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末测验2016.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有学者评述某项制度的实施: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长驻于若干要地,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该制度应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题中“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反映的是一种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故选A。B与行政制度无关,它是分封制实行的原则。C、D出现于秦朝和元朝时期,而材料的点、线说明了当时并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故本题选A。【答案】A2.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基于此认识,有人主张以礼乐来规范,也有人主张用法治来震慑。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孔子庄子B.孟子荀子C.荀子韩非子D.孟子韩非子【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庄子属于道家,倡导无为而治,故A错误。B、D错误,因为孟子强调性本善。故本题选A。而荀子属于儒学,他的观点有性本恶和礼法并用。而韩非子属于法家人物,倡导以法治国,故本题选C。【答案】C3.汉武帝选拔严助、主父偃等人,加授他们为侍中使他们出入皇宫,接受皇帝垂询参与大政。汉武帝这样做的结果是A.解决了王国问题B.削弱了丞相权力C.确立了察举制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君主专制加强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材料与地方王国问题无关,故A错误。材料也并没有体现选官制度和儒家思想的相关内容,故C和D排除。因为他们接受皇帝的垂询实际上是在牵制宰相,限制相权,故而加强皇权,故本题选B。【答案】B4.光和铜斛(东汉量器)上刻有铭文,其中有:“特更为诸州作铜斗斛、称尺,依黄钟律历、九章算术,以均长短、轻重、大小……令海内都同”。此器物和铭文可以佐证东汉①意在加强中央集权②开始统一度量衡③维护思想上的统一④应用数学的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及材料内容,②最早出现于秦朝,而材料并没有体现思想统一,故③错误。从“令海内都同”、“依黄钟律历、九章算术”可知①④正确。故本题选B。【答案】B5.“凡明经,先帖文,然后口试……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材料表明科举制A.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B.导致读书人不关注社会实际C.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D.成为读书人做官的唯一途径【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材料反映的是进士科和明经科注重对官员文化的考查,故本题选A。从“试时务策五道”可知B错误。C出现于明清八股取士时,D表述绝对化。【答案】A●门阀政治基本解体●门阀政治基本解体●文官地位超过武将●宰相职事权被分割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可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造成了三冗局面,其中之一便是官多。此外,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冲击了门阀贵族,故本题选C。ABD时期无法体现文官地位提高。【答案】C7.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商业现象,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应为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②“平遥生意通天下,票号风云卷聚财。”③“柳梢挂月黄昏后,夜市张灯白昼然。”④“辉煌金碧店悬牌,洋字洋名一律揩。”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D.②③①④【考点】商业的发展【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①指的是汉朝城市的发展,③指的是宋朝夜市的繁华,②指的是明清商业的繁荣,④指的是近代经济的发展,故本题选B。【答案】B8.“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他在政府里的权任却很高。因为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他们手。”文中“他”的身份可能是A.秦朝御史大夫B.唐朝尚书令C.元朝中书令D.明朝内阁大学士【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阁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地位不高,但它能够帮助皇帝参与机密要务的处理,故本题选D。A、B、C都有着丞相的权利,地位高。【答案】D9.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①—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B.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C.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D.④—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考点】商业的发展【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①指的是唐朝时期,A正确,故本题选A。②指的是北宋,科技发达,故B错误。③指的是南宋时期,科技发达、理学兴起,故C错误。而D中指的是清朝,此时工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缓慢发展,D错误。【答案】A10.学者许倬云曾把某一时期的中国比作“兔子”:欧洲已在脱胎换骨,“兔子与乌龟赛跑,不但兔子中途停下来休息,而且兔子根本不知道有此正在进行中的赛跑”。这一时期是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康乾盛世D.同光中兴【考点】商业的发展【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闭关锁国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明清时期,我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世界缺乏了解,这符合题中故事的含义,而C属于此阶段,故选C。A和B时期我国是对外开放的。D时期,我国已被迫对外开放。故本题选C。【答案】C11.“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刚打完的这场战争不过是一个蛮夷部落的一次闹事而已。这些蛮夷依仗船坚,袭击占领了沿海地区的一些地方,甚至还控制了大运河沿岸的一处要地,迫使皇上作出一些让步。”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占领了南京,最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故本题选A。而B时期不符合题中的“袭击占领了沿海地区的一些地方,甚至还控制了大运河沿岸的一处要地”。C和D时期,清政府对西方已有所了解,不会出现题中的“蛮夷部落的一次闹事而已”。【答案】A12.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国旗图案黄地蓝镶边,上绣黄龙,因此也被称作黄龙旗。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中国A.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B.关注外交方面与国际接轨C.获得完整主权国家的地位D.开始融入全球性世界市场【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政府的近代化相关知识。根据所学,A错误,此时清政府已经开始学习西方,且材料中体现不了“天朝上国”。C和D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已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已经开始融入全球性世界市场。而B正确,因为国旗反映的是国家的对外形象,这与外交相关,故本题选B。【答案】B13.太平天国后期,在洪仁玕呈送给洪秀全的《资政新篇》稿本中,洪秀全共写下31条批语,除4条有所保留外,其余都写上“是”或“此策是也”。由此可以推断A.洪秀全的施政纲领发生根本改变B.《资政新篇》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C.太平天国的命运将因此由衰转盛D.洪秀全希望通过新政策挽救统治危机【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洪秀全并没有实施此文献,故A错误。B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C错误,它出现于天京变乱之后,而D与题中的写上“是”或“此策是也”相符。故本题选D。【答案】D14.名著充分体现了学术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下表中名著和社会特征对应有误的是选项名著社会特征A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礼崩乐坏,诸侯割据B顾炎武认为“引古筹今,亦吾儒经世之用”而作《天下郡国利病书》理学虚浮,脱离实际C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内忧外患,求变图强D严复翻译《天演论》,倡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列强环伺,民族危机【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革命史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A反映了分封制的破坏,诸侯割据,故A正确。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故B正确。而严复在19世纪后期倡导进化思想,这与民族危机加深相关,故D正确。而C错误,因为魏源的著作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而内忧外患,求变图强出现于19世纪后期,故本题选C。【答案】C15.梁启超评价一位历史人物:“综其大纲,不出二端:一曰军事,如购船、购械、造船、造械、筑炮台、缮船坞等是也;二曰商务,如铁路、招商局、织布局、电报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等是也。”该材料可为研究哪一历史事件提供素材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义和团运动D.清末新政【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学习西方创办军事工业、发展民用工业,从“开平煤矿”便可知它与洋务运动相关,故本题选A。B错误,因为维新变法运动涉及到了制度革新。C错误,因为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D错误,“开平煤矿”与洋务运动相关。【答案】A16.右图是中国1872~1911年按经营方式分类的厂矿及其资本总量统计。结合所学判断,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包括①自然经济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②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③列强资本输出逐渐加剧④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①与右图无关,材料更多涉及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④出现于1915年,故①④错误。而②③出现于甲午战争,促使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故本题选C。【答案】C17.晚清政府机构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下列机构中出现最晚的是A.总理衙门B.农工商总局C.外务部D.责任内阁【考点】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A出现于1861年洋务运动初期,B出现于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C出现于1901年《辛丑条约》时期,而D与1910年清末预备立宪相关,故本题选D。【答案】D18.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源于日语的新词汇,如服务、组织、纪律、原则、方针、政策、抽象、商业、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这一现象反映了①甲午中日战争影响深刻②日本跃居世界一流强国③留日教育有了一定发展④传统文化遭到彻底否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考点】戊戌变法【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②错误,日本跃居世界一流强国从材料中无法体现。④错误,材料只是体现了当时中国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而传统文化遭到彻底否定出现于新文化运动时期,而①③正确,故本题选B。【答案】B19.1918年深受新文化熏陶的北京大学学生组织了一份名为《新潮》的杂志,提出了以三项标准为指导思想。下列选项中不会列入其中的是A.工农的联合B.批判的精神C.科学的思维D.改造的修辞第二十二章思潮澎湃和反帝运动中的国家统一22.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2.2国民党的改组22.322.4民族主义外交22.5南京国民政府【考点】新文化运动【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B、C、D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相关,而A出现于1927年—1937年的土地革命时期,故本题选A。【答案】A20.右表是摘自一部中国近代史著作的部分目录,其中第3个子标题应是A.同盟会的成立B.北伐与国共分裂C.日本对东北的侵略D.长征和遵义会议【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革命史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国民党的改组出现于1925年国共合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而A出现于1905年,B出现于1926-1927年。C出现于1937年,D出现于1935年。符合此阶段的只有B,故本题选B。【答案】B21.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十年,它既是国民政府相对有较大作为和建设的“黄金十年”,又是共产党对国民党统治抗争的十年。这应指的是A.1912~1921年B.1922~1931年C.1928~1937年D.1938~1947年【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史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材料反映的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即1927-1937年,故A、B错误。D错在此时是国民经济衰退时期。而C是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也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的十年。【答案】C22.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写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是A.《井冈山的斗争》B.《论十大关系》C.《论持久战》D.《论人民民主专政》【考点】毛泽东思想【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A出现于1927-1937年的土地革命时期。B出现于1956年。C出现于抗战时期,而D出现于建国前夕,故本题选D。【答案】D23.“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C.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A与本题强调的工业布局无关,C中的产业结构材料中无法体现,而D与B矛盾,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答案】B24.下列两张新中国建国初期发行的邮票反映出当时的外交政策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求同存异”【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相关知识。根据所学,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故C正确。而A、B分别与废除国民政府的外交、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相关,而D指的是处理国家关系的原则,它与万隆会议相关,故本题选C。【答案】C25.下列书目中,最有可能成为1957~1966年中国畅销书的一组是A.《毛泽东选集》《工人阶级的光辉形象——王铁人》《土法炼钢》《青春之歌》B.《毛泽东选集》《过渡时期总路线学习问题解答》《农民识字课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毛主席语录》《批林批孔文章汇编》《“赤脚医生”手册》《革命样板戏故事:智取威虎山》D.《邓小平文选》《政治经济学教材》《新概念英语》《射雕英雄传》【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1957年已完成了三大改造,故B中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学习问题解答》不符合题意。C与1966-1976年的文革相关,而D出现于改革开放后。而A符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特点,如《土法炼钢》与大跃进相关,故本题选A。【答案】A26.1979年初,邓小平在访美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种态度A.基于两岸经济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 B.有利于中美两国的关系实现正常化C.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正式确立 D.体现了“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A错误,因为直至1987年后两岸才有了直接往来。而B出现于1972年,C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D则与题中“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相符合,故本题选D。【答案】D27.下列各项中,分别属于1954年和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的是①“坚决避免内战,国内任何政治的、民族的纠纷,均应以政治方法寻求解决。”②“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③“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④“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考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①③分别出现于抗战结束后的《双十协定》和1949年建国前期的《共同纲领》。②中的社会主义改造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故它与1954年宪法相关,而④与文革后的法律相关,故④与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关,故本题选C。【答案】C28.观察右图,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浦东正式成立①开发浦东是深化改革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重大举措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浦东正式成立②上海的开放将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的新发展③上海定位于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④折射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建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①②③符合上海,而④错误,因为我们不能通过上海来推断整个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故本题选A。【答案】A29.“希腊留下的与,成为个人自由的依据;罗马留下了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横线上应填入A.民主哲学B.平等博爱C.公民宪政D.城邦神庙【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制度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B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相关,而C中的宪政与雅典无关,D虽然与雅典相关,但城邦和神庙并不是成为个人自由的依据。而A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出现,故本题选A。【答案】A30.查士丁尼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中写道:“我们所适用的全部法律,或是关于人的法律,或是关于物的法律,或是关于诉讼的法律。首先考察人,因为如果不了解作为法律的对象的人,就不能很好地了解法律。”这集中体现了罗马法A.注重法律程序 B.具有人文精神C.适用范围扩展D.体系最终完成【考点】罗马法【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及材料关键词“首先考察人”,这说明了当时罗马法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影响,故本题选B。而A、C、D从材料中无法体现。【答案】B31.史学家汤因比说:“雅典合法地处死苏格拉底所带来的道德失败,激起一位同时代的雅典天才对雅典及其所有事业的全盘否定。”这位“天才”曾提出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C.理念先于物质存在D.三段论的演绎逻辑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雅典人文主义思想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及材料内容可知,苏格拉底死后,他的学生柏拉图对雅典政治失望,故有《理想国》著作,而C符合其思想内容,故本题选C。A与智者学派相关,B与苏格拉底相关,D与亚里士多德相关。【答案】C32.以下史实中,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处于同一世纪的是A.拉马克提出早期进化论观点B.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C.牛顿发现物体运动三大定律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考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A出现于19世纪,B出现于16世纪初期,C出现于1687年,D出现于17世纪。因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发生于1517年,故本题选B。【答案】B33.在启蒙运动中,有一位思想家反对分权、反对代议制,主张通过“公意”的专政来保障公民的“自由”。这位思想家是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D.康德【考点】启蒙运动【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卢梭的“人民主权”与题中的:通过“公意”的专政来保障公民的“自由”相符,故本题选C。A主张君主立宪制,由此可知他不反对代议制。B主张分权,而D强调理性和公民自由的权利。【答案】C34.1784年,英国下议院以208票对196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案,并上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小威廉·皮特宣称:“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交给最高法院裁决 B.提交国王作出决策C.悍然出兵驱散议会 D.解散议会重新选举【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当英国议会与首相产生矛盾时,首相可以解散议会,故D正确。A、B不属于解决的办法。C出现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它与专制统治相关。【答案】D35.某个国家“对现代国家的特点有四大贡献,成文宪法、对公民权利的宪法保护、司法审查制度和联邦制。”这体现了哪个国家的政治创新A.英国B.德国C.法国D.美国【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和法国与联邦制不符,而德国虽属于联邦制国家,却强调君权,与题中“对公民权利的宪法保护”不符。故A、B、C错误。而美国则为联邦制国家,且1787年宪法为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D36.有学者形容拿破仑是“旧世界的女婿”。以下拿破仑的活动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编纂《民法典》B.建立法兰西银行C.建立法兰西帝国D.实行征兵制【考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拿破仑功绩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A、B、D都属于他的功绩,但与旧世界无关,而C反映的是他建立了帝制,这与题中的“旧世界的女婿”相符,故正确答案为C。【答案】C37.1860年,日本出口470多万美元,进口160多万美元;1867年出口1200多万美元,进口2160多万美元。进口的主要是棉毛织品、船只、武器等工业产品;出口的主要是生丝、棉花、茶叶、海味、铜、油等工业原料和食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 B.日本由外贸入超变成出超的国家C.日本的生丝和棉花出口超过中国 D.日本逐步沦为了西方经济的附庸【考点】明治维新【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日本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日本进口的西方工业产品在增多,而出口的工业原料也在增多,这种工业原料为西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原材料,这与D相符。而A错误,此时明治维新尚未开始。B错误,从题中可知出口额开始少于进口额,这说明了日本从出超变成了入超的国家。而C从题中无法体现,题中尚未涉及到中国,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D38.恩格斯指出:“任何一个真正的革命都是社会革命,因为它使新的阶级占据统治地位,并且让它有可能按照自己的面貌来改造社会。”能体现上述特点的是A.俄国农奴制改革B.戊戌变法C.阿里远征土耳其D.巴黎公社成立【考点】巴黎公社【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A、B错误,因为俄国农奴制改革之后,沙皇政府仍然占统治地位,而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且守旧派一战占统治地位。C与社会革命无关,它指的是侵略战争。而D正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这与题意相符,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D39.19世纪70年代到一战之间,德国步入了工业化的快车道,尤其是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机器制造业等部门的产量增长很快,并跃居到世界第二工业强国的地位。与此相关的因素有①实现国家统一 ②注重科技创新③确立共和政体 ④对外殖民扩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考点】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在1871年建立了帝国,实现了国家统一,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并开始加强对科技的重视,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发展生产,并积极对外殖民扩张,因此①②④正确,③错在德国不是共和政体,而是君主立宪制,故正确答案为B。【答案】B40.历史文物能够反映历史的变迁。以下文物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梵高的《向日葵》中国加入WTO时的入世槌“银河-Ⅰ号”计算机马歇尔计划宣传画①②③④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C.④①②③D.④①③②【考点】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试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反映的是19世纪后期印象画派的作品,④反映的是1947年美国的马歇尔计划,③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科技发展,②出现于2001年,故正确答案为B。【答案】B

第=2\*ROMAN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41.(14分)中国古代史上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有学者认为,中古时代(指秦汉至隋唐时期),中国经历了巨大变化,首先是民族重整:经过七八百年的过程,原有“汉人”的中国人口,在接纳无数北方、南方的外族成分,形成一个新的庞大而多元的民族。同时发生文化重整:这个民族认同于一个文化传统,却又呈现多元性。(1)结合所学,说明“秦汉至隋唐是中国民族和文化重整时期”这一观点。(8分)明中期以后,西洋数学、天文地理学、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逐渐进入中国,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尊重。意大利人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几何原本》,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还专门介绍了西方水利技术。清初,很多外国人任职于宫廷,主持历法修订并为康熙帝讲授科学知识。一些知识分子认为西学在我国古已有之,只是后来失传,西学实际上源于中学;或者认为西学还不如中学。还有人强烈反对西人主持的历法,理由是“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2)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文化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其特点。(6分)【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试题解析】(1)在民族重整方面,学生要回答出在其期间的国家统一及混乱时期民族融合对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可列举孝文帝改革、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的民族政策来阐述。而关于文化重整,学生要列举汉朝、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其他思想的传播和融合来回答。(2)通过阅读材料,它反映了西方科技在明末清初在中国的传播,这又被称为西学东渐的现象。而特点可从材料中找出,如传播者的身份、传播内容、统治者的态度及影响。【答案】(1)民族重整:秦汉以来,中原与匈奴、越等民族接触增多,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推动民族融合;隋唐时期,与吐蕃等民族交流密切,唐太宗的开明政策有利于民族重整。文化重整:秦汉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中原文化越来越为其他民族接受,孝文帝改革是突出代表;与此同时,其他民族文化、外来文化(如佛教等)也颇为流行。(2)新现象:西学东渐(或西方学术传入中国)。特点:通过传教士传播;主要集中于自然科学领域;在中国的影响局限于宫廷和士大夫阶层;遭到保守观念和力量的强烈抵制。42.(12分)近代中国由于国家贫弱,染病的“身体”成为“国家”的文化隐喻。病历表姓名:叶海棠别名:海棠叶血统:中华民族发病年份:1911年,及后延续十多年发病背景•心脏老化,身体机能运作失常•肢体长期受多种强悍病毒入侵,肌肉严重萎缩处置方式•换心术后反应•新心脏植入后多次产生排斥,跳动状态仍似旧心脏,身体机能仍处于衰弱状态•强悍病毒不仅不能消灭,反籍新心脏出现排斥时乘机肆虐,导致头部、右腹有筋肉松脱现象,左肩膊萎缩症继续恶化•病毒肆虐期间,先天免疫力曾一度发挥作用病情总结危殆(1)以上是一张虚拟的病历表,实为制作者对历史的一种解读(或阐释)。请结合所学,从政治角度谈谈你对这张病历表的理解。(8分)要求:提取信息全面;运用知识准确;表述逻辑清晰。从两年前这一天起,我们惊奇我们也能和东亚的强敌抗战……世界也刮目相看,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朱自清《这一天》(1939年7月7日)(2)结合所学,指出朱自清此文纪念的历史事件,并简述该事件的影响。(4分)【考点】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辛亥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新文化运动【试题解析】(1)本题实际上在考查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民主化艰难发展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关键信息为发病年份:1911年。这说明了大清帝国在辛亥革命后的灭亡。然后注意题中:心脏老化、强悍病毒肌肉萎缩、换心、排斥反应、筋肉松脱、左肩萎缩、先天免疫力的具体含义,并加以阐述。(2)从题中的“东亚病夫”、时间信息及关键词“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可知,它反映了抗战时期的全民族抗战。因此前两年指的是1937年七月七日,所以该事件是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地位在于它是中国全面抗战的标志,而在此之前为局部抗战。【答案】(1)示例:这张病历表把民初的中国比喻为一个病弱的人。明清以降,君主专制走向顶峰,各种弊端显现(心脏老化);西方列强(强悍病毒)的侵略战争及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主权和领土受损严重(肌肉萎缩)。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换心)。但是,中国又先后出现了袁氏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混战等破坏共和政体的局面(排斥反应)。清朝灭亡后,处于中国边陲的外蒙古和西藏分别在俄国和英国的支持下,脱离中国的倾向日益加剧(筋肉松脱)。左肩膊更因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承认日本在山东特权的卖国举措而继续恶化(左肩萎缩)。尽管有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先天免疫力),民初中国的形势仍然危在旦夕。评分标准:第一层次:准确运用所学,恰当解释6项及以上信息,语句通顺逻辑清晰。第二层次:运用史实大体准确,解释3-5项信息,语句通顺逻辑比较清晰。第三层次:能够运用所学解释2项及以下信息,或脱离材料仅作史实罗列。(2)事件: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影响: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促成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43.(14分)16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全新的发展态势。海上帝国:技术和海上航线1513年发现大湾流16世纪20~30年代西班牙航海家开发连接美洲和亚洲的东风带海上走廊1564~1565年发现联系亚洲和美洲的北太平洋航线1584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悬赏解决海上经度确定问题17世纪初荷兰人利用西风带环球航行(1)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影响16~17世纪世界海上航线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2)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概括1800年前后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状况。(6分)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简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当代贸易范围共产主义国家被排除在世界贸易之外国家间联系密切,参与普遍发展速度低快速的技术变化和全球竞争带来了高速发展基础设施空运与海运成本下降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制度化在关贸总协定下从事贸易贸易多边协议自由化的开端世贸组织作为全球性组织而行动,确保共同规则在全世界采用,并加强了贸易自由化(3)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并说明其出现的原因。(4分)【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试题解析】(1)注意时间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新航路的开辟和英荷的殖民扩张促使了海上航线的发展。此外,还可从地理知识的进步、国家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去思考。(2)解答本题时注意地图中的左下角注释。从中能够得出英国在此时开始使用机器生产、工业出现。此外,还可以得出城市的发展、交通的进步、轻工业的发展、煤炭等资源的使用等信息。(3)通过将两阶段作比较,可知当下世界贸易的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而关于原因,可结合材料回答,如从贸易范围上看,国家间联系密切,参与普遍,这与两极格局瓦解相关。“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说明了新科技革命的推动。贸易制度化则反映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答案】(1)因素:新航路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世界经济的发展对海上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西班牙、荷兰等大国殖民扩张的推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或地理知识的进步)等。(2)状况:英国工业革命开始,蒸汽机和新机器发明并推广;形成部分专门的工业区;钢铁、煤炭、纺织、造船等行业表现突出;近代城市发展壮大;形成了以伦敦为中心的交通网。(3)趋势:世界贸易的全球化趋势日益突出。原因:两极格局瓦解,参与世界贸易的国家日益普遍;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使发展速度大为提高;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推动世界贸易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