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围岩准应变软化弹塑性应力解析式
1应变软化解析许多科学家对圆形孔腔的应力和变形弹性的分析进行了大量研究[1.4]:在理论分析方面,主要基于理想的弹塑弹性模型,计算相-非相关流动规律下的岩石力学和变形弹性力学分析公式。例如,k.h.曲线和y.j.kim根据不同的弹性变形规律给出了弹性模型的围岩力学和变形分析解。s.k.sharn给出了hook-ton中断裂变形力学的分析解,并给出了断裂区的弹性变形近似形式。根据总结,计算误差是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江银松等人考虑到深部岩体的塑料薄膜特性,分析了弹性模型中的围岩效应和变形规律。数值分析方面主要是考虑岩体应变软化行为,研究应变软化岩体的应力及变形规律。H.Zheng等指出较高的软化速率下有限元应变软化分析中存在收敛性问题。因此,圆形洞室分析中一般将塑性状态下的岩体分为多个区进行分析,如E.T.Brown等认为峰后岩体的弹性变形为一定值,通过计算得到了应变软化应力和变形场;S.L.Wang等基于数值分析给出了脆塑性逼近形式的应变软化弹塑性数值解;Y.K.Lee等采用差分方法给出圆形洞室应变软化数值解;K.H.Park等分析圆形洞室围岩不同软化指标和不同剪胀特性时的变形规律。综上所述,前人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理想弹塑性和理想弹脆性下的解析分析和应变软化模型下的数值解,但对于应变软化解析研究则相对较少。岩土类材料宏观上都呈现一定的应变软化特性,因此,采用理想弹塑(脆)性分析就显得有些不太合适。岩石的破坏过程实际上是其宏观强度(黏聚力c、内摩擦角ϕ)劣化并逐渐丧失的过程,与此同时,其变形参数(剪切模量G)也产生一定的衰减(见图1),以往分析中虽然考虑了岩体强度的后继劣化过程,但很少考虑变形模量的劣化过程。因此,本文考虑峰后岩石的强度和变形参数随塑性变形逐渐劣化的特性,对静水压力下圆形巷道围岩进行应变软化弹塑性分析。2围岩材料参数的渐进流变设有一圆形巷道,开挖半径为R0;在无限远处的原始应力为p0;支护荷载为σ0;巷道围岩由破裂区、软化区和弹性区三部分组成,并将软化区分为k-1个环,单个环内围岩具有相同的材料属性;破裂区和软化区半径分别用R1和Rk表示,其物理模型和力学模型分别如图2,3所示。本文认为岩石在达到弹性极限首次进入塑性状态时(即第k环),岩体材料属性保持峰值。本文认为围岩为均匀、各向同性材料,且处于平面应变状态。弹性区围岩处于完整状态,而破裂区围岩处于残余状态,软化区各环内材料参数视塑性变形而定。极坐标下,巷道围岩的径向、环向应力和应变分别用σri,σθi和εri,εθi表示;位移用ui表示,下标“i”表示处于峰后状态的第i环。各区内应力满足平衡方程(假定体积力为0):围岩塑性屈服时应力满足Mohr-Coulomb准则。各环内可统一表示为式中:Ni和Si均为材料参数,可以表示为式中:ci和ϕi分别为围岩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各环内变形满足几何方程:对于弹塑性问题,塑性变形使得围岩应力应变呈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且塑性应变形取决于塑性势。岩土类材料符合Mohr-Coulomb塑性势,即式中:αi为材料参数,且有式中:ψi为第i环内围岩的剪胀角。根据塑性势式(5),围岩本构方程(总应变由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代数相加)可统一表示为式中:Gi,λi分别为各环的剪切模量和塑性应变;µ为泊松比。当λi=0时,即为弹性本构方程。围岩进入峰后塑性状态后,其强度和变形参数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大逐步劣化,一般取塑性剪应变为岩体强度和变形劣化指标,各环可统一表示为相应的围岩强度变形参数为式中:wi为围岩的强度变形参数,如ci,ϕi和Gi,且第i环围岩剪切模量软化因子ξi=Gk/Gi。应力边界条件和接触条件为峰后岩石材料的强度和变形参数渐进演变过程可以通过常规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获得。由不同围压下岩石峰后同一塑性剪应变对应的应力状态可得到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后继强度面,进而得到相应岩石强度参数,由不同塑性剪应变下强度参数可得峰后强度渐进演变过程;同理,由循环加卸载曲线可获得围岩剪切模量的峰后演变规律。3围岩力学和变形3.1围岩应力的统一根据平衡方程式(1)、屈服准则式(2)及边界条件式(10)的第一式,应力可统一表示为其中,式中:σi-1为Ri-1处围岩径向应力。由几何方程式(式(4))、本构方程(式(7))及应力解析式(式(11)),可得围岩应变和位移表达式:式中:Ai为积分常数。3.2峰前弹性区域krr由各相邻变形环交界处变形连续条件,即式(10)第二式,可得4围岩应变的计算由围岩强度和变形参数在峰后的渐进演变过程式(8)可知,围岩强度和变形参数与劣化指标密切相关。由洞室围岩的一般变形规律可知,围岩塑性变形随着巷道半径的减小而不断增大,即近巷围岩破坏最严重。因此,处于塑性状态的岩体由第i+1环再破坏进入第i环的变形条件为:第i+1环围岩在r=Ri处的塑性剪应变等于βi。将各环围岩应变表达式,即式(13)和(15)代入式(8)可得由弹塑性交界面处可知,βk=0;式(17)最后一式(i=k+1)可化简为将式(17),(18)联立方程组,可得各环半径Ri。5围岩力学特征洞室围岩力学参数:初始地应力20MPa,洞室半径R0=3m,完整岩体剪切模量G=4.0GPa,完整和破裂岩体的黏聚力分别为1.0和0.7MPa,相应的内摩擦角分别为30°和22°,围岩进入残余阶段的塑性剪应变β*=0.008,在各环内剪切模量与完整岩体相同,即λi=1。为了保证准应变软化解的正确性,将软化区分为50环,即k=50。本文认为岩石材料力学性质呈线性变化,因此由式(9)可得围岩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在峰后各环内的值,如图4所示。将相应的力学参数代入式(17),计算得到围岩残余区和软化区半径分别为R1=2.81R0,Rk=4.08R0,并将围岩应力分布形式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如图5所示。结果表明:将软化区分为50环的计算结果与分500步卸除内压的数值方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岩体软化过程中,变形特性同样随围岩畸变变形的增大而不断劣化,进而使围岩产生较大的变形。假设变形参数在软化区同样呈线性变化,当破裂区剪切模量劣化系数ξ1分别为1.0,0.5和0.3时,其在峰后的演变曲线如图6所示,分析3种情况下围岩变形规律。围岩变形特征曲线变化规律如图7所示。3种情况下其软化半径Rk分别为4.077R0,4.083R0以及4.089R0,破裂半径Rs分别为2.80R0,2.91R0以及2.99R0,软化区半径变化不大,破裂区有较小幅度的增加;临空面围岩量纲一的变形分别为28.55,35.55和44.62,最大差值为56.34%,其随ξ1的减小明显增大。因此,考虑破裂状态下围岩变形参数劣化能够反映地下工程中围岩大变形现象。6岩相储层变形参数分析通过“多阶脆塑性力学模型”对围岩应变软化行为进行弹塑性分析,得到了考虑围岩力学和变形性能劣化的解析表达式,并通过算例对结果进行验证,得到了如下主要结论:(1)认为洞室围岩在足够小的局部范围内材料参数保持不变,且符合弹塑性基本方程,得到了针对岩体应变软化行为的“多阶弹塑性模型”基本方程。(2)考虑岩土类材料应变软化特性,采用MohrCoulomb准则和非关联流动法则,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与饮料行业:啤酒与麦芽行业市场分析与品牌竞争策略
- 工业互联网网络运维 课件 任务5.6-4 边缘网关管理-网关工程下载
- 斜井定方位定射角射孔技术及应用
- 2025年全球数字生态状况报告 -LUMA is pleased to present our 2025 State of Digital report
- XX县XX幼儿园幼儿健康状况登记表
- 数理方法题目及答案
- 第三版《大学英语》1教案Unit
- 四川通信安全员考试试题及答案c类
- 胎心监护仪器试题及答案
- 养蜂公司管理办法
- 2025年中小学校长选拔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自动驾驶车辆的事故责任归属法律问题研究
- 银行客户黑名单管理办法
- 安全应急培训课件
- 餐饮废水排放管理办法
- 2025年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作风负面清单管理办法
-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护理
- 2025至2030中国西餐厅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医德医风培训
- 社保基金监督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