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四川达州散文阅读7篇(2003—2018)乡土情结(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2)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融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悲欢离合的家。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方百计的探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裹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3)“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4)安土重迁是华民族的传统。但百余年,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出国华工不下千万,足迹遍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5)“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合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文章有改动)24文章开头引用王维诗的作用是什么?(2分)25根据选文第(2)段,概括乡土给人们打下的“童年的烙印”是父母家族的关爱、、悲欢离合的家史、。(2分)26既然“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为什么有些人又要告别家乡?选用文语句作答。(2分)27“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这个句子用了哪些修辞?表达了什么含义?(2分)28作者为什么把“乡土情感”说成是“乡土情结”?(2分)29央视“新闻联播”近日以“为了南水北调”为专题连续报道,为了缓解北方水荒,广大库区移民响应号召,义无反顾地背井离乡。虽说故土难离,他们却能生生割舍乡土情结,你如何看待这种义举?(不得超过30字,3分)【参考答案】24(2分)国传统文化,思乡情结在人们心根深蒂固。(须扣住“思乡情浓”含义,1分)引出下文。(1分)25(2分)家乡的山水草木(1分)邻里乡亲的友情(1分)26(2分)(1)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1分)(2)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1分,如再答上“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也可)27(2分)这句话用比喻、排比的修辞。(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游子们孤独无依的境况,从而突出他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1分)28(2分)为了强化这种情感的永恒、深刻、不易化解的特点。(言之有理即可)29(3分)舍小家为大家,情系大爱,支持国家建设,具有朴素的爱国精神。(言之有理即可)(2014四川达州)神泉①神泉是我们村的一口古井。②我小的时候,常听老辈子人念叨,还是在明朝洪武年间,一周姓男子从江西只身流落至我们村,凭一身精湛的裁缝手艺赚些银两,盖了几间瓦房,又在屋前掘了这口井。后来,他娶妻生子,儿孙满堂,渐渐繁衍成当地人丁最为兴旺的一大家族。族人们都说是甜润清澈的井水养育了周家,便尊称这口井为神泉。家乡一带的老百姓也将周氏家族称为“神泉周家”。③神泉坐落在我家老屋对面。井口呈四方形,麻石砌就的井壁上爬满了青苔。里面水清如镜,在阳光下轻轻划动水面,波纹荡漾,就像搅碎了一桶金子,星光点点,闪闪烁烁,有种炫目的美;捧一口,喝进嘴里,又有一种透心的甜。④村民们每天的生活几乎是从神泉边开始的。晨曦初露,人们便三三两两赶来打水,挑桶提罐,说说笑笑,络绎不绝。晨光里,桶桶罐罐撞击着井沿的麻石,发出声声脆响,仿佛清越的田园小调,悠悠缓缓地飘荡在山野的静空。⑤待到日上三竿,暖暖的阳光将溪畔垂柳悠长的倩影投射在井边,树上蝉鸣声声,绿荫里,上下屋场的姑娘嫂子、婆婆姥姥便围着古井,一面噼噼啪啪地捶衣,一面口无遮拦地闲聊:栏里的猪、园中的菜、自己的崽,谁家的婆婆与儿媳磕磕绊绊,哪个小寡妇勾引邻村的泥瓦匠……你一言,她一语,笑声、叫声、惊叹声,伴和着取水声、捣衣声,将泥土上的疲惫打发得无影无踪。日复一日,幽深的神泉里储满了家长里短的故事、柴米油盐的忧乐,还有女人们五彩驳杂的梦。语文试卷第8页(共14页)⑥三伏天,地面在炽烈的太阳炙烤下如同烙铁,稻田里也干涸得绽开一条条浅白色的裂缝,古井里却总是一汪碧泉,盈盈满满。好心的人便在井边放一个木瓢。那些挑担的、推车的、南来北往的,汗流如注,喉干舌燥,立即停住脚,抓起木瓢,舀满水,咕噜咕噜一顿豪饮。片刻之间口舌生津,凉意习习;抹抹汗又匆匆赶路,脚底生风。⑦清甜的神泉滋养着一方乡亲,古井渐渐成了人们心中的图腾。每年秋收刚过,村里会举行隆重的掏井仪式。通常是先由一位年纪最长的老人在井边摆上供果,点燃香烛,三叩九拜祈求古井赐福降瑞。随之,在一阵鞭炮声中,大家便七手八脚将井水掏干,取出泥沙;末了再用布条把井沿擦得干干净净,纤尘不染。第二天,古井里又是一汪愈加清澈见底的甘泉。⑧村子里流传一种说法:掏井之后,谁能第一个喝上神泉,这一年会天降吉祥,好梦成真。情窦初开的姑娘便会起个大早,胸搭麻花辫,身着碎花衣,顺手在路边再掐朵野花插到头上,一个人悄悄溜至井边,俯下身子,抢先捧起神泉喝一口;然后双手托腮,临水自照,痴痴地想着自己心仪已久却又羞于启齿的那个男人。幽清幽清的井水里,很快便倒映出姑娘羞涩艳红的脸庞,连同她甜美的春梦,随着水波轻轻飘荡……⑨盈盈一古井,不知见证了多少乡邻的苦乐年华。⑩日子流水般过去,古井一直像远在乡下的一位慈祥的长者,让我有种割舍不下的惦记,总想再扑到它的身边,喝一捧甘洌的神泉,听一回家长里短的趣闻。曾经的那份滋味,愈是隔着岁月,愈是浓得化不开。eq\o\ac(○,11)前些日子,我回到乡下,早早地吃过晚饭便直奔神泉边。手扶垂柳,定睛一看,期冀的心顿时有如失魂似的沉落。孩提时的蝉儿已带着它们的吟唱不知去向,古井像一个被遗弃的老妪,孤零零地蹲在小溪边。许是多年再没有人掏井,四周长满了杂草,水也变得混浊不清,水面上还漂浮着一层深褐色的碎屑。唯有溪畔的垂柳在晚风中轻舞飞扬,像是在不知疲倦地诉说着神泉边昨天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日子。eq\o\ac(○,12)我举目四望,一辆辆晚归的摩托驮着男男女女从我身边宽敞的水泥路上呼啸而过,远远近近是一幢幢精巧别致的“小二层”。眼前一座乳白色瓷片铺满墙壁的小楼房顶上,安装着锅式电视接收器。透过紧闭的铁栅栏大门,我清楚地看见院内种着许多不知名的花草。一位打扮入时的女人,一边用黑色胶皮管套在自来水龙头上漫不经心地浇花,一边用警惕的目光定定地盯着我这张陌生的面孔。铁门边,一只大黄狗张嘴吐舌,坐卧在斜阳里。eq\o\ac(○,13)我不知所措,伫立在古井边。此刻,对面山顶的高音喇叭里正在播送一首流行歌曲,歌声婉约柔靡:“昨晚的月亮昨晚的云,离开你,我的心一片怅然……”(作者:周克武)23.作者为什么说“盈盈一古井,不知见证了多少乡邻的苦乐年华”?请结合文章第①~⑧自然段概括作答。(3分)24.文章结尾写道:“昨晚的月亮昨晚的云,离开你,我的心一片怅然……”(1)作者“怅然”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自然段概括作答。(2分)(2)引用流行歌曲作文章的结尾有什么好处?(3分)25.请对文中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子作简单赏析。(3分)26.随着人类的发展,许多事物甚至美好事物的消失终成必然。有人说,结尾作者的“怅然”是一种守旧情绪。你对此持什么看法?联系生活实际作答。(3分)【参考答案】23.每天快乐生活的开始;储满了乡邻的忧乐;能够为路人提供方便的快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寄托。(写出三点即可,写出一点给1分)24.(1)古井的破败不堪,失去了昔日风采;(1分)乡邻的隔膜重重,缺失了乡邻温情。(1分)(2)作者巧妙借助此首流行歌曲结束全文,言尽而意无穷,深化了主题。(1分)这首流行歌曲表达的是怅然之情,这与作者面对神泉而产生的情感是一致的。(1分)流行歌曲反映出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乡邻之间质朴温馨的情感也在慢慢地减少,作者对美好事物慢慢消失的遗憾。(1分)25.采用描写的手法,比喻的修辞,诗意的语言,(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泉水的清澈,(1分)也写出了人们对她的喜爱与赞美之情。(1分)26.可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乡邻质朴温馨的情感慢慢减少,遗憾于美好事物慢慢消失等选择任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作答。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3分)(2013四川达州)乡土情结(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2)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融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悲欢离合的家。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方百计的探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裹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3)“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4)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出国华工不下千万,足迹遍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5)“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合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文章有改动)24.文章开头引用王维诗的作用是什么?(2分)25.根据选文第(2)段,概括乡土给人们打下的“童年的烙印”是:父母家族的关爱、、悲欢离合的家史、。(2分)26.既然“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为什么有些人又要告别家乡?选用文中语句作答。(2分)27.“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这个句子用了哪些修辞?表达了什么含义?(2分)28.作者为什么把“乡土情感”说成是“乡土情结”?(2分)29.央视“新闻联播”近日以“为了南水北调”为专题连续报道,为了缓解北方水荒,广大库区移民响应号召,义无反顾地背井离乡。虽说故土难离,他们却能生生割舍乡土情结,你如何看待这种义举?(不得超过30字,3分)【参考答案】24.(2分)中国传统文化中,思乡情结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须扣住“思乡情浓”含义,1分)引出下文。(1分)25.(2分)家乡的山水草木(1分)邻里乡亲的友情(1分)26.(2分)(1)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1分)(2)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1分,如再答上“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也可)27.(2分)这句话用比喻、排比的修辞。(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游子们孤独无依的境况,从而突出他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1分)28.(2分)为了强化这种情感的永恒、深刻、不易化解的特点。(言之有理即可)29.(3分)舍小家为大家,情系大爱,支持国家建设,具有朴素的爱国精神。(言之有理即可)(2012四川达州)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7——11题。【甲文】①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②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其实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③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工业城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④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⑤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这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⑥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行道树》)【乙文】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②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③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④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⑤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⑥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⑦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⑧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向一棵树鞠躬》)(有删节)7.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2分)(1)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答:(2)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答:8.仔细阅读甲乙两文,简要回答:(4分)(1)甲文第③段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答:(2)乙文第②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那么这棵树的不平常表现在哪些方面?答:9.【质疑探究】: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个作答。(2分)(1)甲文结尾“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一句中说行道树既“忧愁”又“快乐”,矛盾吗?为什么?(2分)答:(2)乙文第⑦段为什么说“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2分)答:10.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乙两文都借树写人,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文章主旨。甲文将城市的“繁弦急管”“灯红酒绿”与行道树的寂静孤独形成对照,突出了行道树在困境中坚定执着的品质。B.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甲文中用拟人化的手法,借我们的“自白”来抒情写意;而乙文只是以“我”的见闻感受来突出文章的主旨。C.甲乙两文开篇都有点题的作用。而甲文既点出“我们”的身份,又突出了生存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意抒情蓄势;乙文则起笔突兀,悬念顿生,让读者欲罢不能。D.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如何面对困境的态度和价值观,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顽强抗争、乐观进取、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两文中的“树”的形象都是奉献者的化身。11.【迁移拓展】请结合链接材料,任选一句谈谈你的理解。(2分)(1)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2)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链接】:材料一:两弹元勋邓稼先,远离亲人,身处荒漠,克服重重困难,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材料二:音乐巨人贝多芬,正当盛年,耳聋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可他仍然创作出了不少不朽的世界名曲。因为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答:我选第句。我的理解是【参考答案】7.(2分)(1)(1分)堕落是沦落、流落的意思。文中是说行道树离开了森林来到充满烟尘的城市,生活条件,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2)(1分)“吻”是拟人手法,写露水停留时间之短,反衬榆树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苦痛。8.(4分)(1)(2分)为城市充满烟尘,市民习惯于污浊,不珍惜清新空气,自己仅仅成为城市的一种装饰而悲凉。(2)(2分)榆树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外形矮小、纤弱、朴实;忍受苦痛,顽强生长。9.(2分)注:若两个小题都答,只评第(1)题。(1)(2分)不矛盾。它忧愁的是市民早已习惯污浊,不重视环境的洁净;它快乐的是自己能忍受寂寞,迎接太阳,制造清新空气。表现他们的奉献精神。(2)(2分)榆树生长环境极为恶劣,却能忍受苦痛,顽强生长;老人儿子病死,媳妇改嫁,独自拉扯孙子孙女,生活艰难,十八年才能翻修房屋。两者都遭遇艰难,但都能坦然面对,顽强抗争,境遇和精神极其相似,所以如此说。10.(2分)D11.(2分)任选其中一句即可。示例:第一句: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就是神圣的事业。邓稼先从美国学成归来,放弃了优厚的生活条件,去艰苦的戈壁,无私奉献,为祖国的强大作出了卓越贡献,这是一种幸福和深沉的表现。第二句:贝多芬盛年耳聋,遭遇了很大打击,可他同命运顽强抗争,创作了不朽的音乐作品,告诉我们只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努力克服困难,就能逐步走向成功。(2011四川达州)①有人说,人一辈子只做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爷的事。②我认为,人一辈子只做两件事:饿了吃饭,困了睡觉。③因为,人一辈子能把饭吃得很香,把觉睡得很甜,确实是不容易的事。④年轻时,林清玄因为失恋而痛苦不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⑤禅师告诉他:“人,需要修炼。”⑥林清玄问:“怎么修炼啊?”⑦禅师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⑧林清玄反问:“难道吃饭、睡觉也得修炼吗?”⑨禅师说:“同样是吃饭,同样是睡觉,却有不一样的结果。凡人吃饭时,左顾右盼,想这想那,千般计较,万般思虑;睡觉时,颠倒梦寐,梦这梦那,思绪万千。修行者,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别无他念啊!”⑩“可是,怎么才能做到‘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呢?”⑾“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禅师说,“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心!心,应该是一池清水。心水清澈了,山鸟花树映在水面上才是美丽的。那样,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就没有什么可迷惑、污浊我们的了。”⑿林清玄陡然开悟。⒀梁漱溟也说过,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再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最后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只是,最后一条最难。⒁人在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有些是必需的,而有些是完全用不着的,比如名利、贪心、虚荣、嫉妒、仇恨等等。这些,都是负担,应该果断地删除它!就像电脑中的垃圾文件、错误信息一样,及时删除,操作才能顺利进行。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扔。走出来的是路,扔掉的是包袱。这样,路就会越走越长,心就会越走越静。(选自《读者》2010年第6期)13.文章第⒁段中“走出来的是路,扔掉的是包袱”一语中的“包袱”指的是什么?请结合前后文说说。(2分)答:14.结合语境对划线句“心,应该是一池清水。心水清澈了,山鸟花树映在水面上才是美丽的”作简要赏析。(2分)答:15.仿写文中句子,使之构成一组符合语境的排比句。(2分)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16.请给这篇文章拟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2分)17.梁漱溟说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是最难的,你是怎样理解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谈。(4分)答:【参考答案】13.(2分)“包袱”是指名利、贪心、虚荣、嫉妒、仇恨等思想杂念。(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14.(2分)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在浮躁喧嚣的尘世间,只要抛开杂念,保持心灵的澄澈,就会活得轻松愉快的道理。(赏析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简明通顺即可视情况给分)15.(2分)(句式和字数相同,语意连贯,符合语境即给分)【示例】你不能选择出生,但你可以把握命运。你不能获得财富,但你可以武装头脑。16.(2分)(只要能概括文章内容,表现主题,语言精练就可给分)【示例】一辈子两件事心,应该是一池清水17.(4分)(此题是开放题。句子理解2分,要围绕人战胜自己是最困难的来回答;生活经历2分,要联系实际,语言简明通顺)(2010四川达州)地下森林断想张抗抗①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翰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植物世界骄傲的代表。②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③那一定是遥远的年代了。突然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④火山制造了峡谷、深渊,却没有留下生命。山是光秃秃的,谷是光秃秃的。太阳依然高悬,可是山没有颜色,谷没有颜色……⑤几千年过去了,大自然的生命无处不在。也许鸟儿掠过山崖,衔叼的草茎曾落下过草籽儿,但是草籽儿却没有发芽;也许山泉流过谷底,携带过几粒花种,但是小花儿却没有长大。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不!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一丝暖意。⑥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⑦阳光是公平的吗?峡谷莫非不明白?⑧不幸的峡谷,悄然无声地躺在这断壁底下,并不急于到世上去眩耀自己;它隐姓埋名,安于这荒僻的大山之间,总好像在期待着什么,希望着什么。⑨大风经过这里把石块碾成的粉末变成了泥土。山顶的鱼鳞松时时顾盼着它。它敬仰峡谷深沉的品格,钦佩峡谷坚忍的毅力,它为阳光的偏爱愤懑,为深渊的遭遇不平。秋天,它的种子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献身于那没有阳光的“地下”。⑩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⑾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⑿终于有一天,人们在昔日的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尉为壮观的森林。只因它长在井底般的深谷之中,又黑森森不见阳光,有人便为它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叫做地下森林。⒀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时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尽管阳光千万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光。⒁啊,我听见了,听见了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反复震荡的回声:我是森林!⒂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⒃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种子”。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6.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眩耀启迪山崩地裂遮天蔽日B﹒崛起吝啬狂风呼啸浩翰无垠C﹒衔叼携带悄然无声隐姓埋名D﹒愤懑荒僻尉为壮观恰如其分7.品读选文,回答以下问题:(2分)(1)“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2)第⑤段“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一句中的两个“它”各指代什么?答:8.从选文看,地下森林遭遇了哪些不幸?它是怎样对待这些不幸的?(4分)答:9.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作者用丰富的想像、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地下森林的生长过程,赞颂了地下森林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景仰之情。B﹒选文第⑥⑦段使用了三个问句,与第②段中的三个问句不同的是,这里的三个问句是无疑而问,其作用是强化对阳光不公平的怨恨情绪。C﹒作者有时用“它”,有时用“你”来称呼地下森林,说明表达的情感强弱有所不同,用“你”表达的情感要弱一些,显得更含蓄,更亲切。D﹒选文运用拟人手法,凸显了峡谷的深沉与坚忍,阳光的无情与偏私,地下森林对生命的挚爱与顽强,使它们无不具有人的品格或禀性。10.作者说:“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面对重大自然灾难,人类总会以顽强的抗争求得生存,创造出生命的奇迹。请结合地下森林的生长过程谈谈你对“生命”的感悟。(4分)答:【参考答案】6.(2分)C(A项“眩”应为“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答案
- 用人标准的建立与执行计划
- 浙江省湖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无答案
- 季度回顾与下月计划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
- 安徽省合肥市庐巢八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 重庆市黔江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数学 含解析
- 社团对外交流的实施方案计划
- 员工福利方案的改进计划
- 前台文员工作流程优化方案计划
- 2024至2030年中国手打钉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全国数控车工高级技师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PBR次世代游戏建模技术》(微课版)课件 邱雅慧 3 高模制作、4 UV展开
- 中医经络完整课件
- 基本养老金核定表(样式)
- 兼职教练合同协议书
- 2023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A4打印版)
- ESG信息披露、表现和评级综合研究:国内外对比分析
- 气象行业天气预报技能竞赛理论试题库资料(含答案)
-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经典练习题
- 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