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题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题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题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题_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题一.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题。(8分)(10年上海秋季卷)[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王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注]①霹雳:琴名。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2分)答;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10年福建卷)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10年江西卷)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答:【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答: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9年全国卷Ⅱ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案:(1)(4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天津卷06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答;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的景象。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海南、宁夏卷】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8答: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析: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题李世南画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意思答对即可。9答(6分)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08广东卷】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答案】(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一生开落任东风。

花心应似客心酸。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犹胜无言旧桃李,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八.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10年山东卷)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译文: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回飞。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悲伤真的让我伤心难过啊!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九.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09年天津卷)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答(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这个形象跟”竹子”意象本身的含义没有关系.竹子本身的基本特点:高、直、有节虚心.由此延伸为人的品质,正直、高风亮节、虚心等.)十.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湖北卷)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①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9年湖北卷)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答:上句着眼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十二.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答: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十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广东卷)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本题

侧重考查鉴赏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鉴赏意境时要扣“情景交融”特点。其实所谓的“意境”

就是由几个相关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表达的情景交融的情景。如,片云孤月,落日、秋风。

十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福建卷)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题形象的能力。侧重考查诗歌的“意境”。试题指的是如何来营造意境的。也就是说要回答诗人用来表现意境的手法和技巧。

十五.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3)题。(7分)2005年北京春季卷

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