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水泥行业研究报告_第1页
2023年水泥行业研究报告_第2页
2023年水泥行业研究报告_第3页
2023年水泥行业研究报告_第4页
2023年水泥行业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水泥行业研究报告目录一、全球概览:新兴市场快速崛起,巨头并购加速布局全球 PAGEREFToc369976867\h3二、海外巨头经营发展战略 PAGEREFToc369976868\h51、聚焦水泥主业,并购推动业务规模和目标市场份额双重提升 PAGEREFToc369976869\h62、纵向整合,并购助力产业链向骨料和预拌混凝土业务延伸 PAGEREFToc369976870\h93、全球化扩张,借并购开启增长新空间 PAGEREFToc369976871\h134、海外巨头新兴市场经营策略案例:提升印尼市占率,强化价格支配力 PAGEREFToc369976872\h19三、海外巨头经营发展对国内龙头企业启示 PAGEREFToc369976873\h24四、主要风险 PAGEREFToc369976874\h28一、全球概览:新兴市场快速崛起,巨头并购加速布局全球2023年全球水泥产量达到37亿吨,同比增长2.8%。自1926年以来,全球水泥产量71次实现正增长,仅有14次增速为负且大都出现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凸显水泥强周期性资本品之本质特征。1948-2023年,全球水泥产量实现从1亿吨到30亿吨规模之跨越,年复合增速达到5.7%。其中,1948-1968年行业年复合增速8.4%,保持较快速增长,随后增速有所放缓;进入21世纪,受益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发力,2023-2023年行业复合增速回升至7.0%。新兴经济体水泥占比快速提升,逐步主导全球水泥市场发展。近年来新兴市场水泥产量快速增长,在全球市场中占比由1985年之58%逐步提升至2023年之87%。分区域来看,2023年,亚洲(73%)、中东(5%)、非洲(5%)和拉美(4%)占比都超过北美(3%);分国家来看,中国(58%)和印度(6%)占比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全球水泥行业并购市场在海外水泥巨头主导下自2023年开始持续活跃,其中并购市场阶段性高点分别于2023年和2023年出现,并购次数分别达到88次和151次,并购金额分别达到约240亿美元和564亿美元。借助并购,全球跨国水泥企业于2023年已经统治诸多区域市场,但在亚洲和中东市场之支配力仍稍逊。近几年,海外巨头正在加速全球布局,预计未来在新兴市场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跨国水泥龙头企业产能方面,拉法基和豪西蒙产能超过2亿吨,霸主地位牢固,海德堡产能超过1亿吨,西麦斯水泥(产能0.96亿吨)亦进入全球前十位。2023年,上述四家海外水泥公司收入都超过百亿欧元,其中豪西蒙盈利能力最强,海德堡、拉法基次之,而西麦斯净利为负,跨国水泥企业之间存在差异化经营业绩表现。二、海外巨头经营发展战略“聚焦水泥主业+纵向整合+全球化扩张”是海外水泥巨头经营发展演绎之战略主线。纵观四家海外水泥巨头拉法基、豪西蒙、海德堡和西麦斯之百年发展历史,我们发现四家企业“后成长期”经营发展有共同之战略主线:1)聚焦水泥主业,剥离非核心资产并横向整合水泥业务(提升规模和市场份额);2)注重纵向整合,产业链延伸至骨料和混凝土业务;3)深化经营区域结构调整,全球化扩张同时不断提升新兴市场业务权重。并购是推动上述三大战略之重要途径,并在四家巨头战略进程中贯穿始终。成功之并购可以推动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攀升之同时实现业务和区域结构之持续优化,横向并购可以提升区域市场占有率和价格支配力,纵向并购能够充分发挥产业链整合协同效应,最终实现盈利能力之提升。1、聚焦水泥主业,并购推动业务规模和目标市场份额双重提升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水泥主业。2023年拉法基收购英国Redland获得后者的屋顶瓦片业务,2023年公司共有五大业务:水泥、骨料和混凝土、石膏板、屋顶业务以及特种产品。但随着公司战略重心不断向水泥产业链倾斜(水泥业务营业利润率最高)加之持续并购形成较大的资金压力,公司不断剥离非核心业务:2023年出售Redland石头和骨料业务、生物技术业务以及北欧耐火砖业务;2023年剥离特种产品业务;2023年出售屋顶瓦片业务;2023年剥离石膏板业务。2023年水泥业务占比提高至66%。海德堡2023年为收购Hanson以21亿欧元出售旗下建筑材料集团maxit(主营预混产品和膨胀陶土产品),西麦斯也于1985年开始不断剥离非核心业务。并购推动水泥主业产能和营收稳步增长。产能方面,2023年收购标的Orascom为拉法基贡献3100万吨水泥产能,在建或拟建产能1500万吨,推动公司后续水泥产能稳步增长。豪西蒙2023年并购印度Ambuja,当地水泥产能增至3820万吨。西麦斯1992年收购西班牙两大水泥厂Valenciana和Sanson的68%的股权和94%的投票权,增加产能1200万吨,推动公司总产能从1985年的800万吨增长至1992年的3600万吨。营业收入方面,1989-1996年,拉法基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速为2.16%,随着并购活动的持续活跃,尤其是成功收购Redland、BlueCircle以及Orascom,2023-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速提高至6.2%,收购亦推动豪西蒙、海德堡和西麦斯收入快速提升。并购推动目标市场份额快速提升。水泥行业特质(同质化、自重高和短库存)决定了集中度较高的市场中主导企业价格支配力通常较强,区域水泥价格往往较高。拉法基、豪西蒙、海德堡和西麦斯等海外水泥巨头主导的全球并购加速了主要市场集中度的提升,2023年除中美外,其他主要市场前三大企业份额占比都在50%以上,英国、墨西哥和法国超过80%(价格超过100美元/吨)。2023年BlueCircle在英国和希腊水泥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6%和53%,2023年拉法基通过收购BlueCircle不仅成功进入英国和希腊水泥市场,而且直接成为当地市场领导者,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借助并购2023年拉法基在其经营的多数区域市场份额都已超过30%。2、纵向整合,并购助力产业链向骨料和预拌混凝土业务延伸海外水泥巨头在横向扩张水泥业务到一定阶段之后,都开始将触角延伸至骨料和预拌混凝土业务进行纵向整合。目前,海外前五大骨料和预拌混凝土企业中,拉法基、豪西蒙、海德堡和西麦斯皆有一席之地。经营地域上,拉法基、豪西蒙、海德堡和西麦斯骨料和预拌混凝土业务主要集中在欧美成熟市场,主因是相对新兴市场而言,欧美成熟市场下游客户一般综合考虑区域地理位置产品质量、服务可靠性和价格等因素遴选供货商,市场竞争环境相对公平,业主也普遍遵守一致的管理和运营标准,行业运行相对稳定。经营骨料和混凝土业务将为大型水泥企业带来以下优势:1)经营预拌混凝土业务可以贴近终端客户,稳定水泥销量及价格,把握终端市场变化之规律;2)充分发挥水泥业务的规模优势,加强对预拌混凝土成本控制;3)骨料业务可与水泥业务共享人力、物流等资源,形成协同效应,“骨料+水泥+混凝土”可打造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2023年拉法基收购Redland标志海外水泥巨头通过并购加速纵向整合进程之开启,随后其他巨头陆续跟随,并购推动海外水泥巨头的骨料和预拌混凝土销量和收入占比快速提升。2023年海德堡收购英国汉森一举成为全球骨料行业领导者,2023年汉森骨料销量达到2.43亿吨(海德堡的2.8倍),混凝土销量2023万立方米(海德堡的80%)。海德堡收购汉森不仅带来自身业务规模的迅速提升,同时优化了业务结构,收购后海德堡水泥、骨料和混凝土以及建筑材料产品三大业务占比分别为45%、34%和21%。在汉森的“主战场”美国和英国,海德堡的水泥厂与汉森的骨料厂的位置分布有利于两大业务产生可观的协同效应。并购之后,海德堡的骨料业务的盈利能力在北美以及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2023-2023年,公司EBITDA利润率都超过20%,竞争优势明显。次贷危机后的2023-2023年期间,充分受益纵向并购整合的协同效应,海德堡水泥业务的营业利润率超过25%,同期拉法基在20%左右。3、全球化扩张,借并购开启增长新空间全球化扩张动因:突破本土市场瓶颈,寻求持续成长空间。受本土市场规模、管理层战略视野及特定事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四家海外水泥巨头拉法基、豪西蒙、海德堡和西麦斯的“国际化”(全球化早期阶段)进程启动时间不尽相同。例如,拉法基借助向苏伊士运河项目提供水泥良机开始布局北非(法国殖民地);豪西蒙所在瑞士市场水泥需求规模有限,管理层从公司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全球化的发展战略;海德堡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还一直深耕德国(市场需求欧洲领先);西麦斯1980s成功整合墨西哥市场成为本土龙头,拉法基等竞争对手施压推动公司于1990s“走出”墨西哥。虽然国际化战略启动时间不尽相同,但拉法基、豪西蒙和海德堡都于1980s加速全球化扩张战略,原因是1970s至1980s,包括法国和德国在内的部分发达国家水泥市场需求见顶从而进入“后成长期”,作为本土市场龙头企业,增长空间受限,为实现持续成长,势必要突破“本土市场”束缚,加速向海外市场扩张。在墨西哥水泥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背景下,西麦斯于2023年才开始加速全球化扩张。本土市场虽步入“后成长期”,但对于集中度高和市场竞争结构相对稳定的市场,其盈利能力仍具备较强吸引力,巩固本土市场龙头地位是海外巨头全球化扩张之基础。以法国市场为例,1962-1972年水泥产量增长近一倍,企业数量下降至18家,CR3达86%,Lafarge市场份额近40%,CimentsFrançais(32%)和Vicat(15%)次之,2023年上述三个“玩家”市场份额为83%,竞争结构相对稳定。尽管1972年起法国水泥需求见顶回落,1994-2023年,业务集中在“后成长期”市场的Vicat营业利润率维持在15%-20%高位。1990s美国水泥市场CR10逐步提升至65%左右,主要“玩家”之一的拉法基北美公司(拉法基参股子公司,06年控股)营业利润率快速提升,2023-2023年稳定在13%左右。1980s开始,海外水泥巨头开始加速向新兴市场渗透扩张(非洲和中东、拉美和亚太地区盈利能力较高),主导战略为重点扩张新兴市场的水泥产能并且追求区域市场的控制权,具体策略使用“并购先行快速进入市场,新建+并购持续提高区域市场控制力”,拉法基、海德堡和西麦斯并购策略以直接控股为主,而豪西蒙并购策略相对谨慎,偏好先参股后控股。20世纪末全球水泥行业并购开始活跃,拉法基收购Orascom是并购新兴市场水泥业务金额最大之项目,借助收购拉法基进入阿尔及利亚(控制产能860万吨,市场份额33%)、伊拉克(控制产能480万吨,市场份额20%)和阿联酋(控制产能300万吨,市场份额10%)市场,提高埃及市场控制力(产能从3.2万吨增至1000万吨,市场份额从8%增至20%),非洲和中东水泥产能占比由2023年之14%提高至2023年之26%,水泥产能的不断扩张推动拉法基新兴市场收入占比由2023年之21%提高至2023年之59%。从海外水泥巨头新兴市场水泥产能分布来看,拉法基深耕亚洲、东欧、中东和非洲地区,拉美战线不断收缩;豪西蒙重点发展亚洲业务,其他地区产能占比皆有所下降;海德堡亚洲产能占比约30%,拉美并无涉足;美洲除美国和加拿大以外地区产能占西麦斯2023年总产能约50%,地中海和亚洲地区占比分别为13%和6%,近几年西麦斯与其他三大巨头经营业绩呈现分化走势一大原因就是其在快速成长的非洲、中东以及亚洲市场的业务规模和控制力都尚待提高。4、海外巨头新兴市场经营策略案例:提升印尼市占率,强化价格支配力印尼水泥产量稳定增长,市场需求空间广阔。受亚洲金融危机拖累,印尼水泥产量由1996年2465万吨下探至2023年的2235万吨。此后,受益国内旺盛需求,2023年起产量迅速恢复并进入稳定增长之轨道,2023-2023年水泥产量年复合增速达7.4%,同期消费年复合增速7.9%,近两年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市场有加速启动之迹象。2023年印尼人均水泥消费仅225千克/吨,远低于周边马来西亚(750千克/吨)、越南(680千克/吨)和泰国(485千克/吨),显示市场仍有广阔成长空间。海外巨头通过并购相继进入市场,目前行业CR3达到88%。拉法基1994年率先收购SemenAndalas公司72%股权进入印尼市场。1996年起,本土企业SemenGresik收购SemenPadang和SemenTonasa之后逐步成长为印尼市场霸主,2023年其市场份额达到44%。亚洲金融危机后其他海外水泥巨头陆续跟进,西麦斯于2023年认购SemenGresik14%股份,2023年增持至25%,但2023年因与大股东存争议无法控股而全部沽售。海德堡于2023年直接收购Indocement公司62%股权(目前持股51%);2023年豪西蒙亦把握住SemenCibinong重组债务时机,增持后者股权至74.5%左右(原持股12.5%),随后改名为HolcimIndonesia(目前持股81%)。2023年Indocement和HolcimIndonesia市场份额分别为30%和15%。发挥率提升推动产能自2023年以来快速释放。2023年之前,印尼水泥行业尚处于产能过剩的局面,产能稳定于4400-4700万吨,发挥率低于80%。随着需求持续增长,产能发挥率亦逐步提升至2023年87%的高位,推动新增产能近年来快速释放,2023年市场总产能达6100万吨,预计2023年将增至1.08亿吨。从区域结构来看,2023年爪哇岛地区产量占比56%,排名第一,是行业龙头企业SemenGresik、Indocement和HolcimIndonesia之“主战场”,苏门答腊省(22%)、加里曼丹省(7%)等地区亦是重要区域市场。豪西蒙和海德堡战略明确,“并购+新建”维持提高“主战场”区域控制力。以豪西蒙为例,2023年HolcimIndonesia出资1941万美元收购PTBintangPolindoPerkasa(粉磨站,60万吨水泥产能),2023年5000万美元将马来西亚子公司Holcim(Malaysia)SdnBhd纳入麾下(加强区域协同,根据供需调配出口),2023年收购爪哇岛356公顷石灰石采矿特许权(确保上游资源控制力,提高生产持续性)进一步延续区域内强劲竞争力。市场主要“玩家”SemenGresik、Indocement和HolcimIndonesia的并购推动行业CR3提高至88%,主导企业的价格支配力相应增强,市场销售均价持续上涨加之近年来销量快速提升,主导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增长。但市场(龙头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吸引越南MerahPutih、泰国SiamCement、中国海螺水泥、中国建材和杭州水泥等新“玩家”的陆续加入,本土龙头企业也将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为了维持并提高区域控制力,Indocement和HolcimIndonesia分别规划于2023年前向爪哇岛投放940万吨和380万吨产能,其中Indocement新增产能全部来自于新建,而HolcimIndonesia新增产能50%来自于收购,借助产能持续扩张,Indocement和HolcimIndonesia收入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但盈利能力表现还要看区域内价格走势的变化。三、海外巨头经营发展对国内龙头企业启示1、国内并购市场持续活跃,行业整合尚待深化在中国建材、海螺水泥、中材集团、冀东水泥和华润水泥等龙头企业推动下,近年来,国内水泥市场并购活动持续活跃,自2023年以来,完成并购400多项,涉及金额约130亿元,以中小规模并购为主,龙头企业之间并未发生并购,未来随着行业整合进入“深水区”,大宗并购或将出现。从区域产量增速看,近年来华东和华北地区增速有所放缓,低于西北、西南和中南地区,其中西南地区成为国内龙头企业跨区域扩张之主要目标市场之一,除了四川省外(受益西南水泥整合,CR3达56%),重庆、贵州和云南地区市场集中度相对华东地区仍偏低(新增产能较多,“玩家”较多),2023-2023年价格显著低于华东地区(受益区域集中度高及协同机制完善),地区整合尚待深化。从中长期跨区域扩张视角,我们认为海外巨头“后成长期”经营发展演绎对国内龙头企业(包括全国及地区龙头企业)主要有以下五点启示:一:跨区域并购是大势所趋,企业不进则退。从政策环境看,“38号文”、“准入条件”和“892号文”等政策着力限制国内水泥新增供给,落后产能淘汰亦持续推进中。水泥“十四五”规划中提出2023年国内CR10要提高至35%。从行业本身发展趋势看,行业整体逐步进入“后成长期”,但国内不同区域景气度和竞争结构等因素差异将会导致企业之间业绩分化加剧,跨区域(跨省市或跨国)经营之龙头企业能够像海外巨头一样通过并购加速调整经营策略从而提升盈利能力,而坚持固守本土区域企业或将逐渐沉沦。例如1961-1971年占据法国市场份额10%以上的PolietetChausson由于并购扩张策略消极,最终于1971年被Cimentfrancais收购。海外主要市场多数区域龙头亦逐步进行跨区域扩张,例如法国区域龙头企业之一Vicat于2023年开始向新兴市场扩张。企业不进则退。从龙头公司战略层面看,中国建材和海螺水泥分别规划“十四五”末水泥产能达到5亿吨和3亿吨,2023年底两家公司水泥产能分别为4亿吨和2亿吨左右,未来新增产能将主要依靠并购获取,其他龙头企业如华新水泥、冀东水泥和中材集团等亦有明确产能扩张规划。综合来看,跨区域并购是大势所趋。由于目前水泥业务盈利水平高于骨料及混凝土业务,在水泥需求增速较高之区域国内龙头企业应优先选择横向并购快速进入市场,扩张产能规模并提升市场占有率。在相对成熟区域,龙头企业可选择进行纵向整合,优先选择竞争秩序相对规范及水泥业务已规模化之目标市场,只有良好的竞争环境及显著的协同效应才有助于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三:跨区域并购亦可选择参股经营策略并逐步掌握控制权。豪西蒙跨区域扩张偏好先参股后控股,华新水泥即为典型案例。在后文之印尼案例中,西麦斯无法控股印尼企业SemenGresik从而选择直接退出,可见控股权对水泥企业经营战略顺利贯彻十分重要。国内龙头企业应该根据目标市场及标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并购策略。四:跨区域并购风险与机遇并存,杠杆比率最好保持在一定合理水平。海外巨头并购后都会经历去杠杆化过程,经济周期低谷时去杠杆化将十分痛苦(西麦斯案例),所以龙头企业最好根据自身情况将杠杆比率保持在一定合理水平。五:“后成长期”市场盈利能力可维持较高水平。从法国市场案例可以看出,当集中度较高以及竞争结构相对稳定时,“后成长期”市场龙头企业盈利能力仍可保持较高水平,国内龙头企业在跨区域扩张同时应尽可能提升目标市场集中度和稳定竞争结构,并巩固本土市场优势地位。综合分析,我们看好进入“后成长期”后海螺水泥的跨区域扩张表现,主要基于以下理由:一、目前公司传统优势区域为集中度较高和竞争结构相对稳定的华东和华南市场,并不断巩固其区域龙头地位,为跨区域扩张提供坚实基础,华东及华南市场未来有望维持高盈利水平。二、公司跨区域扩张目标市场在需求增速较高之西南和西北市场,战略明确,主推扩张水泥产能规模及市场占有率;公司并未急于进行纵向整合,一方面部分区域骨料及混凝土市场秩序有待改善,另一方面水泥业务扩张整合远未结束,我们认同公司目前专心经营水泥业务之战略。三、公司财务稳健,自2023年以来杠杆比率降至2x以下,远低于国内其他龙头企业。四、主要风险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落后产能淘汰进度低于预期;政府资金不足以及地产调控力度增强等。

2023年胰岛素行业分析报告目录TOC\o"1-4"\h\z\u一、胰岛素是人体血糖控制的关键 PAGEREFToc368763251\h4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 PAGEREFToc368763252\h42、胰岛素分泌异常会导致糖尿病 PAGEREFToc368763253\h53、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快速提升 PAGEREFToc368763254\h54、胰岛素产品已经发展到第三代 PAGEREFToc368763255\h75、不同胰岛素生产工艺差别较大 PAGEREFToc368763256\h8二、医生在处方胰岛素的时候考虑的问题 PAGEREFToc368763257\h91、随着病程的推进,胰岛素使用量逐步加大 PAGEREFToc368763258\h92、胰岛素的注射模拟体内分泌过程 PAGEREFToc368763259\h103、胰岛素一般采用笔式注射,注射部位有讲究 PAGEREFToc368763260\h13三、市场容量能够支撑胰岛素的快速增长 PAGEREFToc368763261\h141、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群体庞大 PAGEREFToc368763262\h152、胰岛素的使用费用 PAGEREFToc368763263\h163、胰岛素国内市场容量超过200亿 PAGEREFToc368763264\h17四、基层需求推动二代胰岛素放量 PAGEREFToc368763265\h181、二、三代胰岛素聚焦市场不同 PAGEREFToc368763266\h182、二代胰岛素在定价和医保报销方面具备优势 PAGEREFToc368763267\h193、价格合理使得国产二代胰岛素进入多省基药增补目录 PAGEREFToc368763268\h204、基层放量,提前布局是关键 PAGEREFToc368763269\h21一、胰岛素是人体血糖控制的关键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血糖是人体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人体细胞从血液中摄取糖分用以提供能量,血糖是人体最为直接的能量供应物质。血糖的含量过高和过低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过高的血糖含量会引起心血管疾病以及视网膜等组织的病变,而过低的血糖含量则会使人体能量供应不足,产生晕厥等症状。胰岛是人体内调节血糖浓度的关键脏器,其分泌胰高血糖素用于提升血糖浓度,分泌胰岛素用于降低血糖浓度,两者相互制约达到体内血糖浓度的平衡。糖尿病患者就是胰岛素的分泌出现异常,使得体内血糖浓度过高。2、胰岛素分泌异常会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腺分泌功能缺陷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和II型两种,I型糖尿病主要是自身胰岛细胞受损引起,占比较小约为5%;II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与生活习惯联系紧密,占比较高,在90%以上。3、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快速提升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较快,但保健意识未相应跟上,这直接导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急剧提升。目前我国已经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糖尿病患者人群已达9,000万。巨大的患者人群也为糖尿病治疗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提升,国内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也将推升糖尿病发病率。从糖尿病发病的绝对人口数量来看,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发病数量较农村略多;但是从潜在人口来看,农村患前驱糖尿病(葡萄糖代谢异常)的人口远多过城市,农村的糖尿病治疗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力。4、胰岛素产品已经发展到第三代胰岛素最初是从猪和牛等动物脏器中获取,但是动物源性胰岛素注射到人体内之后会引起较强的排异反应,效果较差,这是第一代胰岛素。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率先体外合成人胰岛素,由于与人自身胰岛素结构类似,人工合成胰岛素逐步替代动物源性胰岛素,这是第二代胰岛素。到2023年的时候,人们发现通过改变体外合成胰岛素的结构,能够控制其在体内发挥效果的时间,效果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胰岛素衍生物应运而生,这是第三代胰岛素。那么在国内这三代胰岛素的使用情况如何?第一代动物源性的胰岛素由于疗效问题在国际上基本已经被淘汰,在国内仅在农村地区使用;第二代胰岛素由于疗效稳定,价格相对便宜,性价比较高,是目前国内使用的主力品种;第三代胰岛素目前正在国内推广,但由于价格相对较高,目前主要在一线城市使用。5、不同胰岛素生产工艺差别较大第一代胰岛素来自于动物,主要从屠宰场猪和牛胰腺中获取。从第二代胰岛素开始,人们首次通过基因工程在微生物中体外合成胰岛素,目前主要以大肠杆菌和酵母两种菌类为载体合成,通化东宝和礼来通过大肠杆菌培养体系合成,诺和诺德通过酵母合成。第三代胰岛素同样以微生物为载体合成,在第二代胰岛素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基因修饰,即基因片段与人体内合成胰岛素的基因片段不完全一致,具备不同的功效,所以也叫胰岛素类似物。二、医生在处方胰岛素的时候考虑的问题1、随着病程的推进,胰岛素使用量逐步加大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的I型糖尿病患者,只能通过终生胰岛素的注射来治疗。对于占患者大多数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的II型糖尿病患者,在初次诊疗的时候一般会选用口服降糖药来进行治疗,在治疗后期机体对于口服降糖药不敏感的时候才转为胰岛素治疗。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几类口服降糖药的机理,目前口服降糖药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促胰岛素分泌药、胰岛素增敏药、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它们分别从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强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营养物质吸收等方面来降低血糖。机体对于口服降糖药有一个耐受的过程,胰岛β细胞在药品刺激下超负荷运分泌胰岛素,时间长了之后可能会逐步丧失功能,一旦体内无法分泌正常所需胰岛素,就需要外源注射胰岛素来补充,这个时候就需要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如果控制效果仍不够理想,需要逐步加大胰岛素的使用量,直至完全使用胰岛素。随着病程的推移,大部分糖尿病人在病程的中后期都会开始使用胰岛素,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使用胰岛素病人的比例处于提升的过程之中。2、胰岛素的注射模拟体内分泌过程胰岛素的使用需要模拟体内分泌的过程,因此临床胰岛素的分为基础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基础胰岛素主要用于保持体内胰岛素含量稳定,而短效胰岛素主要用于进餐后血糖浓度快速升高的时候,迅速降低血糖。从下图我们可以很清晰看到,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与进餐时间几乎同步,因此注射胰岛素的时候也应模拟体内分泌的过程,在进餐时注射起效快短效胰岛素,而用长效胰岛素维持基础浓度,理论上凌晨3-4点应该是体内胰岛素含量最低的时候。根据上图我们大概可以将外源注射的胰岛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在餐后快速控制血糖的短效胰岛素,一类是用于维系体内胰岛素浓度的长效胰岛素。对于短效胰岛素,要求是注射后能够迅速吸收,使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在短期类达到波峰,用于降低餐后体内迅速上升的血糖,而在血糖波峰过后,又能够快速代谢掉,避免出现低血糖风险;而对于长效胰岛素,要求是注射后能够在体内稳定的释放,不出现明显的波峰与波谷。那么胰岛素类药品为什么会有长效和短效之分呢?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胰岛素在体内吸收的过程。体外合成的重组人胰岛素在溶液中会以六聚体的形式存在,在体内逐步分解为单体后发挥作用。超短效胰岛素就是通过改变胰岛素部分结构,但保留有效部位,这样生产的胰岛素类似物会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进入体内后迅速分解为单体发挥作用,较短效的六聚体更快。后面科研人员又发现胰岛素与大分子的鱼精蛋白结合能够大大延缓体内释放速度,由此便形成了长效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这是在二代胰岛素的基础上添加大分子蛋白形成聚合物从而达到缓释的目的。在三代胰岛素类似物中,科研人员通过改变胰岛素结构使得其释方速度变慢,形成了长效产品,详细原理请见下面表格。3、胰岛素一般采用笔式注射,注射部位有讲究目前胰岛素的注射分为胰岛素注射笔和胰岛素注射器两种,胰岛素注射器相对便宜一些,但携带不太方便,并且每次注射前需要抽取胰岛素,会造成一定不便,所以逐步被淘汰。各厂家生产的胰岛素注射笔基本区别不大,胰岛素注射笔上标有剂量刻度,每次使用能够较为精准的定量,其使用的注射笔用针头非常细小,因此能减少注射时的痛苦和患者的精神负担。此外,胰岛素注射笔使用方便,便于携带。由于胰岛素在脂肪组织中吸收较快,而在肌肉组织中不易吸收,所以胰岛素一般需要注射至皮下脂肪组织。由于腹部脂肪较多,所以一般使用短效或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的时候优先考虑腹部;而使用长效胰岛素的时候,由于希望胰岛素缓慢的释放,合适的注射部位是脂肪组织相对较少的上臂,臀部或大腿。三、市场容量能够支撑胰岛素的快速增长接下来我们会对胰岛素的市场容量做一个测算,以便使得投资者有一个定性的认识。在测算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清楚胰岛素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胰岛素的病人群体有多大,使用胰岛素的费用有多高。1、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群体庞大目前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和II型,I型糖尿病人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约占患者数量的5%,按照9200万的患者数量来计算,I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大概在460万人。II型糖尿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患者约占患者数量的90%,约为8,200万人,部分II型糖尿病人需使用胰岛素,具体用量要根据患者病情而定,一般会在口服胰岛素逐步失效的情况下,开始加用胰岛素。具体使用胰岛素的II型糖尿病人比例目前还没有精确的数据统计,我们在走访临床医生的过程中了解到了一些经验性的数据,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接诊的II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0%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如果按照上面我们测算的II型糖尿病患者8,200万人,那么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II型糖尿病患者数量约为1,600万人。合并以后,我们认为国内需要使用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数量约为2,000万。2、胰岛素的使用费用前面我们已经谈到目前市场上胰岛素分为三代,每一代之间的价格差别比较大,并且国产胰岛素与进口胰岛素之间也有价格差别。我们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两家企业来进行价格的比较,国产选取通化东宝(二代胰岛素为主),进口选取诺和诺德(占据国内胰岛素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对不同类型胰岛素的价格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那么一个糖尿病人一天应该使用多少胰岛素呢?在临床上医生对糖尿病人胰岛素用量的方法比较复杂,个体差别较大,为了便于计算,我们采用简易的计算方式——按病人体重来测算。对于病情较轻的糖尿病人胰岛素的使用量为0.4-0.5IU/kg,对于病情较重的糖尿病人胰岛素的使用量为0.5-0.8IU/kg,我们择中选取0.6IU/kg,假设糖尿病人的平均体重为65kg(男性,女性患者体重平均数值),一个糖尿病人每天平均使用量约为40IU(如果是I型糖尿病人用量还会略高一些约为45IU/天)。长效胰岛素由于只维持体内基础胰岛素浓度,患者使用量会小一些,大概为0.2IU/kg,对应每天使用量为13IU。对病人每天胰岛素用量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我们就可以根据中标价格来推算每天的费用。3、胰岛素国内市场容量超过200亿在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已经把需要使用胰岛素患者数量的计算方式与日均费用的测算方式向大家阐述清楚了,下面我们对胰岛素内市场容量进行测算,由于临床个体情况可能差别较大,我们的测算结果不一定十分精确,但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数量级上定性的认识。我们再重点看一下二代胰岛素,目前基层农村患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一半,如果假设基层患者全部使用国产二代胰岛素,那么其市场容量应该在200亿元左右。四、基层需求推动二代胰岛素放量1、二、三代胰岛素聚焦市场不同市场对于糖尿病市场的潜力,以及胰岛素在国内市场的持续增长已经没有太大分歧,市场的分歧点在于三代胰岛素出来之后,二代胰岛素的市场是否会被逐步替代,二代胰岛素基层放量的逻辑是否成立。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三代胰岛素与二代胰岛素目前面对的患者群体重叠部分较少,三代胰岛素主要在一线城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