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鲁迅_第1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鲁迅_第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鲁迅_第3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鲁迅_第4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鲁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第三讲鲁

迅——教材第5、13章一、鲁迅二、《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杂文、《野草》和《朝花夕拾》上一页退出目录(二)鲁迅文学思想下一页二、《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进化论历史观——阶级论历史观开放的现实主义文学观A现实主义的基本方向:为人生——直面现实B浪漫主义:主观真诚C象征主义:哲理化与情绪化(一)《呐喊》《彷徨》《呐喊》:1923年出版,收集1918至1922年所作14篇小说。《彷徨》:1926年出版,收集1924至1925年所作11篇小说。下一页退出目录1.启蒙主题:反封建A.启蒙者系列:《狂人日记》中的“狂人”,《药》中上一页的夏瑜,《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伤逝》中的子君、涓生等。共同特点:觉醒——“人醒了无路可走”鲁迅小说的主要人物系列:启蒙者系列和蒙昧者系列。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例1]个案分析:《狂人日记》的狂人觉醒—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十三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人醒了无路可走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上一页退出目录从写实看,狂人的心理是变态的,思维荒唐,语言错杂;但作者赋予狂人的是象征意义,这里的狂人是一个觉醒者。他发现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呼吁“救救(没有吃过人的)孩子”!狂人虽然“醒”了,但最终的归宿仍是“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狂人的道路是所有觉醒者共同的道路。吕纬甫、魏连殳都是近代社会最先觉醒的知识分子,一度踔厉风发,结果都像苍蝇一样,“飞了一个小圈子,下一页便又回来停在原地”;子君、涓生为了婚姻自主和爱情自由,曾经是如此的坚强,向世界宣告“我是我的”,但是最终子君不得不回“家”,郁郁而死,而留给涓生的却是无穷的忏悔。鲁迅写的是觉醒者的悲哀。觉醒者的悲剧之造成并不在于他们的“觉醒”,而在于封建势力的强大,也在于他们在当时社会上是“孤立”的。下一页退出目录B.蒙昧者形象系列:《阿Q正传》中的阿Q,《祝福》中的祥林嫂,《故乡》中的闰土;《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等。共同特点:被侮辱被损害——愚昧。上一页个案分析:《阿Q正传》的阿Q被侮辱被损害阿Q形象:瘦伶仃,黄辫子,癞疮疤,破毡帽,大搭连,瞪眼睛,懒洋洋——一个穷困不幸的流浪雇农。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愚昧(1)精神胜利法:缺乏自我意识。表现之一:自尊自大[例2]鄙薄城里人——未庄叫“长凳”,他也叫“长凳”,城里人却叫“条凳”,他想,这是错的,可笑!鄙薄未庄人——油煎大头鱼,未庄都加上半寸长葱叶,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真是不见世面的可笑的乡下人呵。表现之二:自欺欺人

[例3]说起家世——瞪着眼睛道:“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挨了打——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嘲笑他头上癞疮疤——报复的话是:“你还不配……”下一页退出目录表现之三:自轻自贱

[例4]挨了打,别人又要他说“是人打畜生”——阿Q觉得他是第一个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于是又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上一页表现之四:自谴自责

[例5]赢来的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被人抢了——阿Q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的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刺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人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人一般

,

——虽然还有些热刺刺——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他睡着了。下一页退出目录(2)农民革命观:改朝换代式的“造反”(复仇,抢东西,做新主子)。[例6]阿Q躺在土谷祠里做他的革命梦:“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它!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上一页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的快,搬的不快打嘴巴……“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她在那里,——可惜脚太大。”阿Q没有想得十分停当,已经发了鼾声。退出目录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一个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诱野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一定要有勾当了。为惩治他们起见,所以他往往怒目而视,或者大声说几句“诛心”的(3)因袭传统的思想:与本能欲望严重对立。

[例7]话,或者在冷僻处,便从后面掷一块小石头。上一页(4)看客的无聊:麻木,空虚,健忘。

[例8]下一页阿Q向吴妈求婚,闹出了一场风波后,出去舂米一番便都忘了。此时却听得外面很热闹。阿Q生平本来最喜欢看热闹,便即寻声走出去了。寻声渐渐的寻到赵太爷的内院里,虽然在黄昏中,却辩得出许多人……吴妈只是哭……阿Q想:“哼,有趣,这小孤孀不知道闹着什么玩意儿了?”他想打听,走近赵司晨的身边。这时他猛然间看见赵太爷向他奔来,而且手里捏着一支大竹杠。他看见这一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大竹杠,便猛然间悟到自己曾经被打,和这一场热闹似乎有些相关。他翻身便走。[例9]阿Q被枪毙之后——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

坏,被枪毙便是他坏的证据;不坏何至被枪毙呢?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了一趟了。阿Q既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人,在他的身上又集中了封建文化所产生的各种精神特征,即国民的劣根性。鲁迅将传统的悲剧和喜剧融于一体:一切可笑的,同时也是可悲的;一切可悲的,又都同时是可笑的。阿Q形象寄寓着鲁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的感情。退出目录个案分析:《祝福》的祥林嫂被侮辱被损害上一页祥林嫂形象: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下一页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上一页退出愚昧目录(1)夫权观念——夫在从夫,夫死从子(2)贞节观念——从一而终(3)迷信观念——土地庙里捐门槛下一页祥林嫂的悲剧是中国传统妇女悲剧的缩影。鲁迅塑造的中国传统妇女形象,其深刻之处在于他揭示了妇女所受的压迫,不仅是下层民众同受的压迫,而且还受着整个男权社会的压迫,揭示了传统妇女在封建文化毒害下的特殊的精神特征。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2.思想贡献3.艺术贡献A揭示封建社会及其文化对国民精神的毒害,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问题。B确立了以农民为主体的下层人民的文学主人公地位,真正开始了新文学创作对文学主人公地位的历史调整。C密切关注社会生活问题,是新文学“问题小说”的源头。《呐喊》《彷徨》完成了从中国古典小说艺术到现代小说艺术的根本转变,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艺术的第一个伟大的里程碑。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贡献之一:把典型人物塑造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例如:阿Q形象阿Q是非常个性化的。有人剖析出阿Q性格的十大矛盾因素: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率直任性又正统正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憎恶权势又趋势附炎;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阿Q

又是高度概括化的:既是一个人,又是封建时代的所有的人。从一个人展示了整个现实世界。鲁迅将阿Q的命运置于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中,从而赋予了阿Q形象深广的社会内涵:对封建社会吃人本质的暴露,对国民劣根性的描绘,对辛亥革命不彻底的批判,对农民问题的思考……目录贡献之二:打破古典小说的故事性框架,开始根据题材的需要自由的选择叙事视角和叙事方式。“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上一页贡献之三:表现手法上的新的开拓,既娴熟于传统白描,又广泛运用象征、意识流、精神分析等纯属现代形式的表下一页现手法,开创了多种创作方法结合的源头。退出贡献之四:鲜明的个性风格——热烈与冷峻结合,寓深厚情感于冷静的客观描写之中。上一页下一页退出(二)《故事新编》1.《故事新编》“新”的内涵:目录A《野草》式的自况和理想寄托——《补天》中的女娲、《奔月》中的羿、《铸剑》中的宴之敖。B《呐喊》式的国民性批判——张扬民族文化中的“脊梁”,如《非攻》、《理水》;剔除民族文化中的

“病灶”,如《采薇》、《出关》、《起死》。C

“杂文”式的抨击现实——《补天》中的“古衣冠的小丈夫”、《理水》中的“水利大员”和“学者

”、《奔月》中的“逢蒙”。上一页退出目录2.《故事新编》“新”的方式:首创了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两种基本范式:其一“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虚构不违背史书记载或传说原貌。如《铸剑》、《非攻》、《采薇》等。[例10]《铸剑》是鲁迅革命复仇主义精神的艺术化。小说基本情节取自《列异传》,作者“只给铺排,没有改动”。所谓下一页“铺排”:①将“赤鼻”改成了“眉间尺”,一个刚满16岁的优柔寡断的少年。。②将“客”改成了“黑色的人宴之敖者”,一名古代侠士③将“楚王”改成了“王”,具有了更大的內涵。④增添了“干瘪脸少年”,众多妃子,侏儒等次要人物。⑤设计了金鼎沸水中三头搏斗的离奇景象。上一页下一页退出其二,“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不拘泥史实,并在历史故事框架中,掺和进一部分现代生活的语言和细节。如《补天》,《奔月》,《理水》等。目录[例11]理

(节选)灾荒得久了,……只在文化山上,还聚集着许多学者,他们的食粮,是靠从奇肱国用飞车运来的……“古貌林!”“好壮有图!”“古鲁几哩……”“OK!”“这这些些都是废话,”又一个学者吃吃的说,立刻把鼻尖胀得通红。“你们是受了谣言的骗的。其实并没有所谓禹,‘禹’是一条虫,虫虫会治水的吗?……”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理水》中将艰苦实干的大禹,与统治者崇尚空谈的

“大员”与“学者”的比较,古人古事与今人今事置于同一时空中。“文化山”系作者杜撰。文化山上学者的英语及“禹是一条虫”的高论都来自于现实,鲁迅“随意点染

”,旨在“顺手一枪”,讽喻抨击现实。目录三、杂文、《野草》和《朝花夕拾》(一)鲁迅杂文杂文集共17部:《坟》、《热风》、《华盖集》、上一页《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下一页《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退出退出随笔、小品、书信、日记、序跋、演讲、通讯、寓言等,杂文集按所写的年月编在一起,因此,鲁迅杂文以杂文名编,而非以杂文名篇。目录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说:“其实‘杂文’也不上一页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下一页杂文,即文艺性评论(或叫杂感)。鲁迅杂文文体多样,有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政论、文论、短评、速写、1.鲁迅杂文的内涵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2.中国现代社会、思想的百科全书

A基本内容:①

对封建文化弊端的解剖

《我之节烈观》、

《灯下漫笔》、《春末闲谈》等。②对反动专政势力的抨击:《“友邦惊诧”论》、《为了忘却的记念等。③对各种文艺思想的评论:《文学与出汗》、《论“第三种人”》、《小品文的危机》、《文艺与革命》等。④对社会病态现象的解剖:《吃白相饭》、《爬和撞》等。⑤

对社会斗争经验的总结:《

论费厄泼赖

应该缓行》、《空谈》等。B内容特点:“为现在抗争”,“立刻给以反响”,“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是匕首,是投枪”。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3、艺术特色现代杂文发端于陈独秀首创的“随感录”杂文,成熟于鲁迅杂文。鲁迅杂文标志着现代杂文文体的自觉。特色之一:用强烈的主体意识记录客观事实——社会现象和生活现象,通过对事实的选择、组装来显示事物的本质,表现人生哲理。上一页下一页目录[例12]

说“面子”

(节选)而“丢脸”之道,则因人而不同,例如车夫坐在路边赤膊捉虱子,并不算什么,富家姑爷坐在路边赤膊捉虱子,才成为“丢脸”。但车夫也并非没有“脸”,不过这时不算“丢”,要给老婆踢了一脚,就躺倒哭起来,这才成为他的“丢脸”。这一条“丢脸”律,是也适用于上等人的。这样看来,“丢脸”的机会,似乎上等人比较的多,但也不一定,例如车夫偷一个钱袋,被人发现,是失了面子的,而上等人大捞一批金珠珍玩,却仿佛也不见怎样得“丢脸”,况且还有“出洋考察”,是改头换面的良方。退出“丢脸”的生活现象经鲁迅主体意识透视、选择与组合,中国人“要面子”的国民性弱点一下子被凸现了出来,以及“上等人”、“下等人”的不同“丢脸”规则也被揭示了出来。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特色之二:用比喻、白描手法,创造类型形象,概括社会上某一类人群的普遍性特征。[例13]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节选)叭儿狗一名哈吧狗,南方却称为西洋狗,但是,听说倒是中国的特产,在万国赛狗会里常常得到金奖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狗照相上,就很有匹是咱们中国的叭儿狗。这也是一种国光。但是,狗和猫不是仇敌么?它

却虽然是狗,又很象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唯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

”似的脸来。因此也就为阔人,太监,太太,小姐们所钟爱,种子绵绵不绝。他的事业,只是以伶俐的皮毛获得贵人豢养,或者中外娘儿们上街的时候,脖子上拴了细链子跟在脚后跟。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特色之三:融说理性、抒情性和讽刺性于一炉,是非清楚,爱憎分明,情感深沉,文笔辛辣。寥寥数笔,就勾画出“叭儿狗”的嘴脸,神态,暴露

了它的虚伪性、欺骗性和奴才性。鲁迅在《伪自由书·传记》中说:我“原也泛无实指,都是自觉其有叭儿性的人们自来承认的。”目录[例14]纪念刘和珍君(节选)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上一页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下一页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退出在冷静的说理和摆事实中,渗透着作者炽热而分明的爱憎情感;杂文中用夸张、反语、衬比等方法对杀人者的凶残给予了辛辣的讽刺。上一页下一页目录4.分析名作《拿来主义》

A文章结构: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退出B艺术手法:逻辑性和形象性的和谐统一;用多种论证方法,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目录(二)散文诗集《野草》《野草》写于1924年至1926年,共24篇。1、《野草》:时代苦闷与人生苦闷的结晶,诗化了心理历程。A

“两间余一卒”的战斗精神、追求精神和牺牲精神:《秋夜》、《过客》、《这样的战士》等。B内心的矛盾、苦闷和彷徨:《最后的告别》、《颓败线的颤动》、《墓碣文》等。C对社会丑恶世态和病态心理的揭露与鞭挞:《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复仇》、《立论》等。2、《野草》:中国现代散文诗的里程碑艺术探索之一:采用象征主义方法,把人生感悟通过主观想象化为象征性形象。淘汰西方象征主义对非理性的强调,代之以理性的认识和观念,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全新的意象。目录[例15]秋

(节选)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下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上一页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孤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下一页竹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眨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的发白。退出枣树,小粉红花,落叶,以及天空和月亮都是象征性意象。枣树的韧性战斗精神,是鲁迅精神的诗意化的表现。这些意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