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外古代人口营养健康状况研究综述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学领域的发展,人口营养健康状况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此项研究的要旨是通过体质人类学资料的考察来评估社会中人群的营养健康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探讨社会发展、环境变迁与人类健康状况的内在联系。古代人口营养健康状况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考察来实现的:体质人类学基本鉴定资料中人口的年龄构成、古病理学的鉴定资料以及古人骨的食谱分析等。如今,国外有关古代社会人口营养健康状况的研究已经有多部著作发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约翰(JohnLallo)和杰罗姆(JeromeRose)对美国东部伊利诺伊州土墩人群的研究,以及克拉克(ClarkLarsen)对乔治亚州海岸33个遗址269具狩猎采集者、342具农耕者人骨资料的比较研究。前些年,国内学者对于国外古代社会人口健康状况的研究也曾经做过介绍。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的相关研究仅限于单个遗址的基本统计、分析,缺乏综合系统研究。有鉴于此,本文在系统分析黄河流域史前体质人类学资料的基础上,从人口平均年龄、身高和患病率三个方面对这一地域史前人口的健康状况进行初步考察。一、人口平均年龄的演变人口的平均年龄是人口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不同时期人口平均年龄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发展、环境变迁对人口健康的影响。黄河流域史前体质人类学的鉴定资料中有大量关于人口年龄的信息,这为分析不同时期人口的平均年龄变化提供了基础。由于史前人口研究无法像现代人口统计研究那样进行详细的人口调查,而且古代文献也没有相关的人口记载,所以只能通过墓地人口的研究来探讨史前社会的人口构成情况。为满足这一研究目的,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采用了静止人口模式来分析。所谓“静止人口模式”,就是假定人口每年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总是相等,从而人口总数长期保持不变,这样墓葬人口资料就直接反映了死者生前社会的人口构成情况。虽然这一方法并不能精确地研究史前社会的人口实际情况,但是就探讨史前社会人口的平均年龄及其发展变化还是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而且这种方法的研究结果较之简单的推测更具有实际意义。为了使分析的结果符合统计学的要求,这里选择人骨鉴定数在20例以上的墓地进行统计。同时,考虑到系统分析的需要,可以分为裴李岗时代、仰韶时代、大汶口文化、龙山时代和二里头时代五个大的时期来讨论人口的平均年龄变化情况。目前,黄河流域符合统计标准的墓地主要有以下49处:裴李岗时代墓地有贾湖、石固、白家村,仰韶时代墓地有元君庙、北首岭、姜寨一期、姜寨二期、横阵、福临堡、史家、龙岗寺、何家湾、吕家崖、下王冈一期、下王冈二期、王湾一期、大河村、洪山庙、柳湾、阴洼、鸳鸯池、大地湾、阳山,大汶口文化墓地有大汶口、王因、刘林、大墩子、建新、五村、付家、呈子、尉迟寺、野店、三里河、西夏侯、花厅,龙山时代墓地有三里河、尹家城、呈子、大河村、王湾二期、新华、柳湾、秦魏家、菜园,二里头时代墓地有游邀、东灰山、火烧沟、干骨崖。根据这49处墓地的人骨鉴定资料,可统计出每处墓地的人口平均年龄以及每个时代的总人口平均年龄。其中裴李岗时代男性人口平均年龄为39.69岁,女性人口平均年龄为33.07岁,总人口平均年龄为33.1岁(表一)。仰韶时代男性人口平均年龄为38.64岁,女性人口平均年龄为34.45岁,总人口平均年龄为33.63岁(表二)。大汶口文化男性人口平均年龄为33.91岁,女性人口平均年龄为32.33岁,总人口平均年龄为27.45岁(表三)。龙山时代男性人口平均年龄为36.18岁,女性人口平均年龄为32.49岁,总人口平均年龄为32.39岁(表四)。二里头时代男性人口平均年龄为35.25岁,女性人口平均年龄为30.96岁,总人口平均年龄为29.11岁(表五)。从人口平均年龄的变化情况来看,不同时代男性人口的平均年龄普遍高于女性人口,总人口的平均年龄有逐渐减小的趋势。黄河流域史前不同时代人口平均年龄的变化与社会复杂化进程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从这一地域史前社会的发展轨迹来看,到龙山时代,无论聚落形态的演变,还是城址、铜器、文字等文明因素的发展,都产生了异于前代的社会现象,表明等级已经开始出现。至二里头时代,具有都城性质的特大型聚落的出现,以及宫殿基址、铜器等社会复杂化物化形式的进一步发展,使多数学者坚信这一时期进入了文明社会。龙山时代和二里头时代的社会复杂化程度,说明社会已经有了等级之分。社会等级的出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以掠夺财富为目的的战争频繁发生,而战争对人口的最直接影响体现在人口的大量死亡,特别是作为参战人员主体的青壮年的大量死亡。这种低年龄组人口的大量死亡从整体上影响到了人口的平均年龄,导致人口总平均年龄的减小。此外,黄河流域史前人口平均年龄的变化趋势与环境考古学的研究结果表现出了一定的一致性。根据以往的研究,黄河流域史前时代经历过几次大的气候、环境变化。裴李岗时代正值全新世的早期,刚刚脱离大理冰期而跨入间冰期不久,处于大暖期(间冰期中最暖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属全新世气温上升时期。仰韶时代距今7200~6000年左右是大暖期中稳定的暖湿阶段,即大暖期的鼎盛阶段,各地气候均较暖湿,季风降水几乎波及全国,植物生长空前繁茂,到距今6000~5000年左右,是气候波动剧烈、环境相对较差的阶段。龙山时代距今5000~4000年左右是大暖期中气候波动和缓的亚稳定暖湿阶段,但是在这一阶段的初期,即距今5000年左右也有过降温事件的发生。二里头时代距今4000~3000年左右属气温波动下降时期,在距今年左右是大暖期中的一个多灾时期。就黄河流域史前时代的环境条件来讲,仰韶时代的气候条件最为适宜,因此这一时代的人口平均年龄也达到最高。仰韶时代以后,气候条件开始恶化,特别是几次大的降温事件对人口平均年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二里头时代人口平均寿命达到最低值。以距今5000年左右的降温事件为例,可以看出这种影响的程度。与距今5000年左右的降温事件相适应,黄河流域史前时代人口的平均年龄普遍偏低,例如尉迟寺墓地的人口平均年龄只有14.08岁。由于环境的变迁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包括健康状况、食物来源等,因此,环境条件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黄河流域史前不同时代人口的平均寿命。总之,受社会复杂化进程和环境变迁的影响,黄河流域史前人口的平均年龄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史前人口的健康状况有逐渐恶化的倾向。二、黄河历史上男性高年率的分布人体身高是人类体质特征的一个基本表现形式,历来受到体质人类学者和人口学者的广泛重视,并被作为考察人口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人体身高的变化不仅单纯体现了人类体质特征的变化,而且其变化过程中蕴含的大量功能压力、古病理、食物结构信息直接反映了人类健康状况的演化规律。以往的一些研究者已经从对部分地区骨骼的体质人类学研究中提炼出了这方面的信息。如有关希腊和土耳其的体质人类学研究表明,处于冰期之末的狩猎-采集人群的平均身高男性为5英尺9英寸、女性为5英尺5英寸。随着农业的产生与强化、人类劳动强度的增加,这一地域人口的身高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到公元前3000年,男性身高只有英尺.英寸,女性身高只有英尺。这些研究为探讨中国黄河流域史前时代人口的健康状况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持,可以应用这些方法来提取史前时代体质人类学研究资料中的相关信息并做进一步的考察。黄河流域史前时代体质人类学资料中有关人口身高的记述不是很多,而且主要是关于男性身高的资料。不过,从这些男性身高资料中,也可以看出其历时性的一些变化。目前,黄河流域史前时代经过体质人类学鉴定并有男性身高记述的墓地主要有以下13处。其中裴李岗时代2处:贾湖墓地男性平均身高171.2厘米、石固墓地男性平均身高167厘米。仰韶时代7处:姜寨一期墓地男性平均身高170.29厘米、姜寨二期墓地男性平均身高168.81厘米、北首岭墓地男性平均身高168.82厘米、横阵墓地男性平均身高167.7厘米、元君庙墓地男性平均身高168.4厘米、半坡墓地男性平均身高169.5厘米、下王冈墓地男性平均身高161厘米。大汶口文化2处:西夏侯墓地男性平均身高169.63厘米、大汶口墓地男性平均身高171.68厘米。龙山时代2处:庙底沟二期墓地男性平均身高166厘米、孟庄墓地男性平均身高165.5厘米。按时代综合统计这13处墓地男性平均身高数值如下:裴李岗时代墓地男性平均身高169.1厘米、仰韶时代男性平均身高167.79厘米、大汶口文化男性平均身高170.66厘米、龙山时代男性平均身高165.75厘米。黄河流域史前人口男性平均身高的综合统计结果显示了身高是逐渐降低的。诚然,这里统计的资料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个别时代数据不足,还有待于相关的资料丰富后进一步分析。黄河流域史前男性人口身高的逐渐降低与农业产生以后人类劳动强度的加大以及功能压力的增强有关。据研究,狩猎-采集者享有广谱性食物,而农业产生和强化以后,农民的食物主要是几种单一的富含淀粉和碳水化合物作物。农业与狩猎采集业相比,无疑加大了人类劳动的强度。在农业生产中,人类不仅增加了耕作的负担,而且仅依赖有限的几种作物也加大了一旦某种作物栽种失败就要挨饿的危险。为了尽量减小危险系数,人类又不得不提高劳动生产强度,以便生产更多的食物。这种劳动生产强度的提高,在人类的骨骼上也有所反映,如靠近斯普恩(Spoon)和伊利诺斯河交汇处的迪克森(Dickson)墓葬中出土人骨脊椎退化的情况,可能与大量的重体力劳动的不断增加有关。农业产生、强化以后,劳动强度增加、功能压力增强导致了一系列人类骨骼机能上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了人体的身高。黄河流域从距今8000年至距今4000年,稻作农业与粟作农业分布区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史前农业发展、强化的趋势。综上所述,虽然黄河流域史前遗址所处的地域和生业模式存在差异,但是农业强化的趋势还是存在的。农业产生以后人类劳动强度的加大以及功能压力的增强与黄河流域史前男性人口身高的逐渐降低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人体身高的降低意味着人类健康状况有所恶化。另外,由于目前黄河流域缺乏二里头时代的相关资料,使得我们还无法了解这一时期人口的男性身高情况,但根据前几个时代男性身高的基本资料,还是可以大致看出其发展趋势。三、地面高精度资料关于黄河史前时代墓地人口患吾虾及平均患吾对考古发掘和调查获得的人骨资料进行古病理的确认和分析,是体质人类学和古人口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这些资料不仅可以用来探讨疾病的起源、传播和发展,而且能够用来考察古代人口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和健康状况。通过统计古病理种类的出现率并结合社会发展情况,就能初步考察人类健康的基本状况及其成因。古病理的种类十分多样,这里以资料较为系统的患龋率为主,同时结合总体患病率来探讨黄河流域史前人口的健康状况。黄河流域史前时代古病理学资料多为个别遗址的零星鉴定资料,有些学者已就这些资料进行过相关探讨。在相关墓地人骨鉴定资料以及上述研究中,患龋率资料较为系统的墓地主要有以下14处:贾湖墓地人口患龋率为2.45%、北首岭墓地人口患龋率为6.6%、元君庙墓地人口患龋率为3.4%、下王冈墓地人口患龋率为12.12%、大河村墓地人口患龋率为42.86%、洪山庙墓地人口患龋率为17.6%、青台墓地人口患龋率为47.06%、柳湾墓地人口患龋率为2.8%、大墩子墓地人口患龋率为6.4%、大汶口墓地人口患龋率为3.3%、广武墓地人口患龋率为19.5%、庙底沟二期墓地人口患龋率为5.5%、妯娌龙山时代墓地人口患龋率为54.24%、陶寺墓地人口患龋率为1%。按时代统计这14处墓地人口的平均患龋率:裴李岗时代人口患龋率为2.45%、仰韶时代人口患龋率为18.99%、大汶口文化人口患龋率为4.85%、龙山时代人口患龋率为20.06%。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黄河流域史前时代墓地人口患龋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虽然这些资料不甚系统、丰富,同时还存在不同鉴定者使用方法上的差异问题,但从同一研究者的鉴定、研究来看,例如杜百廉对河南地区贾湖、下王冈、大河村、青台、妯娌墓地人口患龋率的研究,也存在上述趋势。另外,从零星资料中也可看出黄河流域史前人口的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如孟庄遗址的人口患病率已经高达29.63%,部分个体患有多种疾病,这在以前的时代是没有发现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同时代的墓地人口患龋率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妯娌龙山时代墓地人口患龋率为54.24%,而陶寺墓地人口患龋率仅为1%。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否与墓葬规格或生业模式等有关,还有待于将来食谱分析、动植物遗存分析等资料丰富后进一步研究。黄河流域史前人口患龋率以及总体患病率的不断增高与农业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迁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在社会经济形态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农业比重的增大、农作物种类的增加,使得人类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倾向于富含淀粉和碳水化合物的植物型食物,而富含蛋白质的动物型食物逐渐减少。植物型食物的增长虽然解决了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危机,但是同时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为食用大量的富含糖分和淀粉的食物加速了人类口腔内细菌的孳生,腐蚀了人类的牙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患龋率的不断增高。农业的发展为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人口规模的扩大以及人口密度的增高则加速了疾病传播的速度。总之,黄河流域史前人口患病率的不断增高意味着人口的健康状况存在着不断恶化的趋势。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通过对黄河流域史前人口平均寿命、男性身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特种作业类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硝化工艺作业-磺化工艺作业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分销商合同模板
- 2025年特种作业类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烷基化工艺作业-生产经营从业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灵山县三中月考数学试卷
- 2025年建筑工程类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公共课高等数学(工本)-高等数学基础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航空制造和材料专用设备项目申请报告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公共课计算机网络技术-经济法概论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南京国际班数学试卷
- 平阳县初三一模数学试卷
- 抖音员工号认证在职证明模板(7篇)
- DB11T 418-2019 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规则
- 04S520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标准图集
- 家装设计师个人简介范文
- 变电站工程施工三措
- 单兵信息化系统及应用研究
- 光伏设计施工图总说明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版
- 电梯基础知识课件
- 教导式面谈总公课件
- 住宅楼弱电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