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1页
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2页
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3页
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4页
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10分)默写。

(1)兼葭萋萋,。(《诗经》)

(2),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我报路长嗟日暮,o(李清照《渔家做》)

(4),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5)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在交代时令、描写景物中,蕴

含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

(6)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7)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描写游鱼自由游弋,潭水清澈

透明,表现了一种游赏的乐趣。

2.(7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烂漫的山花中,

我们发现你,

自然击你以风雪,

你报之以歌唱。

命运置你于危崖,

你馈人间以芬芳,

不俱nidn作尘

无意苦争春

以怒放的生命,

向世界表达倔强,

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202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公益校长张桂梅颁奖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俵nidn作尘________倔理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正确的写法是“

(3)请把下面句子改为反问句。

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3.(4分)下面的“简绘图”出自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请根据提示,完

成相应任务。

梳理•了解故事。

(甲)(地点):为离世的船员举行海底葬礼。

(乙)锡兰岛:尼摩船长、尼德•兰与鲨鱼搏斗,是为了救援(人物)。

(丙)南极:此处为什么被称为''关乎生死的一站?(原因)。

(T)挪威大漩涡:(事件)。

4.(3分)比读•分析形象。

你认为《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和《西游记》师徒中的哪位角色更接近?请结合原

著内容简述一条理由。

5.(5分)校学生会开展“知节气•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请按提示修改活动中的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各位同学

为了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校学生会特征集主题为“知节气•长知识”征文

活动,欢迎同学们积极踊跃投稿。征文以身边的二十四节气为主要内容。体裁不限,字

数60字左右。。稿件发至XX。本次获奖作品将由校学生会惠存。

校学生会

2021年3月28日

①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②正文中“”一词用语不得体,应改为“

③这则征稿启事内容不完整,请在横线处补充。

6.(3分)下面是“知节气•长知识”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②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我国传统节日的是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7.(3分)八年级学生小芳想找个微信群,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进一步探讨有关节气的传

统文化问题。若有以下四个传统文化爱好者微信群,她选择哪一个最合适?

辘不惑岁月藤豆蔻异华睛而立之家藤居冠-族

A.B.C,D.

二、阅读(55分)

8.(23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母亲的“经书”

冯剑芳

①腊月里的一个早上,下了一场薄雪。母亲一不留神,摔了一跤,住进了医院,由于什

么活儿也做不成,母亲有些惆怅。

②出院后的第一天早上,等我听见声响,母亲已经挎着胳膊在厨房里忙碌,我的心似油

煎一般难受。

③打我记事起,母亲的手背就比正常人厚两三倍,一年四季高高隆起,母亲的双手又红

又肿,四处皴裂,往外流着脓血,直到夏天结痂,那是为了撑起这个家,多添的一道道

伤疤。

④春天,麦苗返青,我和妹妹跟着母亲去浇水。我们站在田垄边,满一个畦的时候,我

们喊声“到”,双手一用力,三下两下,落在垄沟上。“哗”,水流改变了方向,鲜红的血

液汩汩地往外冒。

⑤秋天,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个去摘棉花。她厚厚的手掌一把攥住盛开的棉花,往上轻

轻扬,然后被塞进绑在腰上的包袱里。“一定要把棉花摘干净,否则残留下来的‘眼睫毛'

晚上就会飞到你的眼前,一边叮嘱我们。我和弟弟学着母亲的样子,一招一式地摘着棉

花()跑到了最前面,落下许多“眼睫毛”。渐渐地,我们都拖不动了,母亲也(),

堆成高高的小山.“幸亏有你们,我一个人得摘到什么时候啊!”母亲颇感欣慰

⑥棉花收成最好的那一年,母亲奢侈并且()请求父亲买来一台收音机。“嗒嘀嗒小

喇叭开始广播啦!”故事和歌谣浸润了我们的童年,明是非,养浩然正气

⑦“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母亲文化不高,也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姐弟三个谁考

试得了第一名,可以挑选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

⑧冬天的夜里,昏暗的灯光下,我们和母亲一起剥花桃。睡觉前,熬制成热汤。我们把

温热的汤水捧在手心里,打在她的手背上,裂开的口子疼得她不时毗一下嘴。可这时,

分明又是母亲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

⑨那时候的冬天,滴水成冰。母亲站在院子里,伸出红肿的双手,她怕,怕我们的手像

她的手一样。

⑩缝纫机“哒哒哒哒”地唱着歌,母亲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变出我们一家人四季的衣衫:

我的偏襟小袄、妹妹的泡泡肩小褂、弟弟威武的军装、父亲笔挺的裤子。母亲带上她的

大顶针,飞针走线,换来我们脚下的舒适。

⑪SK些清贫的岁月里,母亲的手是一团火,为我们驱走严寒

⑫“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母亲亲身躬行

(选自《知识窗》2021年第1期,有删改)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艰难地猴急地坚决地

B.猴急地坚决地艰难地

C.猴急地艰难地坚决地

D.坚决地艰难地猴急地

(2)请根据①⑤段内容,完成下面表格填空。

时间与“母亲”有关的事母亲心情

腊月里下薄雪的一个早上母亲摔跤左手腕骨折住进医院①

灌溉庄稼满一个畦的时候②急切

秋天我们姐弟三个帮母亲摘棉花③

(3)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浸润”的含义。

①故事和歌谣浸润了我们的童年。

②氤氯的热气浸润着母亲的手背。

(4)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母亲的手背就比正常人厚两三倍,一年四季高高隆起,手指头也比别人粗上一两圈。

一到冬天,四处皴裂,那些小口子就张着嘴,直到夏天结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②雪白的棉花倒在蒙茸茸刚刚泛绿的麦田上,堆成高高的小山。(从修辞的角度)

(5)作者最后说,“母亲亲身躬行,不正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的‘无字经书’吗?”

请结合全文内容(至少写出三点)

9.(17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成年人也可从中受益。

多项研究表明,阅读属于一种大脑锻炼,甚至可以提高情商。这项重要的大脑锻

炼主要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

众多有关婴儿期阅读益处的研究表明,读书对儿童的大脑发育有好处。例如,西

班牙儿童发育研究协会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掌握的词汇量也更大。

报道指出,阅读在增加智力锻炼中也显示出优势。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指

出,成年人的大脑仍在继续发育。研究人员通过磁共振检测了阅读练习影响大脑不同区

域的方式。志愿者在接受磁共振测试的过程中被要求阅读一部简•奥斯汀的作品。

神经生物学家发现,当志愿者专注于书中的情节时,“除了负责执行功能的区域

以外,而这些区域通常与集中精力执行某项任务有关”。参与这一多学科团队的文学专家

纳塔莉•菲利普斯表示,阅读过程中血流的这种普遍增加“表明集中注意力阅读文学作品

需要协调多种复杂的认知功能”。

这一有关注意力的实验着重于阅读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形式的注意力集中的认知

动态,其中包括浮动注意力。无论怎样,阅读都带来了明显的脑部训练

台湾竹南卫生研究院的一项研究以近2000名64岁以上的人为对象,分析了促进

阅读作为一项智力活动的价值。研究指出,阅读是一项典型的智力活动。与体育锻炼或

社交活动等其他休闲活动相比

报道称,按照自己的喜好阅读对延长寿命和提高认知能力有益,因此可能对老年

人的健康更有帮助。研究强调,例如每周两次或更多,可以减缓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下降。

纽约新学院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阅读小说尤其有益于个人的情商:由于小说叙

事着重于人物角色的情感和观念的深层描写,因此

报道提到,多伦多大学的一项研究得出了类似结论,认为阅读小说有助于培养同

理心,大脑的工作原理与处理有关他人信息时的原理完全相同。加拿大研究人员在报告

中指出:“理解小说故事情节时激活的大脑区域与我们理解他人时激活的区域相同。”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阅读为何能提高情商智商?》2021年2月7日)

材料二:

(改编自美国学者、著名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

材料三:

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如果是为了与课内学习沟通衔

接,就要关注与课内关联度较高的内容,就要关注感受最多、体会最深的内容;如果是

为了质疑批判

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读法:例如,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

法,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握概念,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则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

鼓舞精神,一气贯注,再如,理解、记忆性阅读;评价、探究性阅读,可以采取评点批

注的方法,可以采取浏览跳读的方法。

(节选自《读书方法指导》)

(1)根据材料一、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指出,成年人的大脑仍在继续发育。研究人员要求志愿者在接受

磁共振测试过程中,阅读一部简•奥斯汀的作品。

B.文学专家纳塔莉•菲利普斯指出,有关注意力的实验着重于阅读时出现的各种形式的注

意力集中的认知动态。

C.纽约新学院大学研究指出,阅读小说是一种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的练习,其原因是小

说叙事着重于人物角色的情感和观念的深层描写。

D.读书目的为了质疑批判,可以选择商讨、指瑕的内容。“热读”文学作品可以达到感同

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

(2)阅读给儿童和成年人带来哪些益处?请根据材料一分点概括。

(3)材料三第二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中考复习期间,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明显增加了让学生讨论和互学互教的力度。甲同

学不以为然,认为听老师讲;乙同学表示支持老师现在的做法。你赞成哪个同学的意见

呢?请结合材料二,说说你的理由。

10.(1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人不得乐,则非①其上②矣,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乐民之乐者,民亦乐

其乐,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未之有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

【注】①非难(认为……不对)。②统治者(君王)。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予学求古仁人之心

②逑进亦忧

③徵斯人,吾谁与归

④乐民之乐者

⑤乐以天下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甲】【乙】两段文字中,范仲淹和孟子的“忧乐观”分别是和。(各

用四字短语填空)

(4)从【甲】【乙】两段文字看,两位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什么不同?

三、写作(60分,含卷面分5分)

11.(60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

相比的!

--傅雷《傅雷家书》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

--冰心《繁星•春水》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罗受•罗兰《名人传》

请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方面,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

【提示和要求】

(1)自拟标题,自选文体。

(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10分)默写。

(1)兼葭萋萋,白露未晞。(《诗经》)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做》)

(4)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5)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II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交代时令、描写

景物中,蕴含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

(6)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

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7)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写游鱼

自由游弋,潭水清澈透明,表现了一种游赏的乐趣。

【解答】答案:

(1)白露未晞(重点字:晞)

(2)陟罚臧否(重点字:臧)

(3)学诗谩有惊人句(重点字:谩)

(4)箫鼓追随春社近(重点字:箫)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重点字:庇)

(7)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重点字:皆)

2.(7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烂漫的山花中,

我们发现你,

自然击你以风雪,

你报之以歌唱。

命运置你于危崖,

你馈人间以芬芳,

不俱nidn作尘

无意苦争春

以怒放的生命,

向世界表达倔强,

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202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公益校长张桂梅颁奖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馈kuinian作尘碾倔强iiing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不俱”,正确的写法是“不惧

(3)请把下面句子改为反问句。

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解答】答案:

(1)kui碾

(2)不俱不惧

(3)你难道不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吗?

3.(4分)下面的“简绘图”出自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请根据提示,完

成相应任务。

梳理•了解故事。

(甲)珊瑚王国(地点):为离世的船员举行海底葬礼.

(乙)锡兰岛:尼摩船长、尼德•兰与鲨鱼搏斗,是为了救援采珠人(人物)。

(丙)南极:此处为什么被称为“关乎生死的一站?尼摩船长一行人在南极被困在冰

盖之下,险些窒息而死,经过众人不懈努力,最终安全出逃(原因)。

(T)挪威大漩涡:尼摩船长带着诺第留斯号摩鹦鹉螺”号)最终消失(事件)。

【解答】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要认真阅读原著,梳理情节。(甲)“鹦鹉螺”

号上的一位船员病逝后,带着所有的船员将它埋葬。(乙)尼摩船长为救印度采珠人,被

鲨鱼掀翻在地,尼德•兰手持钢叉救出了压在鲨鱼底下的船长,船上极度缺氧,逃上大海,

阿龙纳斯等人最终逃跑,因为他和他的同伴被漩涡抛入水里后,而潜艇已毫无踪影了。

答案:

(甲)珊瑚王国(或印度洋)

(乙)采珠人

(丙)尼摩船长一行人在南极被困在冰盖之下,险些窒息而死,最终安全出逃

(T)尼摩船长带着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最终消失

4.(3分)比读•分析形象。

你认为《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和《西游记》师徒中的哪位角色更接近?请结合原

著内容简述一条理由。

【解答】本题考查分析名著人物形象的能力。尼摩船长带领团队冒险,有惊人的毅力,

很善良、慈悲为怀。另外,敢于人类社会隔绝、独角鲸等的攻击,这和《西游记》中武

艺高强。根据上面分析进行解答即可。

答案:

示例一:我认为尼摩船长和唐僧接近。

理由:

①都是领导者。尼摩船长驾驶诺第留斯(“鹦鹉螺”)号带领众人在海底探险游历,骑着

白马。

②都心地善良。唐僧慈悲为怀,都是善良的表现。

③都学识渊博。唐僧熟悉各种佛教经典,学识渊博。

示例二:我认为尼摩船长和孙悟空接近。

理由:

①都有反叛精神。孙悟空自封齐天大圣;尼摩船长曾发表宣言.

②都有睿智、通晓事理的一面,言语中时时透露睿智禅理;尼摩船长也是博览群书,通

晓事理。

③浪游冒险的经历相似。天地孕育的石猴孙悟空,恰如尼摩船长在大海之中自我放逐。

5.(5分)校学生会开展“知节气•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请按提示修改活动中的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各位同学

为了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校学生会特征集主题为“知节气•长知识”征文

活动,欢迎同学们积极踊跃投稿。征文以身边的二十四节气为主要内容。体裁不限,字

数60字左右。o稿件发至XX。本次获奖作品将由校学生会惠存。

校学生会

2021年3月28日

①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②正文中“惠存”一词用语不得体,应改为“保存

③这则征稿启事内容不完整,请在横线处补充。

【解答】答案:

①删去“积极”或“踊跃”。

②惠存保存

③示例:截稿日期4月5日。

6.(3分)下面是“知节气•长知识”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立春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芒种

②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我国传统节日的是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解答】答案:

①立春;芒种

②B

7.(3分)八年级学生小芳想找个微信群,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进一步探讨有关节气的传

统文化问题。若有以下四个传统文化爱好者微信群,她选择哪一个最合适?

辘不惑岁月蕾春豆蔻年华/而立之家聒•居冠一度

A.B.C,D.

【解答】小芳上八年级,年龄十五六岁。

故选:B。

二、阅读(55分)

8.(23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母亲的“经书”

冯剑芳

①腊月里的一个早上,下了一场薄雪。母亲一不留神,摔了一跤,住进了医院,由于什

么活儿也做不成,母亲有些惆怅。

②出院后的第一天早上,等我听见声响,母亲已经挎着胳膊在厨房里忙碌,我的心似油

煎一般难受。

③打我记事起,母亲的手背就比正常人厚两三倍,一年四季高高隆起,母亲的双手又红

又肿,四处皴裂,往外流着脓血,直到夏天结痂,那是为了撑起这个家,多添的一道道

伤疤。

④春天,麦苗返青,我和妹妹跟着母亲去浇水。我们站在田垄边,满一个畦的时候,我

们喊声“到”,双手一用力,三下两下,落在垄沟上。“哗”,水流改变了方向,鲜红的血

液汩汩地往外冒。

⑤秋天,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个去摘棉花。她厚厚的手掌一把攥住盛开的棉花,往上轻

轻扬,然后被塞进绑在腰上的包袱里。“一定要把棉花摘干净,否则残留下来的‘眼睫毛'

晚上就会飞到你的眼前,一边叮嘱我们。我和弟弟学着母亲的样子,一招一式地摘着棉

花()跑到了最前面,落下许多“眼睫毛”。渐渐地,我们都拖不动了,母亲也(),

堆成高高的小山.“幸亏有你们,我一个人得摘到什么时候啊!”母亲颇感欣慰

⑥棉花收成最好的那一年,母亲奢侈并且()请求父亲买来一台收音机。“嗒嘀嗒小

喇叭开始广播啦!”故事和歌谣浸润了我们的童年,明是非,养浩然正气

⑦“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母亲文化不高,也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姐弟三个谁考

试得了第一名,可以挑选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

⑧冬天的夜里,昏暗的灯光下,我们和母亲一起剥花桃。睡觉前,熬制成热汤。我们把

温热的汤水捧在手心里,打在她的手背上,裂开的口子疼得她不时毗一下嘴。可这时,

分明又是母亲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

⑨那时候的冬天,滴水成冰。母亲站在院子里,伸出红肿的双手,她怕,怕我们的手像

她的手一样。

⑩缝纫机“哒哒哒哒”地唱着歌,母亲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变出我们一家人四季的衣衫:

我的偏襟小袄、妹妹的泡泡肩小褂、弟弟威武的军装、父亲笔挺的裤子。母亲带上她的

大顶针,飞针走线,换来我们脚下的舒适。

⑪那些清贫的岁月里,母亲的手是一团火,为我们驱走严寒

⑫“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母亲亲身躬行

(选自《知识窗》2021年第1期,有删改)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C

A.艰难地猴急地坚决地

B.猴急地坚决地艰难地

C.猴急地艰难地坚决地

D.坚决地艰难地猴急地

(2)请根据①⑤段内容,完成下面表格填空。

时间与“母亲”有关的事母亲心情

腊月里下薄雪的一个早上母亲摔跤左手腕骨折住进医院①惆怅

灌溉庄稼满一个畦的时候②母亲三下两下改变水流方向急切

秋天我们姐弟三个帮母亲摘棉花③欣慰

(3)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浸润”的含义。

①故事和歌谣浸润了我们的童年。

②氤氯的热气浸润着母亲的手背。

(4)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母亲的手背就比正常人厚两三倍,一年四季高高隆起,手指头也比别人粗上一两圈。

一到冬天,四处皴裂,那些小口子就张着嘴,直到夏天结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②雪白的棉花倒在蒙茸茸刚刚泛绿的麦田上,堆成高高的小山。(从修辞的角度)

(5)作者最后说,“母亲亲身躬行,不正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的‘无字经书’吗?”

请结合全文内容(至少写出三点)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有误,“我和弟弟学着母亲的样子,而妹妹却“跑到了最前面”,此处形容妹妹,可排

除此选项;

B.有误,结合语境,一个“挪”写出了母亲的艰难,应选用“艰难地”;

C.正确;

D.有误,“我和弟弟学着母亲的样子,而妹妹却“跑到了最前面”,此处形容妹妹,可排

除此选项。

故选:Co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第一空:根据给出的时间和情节的提示,很容易找到母亲

心情的句子“母亲有些惆怅”;第二空:对应第④段“母亲麻利地脚下一蹬,三下两下,

母亲还未痊愈的手背却崩出了几个口子,可用“母亲三下两下改变水流方向”概括,找

到第⑤段,可提取母亲心情的词语“欣慰”。

(3)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分析。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

所包含的情感;逐渐渗透。①“故事和歌谣浸润了我们的童年”,父亲买来的收音机里播

放的故事和歌谣,给我们带来的精神滋养,是指母亲做的不冻手的热汤,是想让这温热

的汤水渗入到母亲的身上,表达“我们”对母亲的关爱。

(4)①本题考查从人物描写角度句子赏析。了解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动作描写、外貌

描写等等,一年四季高高隆起,四处皴裂,往外流着脓血,是对母亲的外貌描写,多添

的一道道伤疤”可知,表现了母亲的辛劳和对家庭的付出。②本题考查从修辞的角度句

子赏析,将棉花拟人化,写出棉花的美,将摘下的棉花比作小山,侧面表现了母亲劳动

强度之大,还写出母亲看到这么多棉花时的欣慰之情。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无字经书”的意思是说从母亲身上学到的有价值的东西,

虽“无字”却让我们能够读懂。如“出院后的第一天早上,母亲已经挎着胳膊在厨房里

忙碌”“春天,我和妹妹跟着母亲去浇水”“秋天,可看出是母亲的勤劳坚韧的品格感染

了“我们"。“‘纵贫寒。'母亲文化不高,熬制成热汤”“那些清贫的岁月里,为我们驱走

严寒、平安,可以看出母亲对“我们”的深爱,带来幸福,用奖励书的方式,给予“我

们”丰足的精神滋养。

答案:

(1)C

(2)①惆怅;②母亲三下两下改变水流方向

(3)①指故事和歌调给予“我们”童年的浸染熏陶,给予“我们”童年的精神滋养。

②既指偏方的热气对母亲手背的滋润渗入,也指“我们”回馈母亲并让母亲感受到惬意

的关爱.

(4)①运用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母亲为了撑起这个家的辛劳。

②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所摘棉花之多,侧面表现了母亲的辛劳及

其欣慰之情。

(5)母亲身上的勤劳、负重、奉献的品质深深感染了“我们”;在那些清贫的岁月里,

常来幸福、喜悦和诗意;,也须留读书种子”,给予“我们”战胜贫寒的精神力量。

9.(17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成年人也可从中受益。

多项研究表明,阅读属于一种大脑锻炼,甚至可以提高情商。这项重要的大脑锻

炼主要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

众多有关婴儿期阅读益处的研究表明,读书对儿童的大脑发育有好处。例如,西

班牙儿童发育研究协会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掌握的词汇量也更大。

报道指出,阅读在增加智力锻炼中也显示出优势。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指

出,成年人的大脑仍在继续发育。研究人员通过磁共振检测了阅读练习影响大脑不同区

域的方式。志愿者在接受磁共振测试的过程中被要求阅读一部简•奥斯汀的作品。

神经生物学家发现,当志愿者专注于书中的情节时,“除了负责执行功能的区域

以外,而这些区域通常与集中精力执行某项任务有关”。参与这一多学科团队的文学专家

纳塔莉•菲利普斯表示,阅读过程中血流的这种普遍增加“表明集中注意力阅读文学作品

需要协调多种复杂的认知功能”。

这一有关注意力的实验着重于阅读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形式的注意力集中的认知

动态,其中包括浮动注意力。无论怎样,阅读都带来了明显的脑部训练

台湾竹南卫生研究院的一项研究以近2000名64岁以上的人为对象,分析了促进

阅读作为一项智力活动的价值。研究指出,阅读是一项典型的智力活动。与体育锻炼或

社交活动等其他休闲活动相比

报道称,按照自己的喜好阅读对延长寿命和提高认知能力有益,因此可能对老年

人的健康更有帮助。研究强调,例如每周两次或更多,可以减缓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下降。

纽约新学院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阅读小说尤其有益于个人的情商:由于小说叙

事着重于人物角色的情感和观念的深层描写,因此

报道提到,多伦多大学的一项研究得出了类似结论,认为阅读小说有助于培养同

理心,大脑的工作原理与处理有关他人信息时的原理完全相同。加拿大研究人员在报告

中指出:“理解小说故事情节时激活的大脑区域与我们理解他人时激活的区域相同。”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阅读为何能提高情商智商?》2021年2月7日)

材料二:

(改编自美国学者、著名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

材料三:

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如果是为了与课内学习沟通衔

接,就要关注与课内关联度较高的内容,就要关注感受最多、体会最深的内容;如果是

为了质疑批判

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读法:例如,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

法,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握概念,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则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

鼓舞精神,一气贯注,再如,理解、记忆性阅读:评价、探究性阅读,可以采取评点批

注的方法,可以采取浏览跳读的方法。

(节选自《读书方法指导》)

(1)根据材料一、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指出,成年人的大脑仍在继续发育。研究人员要求志愿者在接受

磁共振测试过程中,阅读一部简•奥斯汀的作品。

B.文学专家纳塔莉•菲利普斯指出,有关注意力的实验着重于阅读时出现的各种形式的注

意力集中的认知动态。

C.纽约新学院大学研究指出,阅读小说是一种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的练习,其原因是小

说叙事着重于人物角色的情感和观念的深层描写。

D.读书目的为了质疑批判,可以选择商讨、指瑕的内容。“热读”文学作品可以达到感同

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

(2)阅读给儿童和成年人带来哪些益处?请根据材料一分点概括。

(3)材料三第二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中考复习期间,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明显增加了让学生讨论和互学互教的力度。甲同

学不以为然,认为听老师讲;乙同学表示支持老师现在的做法。你赞成哪个同学的意见

呢?请结合材料二,说说你的理由。

【解答】(1)ACD.正确。

B.有误,原文为:文学专家纳塔莉•菲利普斯表示,“可能”表明不确定性。

故选:Bo

(2)阅读给儿童和成年人带来的益处,在材料一中,如“阅读属于一种大脑锻炼,可以

减缓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下降”“阅读小说有助于培养同理心”等。

(3)“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读法:例如……”是举例子,是分类别、记忆

性阅读;评价,可以采取评点批注的方法、娱乐性阅读。这两种说明方法,可以采取不

同的读法”。

(4)根据材料二,可知让学生讨论和互学互教。因此,理由可从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

答案:

(1)B

(2)①可以提高情商。(或“有益于个人的情商”)②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或“增加

智力发展”)④帮助人们改善或遏制认知能力的下降。

(3)运用分类别、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更有条理。

(4)赞成乙同学。理由:这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金字塔”表明采用讨论和互学互教的

做法,特别适用于重要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

10.(1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人不得乐,则非①其上②矣,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乐民之乐者,民亦乐

其乐,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未之有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

【注】①非难(认为……不对)。②统治者(君王)。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予学求古仁人之心曾经

②星进亦忧这样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

④奉民之乐者以……为乐

⑤乐?天下把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甲】【乙】两段文字中,范仲淹和孟子的“忧乐观”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