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宣肺化痰法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50例_第1页
清热宣肺化痰法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50例_第2页
清热宣肺化痰法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50例_第3页
清热宣肺化痰法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50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热宣肺化痰法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50例

社区赢得性肺炎(cop)是指医院外感染的感染性肺炎,包括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以及住院后的平均潜伏期内发生的肺炎。老年CAP指的是65岁以上老年人所患CAP。老年CAP患者临床特点:呼吸道症状不典型,病情变化快,高龄和原有基础疾病会加重病情发展,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多重耐药菌株的增长,都使老年CAP在临床治疗上比较棘手。中医认为老年CAP属于“风温肺热病”的范畴,是以发热、咳嗽、胸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病机关键:痰、热、毒互结于肺。病位在肺,与心、肝、肾关系密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版)》将“风温肺热病”分为3类8个证候:实证类(风热犯肺证、外寒内热证、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虚证类(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危重变证类(热陷心包证、邪陷正脱证)。有资料研究显示:痰热壅肺证为风温肺热病最常见的证型(约占53%),在65岁以上老年人CAP中痰热壅肺证更达到63%。对于表现为痰热壅肺证侯的老年CAP,治以清热、宣肺、化痰为主。笔者运用清热宣肺化痰法,采取复方清金化痰汤配合常规西医治疗的方法治疗老年人CAP(中医辩证为痰热壅肺证证候),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数据和方法一、复方清金国内治疗组患者年龄分布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符合痰热壅肺证侯纳入标准的老年C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复方清金化痰汤联合西医治疗组)与对照组(西医治疗组)。治疗组50例,男30例,女20例。患者年龄65~89岁,平均年龄75.1±5.3岁。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65~90岁,平均年龄76.3±5.9岁。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二、风温肺病房痰热/痰热畅1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CAP的诊断标准拟定。2中医辨病辨证标准: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版)》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证候诊断标准:(1)咳嗽甚则胸痛;(2)痰黄或白干黏;(3)发热,口渴;(4)大便干结或腹胀;(5)舌质红,或舌苔黄或黄腻,或脉数或滑数。具备(1)、(2)中的2项,加(3)、(4)、(5)中的2项。三、中药汤剂治疗cap的指标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1)65岁≤患者年龄≤90岁,住院时间超过72h;(2)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可沟通表达;(3)符合CAP西医诊断标准和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证候诊断标准;(4)知情同意并愿意接受中药汤剂治疗者。2排除标准:(1)不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病辨证标准者;(2)入院时存在严重心、脑、肝、肾等疾病,影响临床观察者;(3)神志不清、不能用语言进行交流者或有其他精神疾患;(4)无法耐受口服中药汤剂者;(5)因自身疾病需要服用其他中药汤剂者。四、药物治疗配合入院后参照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制定的《急诊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专家共识》,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等常规治疗。选取经验性抗生素治疗:β-内酰胺类+大环内脂类联合使用。同时连续3次送检痰细菌培养,如患者体温38.5℃以上,留取血细菌培养。随后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再调整敏感的抗生素治疗。给予止咳、祛痰、解痉、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基础上,服用自拟复方清金化痰汤。复方清金化痰汤组成:黄芩12g、栀子12g、知母15g、桑白皮15g、芦根15g、瓜蒌仁15g、浙贝10g、麦冬15g、陈皮10g、茯苓15g、桔梗9g、炙甘草6g。中药方剂加水500ml,水煎取汁200ml,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两组治疗均以10d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中药制剂。五、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同时结合参考文献制定疗效判定标准。治愈:10d内(1)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2)发热消退;(3)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分类正常;(4)胸片片状阴影炎性病灶完全吸收。有效:10d内(1)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2)发热消退;(3)白细胞和中性分类正常;(4)胸片片状阴影炎性病灶明显吸收。无效:10d内(1)发热无消退;(2)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3)白细胞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中性分类异常;(4)胸片检查与治疗前相比没有任何的变化或更加严重。总有效率=(治愈+有效)×100%。同时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版)》结合参考文献制定中医痰热壅肺证老年CAP症状分级量化表,见表1。各症状按正常、轻、中、重程度分为四级,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填写症状分级量化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观察记录体温,病重者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治疗10d后,观察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第3d、第5d、第9d血白细胞总数正常率。入院常规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心电图等检查。六、两组率的比较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以ue0af±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总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1,0.01<P<0.05)。见表2。二、两组患者细胞总数正常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第3d、第5d、第9d血白细胞总数正常率比较,治疗组患者恢复均快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差异(χ2=4.24,4.32,4.76,P<0.05)。见表3。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等症状积分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之间口渴,腹胀、大便秘结,脉滑、数,等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患者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痰多,痰黄、痰白干黏,发热,舌质红,舌苔黄、腻,等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患者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4。中医药在老年cap治疗中的应用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在社区中老年人是发病率最高的群体,其中CAP是最常见的疾病,是老年人因病住院治疗及死亡的重要原因,老龄者有高达20%的死亡为CAP所致,且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国内有121例样本研究结果显示死亡率高达25.6%。CAP常见的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嗜肺军团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老年人患CAP时治疗比较困难,由于CAP患者的病原体培养及鉴定比较困难,而且所用时间较长,因此,常先采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目前推荐β-内酰胺类+大环内脂类联合使用。实际临床治疗是在病原菌未被检测出之前经验性选择用药的。同时,检测出的病原菌未必是致病菌、检测不出的病原菌未必不是致病菌的情况很常见,这些都是老年人CAP抗感染治疗的难点。随着中药现代药理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日益受到临床重视。许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研究显示:根据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CAP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14、15]。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通道,同时肺为娇脏,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病,病则宣肃失常,肺气上逆,发为咳嗽。老年CAP痰热壅肺证患者则多因气血不足,卫外功能低下,易感风热、风寒之邪,导致风热毒邪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炼津为痰,痰与热结,壅阻于肺,肺失清肃所致。治宜:清热、宣肺、化痰。本研究自拟复方清金化痰汤,选用黄芩、栀子、知母、桑白皮、瓜蒌仁、芦根、浙贝、麦冬、陈皮、茯苓、桔梗、炙甘草等12味中药。方中黄芩为君,其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长于清上焦肺热。配栀子、知母、桑白皮以加强清泻肺热之功。用芦根、知母、麦冬以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治痰须理气,又选桔梗、瓜蒌仁、浙贝母、陈皮以理气清热化痰。脾为生痰之源,故以茯苓健脾渗湿,使湿无所聚,则痰无所生。炙甘草调和诸药,能使肺热清,逆火降,气顺痰消。各药相辅相成,相互配伍,共奏清热、宣肺、化痰之功效。本研究以老年CAP(中医辩证为痰热壅肺证证候)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清热宣肺化痰法,采取复方清金化痰汤配合常规西医治疗的方法治疗该类患者,观察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在总有效率、中医症状改善程度方面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快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差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