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真题重组卷(哈尔滨专用) (解析版)_第1页
2021年中考真题重组卷(哈尔滨专用) (解析版)_第2页
2021年中考真题重组卷(哈尔滨专用) (解析版)_第3页
2021年中考真题重组卷(哈尔滨专用) (解析版)_第4页
2021年中考真题重组卷(哈尔滨专用)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冲刺2020年中考精选真题重组卷

哈尔滨卷02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虺护(bi)祷告(ddo)招律(Idi)

B.挑衅(pdn)匀称(chdn)瞳亮(lido)

C.净然(m6)嗤笑(ci)田圃(pii)

D.倒坍(tan)栖息(ql)酷肖(xiao)

【答案】A

【解析】B挑衅(xin)C嗤笑(chi)D酷肖(xido)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自言自语妙手偶得鸟语花香

B.油然而生轻描淡写以身作侧

C.叹为关止思贤如渴十拿九稳

D.交头接耳呼朋引半神通广大

【答案】A

【解析】B.以身作侧——以身作则;C.叹为关止一一叹为观止;D.呼朋引半——呼朋引伴;

3、(3分)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将“领会”改为“领悟”)

B.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

1

和“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互换位置)

C.通过调查,使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删掉“通过”或“使”)

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

【答案】A

【解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

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

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可由以上方法先判断各句的病因,要

比较修改内容,判断正误。A句“领会”与“形象”动宾搭配不当,所以修改是错误的。

4、(3分)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020年黑龙江绥化市)

A.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和它有关的诗句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

B.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请教他人时常说

“赐教”,询问别人的年龄时常说“贵庚,

C.《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著名作家茅盾,《老王》是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的一篇散文。

D.《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为《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

一部国别体史书。

【答案】D

【解析】D.有误,《左传》是编年体史书。故选D。

5、(3分)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学校要举行防火演练,同学们都认真准备,只有王欣雨同学满不在乎,嘴里还不停地嘟嚷:“又

不是真的,干嘛小题大做啊!"班长听后想要劝说他认真对待防火演练。班长对王欣雨说:

A.”防火演练很重要,怎么就你唱反调儿呢?你就不能认真点儿吗?”

B.”防火演练很重要,请你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在若火时保护好自己。”

2

c.”防火演练一会儿就结束了,你要不愿意去,就在教室里写作业吧」

D.“学校一搞活动你就胡言乱语快点儿把嘴闭上!”

【答案】B

【解析】A.两个反问句,语气强烈,别人不易接受;C.呆在教室写作业的做法,会让她认为防火演

练不重要,可参加可不参加;D.祈使句,语气强烈,别人不易接受;

6、(3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这些绝壁上的松树就像的战士,的渔夫,

的隐者,站立出自己的风骨。大自然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探求着忠诚、勇敢、洒脱的真谛。

A.搏击风浪坚守阵地远离世俗B.坚守阵地远离世俗搏击风浪

C.坚守阵地搏击风浪远离世俗D.搏击风浪远离世俗坚守阵地

【答案】C

【解析】根据对象“隐者”可确定第三空为“远离世俗",排除BD,“战士”搭配“坚守阵地”,“渔夫”

搭配“搏击风浪”。故选C»

7、(7分)按课文原文填空。

(1)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2),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感时花溅泪,。(杜甫《春望》)

(4),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5)零落成泥碾作尘,。(陆游《卜算子•咏梅》)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答案】江春入旧年人生自古谁无死恨别鸟惊心不以物喜只有香如故忽如一夜

3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阅读(45分)

(-)阅读《岳阳楼记》,回答8-10题(8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

岳阳楼之上血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疆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若夫雷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皋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大观()(2)景()

9.(4分)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2分)“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这样的胸襟吗?请结合文章内容

说明理由。

【答案】

8.(1)雄伟景象(2)日光

9.(1)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0.有。“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体现了滕子京虽遭贬滴,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

理政,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了"不以己悲”。

【解析】

8.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

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

异义词,如“大观”:雄伟景象。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

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

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跃金”“沉璧”“先”“后”等字词的翻

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省略句的翻译。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

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

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

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0.试题分析: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

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从“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等作为上,即

5

可看出滕子京也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但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

理政。并且有了“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结果。这些都是“不以己悲”的体现。

(-)阅读《口味偏好和基因有关》,回答11-14题(10分)

口味偏好和基因有关

不同人口味偏好不同,这与基因有关。

从源头上说,口味偏好与味觉基因有关。酸、甜、苦、成、鲜是基本的味觉组成,已经确认了一些与

味觉能力相关的基因。

苦味基因也是味觉基因中受到自然选择而被最多保留下来的基因。比如,研究发现,有种苦味基因为

TAS2R16.这个基因强的人对苦味敏感,能分辨出植物中一些常见的毒素,可避免因误食而中毒。专家还推

测5000年一6000年前,中国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自然筛选,那些不能常出有毒植物中苦为的人往往被淘汰。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苦味基因的种类比其他味觉基因更加丰富。

再来说甜。人类往往是通过味觉受体来辨别味道的,当甜味物质与甜味受体结合便会产生电流刺激,

令大脑感知这种甜味。美国科学家曾在人类第四对染色体上鉴别出了与感受甜味有关的基因。甜味基因发

达的人偏爱甜食。因此挑食或许只是由于基因不同。

辣味基因的发现,源自意大利科学家“重走丝绸之路”的创举。他们开创性地对古丝路上那些尚未被

现代文明影响的部落进行了研究,并从他们经久不变的饮食习惯中探究出关于基因对口味的影响。科学家

们从已知基因中发现了一个与感受辣味相关的编码基因,这个基因决定了人们对辣口味的偏好。

口味偏好不仅与味觉基因也与嗅觉基因也有关系。拿气味独特香菜来说,不同人种间,讨厌香菜的人

比例存在极大差别,例如,东亚人讨厌香菜的比例最高,有21%;拉丁裔和中东地区讨厌香菜的人比例最低,

分别只有4%和3%。研究发现这是11号染色体rs72921001的位点多态性的缘故。而且,如果OR6A2嗅觉受

体基因出现变异,他们闻起来觉得有似碱性肥皂味,会明显表现出对香菜的排斥。

(选文有改动)

11.(2分)从选文看,口味偏好与哪两类基因有关?

12.(3分)为什么苦味基因是味觉基因中受到自然选择而被做多保留下来的基因?

6

13.(3分)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例如,东亚人讨厌香菜的比例最高,,有2遍;拉丁裔和中东地区讨厌香菜的人比例最低,分别只有4%

和3%»()()()

14.(2分)从选文看,人们品尝甜味食品时是怎样感知到甜味的?为什么有些人偏爱甜食?

【答案】

11.味觉基因、嗅觉基因。

12.示例:苦味基因强的人苦味敏感,能分辨出植物中一些常见的毒素,可避免因误食而中毒,生存

几率更高。而那些苦味基因弱的人,往往因不能尝出有毒植物中的苦味儿被淘汰(或往往由于不能尝出有

毒植物中的苦味,因误食而中毒)。在自然筛选(选择)过程中,苦味基因由于作用重要而被最多保留下来

(在人类繁衍进化过程中,苦味基因由于作用明显强于其他味觉基因而被最多保留下来)。

13.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14.当甜味食品与甜味受体结合时便会产生电流刺激,令人们的大脑感知到甜味。因为这些人的甜味

基因发达。

【解析】

11.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

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

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

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

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13.注意答出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1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

7

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靠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

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

(三)阅读,《别让果实长成诱惑》回答15-19题(14分)

别让果实长成诱惑

①她是个懂情调的人,因为爱梨花的白,她让丈夫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梨树。梨树还来不及开花的时候,

丈夫就去了国外。再后来,梨树花开花落,果青果黄,已长成了小区里的风景。她却只能守着梨树守着相

思过日子。每年梨树的果子还没成熟的时候,就已经引得四邻的孩子目光艳羡。于是,不时有小脑袋在围

墙外打探。

②她是个善良的人,明白小孩子的心思,明白他们心里和嘴里的那份馋。所以,她会主动给孩子

们机会。有孩子趴在围墙上探头探脑的时候,她会回刻屋里去。她家的围墙不高,孩子们费不了多少力气

就可以爬上来,站在围墙上,就可以够得着树上的果实。她会躲在屋里看孩学们偷摘果子而发笑,孩子们

的得逞,也是她心里的一份满足和快乐。再后来,面对孩子探头探脑的举动,她甚至故意敞开了院门。可

冬春时节,当她看不见孩子们身影的时候,思念的烦闷和寂窕就又会袭上她的心头。

③架树上的果子没有哪一个能真正等到成熟就都告慰了孩子们的馋劲。孩子们喜欢她的大度,大人们

喜欢地的善良。

④但终于还是出了事。有个孩子贪恋树顶上的一枚果子,爬上了树,结果摔了下来,折了腿。孩子在

医院里骗了好些日子才康复,一出院,孩子的父亲就提着斧子径直来到她家,要砍掉她的梨树,说留着这

棵梨树终是祸害,不定谁家的孩子又会从树上掉下来。她觉得他这样做有些无理,四邻更是觉得他太过蛮

横,自己的孩子贪嘴受了伤,怎么反倒怪起了别人。在人们的指责声中,他抢起的斧子落不下去,悻悻地

作罢。

⑤这件事使她觉得很无趣,便生了去国外与丈夫团聚的念头,于是办了签证变卖房产。哪知道第一个

跑来要买她房子的,竟是那个要砍掉她的梨树的男人。

⑥于是房子易了主,院子里的梨树便有了新的主人。新主人还是不容梨树存活,搬来的第一天就要将

树砍倒,但被邻居们劝住了。他们说,这棵梨树已长成了小区里的风景,大家习惯了看。

⑦要不要砍倒这棵树,他犹豫了一阵,还是听了大家的劝,扔了斧子,放梨树一条生路。自此,梨树

8

仍在院子里开花、结果,仍有四邻的孩子在围墙外打探,艳羡枝头的果实。但他却不容孩子们打这些果子

的主意。他一发现有孩子在国墙外探头探脑或站在围墙上偷摘果子,就高声呵斥,他甚至去买了防护网安

在围墙的上头这样:一树的果实被罩在了围墙里,谁也够不着。孩子们都说他吝啬,邻居们也认为他太小

家子气,不就几个梨吗,何必这样宝贝着。

⑧转眼就是秋凉,一树的梨黄澄澄的。他架了梯子,一个个摘下来。摘了一萝筐,又拆去了墙上的防

护网。他将那些梨分装在许多塑料袋里,然后,一家一家地送,让四邻品尝。大家都说,原来这树上的架

不是酸的,原来会有这么甜。

⑨自此,梨树在院子里年复一年地生长,年复一年地开花结果。围墙上的防护网也是安了拆,拆了安。

没有孩子再打那些果实的主意并因摘果子而摔伤。每一年的秋熟季节,小区里的人们都能品芸到那一树果

实的甘甜。他说,他这样做,只是为了不让那一树果实长成诱惑。邻居们消除了对他的误解,终于理解了

他的良苦用心。

⑩他原来是想砍掉那棵树的,他觉得,他孩子的受伤,是梨树的过错。但后来他想通了,梨树并没有

过错,错的是梨树的主人。它过去的主人是善良的,任由孩子们采摘果子,但恰恰如此,让那一树果实,

成为了一树的诱惑,诱使孩子们学会了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诱使孩子们去遭遇因这种获得而带来的危险。

⑪成熟的果实是甜的,但诱惑的果实却是酸涩的。

(①(风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雨、雪)形成的可供人

观赏的景象。)

(选文有改动)

15.为什么说梨树“已长成了小区里的风景”?

16.同样面对孩子们“打探”和“偷摘果子”的举动,梨树的“旧主人”和“新主人”的做法分别是

怎样的?

"旧主人"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主人"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思考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9

(1)梨树的“旧主人”在让孩子们“得逞”的同时,自己也有了“收获”。她的“收获”是什么?

(2)第⑦段中写道“要不要砍倒这棵树,他犹豫了一阵”,他为什么会“犹豫了一阵”?

18.从第⑨段来看,“他的良苦用心”带来了哪些好的结果?

19.“成熟的果实是甜的,但诱惑的果实却是酸涩的“,作者通过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15.这棵果树是丈夫走时种下,成为小区风景也暗示丈夫离开的时间长,妻子一人的寂寞,同时梨树

花开花落给人以美的享受。

16.旧主人:她会主动给孩子们机会,有孩子趴在围墙上探头探脑的时候,她会回到屋里去。面

对孩子们探头探胞的举动,她甚至故意敞开了院门。新主人:不容孩子们打这些果子的主意。一发现

有孩子在国墙外探头探脑或站在围墙上偷摘果子,就高声呵斥,甚至去买了防护网安在围墙的上头这样:

一树的果实被罩在了围墙里,谁也够不着。等梨子成熟后,架了梯子,一个个摘下来,那些梨分装在许多

塑料袋里,然后,一家一家地送,让四邻品尝。

17.(1)旧主人因为丈夫不在,她一个人是寂寞、烦闷的,而孩子们来偷果子给地寂寞的生活带来了

趣味与生机。

(2)①想要砍掉梨树,认为这棵果树害的他的孩子受伤②这棵树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梨树的主人,

它过去的主人是善良的,任由孩子们采摘果子,但恰恰如此,让那一树果实,成为了一树的诱感,诱使孩

子们学会了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诱使孩子们去遭遇这种获得而带来的危险:③这棵树已经是小区的一道

风景了,小区的人们已经习惯了梨树的存在。

18.1.人们都能品尝到那一树果实的甘甜2.再没有孩子因为偷果子而受伤3.邻居们消除了对他的误解

19.表面是在说,梨在旧主人时是诱惑是未成熟的,人们吃到的是酸涩的,而新主人的方法让人们尝

到了成熟的梨是甜的;引申含义,作者是在告诉我们诱使会让孩子们学会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这种获得

带来的是危险,是酸涩的,而抵住诱惑,不用不正当手段获得是成熟的,是甜的。

【解析】

15.此题为解释原因题,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找到了问题

10

就找到了答案。此题也不例外。如问题与答案都在第1段。“已长成了小区里的风景”中的“长成”说明时

间之久,也就是说这棵果树是丈夫走时种下,暗示丈夫离开之长使妻子倍感寂寞。“风景”根据文章给出的

注释“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雨、雪)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

可以分析出是美的事物。具体到梨树,指它的花开花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以此说来,梨树“已长成了小

区里的风景

16.提取概括类的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然后从前向后

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的答案。“旧

主人”的做法可提取第2段“她会躲在屋里看孩学们偷摘果子而发笑,孩子们的得逞,也是她心里的一份

满足和快乐”“当她看不见孩子们身影的时候,思念的烦闷和寂寞就又会袭上地的心头”等句分析,即可整

理出正确答案。“新主人”的做法可提取第7段“但他却不容孩子们打这些果子的主意。他一发现有孩子在

国墙外探头探脑或站在围墙上偷摘果子,就高声呵斥,他甚至去买了防护网安在围墙的上头这样:一树的

果实被罩在了围墙里,谁也够不着”,第8段“他将那些梨分装在许多塑料袋里,然后,一家一家地送,让

四邻品尝”等句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1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1)通过对第2段“她会躲在屋里看孩学们偷摘果子而发笑,孩子们的

得逞,也是她心里的一份满足和快乐”“当她看不见孩子们身影的时候,思念的烦闷和寂寞就又会袭上地的

心头”等句分析,旧主人因为丈夫不在而寂寞、烦闷,而孩子们来偷果子给地寂寞的生活带来了趣味与气

氛。(2)答题时要联系到第4段“有个孩子贪恋树顶上的一枚果子,爬上了树,结果摔了下来,折了腿”

等句,这句话是说梨树过去的主人出于善良,任由孩子们采摘果子,使孩子们遭遇了危险。还要联系第6

段”这棵梨树已长成了小区里的风景,大家习惯了看”这句话去分析。即可得出“要不要砍倒这棵树,他

犹豫了一阵”的原因。一定要分别分析出“砍”与“不砍”的理由。不能只答一个方面。

18.答案就在问题处。可提取第9段“没有孩子再打那些果实的主意并因摘果子而摔伤”“小区里的人

们都能品尝到那一树果实的甘甜”“邻居们消除了对他的误解,终于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分析作答,这三

句正好可以作为答案的三点内容。

19.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考查语句的含意或作用的题目,要考虑到语句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

句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就有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要把文章所表达的中心答出来。“成熟的果实

是甜的,但诱惑的果实却是酸涩的”一句,表层含意:梨在旧主人时人们吃到的是未成熟的酸涩果子,而

新主人时人们尝到了成熟的甜的果实。深层含意: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会带来危险,而用正当手段获得是

11

安全和美好的。所以最后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四)阅读《人当有所畏惧》,回答20-23题(12分)

人当有所畏惧

①在对待“畏惧”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无所畏惧”,一种是“有所畏惧”。年轻的

时候,听到的多是对无所畏惧的推崇,加之年轻气盛,便总有一种大无畏的劲头。待过了知天命之年,身

上的锐气消减,有些事就不免畏首畏尾、怕这怕那。经历了这两种说法的打架,心里常常会困惑:是无所

畏惧对,还是有所畏惧对?琢磨的结果是:人当有所畏惧。

②为什么人当有所畏惧呢?因为人生在世不能没有理想、信念,为了追求和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人就必须有所畏惧。孔子就曾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里孔子指

出的圣人的畏惧对象,其实也是他们崇信的对象。人们常说的“敬畏”,其实就是由“敬”而“畏”。如

果没有信仰,没有崇敬,则很难生“畏”。

③人有所畏惧才能有操守和原则,才能严于律己、堂堂做人,才能安身立命。东汉杨震升任东莱太守,

上任途中经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荐举的官员。闻知恩公到来,王密带十斤黄金于夜晚前往馆驿拜

访杨震。杨震不受。王密以为他故作客气,说:“夜幕无知者。”杨震来气了,反驳道:“天知、地知、

你知、我知,怎说无知?”从此,“四知”便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④无所畏惧者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因有恃无恐而栽跟头,而且会栽得很惨。这其中,《三国演

义》中几个人物的命运就很典型。比如何进。东汉末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贵为国舅,又是辅政大

臣,可谓权倾天下。这时,有人提醒他十常侍要谋反。可何进并不以为然,说:“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

敢待如何?”结果怎么样?时间不长,何进就身首异处了。杀他的人正是十常侍。这是恃权而无恐。

⑤吕布自恃勇武过人,一般人都不放在眼里。他动不动就会说:“吾有画戟、赤兔马,有何惧哉!”

可是,在白门楼,他的赤兔马和方天画戟相继被不满于他的部下偷走,他本人也因为失去了坐骑和武器而

成了曹操的阶下囚,最后被缢死。(二)这是恃器而无恐。

⑥还有那个“死读兵书”的马谡,把兵书上的“凭高视下,势如破竹”奉为教条,盲目以为只要将兵

马“置之死地”,就自然可以“而后生”了。结果,他虽将兵马“直至绝地”,却没能“后生”,而是落

得个几乎全军覆没。这是恃书而无恐。

12

⑦经验证明,与无所畏惧、有恃无恐相伴的,往往是失败;相反,倒是有所畏惧、自知自律常常与成

功为伍。这是因为,无所敬畏的人不懂得人并不能主宰一切,需要敬重圣贤、敬重自然、敬重百姓的道理。

既然违背了客观规律,所谓的“无所畏惧”也就只能是盲目的“无畏”,顶多也就是蛮勇罢了。这跟真正

意义上的“大无畏精神”实在是相去甚远,不能同日而语。

(选文有改动)

21.(3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2.(3分)④-⑥段列举了哪三种“有恃无恐”?

23.(2分)依次指出文中画线句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

24.(3分)你认为“四知”的故事被“传为佳话,流传至今”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案】

21.人当有所畏惧。

22.恃权而无恐恃器而无恐恃书而无恐

23.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24.示例:杨震在深夜无人知的情况下,能拒绝重金的诱惑,能够说出“四知”的话,体现了他难能

可贵的优秀品质,值得人们敬仰和学习。

【分析】

2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后再从文章中提取关键句作答

即可。本文标题就是论点。标题是读者接触议论文的第一信息,对读者是否注意、选择该议论文来阅读具

有重要的意义。标题就是论点好处就是直截了当,开宗明义。通篇阅读后再作答。

2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要点内容的概括和提取能力。通读全文后,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案的相关

区域后提取关键句分析概括即可。如第4段是恃权而无恐;第5段是恃器而无恐,第6段是恃书而无恐。

23.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是典型的引证,

13

也就是道理论证。“吕布自恃勇武过人,一般人都不放在眼里……”为举例论证。

2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结合文章的中心来分析。从这件事中能看出,杨震有所

畏惧,有操守和原则,能严于律己、堂堂做人,这值得人们钦佩和学习。这正是“四知”的故事被“传为

佳话,流传至今”的原因。

三、作文(50分)

2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

那一步,可能是决定,可能是行为……

迈出那一步,也许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也许是不断实践的必然……

迈出那一步并不容易。

请以“终于迈出了那一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给材料作文

有一家生产布鞋的企业,在创办之初就有一个做法:每卖出一双鞋子,就捐赠一双鞋子给贫困地区的

孩子。企业起步阶段,尽管他们生产的布鞋质优价廉,但销量并不高,再加上他们每卖出一双,就要捐出

一双,企业还一度出现了亏损。后来,有报纸报道了这家企业“卖一双,捐一双”的爱心之举。人们知道

后深受感动,纷纷去购买这家企业的鞋子,鞋子的销量迅速增加。

14

这家企业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虽然他们从来不做广告,但是凭借着良好的口碑,

他们卖出的鞋子越来越多。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使成千上万贫困地区的孩子不再光着脚丫。

这个故事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不能只追求物质利益,还要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人的赞誉

认可,是最好的宣传;助人其实就是助己。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案范文:

我终于迈出了那一步

夜空像是被泼了墨汁一般,唯见一轮明月。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洒下了一室清冷。

室内,我独坐于黑暗之中,任凭黑暗吞噬着寂寞。彼时,室外,母亲蜷缩在沙发上,任凭无声的电视

画面斑驳了她的面孔。

曾几何时,家变得如此寂静,没有一点人气,宛如一座坟墓,充斥着压抑的气息。

曾几何时,我们之间变得如此无言,到底是屋内与屋外的距离拉远了我们心的距离。

站在房门口,看着母亲的背影,似乎有点弯曲,是岁月的痕迹。萧索的背影,让我有一种拥抱的冲动,

却终迈不出停在屋内的步子。

记忆里,家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偌大的房子里,蹦跳着我幼小的身影,而身旁,总立着母亲,含笑的看着我。那一种温暖,温暖了我

的童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