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节目分析_第1页
新闻调查节目分析_第2页
新闻调查节目分析_第3页
新闻调查节目分析_第4页
新闻调查节目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调查》节目分析研究娄荣1018016012《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一档深度新闻评论类节目,时长45分钟,每周一期,在百姓和高端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在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新闻调查》注重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表达,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探寻事实真相,追求理性,平衡和深入,为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发挥着作用。节目概况节目名称:

新闻调查

NewsProbe节目类型:

新闻调查类制作单位:

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频道: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新闻)播出方式:

录播播出时间:

(首播)周六21:30-22:15

(重播)周日0:15-1:00、

2:15-3:00、

5:10-5:55、

14:10—14:55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呈现出三大趋势:走向娱乐、走向财经和走向调查。而“走向调查”的标志则是以1996年5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的创办为标志的。

在分析研究《60分钟》节目的过程中,确立了把《新闻调查》做成调查类节目的共识,并提出用调查的方式来做这种深度新闻节目的设想,对理想中的节目形态做出了初步界定。比如采用纪录式的双机拍摄方式,使用专任出镜记者,节目既是拍摄采访对象,也是拍摄记者的活动,这在当时的中国电视界是开创性的。

“接近真相,从现场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所有的新闻栏目里,只有《新闻调查》如此明确地提出以记者的调查行为和采访来完成节目,这可以说是《新闻调查》倡导的方向,也可以说是《新闻调查》明显的外化标志。第一,质疑的精神。《新闻调查》的记者必须要有怀疑一切的介入态度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工作作风。第二,平衡的意识。《新闻调查》的记者,应该让事件中的冲突双方和不同的利益集团有平等的发言机会。第三,平等的视角。在《新闻调查》记者面前,只有被调查者这一相同的身份,没有尊卑贵贱之别。第四,平静的心态。《新闻调查》的记者要多一份理性,少一份冲动,这会有助于对事物作出更准确的判断。对于《新闻调查》的记者来说,所有进行调查的人物和事件都有问题;所以他们有这样一句话:质疑是我们的生存方式。王志,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历任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记者和主持人、《新闻调查》(1996-2002)记者和主持人、《面对面》制片人、主持人和记者。他被《新闻调查》制片人称为“中国调查节目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荧屏上的王志,给人的印象是冷静沉着、饱经沧桑又睿智机敏,甚至他质疑的目光、探询的身姿,当然还有他良好的文化修养,都是《新闻调查》这样大型的新闻评论类节目所需要的,他独特的个性很好地体现了《新闻调查》追求深度、厚度的品质特征。

一个半个小时提出88个问题

董倩,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进入中央电视台主持的第一个节目是《焦点访谈》,先后主持过《东方时空》和《新闻调查》《新闻会客厅》等节目。她是央视优秀的主持人之一。董倩,2000年1月至2003年4月任《新闻调查》出镜记者。从外表看,董倩一脸温柔,但做节目时却柔中有刚。谦逊到位,提问准确。最难能可贵的是她永远在新闻面前退后一步,把完整的新闻让给观众看。外型理智老练、以知性女性形象获得观众缘的董倩,很容易让人想起类型相同的敬一丹,所不同的是,董倩的学生气始终是自己一以贯之的风格。“仿佛总有一股力量在把我往学生时代拉,要我远离电视圈的一些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习惯,要保持朴实、低调。”

让对方觉得你配坐在她面前柴静,生于1976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2001年起担任中央电视台主持人。2003年加盟《新闻调查》,2009年担任新闻频道《24小时》主播,新闻频道《面对面》主持人,2011年起担任《看见》主持人。柴静始终站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她以她的犀利和敏锐、坚定与坚持,最终历练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王志安,1998年进入央视,先后从事记者、编辑和策划等工作,2009年8月任央视专职评论员,2011年9月任《新闻调查》调查记者。王志安认为应敬畏市场,但不认为政府完全不能干预,主张监督政府权力,但反对用谣言抹黑。王志安一贯追求理性、冷静地观察态度。硬新闻下的柔情

2003年当《新闻调查》旗帜鲜明地打出调查性报道的口号,但是当时国内关于调查性报道的理论研究还不是特别深入,大多是在舆论监督的语境下进行的理论探讨。因此,在进行调查性报道实践的同时,《新闻调查》对于调查性报道的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梳理和研究,形成了自己的操作理念。

《新闻调查》认为,一个选题能否算得上调查性报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只要符合这三个要素,就是调查性报道。

第一,调查的内容是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

第二,这种行为被掩盖。

第三,调查是记者独立展开的。理论探索

电视调查性报道是调查性报道中的一类,从实现的过程来看,它有四个特点:

①独立的电视媒体调查。是电视媒体自身进行的调查,并非报道他人的调查行为和调查结果。借助司法或者是纪委的力量所做的大案要案属于调查节目,不是调查性报道,因为它不是独立调查。

②个性化的调查记者。对于电视调查性报道来说,出镜记者的表现尤为重要,既是调查行为的主体,同时也是一个节目的结构元素,他是调查行为的实施者、调查过程的表现者,是节目的外化标志和品牌形象。

③深入的独家发现。强调的是调查记者必须有新的独家发现,这种发现对揭示事实真相具有推动的作用,能够深化节目的主题。

④完整的调查过程。就是记者作为调查行为的主体,他的行为贯穿节目的始终。记者在调查当中,提出问题,求证问题,得出结论或者判断。得出结论完整地揭示真相是调查性报道的最高境界节目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6年—2000年)——多元探索时期。《新闻调查》提出“从现实到理想”的“三步走战略”:主题性调查—事件性调查—内幕调查,在以主题性报道为主的同时,也对多种类型的节目进行了探索。

从1996年到1997年,是主题性调查占据主流的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