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科学地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科学-科学地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科学-科学地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科学-科学地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科学-科学地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3.地震》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3.地震主备人共1课时教材简析:本课是修订后的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内容,在学生认识了地球构造及火山的形成之后,引导学生通过微视频、自主探究地震的成因、种类、地震在我国的分布情况以及我国古人对地震探究所做的伟大贡献,掌握地震预测的方法。教学目标:1.地震是由岩层断裂所产生的震波引起的。2搜集处理有关地震的信息资料,了解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不可避免及地震灾害。通过微视频、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自行获取地震的成因的知识。了解地震自救的知识,学会地震自救的方法。3.了解古代、现代对地震的研究和预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关注人类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教学重难点:对地震的成因进行推理、想象。教(学)具准备:有关地震成因的微视频、课件资料;毛巾(每组两条)、长30厘米、直径1厘米的干木棍(或旧筷子、牙签)。教学过程自我修改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谈话:同学们通过上两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内部构造以及火山的成因。同学们火山在喷发时常伴有—地震。(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关于地震同学们都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出示地震的信息图片.同学们既然地震的危害这么大,那么关于地震你想研究或了解哪些问题呢?学生提问。二、了解地震的成因1.猜测:地震是怎样产生的?我们的猜想如何呢?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大家的猜想呢?(预设)生:做实验。2.实验验证:同学们带来了哪些实验器材?准备怎样设计实验方案?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你们组打算怎样利用这些材料验证自己的猜想呢?2.小组讨论实验方案。3.生汇报交流实验方案。教师出示温馨提示。4.汇报交流。生汇报交流。大家的发现可真多,那毛巾、竹条相当于地震中的什么?生:岩层。那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地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小组讨论,汇报交流。5.整理归纳: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的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6.既然地震这种自然现象存在于地球上,它和人类的生活就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前面的了解来说一说它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危害?学生交流。地震有弊有利:(1)地震能缓解地球本身的压力,释放过多能量,保持岩石圈受力平衡。(2)同时地震也会把地下的矿物带到地表,(3)地震还造就了无数奇山异水。三实践运用,深入了解1.尽管如此,地震的破坏力确实巨大,地震的发生也不可避免,我们怎样来对地震进行预测,减少灾难的发生呢?学生汇报。3.除了观察地震前兆,还有先进的测震仪对地震进行预测。人们对地震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公元132年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报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整整早了1700多年。4.现在,人们预测地震的仪器越来越先进,日本发明制造的测震仪能在地震发生1分钟前测出,但是1分钟是何等的短暂!关于地震的预测人类还在不断探索中,这项研究任务就落在了我们同学们身上。5.既然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样做呢?学生汇报。师:对于不同场合的自救方式同学们还有需要补充的吗?老师再补充一点,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沉着、冷静,然后再迅速的进行自救。四拓展延伸1.避震演习:2.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现场避震演习。发生地震了,同学们不要慌张,抓紧进行自救。学生演练,教师跟进指导。五、评价总结虽然我们这节课懂得了很多,但是对于地震我们仍然没有办法准确预测,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仍然让世人震惊。希望大家课后继续探究地震的奥妙,争取在不远的将来,让预测地震就像天气预报那样平常、准确。有没有信心?!

板书设计:

3.地震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练习题:1.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B)。A.岩层弯曲B.岩层断裂C天气太热D没有原因2.地下的岩层在(A)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A.压力B拉力C重力D推力3.地震发生前,常有(AC)等前兆。

A.井水突然升降B.天气转暖

C.动物惊慌D.日食或月食4.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B)级大地震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A.7.8B.8.0C.8.1D6.05.地震发生时,做法正确的是(ABC)。A迅速关闭电源、燃气B避开高大建筑物C注意保护头部D及时返回室内教学反思:学情分析这学期我担任五年级三班的科学课,本班共有学生37人。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各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五年級的学生都喜欢实验,但孩子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也常常使学习任务难已按教学计划完成,逼迫老师调整课时;而且学生在作业习惯方面较差,特别是课外布置的收集资料,观察任务大多不能自觉完成。本期改进措施:1、课堂常规常抓不懈,强化训练(提问,猜想,设计,验证,分析,结论)形成科学课堂教学的模式。2、化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养成良好的探究素养;3、加强每单元课堂作业与课后观察,调查作业的检查评价: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效果分析这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科学概念的落实。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教材分析本课是修订后的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内容,在学生认识了地球构造及火山的形成之后,引导学生通过微视频、自主探究地震的成因、种类、地震在我国的分布情况以及我国古人对地震探究所做的伟大贡献,掌握地震预测的方法。练习题:1.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B)。A.岩层弯曲B.岩层断裂C天气太热D没有原因2.地下的岩层在(A)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A.压力B拉力C重力D推力3.地震发生前,常有(AC)等前兆。

A.井水突然升降B.天气转暖

C.动物惊慌D.日食或月食4.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B)级大地震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A.7.8B.8.0C.8.1D6.05.地震发生时,做法正确的是(ABC)。A迅速关闭电源、燃气B避开高大建筑物C注意保护头部D及时返回室内《地震》教学反思《地震》这一课,教学涵盖面广,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地震时如何采取科学方法进行自我保护而且还要知道有关地震的产生原因及危害的知。我认为的成功之处有:1、以情景导入并入地震发生时的视频录像来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们用自己的眼晴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师生双方都沉浸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令人室息而又极富情感内涵的氛围中。2、,作为教学重点又最具实际价值的,地震来临时如何科学合理地自我保护,避免人身伤害。课堂教学中,包含了在家中怎样避震、在学校怎样避震、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在户外怎样避震等场景,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掌握科学避震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不足之处:1.从课堂表现来看,学生做实验的基本功有待加强。学生都爱做实验,但有的学生不会观察实验现象,缺少冷静的考;缺少深入的分析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指导和培养,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些都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缺少深度。2.部分学生缺少合作意识和习惯,如实验时,分工不好,有的的组几乎是一个人在做实验,别白学生没有参与只是在看。3.对于分组讨论的内容我没有深入的讲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