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中等职业学校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中等职业学校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中等职业学校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中等职业学校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中等职业学校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录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1二、入学要求 1三、修业年限 1四、职业面向 1(一)职业面向 1(二) 主要岗位 1(三)毕业就业领域、岗位未来发展空间 1(四)职业类证书举例 2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2(一)培养目标 2(二)培养规格 2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3(一)公共基础课程 3(二)专业课程 7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10(一)教学时间分配表 10(二)专业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10(三)教学实施进程表 10八、实施保障 12(一)师资队伍 12(二)教学设施 14(三)教学资源 16(四)教学方法 17九、毕业要求 19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一)现专业名称: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二)现专业代码:610115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三、修业年限三年四、职业面向职业面向本专业职业面向见表1所示。表1

本专业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代码)A农林牧渔大类(61)所属专业类(代码)B农业类(6101)对应行业(代码)C农业(01)主要职业类别(代码)D管理员(4-02-06-01)冷藏工(4-02-06-04)物流服务师(4-02-06-03)植物蛋白制作工(6-01-07-02)其他粮油食品制作人员{6-12-06-99)冷冻食品制作工(6-02-03-02)果蔬坚果加工工(6-01-06-00)罐头食品加工工(6-02-03-03)肉制品加工工(6-01-04-03)农产品食品检验员(4-08-05-01)酿酒工主要岗位本专业主要岗位群能力分析见表2所示。表2

主要岗位群能力分析序号岗位名称能力与素质要求1农产品贮藏管理具有农产品采收以及采后挑选、分级,农产品预冷、贮藏运输与保鲜的能力;具有贮藏与加工场所的安全防护、节能减排和农产品绿色生产的能力。2肉制品加工工具有肉制品加工过程中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以及加工过程中解决出现问题的能力。3农产品质量管理掌握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及爱岗敬业的精神;4农产品检验与分析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5葡萄酒酿造系统掌握葡萄酒酿造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为祖国葡萄与葡萄酒事业献身的精神。毕业就业领域、岗位未来发展空间毕业就业领域、岗位未来发展空间分析见表

3

所示。表3

毕业就业领域、岗位未来职业发展空间序号岗位名称未来职业发展1农产品贮藏管理从事农产品仓储、保鲜、物流运输工作2肉制品加工工从事肉制品品控、研发、检验工作3农产品质量管理从事农产品加工过程认证工作4农产品检验与分析从事农产品、食品检验工作5葡萄酒酿造从事葡萄酒酿造与销售工作职业类证书举例粮农食品安全评价农产品食品检验员食品合规管理内审员品酒师侍酒师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农产品贮藏、加工、管理、分析检验职业群,能够从事农产品仓储、制作加工、质量管理和检验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导向和实践指南。(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应在系统学习本专业知识并完成有关实习实训基础上,全面提升素质、知识、能力,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1.基本知识和技能(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能够熟练掌握与本专业从事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产品贮藏、加工等产业文化,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3)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化学、语文、数学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4)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一门外语并结合专业加以运用;(5)具有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专业信息技术能力,初步掌握农产品贮藏与加工领域数字化技能;(6)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掌握基本身体运动知识和至少1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8)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1项艺术特长或爱好;(9)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劳动观念、积极投身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劳动技能。2.专业知识和技能(1)熟悉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的基本知识,掌握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文化传播、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服务和营销基本技能。(2)掌握相关农产品加工工艺操作、保鲜设备使用与维护的知识与技能。(3)掌握我国主要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的传统手工制作与现代机械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如肉制品加工技术、焙烤制品加工技术、酿酒技术、乳制品加工技术等。(4)熟悉农副产品的理化性质,掌握农副产品感官审评和农副产品基本成分检验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5)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生物化学基础、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食品添加剂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6)掌握农产品保鲜贮运、农产品加工的基本知识,农副产品包装、保管、储运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7)掌握农产品生产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检验的基本知识;(8)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基本知识,具有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及基本知识;(9)掌握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岗位的基本技能;(10)掌握农产品加工机械的正确操作与保养维护能力,具备发现、判断并处理生产过程常见异常现象和事故的能力;(11)掌握农产品质量检验能力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力;(12)了解农副产品机械相关工作原理,掌握常用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机械使用与维护的基本技能。3.

主要接续专业(1)接续高职专科专业举例:绿色食品生产技术、食品智能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检验检测技术。(2)接续高职(普通)本科专业举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乳品工程、酿酒工程、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食品安全与检测等。六、课程设置及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分为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一)公共基础课程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将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化学、公共艺术、劳动教育等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数学、递阶英语(实用英语)、国家安全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美育、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根据地方及学校特色和学生多样化需求,开设专业技能方向课程。表4

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教学要求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参考学时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362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基于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生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心理和谐、职业成才的培养目标,阐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成长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培育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363哲学与人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分析和处理个人成长中的人生问题,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364职业道德与法治着眼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了解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养成爱岗敬业、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365语文语文课程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根据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开展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理解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语文课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关键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接受人类进步文化,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1806数学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在继续学习和未来工作中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的意识、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创新意识,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807英语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发展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理解思维差异,增强国际理解,坚定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448信息技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吸纳相关领域的前沿成果,引导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实践,增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化环境中生产、生活与学习技能,提高参与信息社会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为就业和未来发展莫定基础,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449体育与健康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传授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体有运动能力,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强健体魄,具备身心健康和职业生涯发展必备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4410历史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规律和优秀文化成果;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职业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211化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获得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认识物质变化规律,养成发现、分析、解决化学相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7212劳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必修课,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为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和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奠定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6合计1044表5

公共基础选修课程教学要求序号课程名称教学内容与要求参考学时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汉语)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大纲》,由拓展模块构成,拓展模块一的内容包括三个专题,分别是专题1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专题2古代科技著述选读和专题3中外文学作品研读。182应用数学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教学大纲》,由拓展模块构成,拓展模块一的内容包括四部分,分别是基础知识(充要条件)、函数(三角计算、数列)、几何与代数

(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复数)

和概率与统计(排列组合、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统计)。183递阶英语(实用英语)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由拓展模块构成,拓展模块是为满足学生继续学习和个性发展而安排的任意选修内容。各地区与各学校可根据地方资源、学校特色、教师特长、专业需要及学生实际等,自主确定拓展模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184礼仪礼仪是满足行业职场礼仪规范与与坐席员岗位礼仪技巧的实用性课程,也是提升日常交往与未来职场礼仪素质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中职生了解一般礼仪的基本概念、规则、要求和禁忌;提高中职生的道德文明素质和综合能力:满足岗位的礼仪要求、增强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实训指导、岗位实习和社会活动,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基础礼仪、职场礼仪的基本内容,还能掌握岗位的礼仪规范与技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中职生在学习行业技术技能的同时,具有更强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行业能力。185安全教育安全问题存在于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我校学生面对的主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

校园安全、专业实践安全、社会安全、心理安全、户外活动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安全、急救安全等诸多方面。校园是人群聚集的地方,也是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自然灾害、火灾隐患、流行性疾病、甚至日常体育活动等等,都有可能影响到同学们学习、生活的安全。与校园相对简单的环境不同,校园之外的社会更是充满着考验与挑战。近年来,由于暴力伤害、心理问题、流行性传染病等原因所导致的伤害事件屡见不鲜。摆在同学们面前的来自于自然灾害、社会公共环境等诸多与安全相关的问题都有可能给同学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甚至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18合计90(二)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并涵盖实训等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1.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基础、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表6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参考学时1食品生物化学了解生物体的基本化学组成,理解其主要组成物质的结构特点、性质和功能以及这些物质在体内的合成、降解和相互转化的代谢规律;掌握常用的生物化学研究方法;能准确使用专业名词描述简单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能独立完成简单的生物化学实验操作;会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442食品微生物了解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类群的形态、结构及功能,了解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掌握微生物的营养需求、生长与控制,掌握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与食品保藏技术;会使用显微镜、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无菌试验、制备营养基、培养微生物等基本技术。1443食品营养与卫生学习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掌握七大类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能评价各类营养素,能评价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会进行营养素及能量需要量的计算,编制各类人群的食谱;会判断各类营养素缺乏症;了解各种食品污染及危害和各类食品的安全问题;树立食品安全意识以及职业责任感。144合计432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食品加工技术、农产品贮藏加工、粮油加工技术、肉制品加工技术、焙烤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分析、乳制品加工技术、葡萄酒酿造与检测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等。表7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参考学时1焙烤制品加工技术通过掌握各种焙烤制品加工的基本知识;能读懂基本工艺,能根据配方加工简单的制品,能设计简单的加工工艺,能够找出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能熟练操作相应的机械设备,及时处理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对食品品质做出正确的评价。1082肉制品加工技术掌握各种肉制品加工的基本知识;能读懂基本工艺,能根据配方加工简单的制品,能设计简单的加工工艺,能够找出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能熟练操作相应的机械设备,及时处理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对食品品质做出正确的评价。1083农产品贮藏加工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果蔬贮藏与保鲜的原理、果蔬的贮前处理方法、食品贮藏保鲜的方法、常见果蔬产品的保藏方法及应用、食品保藏技术(食品气调贮藏技术、食品冷冻保藏技术、食品干燥保藏技术、食品腌渍和烟熏保藏技术、食品化学保藏技术、食品辐射保藏技术、食品罐藏技术、食品装保藏技术及食品保藏新技术)、保鲜果蔬运输销售过程中的管理、具备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农产品贮藏保鲜的能力。1084粮油加工技术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粮油原料的分类与识别、粮油原料的化学成分及其特征、粮油原料的贮存、粮食初加工与贮存;小麦预处理技术、小麦制粉技术、稻谷清理技术、碾米及成品整理技术、稻谷加工设备的操作、植物油脂提取精炼技术、植物油脂制品的加工、面制方便食品加工技术、米制方便食品加工技术、速冻食品加工技术、粮油加工副产物的利用。具备小麦、大米、植物油脂以及常见粮油制品的生产加工能力。905食品加工技术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具备能够完成罐头食品、橙汁饮料、豆乳饮料、典型果蔬制品加工技术、熏烤制品、软饮料、腌渍食品、发酵食品等食品加工基本方法和工艺;掌握典型食品加工方法及技术。1446乳制品加工技术学习掌握各种乳制品加工的基本知识;能读懂基本工艺,能独立在实验实训室制作常见产品,能够找出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能操作相应的机械设备,及时处理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对食品品质做出正确的评价。1087发酵食品技术了解发酵食品生产的基本理论,熟悉发酵与微生物的关系,理解各种发酵食品,包括酒类和调味品生产的基本原理,正确理解和掌握发酵食品的生产工艺、生产步骤,操作和控制要点,能熟练运用基本原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目标。908葡萄酒酿造与检测技术通过学习,掌握白葡萄酒、红葡萄酒、桃红葡萄酒、特种葡萄酒酿造的基本工艺,能够找出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能够进行相关项目的检验检测;能操作相应的机械设备,及时处理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对产品品质做出正确的评价;具有吃苦耐劳、热爱劳动,踏实肯干、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较强的信息采集与处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具有分析和决策的能力;熟悉安全生产规范、操作规程及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创业、创新能力。729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基础知识,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特点、生产标准认证的前提条件、认证流程,农产品地理标志相关的基础知识及申请程序,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等。具备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农产品安全生产与管理体系、产品质量认证的能力。7210食品分析掌握食品检验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操作方法;能对常见检验检测项目独立进行试验操作,获得准确的分析检测结果,能对食品品质做出正确的评价,能按规定的格式出具完整的检验报告;能操作各种分析检测仪器,会查阅相关标准;具备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方法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社会能力。10811手工制茶能够进行茶园的规划、开垦、种植、管理;能够进行茶叶采摘,鲜叶的验收以及茶树的病、虫等灾害防治;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和维护茶园及茶叶生产加工机械设备;能够进行茶叶的加工;能够进行茶叶的审评与检验;具备简单的接待茶礼及茶艺表演能力。具有吃苦耐劳、热爱劳动,踏实肯干、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较强的信息采集与处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具有分析和决策的能力;熟悉安全生产规范、操作规程及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创业、创新能力。36合计9723.综合实训主要包括实训、实习、实验、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实训实习既是实践性教学,也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应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学生在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教学计划各课程的实训,实训时间按照课程安排可集中也可分散在各学期进行。通过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各技能的实践工作及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耐劳苦、尚简朴的精神,并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沟通合作能力和工作责任意识。4.岗位实习岗位实习是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最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水平,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掌握肉制品加工技术、乳制品加工技术、葡萄酒酿造技术、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的必然途径,也是

1+X

教学的质量检验。在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相关领域的企业开展实习。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适应企业管理,熟练操作技能,认识社会和客观评价自我,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顺利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实习期间,实行企业和学校双重管理,以企业管理为主的原则。每个实习单位选定学生实习组长,协助企业与学校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管理工作(业务学习、劳动纪律、生活安排等)。组长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情况,每月向学校就业科汇报一次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全程跟踪监督,班主任每周对实习情况进行1次检查,进行评教评学。5.教学相关要求主要说明学校围绕教学工作应该做的一些相关工作,如落实课程思政,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加强安全教育、社会责任、绿色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方面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自主开设其他特色课程;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其他实践活动等。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一)教学时间分配表表8

教学时间安排表学年一二三合计学期一二三四五六学期周数202020202020120序号类别1入学教育、军训112毕业实习、毕业教育20203课程教学(含集中实训)1718181818894考试周数1111155机动周数1111156平均周学时(学时/课程教学周数)29292929293029.72(二)专业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表

9专业课程体系学时、学分分配表课程类别理论学时实践学时总学时占总学分百分比(%)公共基础必修课720360108032.53%公共基础选修课4545902.8%专业基础课21621643213.45%专业核心课27027054016.82%专业技能课043243213.45%毕业实习060060020.99%毕业教育合计125119233174100%所占总学时比例39.41%60.59%100%教学实施进程表表10

教学实施进程表课程类别序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其中按学年、学期教学进程安排(周学时/教学周数)备注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理论实践181818181820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必修课程1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62362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36218182哲学与人生362362职业道德与法治3623622语文1801018033223数学1801018033224英语144814422225信息技术144814422226体育与健康144814422227化学7244032228劳动教育3621620119历史72422小计(占总课时比例32.52%)10806072036016161414公共选修课程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汉语)1819912应用数学1819913递阶英语(实用英语)1819914礼仪1819915安全教育1819916其他小计(占总课时比例2.8%)905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1食品生物化品微生品营养与卫生1448727244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3.45%)432242162161212专业核心课程1农产品贮藏加工10865454332粮油加工技术724363643发酵食品技术724363644食品加工技术144872722245食品分析7243636226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72436364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6.82%)540307716专业课程专业技能实训课程1焙烤制品加工10861082222肉制品加工技术10861082223乳制品加工技术10861082224葡萄酒酿造与检测技术72472225手工制茶362362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3.45%)43224432888岗位实习5401830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6.82%)其他1军训、入学教育60202公益劳动30100003毕业教育301304毕业设计30130小计(占总课时比例4.67%)1505周课时及学分合计292929292930总学时3174学时学分比例表11

学分比例表学年学期课时统计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基础课程素养课程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技能实训课程实践课时(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288021600第二学期288021600第二学年第一学期25200126144第二学期25200126144第三学年第一学期0900288144第二学期0000020合计108090532540432600总学时3174学时占比:36.44%学时占比:63.56%八、实施保障(一)师资队伍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的要求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专任教师应为本科以上学历,具备“双师”素质,有良好的师德,关注学生发展;对本专业课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熟悉教学规律,具备教学改革意识;关注农产品保鲜与加工行业发展的动态,对农产品保鲜与加工行业的专业知识有较深入的研究,具有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企业工作经验或实践经历。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企业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和中级及以上职称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教学工作。1.学历层次要求(1)公共基础课教师应具有与授课课程专业对口的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证书;(2)专业课教师应具有与授课课程专业对口的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证书;(3)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与检测、葡萄酒酿造专业专业的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4)企业导师具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与检测、葡萄酒酿造专业的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2.资格证书要求(1)专任教师应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2)专任专业教师还应具有本专业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3)兼职专业教师应具有3年以上实践经验并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4)企业导师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并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3.人员配备要求(1)本专业师资配备,专任专业教师与本专业在籍学生之比不低于1:20;(2)专任专业教师具有本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等教法改革;能够跟踪新经济、新技术发展前沿,开展社会服务;(3)专业课(专、兼职)教师占本专业全部教师的76%左右,聘请行业内有经验的农产品加工领域等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30%左右。兼职专业教师应具有3年以上农产品加工行业实践经验,并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4)专任专业教师每年35%以上参加市级以上的培训、进修;专业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5)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为81.25%,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为25%,双师型教师比例为100%;4.专任教师现状目前有专任教师21名,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12名,硕士2名,本科19名。专业专任教师双师比为100%。表12

专任教师情况序号姓名性别毕业学校学历教师系列职称双师素质1××男××农业大学本科高级讲师是2××男××农业大学本科高级讲师否3××男××大学本科高级讲师否4××男××大学本科高级讲师否5××女××大学本科高级讲师是6××女××大学本科高级讲师是7××男××农业大学本科讲师是8××女××农业大学硕士讲师是9××男××农业大学本科讲师是10××男××农业大学本科讲师是11××男××师范大学本科讲师是12××女××师范大学本科讲师是13××女××师范大学本科讲师是14××女××师范大学本科讲师是15××女××师范大学本科讲师是16××女××农业大学硕士讲师是17××男××农业大学本科讲师是18××男××农业大学本科讲师是19××女××师范大学本科助理讲师是20××女××师范大学本科助理讲师是21××女××农业大学本科助理讲师是5.兼职教师校外兼职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在本专业相关一线工作满

5

年以上,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领域取得中级以上职称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经过学校培训聘用,能胜任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能力课的理论或实训实习教学,并能够正确处理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表

13兼职教师情况序号姓名性别工作单位学历承担教学任务行业任职1××男××有限公司本科食品分析品控管理2××男××肉制品有限公司本科肉制品加工技术产品研发3××男××肉制品有限公司本科肉制品加工技术高级工程师4××男××乳制品有限公司本科乳制品加工技术生产经理5××男××集团本科粮油加工技术生产经理6××男××食品有限公司本科农产品贮藏高级工程师7××女××食品有限公司本科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西式面点师8××女××葡萄酒有限公司本科葡萄酒酿造与检验酿酒师9××男××集团本科农产品加工-果蔬汁加工高级工程师(二)教学设施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和实训实习基地。1.专业教室基本要求具备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条件。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无线网络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2.校内外实训、实验场所基本要求实验、实训场所符合面积、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条件要求,实验、实训设施(含虚拟仿真实训场景等)先进,能够满足实验实训教学需求,实验、实训指导教师确定,能够满足开展粮油焙烤,农产品检验等实验实训活动的要求,实验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鼓励开发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表14

校内实训情况序号实训室名称实训工位主要设备名称实训项目1基础化学实训室40多媒体投影设备、常用玻璃器材、电子天平(0.1mg/0.1g)、旋转蒸发仪、马弗炉、电热干燥箱、低速离心机、通风橱,以及足够数量的蒸馏设备、滴定设备等。用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分析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2微生物实训室20显微镜、双人超净工作台、水浴锅、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热恒温培养箱、控温摇床、-4℃冰箱、生物安全柜、以及足够数量的微生物形态观察、培养基制备、接种、分离纯化等基本操作的实验实训用品及用具。微生物学基础、农产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3食品分析实训室20配置电子天平、折光计、比重计、黏度计、pH

计、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自动电位滴定仪、凯氏定氮仪、粗脂肪测定仪、食品成分分析仪、粉碎机、搅拌器、恒温水浴锅、电热干燥箱、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用于食品应用化学、农产品分析与质量检验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4肉制品加工培训中心20斩拌机、真空滚揉机、液压灌肠机、盐水注射机、拌馅机、烟熏炉、炒松机、真空包装机、全自动电热油炸机、肉制品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机械与设备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5乳制品加工培训中心20奶生产线、冰淇淋综合实验台、均质机、喷雾干燥器、灭菌降温发酵组合缸、低温冷水机组、智能酸奶柜、板式换热器、离心净乳机、杀菌机、浓缩设备、UHT及无菌罐装系统、酸奶灌装机、酸奶、冰淇淋加工设备。用于乳制品加工课程的教学和实训。6果品加工培训中心20恒温库、冷库、除梗破碎机、压榨机、过滤机、发酵罐、储酒罐、真空灌装生产线、打塞机、输送泵、干燥箱、水浴锅、冰箱等设备以及足够数量的电磁炉、电子秤等。用于葡萄酒酿造与检测等课程的教学。7西式面点加工培训中心20电子秤、搅拌机、和面机、打蛋机、醒发箱、烤箱、切片机、搓圆机、整型机、起酥机、冰箱、冷柜等。用于焙烤食品加工技术的教学与实训。8制茶室、评茶室20红茶发酵室、烘干机、炒锅、评茶杯等用于扁形绿茶、红茶、乌龙茶的教学与实训。3.实习场所基本要求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对实习单位的有关要求,经实地考察后,确定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条件完备且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与学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单位成为实习基地,并签署学校、学生、实习单位三方协议。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未来就业需求,实习基地应能提供粮油产品加工、农产品检测、肉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等与专业对口的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相关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共同制订实习计划,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实习单位安排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完成实习质量评价,做好学生实习服务和管理工作,有保证实习学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依法依规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校外实训基地应密切与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习。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我校选择专业上的能工巧匠、具备较强指导力量的行业龙头企事业单位,能完成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检验、营销等岗位群核心技能的训练,承担学校综合实训和实习。基地运行要以生产性实训项目为载体,专业教学和生产任务共同完成;基地管理要与企业合作,承担企业生产或研发任务,按企业程序运作,确保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实训。表15

校外实训基地情况单位名称有否协议承担的教学任务每次接受人数××有限公司有学生系统实习30××肉制品有限公司有学生系统实习80××肉制品有限公司有学生系统实习40××乳制品有限公司有学生系统实习20××集团有学生系统实习25××食品有限公司有学生系统实习20××食品有限公司有学生系统实习20××葡萄酒有限公司有学生系统实习10××集团有学生系统实习10-20(三)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按照国家规定,经过规范程序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专业课程教材应体现本行业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新形态。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行业政策法规资料、有关职业标准、有关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的新技术、标准、方法、操作规范以及实务案例类图书等。及时配置新经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管理方式、新服务方式等相关的图书文献。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不断补充学校网络学习平台的资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进入学校的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四)教学方法本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岗位实习”为办学基本模式。积极开展校内生产实训和校外岗位实习,采用“做中学,学中做”情景化教学模式。建有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与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进行课程设置、为实训室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共同实施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毕业证对接职业资格证、职业教育对接终身学习”的五个对接。1.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和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成教学的预期目标。2.公共基础课可以采用理论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等方法,通过集体讲解、师生对话、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演讲竞赛等形式,从兴趣入手,以人为本,服务于学生,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学习以及再教育奠定基础。课程教学应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教学方法改革,部分单元可考虑与专业结合,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联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3.专业基础课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利用集体讲解、师生对话、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模拟实验、企业参观等形式,配合实物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较抽象的原理性知识,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4.专业核心课和技能方向课遵循“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以实用为导向选取项目案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把知识点融入项目实践中,使学生在实践案例中学习并锻炼能力。利用集体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分组训练、综合实践等形式,配合实物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仿真模拟软件等手段,把最新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行业资料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教学效果。注重理论知识传授与操作技能训练以及思政教育相结合。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塑造,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5.选修课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和学校特色,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着力自我控制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教学、现场教学、仿真实训教学、综合实践训练相结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发展。理论教学在讲授法的基础之上,实行启发式、互动式、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教学方法;现场教学充分利用实训室实行情境教学,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五)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业考评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即教师的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企业评价、家长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另一方面要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应在专业能力考核的基础上增加工作态度、组织协调、交流沟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和自主学习等综合素质方面的指标。专业能力的评价从基础知识和岗位能力两方面展开,岗位能力评价知识点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完成任务的质量等。1.课程考核评价课程成绩评定:过程性评价占

50%,终结性评价占

50%。终结性评价可采用观察、口试、笔试、顶岗操作、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评价、评定方式,过程性评价可选择平时表现(考勤、笔记、课程参与度)、平时作业、阶段性测验考核、竞赛、答辩、设计、编制报告、提交学习心得等一切反映学习过程的指标。2.专业实训考核评价专业实习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实训表现(30

分)、实训报告(10

分)、实训考核(60分),其中实训表现反映了学生的实训状况及技能水平(包括考勤、劳动纪律、服从管理、实训状况、爱护公物、实训日记等)。3.实习评价实习考核方面包括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综合评价鉴定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方式。实习考核应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两方面的状况。职业道德按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实际表现、遵纪守规情况和劳动态度等情况评定;职业能力按学生的实习报告和业务考核情况评定。顶岗实习考核工作由校内实习指导教师会同实习单位选派的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完成。4.综合学习效果评价由学校、学生、合作企业三方共同实施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双证”的获取率及就业质量,专兼职教师教学质量。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1)坚持事前评价与事后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原则。(2)实行理论考试、专业技能考试与技能竞赛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3)理论部分的考核可以采用课堂综合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学习效果课堂展示、综合笔试等多元评价方法。笔试主要针对各部分的基础知识进行命题。(4)实践部分采用过程性评和成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践考试要设计便于操作的考题和细化的评分标准。(5)要根据课程的特点,注重评价内容的整体性,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养成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良好习惯,以及爱护学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