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村居》 省赛获奖_第1页
《古诗两首村居》 省赛获奖_第2页
《古诗两首村居》 省赛获奖_第3页
《古诗两首村居》 省赛获奖_第4页
《古诗两首村居》 省赛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两首1村居[清]高鼎第一课时1.会认、会写生字。2.朗读、背诵古诗。(重点)3.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春天的美好情景以及孩子们快乐活泼的形象。(难点)学习目标高鼎:(1851~1861),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走近作者风筝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相关资料

yīng莺堤dī

fú拂柳liǔ醉zuì检查自读情况我会认zhǎng(长大)cháng(长处)长多音字诗shī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横画上下短,中间长。部首:讠组词:古诗诗人造句: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音序:S结构:左右

我会写村cūn书写指导:左右等宽,第四笔是点不是捺。部首:木组词:村居农村造句:《村居》是一首古诗。音序:C结构:左右

童tóng书写指导:第五话长托上盖下“里”的竖在竖中线上。部首:立组词:儿童童年造句:儿童诗祖国的未来和花朵。音序:T结构:上下

核心问题: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串珠问题:《村居》描绘的是什么景色?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醉:迷醉,陶醉。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梳理文意《村居》描绘的是什么景色?《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看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串珠问题:村居草——长

莺——飞杨柳——拂堤儿童——归——忙——放生机勃勃课文结构《村居》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看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课文主旨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