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新的实验》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美术教案_第1页
《第七课新的实验》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美术教案_第2页
《第七课新的实验》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美术教案_第3页
《第七课新的实验》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美术教案_第4页
《第七课新的实验》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美术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第七课:新的实验——波洛克艺术晋江市侨声中学缪建龙一、教材分析:上《新的实验》这一课前,学校建立了教学“博客”,建议各学科利用网络Blog实现师生的互动。在了解校园网络Blog的特殊功能的情况下,自己设计一节旨在体验和思考抽象艺术语言元素的课。这节课参考“美术鉴赏”模块的《图像与眼睛》及“绘画”模块的《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这节欣赏加实践的课将在Wed教室进行(学生每人都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及耳麦)。二、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分析:(1)承接《美术鉴赏》第二课《图象与眼睛》,学生对“抽象艺术”有一定的了解。(2)高一学生上过音乐鉴赏,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开设音美互动的基础。(3)基于学生对新事物有一种好奇感,通过作品鉴赏,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不断的探究作品并碰撞出想象的火花,把一切可能赋予作品。(4)学生绘画水平不一,欣赏的喜好不一,学生的差异恰成了学习的资源。2、知识障碍上:本节课在使用博课平台时,可能有个别学生操作有困难,在此要求老师进行个别辅导。3、动机和兴趣上:学生对抽象绘画较感新鲜也很感兴趣,但只根据教材的介绍学生很难读懂和理解。而且不同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各异,他们更希望以直观的方式、活动的方式、游戏的方式来上本节课。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抽象绘画点、线、面、色彩等元素构成。了解点线的粗细轻重、结体的疏密、线条的快慢节奏。(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抽象绘画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运用多媒体形式实践感知创作。了解近现代艺术发展的新动向及艺术家的艺术观点。(3)情感目标:感受美的多种表现手法,享受创造美的乐趣,激发创造美的动力。学生感受绘画语言元素的形、质、势、组织而产生的心理共鸣四、重点和难点重点:如何分析抽象绘画的情感元素。

难点:如何用抽象绘画的构成元素传达情感。四、教学手段与策略

(一)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本课以问题为导向,以网络为媒介,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将网络技术与美术课程有机地整合,以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为中心,教师辅导性的扶,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注师生网络互动学习效果。例如:“学习环境”我选择(1)Web教室(2)校园网(3)Internet;“学习资源”我选择(1)课件(2)网络Blog(3)网络绘图软件(4)WindowsXP附件中的画图工具处理学生画图作品等。学生在片区Blog专题网页中创作作品,然后上传、交流并发表评论。在时间安排上,学生动手、探究环节大约占整节课的三份之二。教师作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参与者与合作者,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研究问题,了解他们的需要和随时掌握学生的疑惑,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二)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游戏探究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课堂讨论法。本教学设计以问题为导向,以网络为媒介,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将网络技术与美术课程有机地整合,以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为中心,教师辅导性的扶,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本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注师生网络互动学习效果。在采用课堂讨论法时,学生的讨论可能会意见不一,但不影响我们教学目的。教学中不求学生最终取得什么一致的意见,关键是要求学生思考并参与其中。由于博课中的画图软件的色彩是随机提供,加之学生的情感不一,因此学生上传的作品无一雷同。正好符合波洛克艺术的即兴,偶然的艺术效果。通过感受实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短短的四十分钟无法把抽象美术讲的很透彻,只是培养学生关注艺术形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这也是课改的目的所在。五、课前准备:课前,我把准备好的提名录展开,并在旁边摆放好数把笔及不同浓淡的墨水。学生在题名录上签名数次(可交差重叠)六、教学过程:(一)通过一则拍卖纪录,引出波洛克抽象美术。开始上课了,教师给学生讲了一则关于“2006年绘画拍卖纪录”的报道。在这次拍卖中美国著名的行动绘画艺术家的一幅作品《1948年第5号》拍卖出全球绘画作品最高价,达1.4亿美元。在这个世界纪录诞生之前,很多中国人却可能对这位艺术家一无所知。师: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学生回答)教师通过一段视频欣赏波洛克行动绘画及作品。教师展示《1948年第5号》作品,请学生谈谈对波洛克艺术的看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罗列不同的观点:这位颇受争议的画家人们对他的看法有以下几点:1、乱七八糟,一堆垃圾2、有个性,我喜欢3、乱涂鸦居然能卖出这么高的价钱,买画人太没眼光了.4、小儿科,我也能画5、他这样做是因为他不懂的正确的绘画方法,所以乱画6、有很多不同的风格流派,不可能全部都知道7、他背离了传统的绘画,让我们看不懂,可能是在哗众取宠,在炒作。8、传统的绘画很乏味,现代作品总是更有趣味些教师对学生的看法不作作绝对性的点评,把问题导入到对波洛克艺术的分析。【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学生通过感悟式鉴赏初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为下面继续研究波洛克抽象艺术做了铺垫。】(二)、解析波洛克艺术教师展示大理石图片并提问:这是什么?它都用在生活的那些地方?我们通常用美的东西装点我们的生活,它作为我们装饰的手段那么它美在那里?(学生回答)教师展示《1948年第5号》作品的局部,提问:如果这不是一幅画,它是大理石的图案,你愿意接受它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其实波洛克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师展示波洛克作品《秋的节奏》与秋天的景色及黄河的图片进行对比。提问: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它们在色调、情感的相似之处及这位天才画家开放性的艺术风格之中,蕴藏着浑然天成的自然韵律美。教师展示秋、春不同风景的图片,让学生谈情感感受?并且对比波洛克不同色调的作品让学生谈色彩对人情绪的影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原来波洛克的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情感差异。教师展示波洛克作品《秋的节奏》与吴冠中《春如线》,进行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的对比?(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原来艺术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设计意图:体现教学重点:如何分析抽象绘画的情感元素。主要通过比较式鉴赏把不同色调的作品进行比较;不同画家的作品进行比较;作品与风景图片进行比较。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波洛克抽象美术】(三)、学生身边的艺术实践: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往届学生的水墨实践图片,把学生的水墨实践作品中有代表性的局部放大,对比吴昌硕的水墨作品。教师与学生一起解析水墨画的绘画语言。教师总结:在以前我们讲过国画笔墨元素的有干、枯、浓、淡、层次变化。同学们可以从我们刚才不经意的游戏中找到相同的元素。笔墨的重叠产生一团纠结一起的线条,有一种厚重感(因为大家签名过程中反复的重叠,基本上辨别不出哪个人的签名,正因为这种不经意的笔触给我们很大的遐想)。教师展示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与学生的游戏比较分析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元素。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游戏具有书法艺术的即兴、偶然特点。教师提问:什么是“师造化”(学生回答)教师举例说明:颜真卿观察雨水渗到墙壁的痕迹,悟到高妙的“屋漏痕”笔法。李邕看工匠用笤帚粉刷墙壁创造出苍劲、古朴的“飞白书”。张旭受公孙大娘剑舞的启迪创作出神采飞扬的“草书”。教师提问:从以上几位书法大师的创作你们感悟到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原来艺术在于发现。毕加索曾经说过:艺术没有创造只有发现。如果我们从发现的角度去理解的话,偶然性是艺术创作中的首要条件。开始时不抱有任何成见地在一张纸上涂抹,逐渐地发现你感兴趣的东西,不断地向前直至完成。多媒体展示台中,把学生课前的水墨实践作品中有代表性的局部放大。教师总结:因为大家签名过程中反复的重叠,基本上辨别不出哪个人的签名,正因为这种不经意的笔触给我们很大的遐想。回顾初中美术课有关抽象艺术语言元素的实践。教师展示学生在课外用划、洒、吹方法形成的随意性点、线、面、色彩等习作,并配与真实的照片,让学生分析:不同的点不同的联想;利用线条粗细轻重、结体的疏密、线条的快慢节奏。表达不同的情感;不同的面有不同的质感;不同感受有不同的色彩表现【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学生学会用发现的眼观去观察事物,培养学生对抽象绘画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抽象绘画点、线、面、色彩等元素构成。了解点线的粗细轻重、结体的疏密、线条的快慢节奏。在展示的过程中分别找到生活中相应的图片,并配合上声音,给学生以具象及音像的联想。相比之下学生对身边的艺术关注胜于对书本作品的关注,本部分的设计较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四)音乐欣赏及创作1、指导学生登入侨声博课网。2、教师演示操作步骤。3、学生通过学校ftp上传习作4、请部分学生分别上台用主机演示,并谈感想。【设计意图:教师在博客的三个页面中分别放有不同的音乐和六块不同背景颜色的画板(Flash软件)。学生边聆听、感受博客中的音乐,边在博客提供的六块画板中“涂鸦”。由于博客中的画板是网络绘画软件——“玩的就是波洛克”(此软件简单易于操作,随机性、偶然性的效果很像波洛克的行动艺术),学生移动鼠标时伴有的速度、方向而产生的点、线、面、色的疏密、粗细、轻柔、曲直、长短、深浅等等诸多的变化元素。通过这种元素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对所画的作品不满意可以重新来过。满意的作品可以抓图保存到“画图软件中”,并传到学校的Ftp中(这样教师可随时了解学生的作品情况,并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谈随感)。几分钟后学生基本熟练了这种表现形式。于是教师再安排了男女现场“PK”(男女生各自的情感感受不一样,艺术的表达更能体现差异)。“PK”的同学边感受音乐边“涂鸦”,作品结束后向全班同学表达他如何理解音乐,如何把这种感受用抽象的形式表现。教师引导学生用到本节课的点、线、面、色等形式语言元素,及这些语言元素的形、质、势、组织而产生的心理共鸣。】(五)畅谈艺术感受(博课论谈)1、教师演示操作步骤。2、学生登入博客论坛的页面,谈对抽像绘画的理解,对本节课感受等。3、教师总结学生在论坛上的评论。(设计意图:在“PK”结束后我让学生畅谈艺术感受(博课论坛)。由于是匿名的形式在教师的博客中发表对抽象艺术的理解,学生把自己真实的的感受写到教师的博客中。教师从中归纳几组有代表性的不同看法。这种互动使平常不爱在课堂“露脸”的同学展示了自己想说的情感,也使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通过博客交流就像给教师的课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学生是否对抽象艺术有所理解?有什么地方教师还需讲的更清晰、详细?接下来的课教师如何能上的更好?)(六)本课总结及课后拓展教师总结:在这节课的游戏当中,“人人都是艺术家”。我参与故我存在,当学生们在怀疑这一切时,却不能怀疑那个正在怀疑着的“我”的存在。因为这个“怀疑”本身是一种思想活动。课后拓展:课余时间登入学校博课艺术网站学习抽象艺术并在论坛中发表个人的感言。/pqblog/index.html(设计意图:总结正好呼应主题《新的实验》。短短的一节无法详细介绍所有的抽象美术,课后拓展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抽象美术,提供了学习平台)七、教学反思1、学生对抽象绘画较感新鲜也很感兴趣,但只根据教材的介绍学生很难读懂和理解。而且不同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各异,他们更希望以直观的方式、活动的方式、游戏的方式来上本节课。2、以一直受争议的波洛克艺术作为课前导入,抛出不直接回答的问题,接着分析问题,然后通过校园博课学生动手实验问题,学生畅谈感想,最后教师总结。3、本节课的主要特色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师生的互动:学生上传作品,教师可以于第一时间在FTP中获知学生的实践情况,然后请学生自评。通过博课平台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评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