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212页,共=sectionpages1313页试卷第=page1313页,共=sectionpages1313页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孟子强调统治者要重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墨子认为粮食的生产和储备关系到国家的存在,孙子主张粮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他们思想的共同点是(

)A.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 B.都主张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普遍对民生问题进行关注 D.认为农业生产应为战争服务【答案】A【解析】三位思想家的理论中都涉及到了粮食,都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A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材料中并不是共同点,而且没有体现出抑商,排除B项;重视粮食不等于普遍关注民生,排除C项;D项仅仅与孙子主张相符,排除D项。故选A项。2.“土豆变成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物,就和它们在安第斯山区的角色一样。……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由此可知,土豆的种植推广(

)A.推动了欧亚作物在美洲传播 B.维持了欧洲庄园经济的地位C.解决了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 D.改变了欧洲国家的粮食结构【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土豆变成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物,就和它们在安第斯山区的角色一样。……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可知,土豆成为欧洲大部分地区不可或缺的食物,种植土豆的国家几乎不会发生饥荒,说明土豆的种植缓解了世纪的粮食问题,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粮食结构,D项正确;推动欧亚作物在美洲传播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排除A项;维持了欧洲庄园经济的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解决了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3.杰里·本特利在《简明新全球史》一书中指出,1500年,亚欧大陆从黑死病的折磨中复苏,人口约为4.25亿。到1600年,人口达到5.45亿,1800年人口突破9亿,人口的增加大部分要归功于由全球交流带来的饮食营养的改善。材料反映了(

)A.工业革命推动人口增加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全球贸易体系有序发展 D.物种交流推动社会进步【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500年,人口约为4.25亿。到1600年,人口达到5.45亿,1800年人口突破9亿,人口的增加大部分要归功于由全球交流带来的饮食营养的改善。”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间的物种交换和人口的迁移,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物种的交流,提高了人们的饮食和营养,推动人口的增加,D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项;全球贸易体系是在20世纪40年代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4.“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据考证,古人将寒冰和荔枝一起放入木箱中,快马加鞭又全程“低温”地进行运输,算得上是较早的“冷链”系统。由此可知A.物种交流受到重视 B.生活催生冷链物流C.长途贩运发展迅速 D.茶马古道开始兴盛【答案】B【解析】根据“古人将藏在地窖的寒冰和荔枝一起放入带有隔温夹层的木箱中进行运输。荔枝保鲜箱可谓当时冷库的雏形”可得出人类对生活的需要催生了冷链物流的产生,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物种交流,排除A项;材料强调物品的保鲜,而不是强调长途贩运发展迅速,排除C项;“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5.1979年至2013年,我国化肥用量由1千多万吨增加到近6千万吨。目前,我国农作物的亩均化肥用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针对以上问题,我国提出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这说明我国()A.农用化肥使用步发达国家后尘 B.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后来居上C.注重兼顾农业科技和食物安全 D.大力提倡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我国化肥用量增加,亩均化肥用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针对这个问题,我国提出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可得出,需要加大科技研究,保证农作物产量的同时降低化肥施用量,所以体现了注重兼顾农业科技和食物安全,C项正确;根据材料“农作物的亩均化肥用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知世界上部分国家化肥施用量低,但不知发达国家的化肥使用情况,不能得出中国农用化肥使用步发达国家后尘,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出了目标,不能体现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后来居上,排除B项;根据材料提出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没有涉及大力提倡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排除D项。故选C项。6.战国时期,铁制兵器较为罕见,大多数只限于楚地。到西汉时期,铁制的长剑、长矛、环首大刀不仅能够被生产出来,而且如灯、釜、炉、剪等铁制生活器皿和杂用工具,都已被广泛使用。这一变化反映出西汉时期(

)A.铁器生产趋向生活化 B.冶铁技术水平的进步C.政府重视铁器的普及 D.社会对铁器要求提高【答案】B【解析】考查西汉时期铁器的发展。材料信息显示,西汉时期铁器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生活上也被使用,这说明西汉时期冶铁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提高,B项正确;铁器工具被用于社会生活不意味着其生产有生活化趋势,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显示政府对铁器普及重视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显示社会对铁器要求提高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7.冶炼金属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人用锻打的方式制作小型金属器具时,使用的工具包括用来熔化金属原料的土炉、对金属原料进行打击的锤、磨平金属的锉等。这一现象反映了A.金属冶炼的工具复杂多样 B.古代手工业生产力水平高C.形成了完整的手工业分工 D.中国古代手工业领先世界【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知,中国古代在锻造小型金属器具时,工具复杂多样,本质反映古代手工业生产力水平较高,B项正确;A项是材料展示的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形成完整的手工业分工,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直接得出中国古代手工业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B项。8.在18世纪的英国手工工场里,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成许多细小、单一操作的工序。如每织1尺布,平均需要14道工序;生产1枚小小的胸针,则需要18道工序。这表明A.实现机器大生产已为时不远 B.工业生产操作日趋复杂化C.提高生产效率变得非常紧迫 D.手工工场专业化程度提高【答案】A【解析】由材料“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成许多细小、单一操作的工序。如每织1尺布,平均需要14道工序;生产1枚小小的胸针,则需要18道工序”,生产的工序多,生产劳动的技术性相对被降低,操作变得简单化,降低了操作难度的简单劳动使得机器可以胜任更多的生产岗位,机器生产应运而生,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分工的复杂,排除B项;分工的复杂不代表生产效率不高,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专业化程度是否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9.1816年,英国棉纺织厂女工和童工的每日劳动时间长达14一18小时、其间用餐时间只有40分钟,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还出现了轮班工作和“三班制“劳动方式。在引擎的轰鸣声中,工人忙碌而不停息。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工厂制度的出现阻碍了女性解放 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C.机器生产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D.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劣【答案】B【解析】18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方式的转变催生了工厂制的出现,在工厂生产中,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想方设法的剥削工人,延长工作时间,根据所学可推知将会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出现阶级对立,B项正确;蒸汽时代普遍采取机器大生产,而不是手工劳动,排除A项;工业结构的变动指轻重工业所占的比重变化,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工业革命推动女性的解放,排除D项。故选B项。10.爱因斯坦晚年写道:“光有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人类过上幸福而优裕的生活,人类从象佛陀、摩西以及耶稣这样的伟人身上得到的教益,就我来说要比所有的研究成果以及建设性的见解更为重要。”爱因斯坦此话的主旨是A.现代科技是抵制宗教迷信的武器 B.古人的智慧是崇尚道德C.具备高尚道德是科学研究的前提 D.反思科技对人类的作用【答案】D【解析】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造福人类生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错误利用科技进步,残害人类、破坏人类文明的事件屡见不鲜。爱因斯坦所想、所思、所写实际上是反思科技对人类的作用,D项正确;ABC三项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D项。11.宋初采取“州郡兼领”的把发管理市舶司,由地方官员充任市舶使;至宋神宗元丰三年,免除地方长官的市舶兼职,改由“专委官”的运转使直接负责市舶司事务。宋代市舶司地位的变化(

)A.顺应了国家治理需要 B.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C.重构了地方行政制度 D.扩大了海外贸易范围【答案】A【解析】据材料“至宋神宗元丰三年,免除地方长官的市舶兼职,改由‘专委官‘的运转使直接负责市舶司事务”,可知市舶司的官职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与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相适应,A项正确;重农抑商强调对农业和商业的政策,但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市舶司属于对外贸易机构,不属于地方行政机构,排除C项;市舶司地位的变化与海外贸易的范围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12.有学者对古巴比伦时期的租赁契约进行梳理后发现,其基本模式主要包括对房屋的描述(房主、面积等),房屋租赁的双方当事人、租期,租金、证人、契约签订的时间等契约条款。这些契约A.适应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B.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分化C.推动了金属货币的流通 D.实现了社会的持续稳定【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分析出,契约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平等,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阶层的分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金属货币的流通,排除C项;契约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不能确保实现社会持续稳定,排除D项。故选A项。13.1531年,世界上最早的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也办起了综合交易所。1609年,荷兰建立阿姆斯特丹银行和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这些现象主要反映了(

)A.新型股份贸易公司在欧洲普遍建立 B.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重大变化C.价格革命对欧洲封建经济制度的冲击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答案】B【解析】由“1531年”“荷兰”可知此现象的背景为新航路开辟。由“粮食交易所”“综合交易所”“股票交易所”可知欧洲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出现变化,B项正确;材料仅提及荷兰,不能反映新型股份公司在欧洲普遍建立,排除A项;材料所述是商业革命的表现,而非价格革命,排除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14.据记载,1900年创立的中国近代第一家百货公司——先施公司,其经营方式不同于传统营销方式,而是引进了西方的商场制度,出售的商品一律明码标价。这一新型营销方式A.破坏了商业灵活定价原则 B.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使诚信经营逐渐得到民众认可【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先施公司学习了西方先进的营销方式,遵循了市场经济的规律,体现了诚信经营,是一种先进的经营模式,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项正确;明码标价和灵活定价并不矛盾,排除A项;这一新型营销方式与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关系不大,排除B项;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诚信经营,并非这一经营方便使其得到民众认可,排除D项。故选C项。15.进入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A.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B.社会信息化加快C.垄断组织的快速发展 D.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进入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迅速发展,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不涉及多极化,排除A项;社会信息化强调信息的传播速度与范围,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垄断组织的快速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6.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物质遗产,古村落民居多位于河流平缓处,房屋则建在山脚下,其体现的环境理念是(

)A.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B.改造和征服自然C.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D.人与自然的分离【答案】A【解析】“民居多位于河流平缓处,房屋则建在山脚下”是人类适应自然,人文与自然和谐的表现,A项正确;“民居多位于河流平缓处,房屋则建在山脚下”体现了人在适应自然,并不是改造和征服自然,自然也就不是人定胜天,排除BC项;民居和房屋坐落的位置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非人与自然的分离,排除D项。故选A项。17.汉代到清代,中国城市基本是中央集权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城市是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也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这可以说明中国古代城市(

)A.体现礼法结合特点 B.受士大夫传统观念影响C.主要发挥政治功能 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城市基本是中央集权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城市是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也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可知,中国古代城市是中央集权体系的载体,是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也是教育机构所在地,根据材料的信息,说明城市的政治功能比较强,C项正确;体现礼法结合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受士大夫传统观念影响,在材料中体现的信息不足,排除B项;材料主要讲的内容是政治的需要,而非商品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8.“镇”最初是县城之外军事要塞的专称。宋代以后,一些镇的工商业逐渐发展起来,朝廷在那里“设官以镇防”的同时,还兼管“火禁,或兼酒税事”。到明代中叶,市与镇的分野消失,市镇成为县城以下乡村地区工商业集镇的统称。由此可知,宋代以后镇的发展(

)A.表明中央放松了对地方的军事控制 B.巩固了传统的乡村社会秩序C.体现了政府对商业活动监管的松弛 D.便利了农村居民的物品交换【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的镇在宋代以前,以军事功能为主,宋代以后,镇的经济功能日益凸显,到明代中叶,“市与镇的分野消失,市镇成为县城以下乡村地区工业商业集镇的统称”,镇的这种变化促进了乡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便利了农村居民的物品交换,D项正确;古代中央政府一直都重视对地方的军事控制,并没有放松对地方的军事控制,排除A项;镇在县城以下乡村地区的发展,引起了乡村社会结构的变化,推动了传统的乡村社会秩序的改变,排除B项;镇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商业活动监管的松弛,排除C项。故选D项。19.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A.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 B.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C.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D.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1908年上海公共租界的电车颁布了乘车守则,其中多项规定涉及到公共利益和公共卫生事业,其有利于培养市民的公共意识,A项正确;交通运输近代化推动乘车守则,而非乘车守促进交通运输业近代化,排除B项;该守则适用于乘坐英商电车公司电车的所有人,并非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排除C项;1908年中华民国尚未成立,排除D项。故选A项。20.1935年,英国政府组建田园城市审核评估委员会,提出开发“卫星新城”的政策建议;1940年,英国政府一专门委员会出台报告指出,应疏散伦敦中心区的工业和人口;1943年编制的《伦敦郡规划》,从交通、住房及市郊化等方面为伦敦的重建提出了解决方案。这些政策建议,意在(

)A.应对日益严重的战争危机 B.解决工业时代的大城市病C.扩大基建规模以刺激内需 D.改变自由放任政策的积弊【答案】B【解析】从开发“卫星新城”、疏散中心区的工业和人口、市郊化发展等信息,可知这些政策建议针对的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而出现的“城市病”:产业聚集带来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此时没有战争危机,排除A项;C项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D项是提出建议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城市人口、环境等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21.我国物流业在秦汉时期已发展成熟,车运输货物称"传",速度更快的马运输称"驿",负责传递文书的机构就是"驿置"。秦始皇为征服百越,开凿灵渠运送军粮,是为漕运。以上物流运输(

)A.是政府主导设置的专门机构 B.服务于政治和经济C.以运输公粮和军需物资为主 D.方式多样且水陆并用【答案】D【解析】材料中“传”“驿”“驿置”“漕运”体现的是当时的物流多样且水陆并用,D项正确;材料中物流方式不一定都是由政府主导设置的,这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A项;这些物流运输主要是服务于政治,而非经济,排除B项;“运输公粮和军需物资”只是灵渠的作用,C项表述不全面,排除。故选D项。22.观察隋朝大运河与元朝大运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都以洛阳为中心 B.都激化了社会矛盾C.都直接流入大海 D.都便利了南北交通【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都沟通了南北,因此是便利了南北交通,D项正确;元朝的大运河并不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排除A项;仅根据图示内容不足以说明大运河的开凿激化了社会矛盾,排除B项;大运河并没有直接流入大海,排除C项。故选D项。23.二战后,美国的城市郊区出现了大量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后来,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地。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城市郊区环境优美污染少 B.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C.房地产企业无序盲目扩张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严重不足【答案】B【解析】高速公路修建和汽车的普及便利了人们由城市中心去往郊区,这是城郊出现购物中心的直接原因,B正确;乡村的环境更加优美,污染更少,因此A不是购物中心设置在城郊的直接原因,排除;C与购物中心设置在城郊无关,排除C;二战后城市化发展较快,城市人口较多,排除D。24.1909年,北京邮政局首先使用自行车:1912年,北京至上海开通火车邮路:1917年,上海邮政开始用汽车取代马拉邮件:1919年,上海和汉口邮政开始自备邮艇运送邮件。中国近代邮政事业的发展说明(

)A.邮政事业是民族经济发展的产物 B.近代邮政业务仅限于中心城市C.交通工具进步促进邮政事业发展 D.邮局邮路开始脱离列强的控制【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近代中国的邮政事业中,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得到应用,新式工具的应用有助于促进邮政事业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式交通工具在邮政事业中的应用,不能说明邮政事业是民族经济发展产物,排除A项;中国近代的邮政业务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心城市,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新式交通工具的应用不足以说明近代中国的邮政事业脱离列强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25.20世纪初,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等大城市,摩天大楼开始雨后春笋般出现,而有轨电车和地铁也带来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发展。立体城市和交通的发展又导致了世界上超级大城市的诞生。这主要得益于A.蒸汽技术的新发明 B.信息技术的新发现C.电气技术的新应用 D.航天技术的新发展【答案】C【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为19世纪60年代后期到20世纪初,且主要成果为电气技术的运用。结合材料20世纪初以及有轨电车、立体城市可知,C项正确;蒸汽技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错误;信息技术和航天技术均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BD两项错误。二、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工业革命前,英国传统的女子教育是在家中或私立学校里进行,但不论哪一种教育形式,其目标都是培养女性成为理想的妻子和母亲。女性在选择配偶方面几乎没有自主权,婚姻大多由家中男性亲属为其决定。而且无论何种出身,女性一旦进入婚姻状态,也便意味着法律上的"死亡"。也就是说,这个女子在法律上的存在立即被终止。为了把妇女禁锢在家庭中,英国社全可谓动用了一切力量以强化"男尊女卑"的观念。材料二

工业革命焕发出的巨大生产力,不仅使英国走进了富裕的现代社会,而且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一时期英国妇女地位的实质性提高,就是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大工业将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促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并发挥自己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大工业扩大了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这不但增加了她们的阅历,更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开阔了她们的政治眼界,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前英国妇女的社会生活状态。(2)根据材料二,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妇女社会生活的影响。【答案】(1)教育以培养贤妻良母为目标;女性几乎没有择偶自主权,婚后的妇女没有法律权力和地位;社会对妇女存在禁锢。(2)工业革命使妇女能够直接参加社会劳动,社会地位提升,具有了自由、独立的社会身份;扩大了妇女的活动范围和社会圈子,增加了她们的阅历,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为争取男女平等奠定了基础。【解析】(1)根据“英国传统的女子教育是在家中或私立学校里进行,但不论哪一种教育形式,其目标都是培养女性成为理想的妻子和母亲。女性在选择配偶方面几乎没有自主权,婚姻大多由家中男性亲属为其决定”得出工业革命前,英国的教育以培养贤妻良母为目标;女性几乎没有择偶自主权;根据“女性一旦进入婚姻状态,也便意味着法律上的"死亡"。也就是说,这个女子在法律上的存在立即被终止。为了把妇女禁锢在家庭中,英国社全可谓动用了一切力量以强化‘男尊女卑’的观念”得出婚后的妇女没有法律权力和地位;社会对妇女存在禁锢。(2)根据“工业革命焕发出的巨大生产力,不仅使英国走进了富裕的现代社会,而且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一时期英国妇女地位的实质性提高,就是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得出工业革命使妇女能够直接参加社会劳动,社会地位提升;根据“促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并发挥自己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大工业扩大了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这不但增加了她们的阅历,更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开阔了她们的政治眼界。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可知工业革命是妇女具有了自由、独立的社会身份;扩大了妇女的活动范围和社会圈子,增加了她们的阅历,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为争取男女平等奠定了基础。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1292年,上海建城。明清以后,逐渐成为东南沿海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重镇。1843年,根据《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正式开埠。为适应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外国企业先后在此开办了船舶修造厂、印刷厂、食品厂等。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大型的军事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前期全部生产军火,后兼造大型轮船。由于商业资本的积累以及各地大量资金的汇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此大量诞生,它们以轻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组建了吴淞铁路公司,欲兴造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因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最终全部拆除。甲午战后,西方资本涌入上海,广泛投资于原料加工工业,于是缫丝、造纸、轧棉、榨油、皮革、肥皂、火柴等工厂相继出现。19世纪中后期,上海最终腾升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然而,自开埠以来,上海政区长期割裂,行政各自为政,城市规划混乱,被认为是“一个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市,但却又是一个畴形的大都市”。——摘编自钱文亮《论近代上海城市转型的历史与文化》等材料二

横滨曾是江户的交通要道。1853年,美国佩里来航,叩开日本国门。出于政治考虑,幕府将开港口岸定于此处。一些“冒险投机商”为取得经济利益,纷纷前来投资,开办商行,兴建商场,1866年,上海经濑户至横滨、旧金山至横滨等航线开通,横滨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其中毛织品占相当的比重,砂糖、机械、金属等的进口也各有增加。为了加强日本国内的联系,1872年,兴建了日本的第一条铁路——京滨(从东京到横滨)铁路,随着明治维新的深入开展,1899年,外国人居留地在日本全面撤销,横滨借机推进城市规划、港口改造、公路修筑,使其逐渐成为日本的大都市和国际名港。——摘编自郑祖安《上海与横滨的开埠和都市形成》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横滨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与横滨相比,上海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答案】(1)这两个城市的相同因素主要有:区位优势;工商业的发展;近代工业化的推动;西方文明的影响(西方殖民侵略的客观影响);交通事业的发展等。(回答4点即可)(2)上海的不利因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政治体制的制约;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国家未实现主权独立;政府缺乏战略眼光;城市区划支离破碎,不便于管理;改革力度不足;企业经营理念落后等。(回答4点即可)【解析】(1)这两个城市的相同因素主要有:根据材料"明清以后,逐渐成为东南沿海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重镇""横滨曾是江户的交通要道"可知,区位优势;根据材料"为适应贸易和航运的需要""为取得经济利益,纷纷前来投资,开办商行"可知,工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甲午战后,西方资本涌入上海,广泛投资于原料加工工业""其中毛织品占相当的比重,砂糖、机械、金属等的进口也各有增加"可知,近代工业化的推动和西方文明的影响(西方殖民侵略的客观影响);根据材料"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组建了吴淞铁路公司,欲兴造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横滨借机推进城市规划、港口改造、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