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拒绝冷漠,传递温暖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流浪小伙突然倒在街边不起,虚弱地叫着“饿”。有人看了一眼,低头看着手机走了;也有人驻足围观,指指点点。半小时后,一环卫工人看见了,立即转身去买了两块走面包和一瓶水,将年轻人扶起,一直喂到年轻人吃完,并留下5元钱后才离开。有人将此拍成视频上传,大家纷纷赞美环卫工人为“最美环卫工”;也有人指责路人和拍视频者冷漠;也有人反问指责者,你若在场,你会上前帮助吗?有人回答“怕被赖上”。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冷漠是指对他人冷淡漠然的消极心态。冷漠主要表现为对人怀有戒心甚至敌对情绪,既不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又对他人的不幸冷眼旁观、无动于衷、毫无同情心。Harlow(哈罗),美国20世纪心理学家,以研究婴儿猴子和母猴之间的情感而闻名学界。在一系列实验中,他把新生的幼猴从母猴身边拿走,在孤立的环境下抚养。这些幼猴没有母亲或者其他猴子作伴,有的只是Harlow做的人造假妈妈。如此成长起来的猴子,没有正常社交的能力,呈现抑郁、自闭的行为。有些甚至在回到猴群后,绝食而死。在个人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冷漠也就获得了自己的“生存价值”。一个人太热衷于公共事务(或者我们所谓的“闲事”)是非常危险的。(林语堂)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传统文化中,“和”是中国人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和为贵”“和和美美”“和谐共生”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熟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和”似乎被冷落了。我们行色匆匆,不想去理解和沟通;我们有些冷漠,不关心他人的世界;我们对陌生人充满了防备,甚至和亲人之间的关系也渐渐淡漠……怎样才能让人与人之间少些隔膜,多些和谐呢?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18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于0时32分离世。小悦悦惨案之后又一四川5岁幼童被货车撞击并遭反复碾压当场死亡。请以“拒绝冷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1.不少于800字。

2.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体裁自选。

3.不要写成诗歌。

4.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例文:不忘初心,重植社会道德之树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的辉煌!路人突然倒地,只有一位环卫工上前人心帮忙,给流浪小伙买来食物和水,而大多数人却选择视而不见或冷眼旁观。虽然他们或多或少也有一些不得已的原因,但我们却也能看到如今社会的自私冷漠,看到多数人都会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哲学。触及中国社会现状,多少有些令人难堪。老人摔倒无人敢扶,面对不良行为,多数人采取旁观姿态,无人上前制止……这些现象反映出了许多问题。很多人指责社会越来越冷漠,但其实人们只是不敢再献出爱心,伸出援手。因为,扶老人反被讹之事层出不穷,利用公众的善心来满足自己私欲的人,也不在少数,而法院判处见义勇为者败诉……《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作者罗尔救女一事,还有更早的郭美美炫富一事。公众的善心一次次被消费,渐渐的人们选择冷眼旁观。这样的风气继续漫延,冷漠就不难理解。可正是因为不正之风盛行,我们更需要弘扬正义、善良与敬业等美好的品质。我们需要重拾这些美好的品质,维护和谐司乘关系的司机,坚持文明执法的运管人员,敬业负责的环卫工人,搀扶老人的孩子……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需要告诉他们:你们的行为是正确的,社会弘扬的是正风正气,虽然有时候你的行为可能得不到当事人的理解,但社会绝大多数人是理解且敬佩的。鲁迅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诚然,助人为乐甚至见义勇为已成为部分热心之士流淌在血液中的本能,是我们这个社会弥足珍贵的财富。但我们在批判冷眼路人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农夫与蛇”的教训确实会影响很多人的判断与行动,而这个社会应该做的,就是让他们内心的天平向“做点什么”倾斜,直至多数人都不会为做好事有太多的担心。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先取证后救人”的做法倒不失为一种见义智为,有效化解了做好事可能带来的不利情况。毕竟,近年来“扶人反被讹”的新闻不在少数,不少人只有通过监控摄像头才能幸运地洗刷冤屈,而诬赖他人者却总是零成本。无论概率多大,这都是很多人在行动前会考虑的成本因素,实属人之常情。进一步说,在思想斗争之下,依然能“走出去”,而不是被“吓回去”,更凸显了救人者品德的高尚,因为他们不是在给自己不做好事找借口,而是为做点什么创造条件。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只有常常给心灵“除草”,不忘初心,多看看路上需要帮助的人,我们的社会才不会沾染尘埃。【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题。材料记叙了一个环卫工无偿帮助路上突然倒地的流浪小伙的温情之举,却也叙述了大部分路人或视若无睹,或只是冷眼旁观的现象。对于热心的环卫工,毫无疑问赞其为“最美环卫工”是他该得的荣誉。而对于这些旁观的路人,不可否认他们身上却是体现出与环卫工相反的冷漠心态,但是“怕被赖上”的这一心理原因也不该被忽视。其实,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心理,不仅仅是社会的公序良俗的问题,也涉及到社会的制度问题。写作时,毫无疑问应该赞扬环卫工的热心之举,指出从他身上我们可以见到热于助人、扶危济困的中华传统美德,我们都应积极向他学习。而对于那些路人,则应该辩证分析。从道德上来说,首先,“帮不帮”是一个社会道德问题,如果缺乏人道主义和道德的关怀,路人有难却无人施救,那么敢不敢帮,如何帮的问题无从谈起,再好的立法和急救技能都毫无意义,并不能完全解决‘帮不帮’问题,有其局限性。因此,走出“帮与不帮”的困境,首先要从道德上倡导人道主义,激发人们的善念,路遇他人有难要积极帮助,而对于某些以怨报德的讹诈者则应给予道德上的谴责。其次,从社会制度建设来说,对任何一个有基本道德的人来说,路遇危难的路人,“帮不帮”从来都不是个问题,而“敢不敢帮”才是问题。因为有的人不是不帮,是不敢帮,并不是社会缺少美德,而是担心被讹诈,仅仅在道德层面难以完全支持“必帮”“敢帮”的问题,我们应当在制度、法律路径寻找保障,防范因施救可能发生的责任风险,让好人和善行不受伤害。对此,可将救助人纳入见义勇为基金奖励对象,给予他们荣誉鼓励和物质奖励,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还可从法制建设入手,指出应立法保护救人者,包括因救人不当造成的过失,追究讹人者。如此,才可走出“帮与不帮”的困境,让每个人都像环卫工一样积极热心帮助他人。立意:1.拒绝冷漠,伸出你热情的手。2.重拾良知,呼唤良知。3.与其旁观(指责他人),不如自己行动。4.拥有高尚人格,弘扬正能量。2.例文:拒绝冷漠翻卷的浪花,让大海不再冷漠,涛声传递着欢声笑语;沥沥的雨水,让大地不再冷漠,沉寂中盛开出绚烂的花朵。拒绝冷漠,让干渴的心灵得到滋润,让温暖与真情充满人间。当人们还在为袖手旁观的路人感到羞耻,当我们开始怀疑人类的道德有无底线,我们真的应该认真想一想,自己是否拒绝了冷漠,自己怎样才能不做一个冷漠的人。而在悠悠的历史长卷中,从来都不缺少心怀热忱、拒绝冷漠的先行者。纵观古之贤人,没有谁会冷漠看待身边的人与事。拒绝冷漠,体现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中,也体现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济世理想上。因为拒绝了对贤才的冷漠,才会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才会有大汉王朝的伟业。因为拒绝了对音乐的冷漠,江州司马的长诗得以流传,湓江下的琵琶声得以回响千年。拒绝冷漠,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力量足以成就丰功伟业。一颗拒绝冷漠的心是温暖的,它能使大千世界变得更加多彩;而一颗冷漠的心是可怕的,它会让一个人的精神轰然崩塌。在京城保卫战时,袁崇焕“禁止伤害百姓”的命令如一股暖流激荡人心。而当今世界众多统治者却视百姓生命于不顾,连天的炮火摧残着无数的生命。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我们不禁战栗,如果一个人不能拒绝冷漠,那么他身边的人乃至这个世界会怎样?这个世界,真的需要一些真情,让冷漠从此消失,让道德的光辉流传,让金色的心灵闪耀。一个拒绝冷漠的人,他的名字也许不会被人记起,但他一定会成为我们精神的动力。我们看到,一个个大学生,背起行囊,不远万里,毅然踏上风雨支教路。我们看到,在重大交通事故现场,千万群众赶来救援献血。我们看到,身处贫困的儿童,紧握着不知是从何处受捐的钱,笑容满面。还有,还有……是的,拒绝冷漠的行为也许不起眼,但微小中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高尚品行。拒绝冷漠,从身边做起。让我们少一份冷漠,多一份关心;少一份仇视,多一份美德;少一份批判,多一份行动。用自己的关怀,让世界充满感动!拒绝冷漠,创造温情,人间大义,亦如此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审题】主要说的是关于“冷漠”,在现代社会中“冷漠”是一种社会病,每个人都有切实的感受。材料一:心理学上“冷漠”指对一切都不在乎,冷漠是感情的顶点。对于爱的冷漠或许可以只记得一个真爱;对于人的冷漠或许可以只记得一个亲人;对于你的冷漠,或许可以让你忘记一切……冷漠是指对他人冷淡漠然的消极心态。冷漠主要表现为对人怀有戒心甚至敌对情绪,既不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又对他人的不幸冷眼旁观、无动于衷、毫无同情心。冷漠通常因受人欺骗、暗算等心灵创伤或因种种原因受人漠视、轻视甚至歧视所致。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其在人际交往中带上灰色眼睛看待人生,逐渐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和同情心。材料二:这是有名的哈罗的恒河猴实验,实验证明在孤立的环境下长大的猴子“没有正常社交的能力,呈现抑郁、自闭的行为。有些甚至在回到猴群后,绝食而死”,这主要是冷漠、冰冷的成长环境导致的。材料三:林语堂关于冷漠的观点,也是不认可冷漠的处世态度。冷漠并非一种高尚的美德,而只是一种社会态度,这样的社会态度不要也罢。三则材料的重点都是“冷漠”。围绕关键词“冷漠”来写,态度鲜明,观点明确。【立意】1.拒绝冷漠;2.拒绝冷漠,传递温暖;3.赠人玫瑰,手留余香;4.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素材】1.不知是本该温热的内心已被城市里的钢筋水泥浸染得渐渐冰冷,还是本该敏感的神经由于处理过于繁复的信息而变得日渐迟缓,我们突然发现,身边的一些人生病了,病征是冷漠。冷漠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征候,症状在个人,病根却在环境。一些人的冷漠源于胆怯与自保,一些人的冷漠源于失去希望。因此,治疗冷漠,一方面要基于法律建设,一方面要树立公众信心,从而点燃社会的热度,让温暖融化冷漠。与冷漠比较起来,温暖传递开的力量会更大。2.希望总是多于失望的,美好总是胜于晦暗的。冷漠,也能被融化。几天前,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上的一条“微倡议”触及了公众深藏内心的那方柔软——“他们大都不会使用网络、电话订票,更不能托关系买票。对他们来说,拿到一张过年回家的坐票就是幸福。也许要排上好几个小时的长队才能买到一张站票,才能在一年到头回一趟家。请别用厌恶的眼光对待他们,多点耐心,拒绝冷漠!”3.还有一片融化冷漠的温暖来源于一位普通网友的日记:2013年12月29日,北京。咖啡馆里隔壁的几桌,一桌是两个年轻人用手语兴奋的交谈,眼里闪着光;一桌是妈妈带着七八岁的女儿进餐,边吃边细声细语地聊;还有一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独自慢悠悠地品茶,偶尔拿起相机拍向窗外。这是周末午后北京的一个片段,我望着他们,不由得走神,在这个时刻,生命陪着生命,安宁陪着安宁,丰富陪着丰富,温暖融化了冷漠……3.例文:人,还是需要那么点温暖两千年前,老子全力倡导“小国寡民”的社会,幻想着“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境界;但是,在那尔虞我诈、硝烟弥漫的时代,那不过是一种奢望啊!历史的车轮急驰而过,其间几多兴衰变幻,聚散分合,到了太平盛世的当下,老子如能活着,会惊奇的发现他的理想几成现实:街头人流如潮,摩肩接踵的全是冷漠的脸;上下电梯,擦肩而过的权当他乡之客。回到家中,则单门独户,形如鸽笼,不知隔壁是谁家;倘若对面夫妻吵架,则闭门听之,若隔岸观火,幸之乐之!俨然一幅“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图像!社会发达了,地球成“村”了,然而我们的生活却似乎退步了!一墙之隔,恍若远隔重洋!善良的人们痛心的发现,我们淡漠的是社会的温暖,我们失落的是真诚的微笑,我们遗忘的是无关利益的关怀!于是网络无限发达,虚拟的鬼与真实的人畅快交流。我们的言语退化了,而我们的手指更灵活了;我们的面部表情冷漠了,而网上骗人的招数却是花样翻新!不能否认,许多网上聊天的人希冀能找到一点心灵的慰藉,他们所寻找的,不正是那么一点现实中缺少的温暖吗?人,还是需要那么一点温暖啊!坚硬的外壳下,掩盖的原来只是一颗虚弱的心!无论多么坚强,总有脆弱的时候;无论多么热闹,总有孤单的时候;无论多么强大,总有无助的时候。在这样的时候,我们从内心涌出来的不就是对温暖的渴望吗?也许,只要一张甜甜的笑脸,一个轻轻的拥抱,一种真诚的眼神,就能让你从心灵的泥淖中解脱出来!无需过多言语,只要真情涌动!海子说:陌生人啊,我也给你祝福!看似简单,做起来却是许多人不愿不屑的事。君不见,车祸现场,围观者众,施以援手者寡;街头乞讨,掩鼻厌恶者众,投币给物者寡。于是,善良的长沙人才子豪走上街头,倡导“拒绝冷漠,真诚拥抱”的活动,组建了中国第一个“抱抱团”。一个陌生人给予的一个真心拥抱,远比附近的人虚伪的言语更能温暖人心!也许拥抱过后永不会再相见,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次邂逅,但这次美丽的邂逅带来的温暖,一定留在了心里,滋润着相拥过的两个人,两颗心!那样一个简单的拥抱,轻易的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那种简单的感动让我们明白了:人,还是需要那么点温暖。我们学会温暖他人,生活中多一些这样善意的举动,社会的温暖不就会升高许多了吗?也许冷漠的人从此学会了温暖,悭吝的人学会了奉献,自我的人学会了关照他人。一个寻常的举动,会带来不寻常的回应,这是人世间的温暖。我仿佛看到:在公交车上年轻人给老人让座后开心的笑脸,小男孩将刚买的面包送到街头乞讨者脏黑的手中......陌生人,多一些微笑,少一点冷漠;多一些关怀,少一些自私;多一些奉献,少一些吝啬。也许拥抱的方式西化了一点,但真诚不假,真诚无价!相拥相笑的现代人,不是远比老死不相往来的人活得更幸福吗?毕竟,人,还是需要那么点温暖啊!【详解】试题分析:对于作文,首先要整体把握材料内涵,这是一个最佳立意点;其次从局部落实材料的几个环节点,这也是立意的最佳点,还有就是在阅读材料时,一定要找到材料的关键短语和关键词语,扣住了材料的关键语句和词语,就抓住了材料的关键。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本次作文的材料围绕关键词“和”一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话是说中国人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是“和”;第二句话列举了一些跟“和”有关的耳熟能详的熟语,体现了“和”是中国人待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第三句话联系现实生活,指出“和”似乎被冷落的现象;第四句话是“和”被冷落的原因:不想去理解和沟通,不关心他人,对陌生人的防备心重,亲人间关系渐渐淡漠等等。材料四句话,中间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句话转折语意,强调的是后者,所以本次作文的立意应放在后者“和”被冷落及其原因的分析上。题干要求“怎样才能让人与人之间少些隔膜,多些和谐呢?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由此立意引导为:①沟通。沟通能消除误会,促进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②爱。心中有爱,并将之化为行动,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心中有爱,能将人变得平和,能减少矛盾的产生。③真诚。真诚待人,才能换来真诚的回应,你我都真诚,才能让人与人之间少些防备,少些冷漠。注意:只针对“和”的重要性进行讨论,是偏题行为;可写议论文,也可写记叙文。点睛: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题所给的材料根植现实生活,具有时代特色,导向积极,彰显正能量,有新意,比较接地气,易于引发考生的联想、思考。审题时可采用“主旨领悟法”,由此可得出正确立意。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即可。4.例文:不做冷漠的旁观者佛山两岁女孩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她才来到两年的人间。两辆车毫无人性的从幼小的身体上辗过,十八个路人匆匆从血肉模糊的肉体旁经过,却没能留住一个人的脚步,没人伸出援助之手,我们的社会如此冷漠如此麻木,冷麻麻木到了如此令人发指的地步,人们的良知呢?人们的同情心呢?人们的道德底线呢?人们的是非标准呢?在这个被金钱占据,被利益熏心,被权势玩弄,是非黑白统统都颠倒了的时代,还能指望什么呢?这是一个奇怪畸形的社会,我们最初的良知被人无情的出卖了,我们仅有的悲悯被人玩弄了,我们本已薄弱的信仰被人践踏了。我们同情街上的乞丐,好心的施舍一元两元钱,但最终我们知道,我们受骗了,那些乞丐乞讨只是在完成他们的工作,或许他们中间有些人比我们还富裕;我们好心的帮助被车撞到的人,可是这样的好心有可能会让你背上一辈子都甩脱不掉的麻烦;国家遭受灾难,人民遭受痛苦,我们热血沸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可是炫富的郭美美却使我们最后的一点信念都摧毁的一干二净……我们该相信谁?我们该信仰什么?我们指责人世的炎凉吗?我们指责人们的冷漠吗?我们指责人群的麻木吗?问题是光指责有用吗?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提高的是人们不断上涨的物质生活,荒芜的是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生活是好了,物质是丰富了,口袋里的钱是多了,但是人们觉得幸福吗?人们觉得安稳吗?当官的抱怨,官难当,事难做,日日提心夜夜吊胆,生怕官帽被摘掉,有专车住豪宅养情人受贿赂,可惜就怕双规下马把命丧;做小民的抱怨,物价不断上涨,口袋钞票贬值,房价节节攀高,教育经费年年增长。有钱的抱怨,钱难赚,官难缠,各方面敲竹杠的让人烦不胜烦,没钱的抱怨,物价高,房价高,仇富心理让许多人心理失衡。作为小民,我们高兴于报端出现的我国的GDP总值每年呈多少多少比例的增长,但我们更关心的是猪肉多少钱一斤?我们吃的食物是否安全?房价何时能停止它上涨的脚步?出行是否安全?房屋是否坚固?如果这些关系到民生安全的问题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怎么能使人们感到幸福?这个社会怎么能够做到真正的和谐?连自己的生活都觉得无味无聊惶惶不安的人群,你怎么能指望他们内心光明温暖?你怎么能指望他们能对别人的死活上心牵挂?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我们是一个奇怪畸形的群体。我们只知道抱怨,抱怨社会的不公,抱怨人世的冷漠,抱怨人性的丑陋。孰不知,其实我们就是这些丑陋现象的制造者和参与者。谁都知道,走要走人行道,不要闯红灯,不要乱抛纸屑,这些连两岁幼童都知道的道理,我们成人会不知道吗?可是你上街看看,这些丑陋现象的制造者就包括你,也包括我;我们每个人都有被偷自行车电动车手机的经验,这些被偷的东西竟成就了二手货市场且生意红火,许多被偷的主儿到这里来买二手货,又成为了这些偷儿的销赃处。这里面包括你,也包括我;在街上看见小偷偷东西,看见坏人行凶,有多少人害怕引火上身而视若不见?这里面包括你,也包括我。在中国办一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都要塞红包托关系找后门,这已经成了中国人最习以为常的习惯,国人厌恶贪官,痛恨贪腐,可是国人又在不停的实施贿赂,不停地制造贪官,我们左手接受别人的红包,右手又去贿赂别人,这里面包括你,也包括我……所以我们无需指责这个社。会怎样的丑陋,我们无需指责别人怎样冷漠麻木,因为这里面包括你也包括我。我们只能自省,我们只能自律,我们只能从自己做起,不做丑恶的制造者,不做丑陋的参与者。我们不能等待,我们不能观望,我们只能从自己做起,从我们的良知做起,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不至于如此肮脏,如此麻木不仁。【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话题作文,要求写的话题是“拒绝冷漠”,立意行文时注意分析前面的材料,材料是关于小悦悦的事件,注意从肇事者、旁观者的冷漠分析,分析时注意对“冷漠”一词定位,重点注意“冷漠”的普遍性,精神的冷漠;还可以分析“冷漠”产生的原因“精神层面的荒芜”“责任的缺失”等,还可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作旁观者”“从我做起”等。参考立意:(1)拒绝冷漠,从我做起;(2)拒绝冷漠,从现在做起;(3)拒绝冷漠,不作冷漠的旁观者。结构示例:从分析材料入手提出话题,然后列举类似现象,进一步提出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然后分析产生的原因“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提高的是人们不断上涨的物质生活,荒芜的是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我们只知道抱怨,抱怨社会的不公,抱怨人世的冷漠,抱怨人性的丑陋。孰不知,其实我们就是这些丑陋现象的制造者和参与者”;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只能自省,我们只能自律,我们只能从自己做起,不做丑恶的制造者,不做丑陋的参与者”。素材链接:1.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见多了肇事司机撞人后驾车逃跑的情况。但我们远未想到,会有18名路人看见倒在地上的小悦悦而冷漠离开。我们的民族,本是个讲道德重情感的民族。但改革开放之后,人们一直处于追求物质的发展,忽视了人的精神的追求,人们的价值观逐渐改变,社会的道德底线一再下降。据佛山日报发起的“如果你是儿童被碾的目击者,当时你会怎么做”的调查,其中有79%的人选择先拨打120或110求助;14%的人选择抱起孩子,赶紧救治;2%的人选择为避免不必要麻烦当作没看见;5%的人选择纠结,说不清。之所以大家会选择第一时间拨打电话报警而不是“赶紧救治”,恐怕和5年前的南京彭宇案有关。在期待制度完善的同时,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2.抱抱团开始风行的时候,常能从媒体上看到抱抱团的消息。一张笑脸,一个“来自陌生人的关怀,拒绝冷漠”的牌子,很是让人感到新鲜。可是,我努力多次都未能与街头上的抱抱团成员拥抱一次,不觉的有些郁闷。朋友开导,抱不了陌生人,就抱抱朋友、亲人嘛。于是,做不了陌生人的“抱抱团”,我就来做个“亲人抱抱团”。回到家,妈妈正在做饭,我奔过去一把拉住她,二话不说,就把她抱在怀里。妈妈现在已经比我矮好大一截了,身体有些发福,暖暖的,抱在怀里很舒服。我近距离盯住她的白发和掩不住的皱纹看,鼻子闻到长年不消的烟火味,心里感慨万千。妈妈有些不明就里,挣扎了一下,推开我,关切的问,你咋了,在外面受委屈了?我笑笑说,没什么,就是想抱抱您,就一会。3.在佛山,拾荒阿姨作为第19位路人抱起女童;他们接的、竖的、抱的,首先都是自己的良心。在佛山,一名两岁女童被一辆面包车撞倒碾轧后逃逸,已是令人心痛如割不忍目睹。然而,其后18名路人竟无一人伸出援手,其间又有一辆车碾过而逃,最后还是一位拾荒者伸出援手,这怆然一幕更令人感到凄冷异常。对于制造惨剧而逃逸的肇事者,等待他们的终将是法律的严惩。然而,这18名路人,即使不用登上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