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生活蕴美书画寄情教学设计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_第1页
第3课生活蕴美书画寄情教学设计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_第2页
第3课生活蕴美书画寄情教学设计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_第3页
第3课生活蕴美书画寄情教学设计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_第4页
第3课生活蕴美书画寄情教学设计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活蕴美书画寄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生活蕴美书画寄情》是山东美术出版社版本教材第3课。本课主要通过欣赏不同时期的书画作品,发现中国书法和中国画不仅使用同样的工具材料,审美追求上也有共通之处。理解书、画是中国文化表达审美追求独特的艺术载体。通过欣赏作品,感受作品,培养学生的感知与探索、体验与理解、认知与操作、激发学生逻辑与创造等综合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文化的理解与感情,是落实美术核心素养育人的关键。教学目标:通过学欣赏书法作品,了解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法与中国画在审美意境的追求上市天然想通的。学习鉴赏中国书画艺术,需要多看经典作品,反复体悟、深入领会。教学重点:两者在用笔、用墨、章法布局等方面有着诸多相通之处。教学难点:理解书、画是中国文化表达审美追求独特的艺术载体。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作为中国独有的两种传统艺术形式,我们需要更深层次的去认识去理解,学会怎样去欣赏他,了解他,认识她。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将采用的方法是:问题代入法,作品赏析讨论法,小组协作法等。学法上,我的指导思想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得学习方式。具体的方法有资料收集、阅读法、讨论交流法等。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兴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师作品;学生准备:课本,笔,本子以及课前准备的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请同学们观看《洛神赋》小视频,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这段小动画中能发现那些知识点?哪些关键词?”[三]新授:总结答案:1.《洛神赋》—曹植—辞赋2.《洛神赋》—赵孟頫—书法3《洛神赋》—顾恺之—中国画导出课题:中国书法与中国画的密切关系(板书)作品欣赏:王冕的《墨梅图》、郑思肖的《墨兰图》、郑燮的《竹石图》、徐渭的《竹菊图》以及《墨葡萄》图等,给出一段文字“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宋)一首好诗,会引发鉴赏者的画意想象;一件优秀的绘画作品,会在笔墨、形象中寄托诗的韵律与情怀。中国古代书画家大多能诗善文,他们用作诗的“比”“兴”之思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创作手法,深刻影响了中国书画的发展,使中国书画尤其是文人画实现了“诗情”与“画意”的融合。总结:优秀的书法往往笔法精湛、气韵天成、诗心旷远,而中国画则作为人格情怀的形象托寄,无论是山上树石还是梅兰竹菊,皆蕴含着“境生象外”的诗意。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或个人抱负,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甚至简到“零”,“零”既是白既是空。“计白当黑”,空、白是为了“多”,为了“够”,为了满足,空白能给人以无尽深远悠长的的感受,似“此时无声胜有声”。中国书画从“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布局留白,到“墨点无多泪点多”的心意抒发,都贯穿着对诗境的追求。1.两者在审美意境的追求上天然想通。引出第二个知识点:2.两者在用笔、用墨、章法布局等方面有诸多想通之处。课件给出赵孟頫的《秀石竹林图》(元)在欣赏作品的同时,阅读左边的文字:“石如飞白木如籀(zhou),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頫,力倡书法与绘画笔法的相通之处,对中国绘画在元代发生的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欣赏山水画的绘画过程,感受在绘画的过程中的用笔用墨与中国书法的密切关系。欣赏作品吴昌硕的《珠光》、黄宾虹的《仿陈老莲墨梅册》。微课展示一段邀当地知名画家画山水画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的同时,感受其在绘画过程中的书法笔意。得出:文人画,重书更重墨趣,运用墨的干湿浓淡,浑厚苍润等微妙变化,以单纯的墨彩概括绚丽的自然。由王羲之的《兰亭序》引出书法的书体演变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书法与中国画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多欣赏书法家的作品,了解中国汉字的演变书体。3、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甲骨文开始,经历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演变,形成了完美的文字表意符号体系和书写规范。汉字作为具有象形特点的文字,与图画有着天然的联系。4、课件给出一副“画”,观察某些图形,请同学们解读成汉字,通过象形的文字理解画与字的关系。“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致肇创而尤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而有画。”学习与探究以微视频的方式给同学们演示“水”、“本”、“语”三个字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五种书体。激发学生的对传统艺术的审美兴趣,培养书写的乐趣研究性学习观察元柯九思《墨竹图》和清朱耷《鱼石图》,通过鉴赏、分析其中的书法用笔意味,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形成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小文章课后反思:本课面向的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对中国书法及中国画经典作品的赏析,了解作品的意义及审美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并通过名作赏析激发学生多样化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去发现书法与绘画的相通性,要求举例说明,哪怕举例有些幼稚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中国美术的历史悠长、内容丰富,特别需要科学地设计课程目标,在明确可行的课程目标下,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与中国画的相通之处,大体掌握书与画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