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济南市高三语文学情诊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1年1月济南市高三语文学情诊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1年1月济南市高三语文学情诊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1年1月济南市高三语文学情诊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1年1月济南市高三语文学情诊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1月济南市高三语文学情诊断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科学家与艺术家经常生活在不可捉摸的境地。这两种人必须经常把新的和已经知道的•东西协调起来,并

且为在混乱当中建立新的秩序而奋斗。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们应互相帮助并帮助一切人。他们能铺平沟通艺

术与科学的道路,并且用多种多样、变化多端、极为宝贵的全世界共同的纽带把艺术和科学同整个广阔的

世界联系起来。”“争取做到这些,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们面临的时刻是严峻的,但我们应该保持我们美好

的感情和创造美好感情的才能,并在那遥远的不可理解的陌生地方找到这个美好的感情。"

奥本海默震撼人心的话语,表达了科学家和艺术家最为崇高庄严的理想,情感和智慧;也体现了人类对真、

善、美最伟大的追求和信仰。

在小小的蓝色地球上,当人类面对臼己文明的历程思考时,不安地发现辉煌中有一片又一片人类理想与热

情的废墟并列。特别是大工业时代机器历史留下的缺陷,给人类的心灵留下了层层凄凉和忧患。

人总想神有所归,心有所寄,虑有所定。"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这是为什么”和“为什么想知道为什

么"已成为科学与艺术永无终结的追问。消除忧患,净化人性,建造人类精神家园已历史地交给“艺术与科

学”来承担。不同的是科学家以博大的人性情怀拥抱自然之理,把认识抽象为自然定律,艺术家则以宇宙之

理倾述人性之情,把生命精神的思考谱写为人性和宇宙和谐的自律。正如李政道先生说:“科学的目标是准

确的回答和求解。但是,科学家不可能找到所有答案,也没有最终答案,只能增加答案,而增加答案和了

解客观世界的动力是美好的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力。什么是生命的意文,什么是社会的意义,最重

要的是美好的情感,这和创造艺术的动力完全相同。’所以石鲁先生说:“艺术家就是科学家,艺术的规律都

是科学的。“

与科学相比,艺术是通向宇宙的另一条路。大凡有所贡献的艺术家,其心灵无不上通天宇,下达人性;为

高扬自然生命精神和人性生命精神的和谐而努力;为建造人类真、善、美的精神家园而献身。他们共同以

崇高的人性精神爱抚自然,又以博大的宇宙精神爱抚人性,他们在造化的恩宠中,与天同乐于动,与地同悲

于失。

天,在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心目中,大概是孕育智慧的最终本源。人的心灵一旦就入浩渺无垠的宇宙时空中,

一切理性的美,情感的美,力量的美,即会荡起无限的波澜。人类在冥思中静悟,在亶切斐兰建馨箜专发

现,在诚实的实验中证实,在生命主专中感受善奏和美丑。天意与人意相连,催人至理,引人幻想,若将渺小

融于宏大必给人意志;将人情化为天地之情,必给人大美和壮美,大可腾至天宇,小则入乎精微。艺术与

天合气、与地合理,与人合情,艺术乐仁乐静自在心通天宇。故贝多芬讲:“打进心坎的艺术来自天。’‘《乐

记》云:”圣人作乐以应天。”石涛说:“天能授人以画",“大知而大授,小知而小授也艺术的真谛在自然,“师

法自然”注定是艺术与科学的永恒课题。

自然内在的秩序严密神奇,大无外,小无内。人类已知越多,未知越大,激起人们探索的欲望也就愈强烈。

这正如科学家兼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爱因资坦所说产人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画一幅简化易领悟的世界图

像。"“这就是画家、诗人、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所做的,他们都按自己的方式去做。"于是,这个世界由方

程、函数、形、色、观念、文字、音符等组成。”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

我们试图创造合理的图像,使我们在那里就像感到在家里一样,并且可以获得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能达到的

安定。“爱因斯坦令人深思的话语不仅告诉世人科学、哲学、艺术的共同基础和目标,也说明惟科学、哲学、

艺术的人造世界是人类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刘巨德《心通天宇的艺术与科学》)

材料二:

与这些区别一样,艺术与科学也有许多共同点,这在19世纪即已为思想者们所注意。19世纪的伟大哲人、

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认为艺术和科学都是自然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艺术是通过想象得出的反映,科学

是通过理性能力得出的反映;美学家克罗齐说:“直觉知识与理性知识的最崇高的焕发,光辉远照的最高峰,

像我们所知道的,叫做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科学既不同而又互相关联;他们在审美方面交会,每个科学作

品同时也是艺术作品。”进入20世纪,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对自然界的对称、和谐和美的规律加以探讨、认

识和表现后发现,艺术与科学是密切相关而不可分割的。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先生曾将艺术与科学形象地比

作一枚硬币的两面,认为“他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

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

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总之,科学和艺

术的共同点表现在诸多层面上,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认识和表述,根本的一点在于认识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科学技术在一定意义上影响和促进了艺术的生成和发展,艺术的发展和成果同样

也推动着、影响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建设世界的两个最有力的手段和臂

膀,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缺一不可。

(摘编自李砚祖《大趋势:艺术与科学的整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奥本海默认为科学家和艺术家都为在混乱中建立新秩序而奋斗,两者应该互相帮助,用好联系世界的共

同纽带。

B.科学家致力于把认识抽象为自然定律,而艺术家需要借助科学道理尽力表现人性之情,谱写为生命精神

的思考」

C.李政道先生认为科学、艺术创造的根源和动力完全相同,二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矛盾对立而又形成互

补。

D.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都按照自己最适当的方式去探索,最终创造互不相干的人类精神

家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明进程中总会留下忧患,科学与艺术的本质特征使它们有能力担起建造人类精神家园的历史责任。

B.中外艺术家、科学家对于科学与艺术关系的认识,常常殊途而同归,石鲁与克罗齐就有相似的观点。

C.有所贡献的艺术家,其艺术创作无不打通宇宙与人性,从而使艺术作品成为超越科学认识的存在。

D.艺术与科学有许多差别和共同点,密切相关而不可分割,这种认识是建立在自然规律的探究之上的。

3.根据材料内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如达•芬奇的人体和动物解剖及植物素描的精确性所表现出的那样,他的油画作品也展示出了他利用化学

颜料所产生的奇特效果。

B.印象派的诞生与光学色彩理论的突破联系密切,当代印刷技术的“网点叠印”法也可以看做点彩派艺术的

一种实际应用。

C.汉墓出土的朱雀灯,朱雀展翅欲飞的体态极具美感,其设计正好与灯盘的空心槽处置相统一,添加燃料时

灯仍能保持重心平稳。

D.数字敦煌是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交互呈现的敦煌保护虚拟工程,使敦煌瑰宝数字化,实现敦煌壁

画的科学技术“穿越

4.论述类文章经常运用“引用”的方法进行创作,请结合上述材料,对此加以简要分析。(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6分)

(二)现代文阅读U(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开始思念雪花

胡容尔

春天已至,春花妩媚,我却开始思念雪花。

雪花是洁白的信笺,上面写著天书。天气一冷,掌管信笺的上天便蓄势待发,准备将雪花配发给人间。小

2

雪节气动静不够,只配一点零星的雪屑,沉住气。大雪节气声势浩荡,是时候让铺天盖地的大雪出场了。

天幕低垂,天地间的距离缩短。光线由明转暗,有些暧昧的混沌气氛浮动e新物登场,总是需要旧物的铺

垫和过渡,需要一种严密奇怪的衔接。大雪穿着白裙子,适时地现身,飘落而下。它酝酿已久,就等着这

样庄重的氛围衬托。缠毙着它的风有时大,有时小。风大的时候,雪被吹得摇摇晃晃,东倒西歪。风小的

时候,它就清楚地看到自己开放的六角花朵,撑着一顶降落伞。

人只有等一朵雪花落下,才看得清它的面貌,标致,蓬松,像白梨花。小时候,我喜欢站在雪地里,仰面

等待雪花滑落唇间,品尝它的滋味。舌尖有点凉,有点麻,萦绕淡淡的清香。那种,清香,与人间所有的

草木花香都不同。冬么会相同呢?地上的草木都沾了尘世气息,而它没有。,它是天外之花,那么新颖,

那么清冽,不染凡尘。

雪花开呀开,北风吹呀吹。挤在一起的雪花,队伍壮大,花片肥大,更像下落的仙鹤和天鹅,或者是一群

从天空迁徙而来的绵羊,毛茸茸的。它有着自己认定的方向,与水类似,从上而下。这种不思攀登的行动

方式,与人多么不同。人的一生,总在算计着怎样从低处往高处走,总在谋划着征服一个又一个高度。雪

花不,它的眼里只有低处的事物,与低眉俯瞰众生的佛菩萨相似。就算被风吹疼,保持倾斜的姿势,但它

仍然是下沉的,换个角度落下而已。但凡大地上的一山一水、一房一舍、一草一木、一路一径,所有低处

的事物,哪怕微小的尘埃,都是它亲近的目标,离哪里近就落在哪里。一片一片的信笺,渐渐连接成一整

块一整块的宣纸,很大,很白。

一场大雪的到来,掩埋了大地上辽阔的枯萎和绝望,-切回到了清白的原点,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在原野上,

白色的火焰,不动声色地点燃新的希望。

在我们当地,有时也会下暴雪,雪流湍急,瀑布一样倾泄而下,大地被迅速淹没。到处弥漫着燃放鞭炮一

样迸裂开乘的白色烟雾,迷人眼。人们敬畏地躲进温室,劳作,或者喝茶,闲聊,把舞台留给雪。这天地

间唯一的舞者,穿着古老的舞鞋,载歌载嘉,衣袂飘飘。

江河湖泊结冰了,手脚冻得紧缩在一起,伸不开,但它们体内的血管潜伏在冰层下面,并没有停止流淌。那

些涌动的暗流,明显感到冰层肌肤在惊喜地颤动,一层温暖的厚厚的白雪,覆盖了它们的身体;高处与低

处的草木,长青的枯败的,挺拔的匍匐的,在雪中变换着琼枝的姿态。雪有些重,压得枝条下垂,甚至断裂。

但这是甜蜜的负担,它们更喜欢被雪滋养的感觉。它们借此在白色的信笺上画下自己的形状,写上一些深

情的话语。

雪霁天晴,明亮的阳光在田野上奔流。雪消融成润物无声的雨水,为丰收埋下伏笔。贴近地面,你会听到

葱绿的麦苗根部强健的奔跑声,但人们忘了表达对雪的感激。

雪,是固态的雨,与雾、雹、露、霜等,同属雨族成员。《说文解字》曰:“雪,凝雨说物者。从,雨',彗

声。”意思是说:雪,乃凝结雨水,带给天下万物喜悦的美丽冰晶。

带给天下万物喜悦,我喜爱这种对雪的赞美。冬若失雪,犹如花无蝶、山无泉、石无苔、水无藻、人无癖,

未免单调无趣,少了活泼的兴味。

从雪的字源可辨出,先人造字充满智慧。甲骨文的雪,字形是“羽”的中间和两边有四滴水环绕,这水滴应

是雨点的象征。羽和水的组合,代表雨变成的飘落而下的纷纷扬扬的羽状物」金文的雪,是上雨和下彗的

组合,表示雪是可以清扫的凝固的冰晶。篆丈继承了金文字形,笔画摇曳,具有雪花飘逸的美感。

我想,雪来自一个奇妙的世界。那个世界,我们虽无法涉足,但可以凭借想象,假设它就是高高在上的天

界,远远高出我们头顶的上天。雪是上天派来送鸡毛信鹅毛信羊毛信的信使,上天那些.高尚的神们,他

们通过这种形式来表明善意和悲悯,来接济冬日贫瘠灰暗的人间,指派雪代替雨行使职权,恩赐大地一纯

洁,润泽,收获,安详。

下雪时,•喜欢煮杯热茶捧在手心。茶是经年发酵过的熟普洱,汤色深红,味道醇厚,有岁月沉积的芳香。

我的心中,也会悄然盛开清悠悠的雪花,一朵,两朵,三朵……它们让我在世俗的热情里,保持着必要的

洁净、清醒和冷静。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雪花是洁白的信笺,上面写着天书”这句话引发读者思考,作者在下文倒数第二段给出了天书的具体

3

内容。•­•"

B.文中“甜蜜的负担”一词,看似矛盾,实则精确地描述了枝条虽然被雪花重压,但也受到了雪花的装扮

滋养的情景。

C.雪花下落过程中就算被风吹疼也不变下沉的姿态,意在说明我们遇到困难时也应该保持以前的做法,不

改初衷。

D.下暴雪时,雪在天地间舞蹈,构成一幅宏伟壮阔的SF面;雪化成水,滋养了万物,而人们却忘记了感激雪,

引人深思。"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描写雪花有自己认定的方向自上而下时,作者把它与低眉俯瞰众生的佛菩萨相对比,以此来表现雪花

亲近低处的特点。

B.文章以“我”开始思念雪花开头,以“我”的心中也会盛开雪花作结,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表达我对

雪花的思念和感悟。.

C.文章寓象征于写实,文中的雪花既是写实的,指自然界中的雪花;也是象征的,它象征着善意、悲悯、纯洁、

收获、安详等。"

D.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既能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雪花在不同情境之下不同,角度的美,又

能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8.本文在描写雪花后,又加入了对“雪”的字源解读,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9.请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我开始思念雪花”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

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

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

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

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

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

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浦于东南之

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山一顷,与转一资。百

姓愿耕,假以粮种,复还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谆、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

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

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渊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

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

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

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日:“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

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有删改)

注:渊圣,即宋钦宗赵桓。其弟宋高宗赵构即位后,遥尊赵桓为“孝慈渊圣皇帝”,宋人因以“渊圣皇帝”

或“渊圣”称钦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

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B.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

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4

C.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

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D.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

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钦宗,皇帝的庙号,是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庙号多用祖、宗称谓。

B.“丁父忧”,指遭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规定要离职居家守丧。

C.崩,文中指天子死。古代对不同身份者的“死”有不同称谓,如大夫死曰“不禄”。*

D.“奉祠”,指宋代五品以上的官员,年老不能任事或者退休后,只是领取俸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廖刚以孝为重。因为双亲年老而求往地方任职,后又因母病辞任工部员外郎。父母离世,他均守丧期满。

B.廖刚思虑周全。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提议用优赏的办法激励将校既能打仗又能耕田。

C.廖刚秉持原则。朝廷下令罪臣子孙不得在朝为官,而实际却又委以任职,廖刚因此封还诏书以表示不满.

D.廖刚善于劝谏。徽宗驾崩,廖刚劝谏圣上不但要向兄长行君礼,还要行兄长之礼和家人之礼来寄托深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4分)

(2)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还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4分)

14.针对国家的内忧外患,廖刚提出了哪些合理的建议?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此诗作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此年欧阳修因事左迁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与峡州

军事判官丁宝臣(字元珍)交好。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至景元年(1034),欧阳修曾任西京(洛阳)

留守推官,领略了当地牡丹盛况,写过《洛阳牡丹记》•洛阳以牡丹花著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由“疑”字领起,引出对“疑”字的解释,两句一果一因,显得有波折,不平板。

B.颔联用拟人的手法,着一“惊”字,表现出竹笋在春雷中的惊惶不安,带给人凝重压抑之感。

C.颈联用“归雁”表达思乡之情,继而又用“病入新年”来感慨时光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D.尾联用“不须嗟”发出感慨,与首联的“未见花”相呼应,借以表达对人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16.本诗以“戏答元珍”为题,请结合相关诗句,谈谈你对“戏”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春江花月夜》中,多情的月亮想要陪伴少妇,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

的月色,可是”,。

(2)苏轼的《石钟山记》语言灵活畅达,变化多姿。比如写鸟鸣,写栖鹘是先点鸟名,再写惊飞,最后才

写其叫声"",写鹳鹤是先写声音“”,然后交代是鹳鹤在叫。

(3)王安石《桂枝香》描写江边景致,以“”,写日落之江天;以"",状夕夜之洲渚,

真可谓“画图难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格桑花属菊科植物,多为8片花瓣,中间是淡黄色花蕊。这块格桑花,一株株密密麻麻连成片。格桑花枝

杆高一米左右,枝杆上下开满鲜花,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五彩缤纷,争奇斗艳。

第一次见到这么漂亮的花,我被格桑花的美丽惊呆了。美丽的格桑花,如天边的彩虹映红了山岗,似下凡

的仙女靓丽了江岸。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见。格桑花为刚毅的雪山描绘出五彩柔美,增添了勃

勃生机。

我喜欢格桑花,也喜欢格桑花的故事。西藏历史悠久,丈化发达,格桑花演绎出许多美丽的传说。」

关于格桑花的来源,有许多种传说。一说,元代时蒙古人把北方的格桑花种子带入西藏,在寺庙和家庭种

植。人们把这种美丽的花叫格桑花,意为盛世之花。

另有一种传说是,很久以前,西藏地区暴发了一场严重的瘟疫。幸好一位远方的高僧云游至此,以高起的

医术,夜以继日,战,胜了瘟神,人们称他“格桑活佛他圆寂后,人们把美丽的花称为格桑花,表达缅怀

之情。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

B.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D.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19.请简要分析划横线处比喻的相似性和处比喻的新奇性。(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枝杆上下开满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鲜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

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21.

22.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表情包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是一个社会心理变迁的风向标。一方面表情包带来交流便捷的优点,

另一方面其本身带有娱乐性,能帮助人们减轻压力,排遣负面情绪。近年来,随着表情包行业的逐渐成熟,

表情包的商业潜力被充分挖掘,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成熟的表情包形象,可以被制作成公仔、毛毯、手

机壳、充电宝等周边产品售卖,甚至开发成动漫、游戏和电影中的形象。

23.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10月21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一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达到临界状态,标

志着机组正式进入带功率运行状态,向建成投产迈出了重要一步。经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华东核与辐射安

全监督站核查释放,福清核电5号机组开始反应堆达临界操作。通过稀释一回路硼浓度和提升控制棒操作,

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华龙一号"是我国完全具备自主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是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

“国家名片”。

四、(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60分)-

“我想进行尝试,我就是想错一错!"据媒体报道,在某中学近日进行的亲子沟通调查中,有学生这样呼吁。

记者了解到,在关于学生是否“听话”的调查中,超过五成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而超过七成孩子却认为

自己“听话学生们普遍“吐槽”,家长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强加到他们身上,却忽略了他们是有思想的独立个

佐,并呼吁父母:“请给我们试错权!”

请结合内容,从学生和教师的身份中任选其一,结家长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如果以学生身

份落款,一律用“王爱学”;如果以教师身份落款,一律用“李仕刚”)。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1.1)

6

一、(35分)

(―)l.A2.C3.D

4.引文放在文章开头以引出论题,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文作为理论论据,增强文章论证的说服力;

引用经典诗文,可增强文采,使语言精炼,含蓄典雅。(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意思

对即可。)

5.首先引用奥本海默的话,指明艺术家与科学家目标的共同性,引出本文论题;进而明确“艺术与科学”

共同承担创造人类精神家园的使命的观点,并对科学、艺术两个方面进行深入论述;最后借用爱因斯坦的

话,申明科学、艺术都是探索世界的方式,它们有共同基础和目标的观点,与文章论点紧密扣合。(3个

要点,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3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二)6.C

7.A

8.援引《说文解字》,加入雪的字源,说明先人造字充满智慧,“雪”字有飘逸的美感,表现了作者对雪

花的赞美之情。这些对雪的文化解读,增加了文化底蕴,丰富了文章内涵。为下文表达对雪的感激与赞美

做铺垫。(一条2分,答出任意两条给4分)

9.文章开篇从“我开始思念雪花”开始,引出雪花这一核心意象,奠定抒情基调。文章主体部分由“思念”

统摄,描写了雪花的出场、落下,亲近万物,滋养万物等内容。结尾部分,通过对“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