是以人为的方式向水体内投喂饵料以达到养殖鱼类的高产。投饵除部分为鱼类摄食外,未利用的饵料及鱼类排泄物通过物质循环成为肥料,改变了湖水水质。超密度养殖及大量的投饵加速了湖水富营养化,造成水质恶化。另外,风景旅游型湖泊,由于有大量游客的观光,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为扔掷,超出湖泊的承受能力,加重富营养化。1997年苏南太湖地区精养鱼塘向水体排放的CODCr、TN、TP量分别为2758.5t、3739.7t、407.3t,等标排放量分别为183.9t、3739.7t、4072.9t,等标污染份额分别为2.3%、46.8%和50.9%,由此可知,精养鱼塘排出的污染物TN、TP对水体的危害性相差不大,CODCr对水体的危害性较小•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精养鱼塘对水体的等标污染量分别为4294.9t、1125.9t和2575.8t,所占份额分别为53.7%、14.1%和32.2%。内源负荷湖泊底泥中营养元素的释放是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内源污染。它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动态过程,释放量的大小受到湖泊底层溶解氧的状况、温度、pH值、生物状况、风浪扰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来自各污染源的含磷有机物有很大一部分会依附在水中悬浮粒子的表面进入湖泊水域,在扩散、净化过程中下沉到底部,蕴涵在常年累计的底泥中。因此,湖中水质的优劣,不仅受到外源污染的直接影响,还会受到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影响。从我国部分湖泊底泥释放N、P量测定结果来看,单位面积N、P释放量的大小,与底泥中N、P含量基本上相一致,有的湖泊释放量虽不大,但因所释放出的N、P物质能及时被水生植物吸收,使底泥的化学反应朝着释放方向进行,因而尽管其释放浓度不高,但仍然很有效地使水生植物(特别是藻类)大量繁殖起来,促进水体富营养化发展。4.江苏省湖泊污染控制建议鉴于江苏省主要湖泊水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的现状,要对全省湖泊进行有效防治,应综合考虑技术、监管等多种手段,系统防控,具体建议如下:4.1制订以控源为主的总体战略方针湖泊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现象,主要是氮磷等营养物大量流入湖泊所致,从江苏湖泊污染源来看,氮磷等营养物主要还是通过入湖河道进入湖体,通常可占到污染物总输入量的50%以上。如淮河及其他河流输入洪泽湖的TP占总输入量的81%,TN也占80.2%,居明显优势。太湖虽然污染物来源较多,但河道入湖氮磷来量也分别占到70%左右。这就决定了在湖泊污染防治工作中,应当贯彻以控源为主的战略方针,在严格控制点源污染的基础上,努力控制面源污染,大力削减入湖污染负荷。为此,应重视对现有排污企业的管理,加强污水深度处理,完善中水回用机制,以循环经济理念,坚持不懈的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同时,加强面源污染控制,尤其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以有机农业、精准农业促进和保障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江苏的污染源控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江苏地处长江、淮河下游,特殊的地形地貌特点决定了江苏湖泊必然要承接来自上游的污染,而且江苏湖泊与周边的河流间的往复交换,交互污染现象十分普遍,湖泊的自净能力差、环境容量小,这也是江苏污染控制对环境质量改善作用不显著的原因之一。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污染源控制,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江苏湖泊、河网地区的环境容量,根据湖泊、河网的特点,制定科学严格的排放标准。加强湖泊各功能区的生态修复重建湖泊水环境功能区大致分景观娱乐用水区、农业用水区、工业用水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等,各区域水环境功能都是不同的,因此要依据各功能区的特点以及水环境质量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态修复重建。尤其要加强饮用水源区的生态修复重建,以优良的生态系统保障优质的水源。健全饮用水源地预警应急体系湖泊饮用水源地突发性事故日益增多,饮用水源地湖泊(如太湖等)水质恶化,安全预警和应急能力明显不足。应加强对太湖、洪泽湖、固城湖、阳澄湖等均具有饮用水源功能湖泊的环境安全,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确定保护区等级和界限;设立警示标志,建设水源涵养森林及人工湿地,采取最严格的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确保饮用水源水质达到III类以上标准。对一些已列为备用水源的中小型湖泊,应按照饮用水源地要求予以保护。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制度,具有饮用水源功能的湖泊均需制定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全省湖泊信息系统由于近年来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加剧,湖泊的资源、生态与环境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且列入全省湖泊名录的多数小型湖泊没有环境现状资料,对制定湖泊的污染控制和合理利用方案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需要全面开展全省主要湖泊调查,建立湖泊资源数据库和生态系统信息网络,以太湖、洪泽湖一南一北两大湖泊作为全省湖泊环境保护的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生产部年终总结2篇
- 2025年风湿免疫科骨关节炎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商务部机关服务局第二批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6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商丘睢县事业单位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长春德惠市事业单位招聘34人(2号)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通化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20人(3号)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事业单位招聘36人(3号)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事业单位招聘16人(2号)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直事业单位招考高层次人才(10号)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松原市面向高校招聘基层治理专干86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HR-1-04猎头管理办法
- 2023年中考语文备考之说明文阅读训练:《盲盒背后的“上瘾密码”》
- WH/T 42-2011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第2部分:临时搭建演出场所舞台、看台安全技术要求
- GB/T 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
- GB/T 27734-2011压力管道用聚丙烯(PP)阀门基本尺寸公制系列
- GB/T 20346.1-2006施肥机械试验方法第1部分:全幅宽施肥机
- GB/T 20056-2015滚动轴承向心滚针和保持架组件外形尺寸和公差
- GA/T 1068-2015刑事案件命名规则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2022-2023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答案
- 论文写作讲座课件
- 双减作业设计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