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评估模型_第1页
心血管疾病的评估模型_第2页
心血管疾病的评估模型_第3页
心血管疾病的评估模型_第4页
心血管疾病的评估模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定模型多个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最后转归,有其本身的疾病发展规律,临床上探索出多个疾病的风险评定模型,转化为多个评分工具来预测疾病的发生、危重程度和预后转归的概率可能性评定,为临床医生、防止和康复医生等提供诊疗根据,已成为重要的临床工具,例如房颤CHA2DS2-VASC评分来预测脑中风发生风险,指导临床医生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品的原则。评分工具是综合临床,血液学检测、影像学检测等多个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做出综合判断,是临床重要的疾病检测手段之一。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年中国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高于肿瘤及其它疾病。都市CVD死亡率为261.99/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36.21/10万。年中国35~74岁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男性0.7%,女性1.0%。近30年来,心衰患病率随着年纪增加明显上升,引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已从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转为冠心病。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的初步成果:现在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纪为(66±15)岁,呈上升趋势,54.5%为男性,纽约心脏协会心功效Ⅲ~Ⅳ级占84.7%。心力衰竭的重要合并症构成发生明显变化,瓣膜病所占比例逐年下降,高血压(54.6%)、冠心病(49.4%)及慢性肾脏病(29.7%)成为重要合并症。感染仍是心力衰竭发作的首要诱因,占45.9%,另首先为劳累或应激反映(26.0%)以及心肌缺血(23.1%)。心力衰竭是CVD疾患的最后发展阶段,随着中国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长久生存率明显增加,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所占比重会更高。心血管疾病已经是当代社见面临的严峻问题,检测技术的发展为疾病的诊疗提供了重要保障,但面对广大的人群仅靠单一技术难以筛选目的人群,风险评定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风险评定模型是基于前瞻性人群研究,根据危险因素与发病的关系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简易的风险评定工具,虽有局限性但为临床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临床上惯用的风险预测评定模型重要涉及下面几个。CVD涉及冠心病事件(Coronaryheartdisease)和脑卒中(stroke)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烟等;健康风险评定是一种有效的鉴别高危人群的办法;风险评定本身也是一种健康管理的激励机制;对危险因素的干预能有效的减少健康风险,从而延缓疾病发生。一、健康管理和健康风险评定健康管理是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方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集体和社会的主动性,有效地运用有限的资源来达成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风险评定是健康管理过程中核心的专业技术部分,并且只有通过健康管理才干实现,是慢性病防止的第一步,也称为危险预测模型。它是通过所收集的大量的个人健康信息,分析建立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危险因素与健康状态之间的量化关系,预测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由于某种特定疾病造成死亡的可能性,并据此按人群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控制与干预,以协助政府、公司、保险公司和个人,用最少的成本达成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风险评定最惯用的办法是多因素模型法,它建立在多因素数理分析基础上,即采用统计学概率理论的办法得出患病危险性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能同时涉及多个危险因素,惯用的有多元回归(logistic回归和Cox回归)。险度),由于方程的成果反映了个体重要危险因素的综合发病或死亡危险,也被称为综合心血管病危险(totalrisk)。绝对危险度是以人群的平均危险因素水平和平均发病率对Cox生存函数进行调节,如10年发病危险概率(P)的计算公式为:其中,β1至βp为各危险因素不同分层的偏回归系数,x1…xp为每个人各危险因素的水平,M1…Mp为本人群各危险因素的平均水平。S0(t)为在t时间(如)的平均生存函数,即危险因素平均水平时的生存函数。1993年,新西兰成为最早引入“综合风险”进行高血压管理的国家。同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TheNationalCholesterolEducationProgram,NCEP)提出将血脂管理与其它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管理结合起来。之后,欧洲心脏病协会、欧洲动脉硬化协会、欧洲高血压协会建议将多个危险因素的综合危险作为冠心病防治指南中进行降压、降脂治疗的重要原则,并且,国际上多家心血管病协会都在疾病防治指南中采用了综合危险的概念,并在实际中应用。心血管疾病危险预测模型的典型代表是Framingham心脏研究建立的冠心病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被用于预测不同危险水平的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如)发生冠心病危险的概率。西方国家多以Framingham心脏研究建立的风险评定模型为基础,制订适合本国的综合危险评定指南。由于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对象是美国白人,有研究显示其预测成果并不合用于全部人群(不同地区或不同民族的人群)。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也运用自己的研究队列建立了适宜本民族人群特点的预测模型。二、心血管疾病风险评定心血管疾病防止实践的进展很大程度得益于对多个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肥胖等)的研究,其发病是多个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成果,如何根据多个危险因素水平综合评定个体将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绝对危险,方便对处在不同危险等级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力度的干预是现在心血管防治领域的热点,而心血管疾病危险预测模型就是以与否发病或死亡作为因变量,以危险因素为自变量,通过logistic回归和Cox回归建立回归方程,预测个体在将来某个时间(5年或)心血管疾病发病或死亡的可能性。(一)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评定模型现在全球已有多个心血管风险评定工具,如弗明汉(Framingham)危险评分、ATP-Ⅲ、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分(EURO-SCORE)、Reynolds、心血管风险评分(QRISK)、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协会(WHO/ISH)和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CardiovascularDisease,ICVD)风险评定等;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根据Framingham心脏研究发展而来的Framingham风险评分。这些评定模型存在以下局限性:(1)衍生于特定的白种人群;(2)仅限于评定冠心病风险。为克服这些局限性,美国国立心脏、肺和血液研究所决定联合美国心脏病学院(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ACC)、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以及其它专业学术组织共同制订新的风险评定指南和工具。在历经6年严谨、科学和客观的制订过程之后,年终由ACC和AHA共同公布了《ACC/AHA心血管风险评定指南》。新指南借鉴Framingham心脏研究建立风险预测公式的经验,建立了基于汇总队列公式的新型心血管风险评定工具,同时解答心血管风险评定中的两个核心问题:(1)定量风险评定后新型危险因素的应用价值;(2)长久(≥或终身)风险评定的方略,旨在为指导一级防止的心血管疾病定量风险评定提供全新工具和理念。多个风险评定模型各有优势和各自的针对性,详见表1.表1心血管风险评定工具比较评定工具纳入研究研究人群发表时间危险因素评定终点采用指南Framingham-CHDFramingham欧洲裔美国人,无CHD男性2489名,女性2856名,年纪30~74岁,随访1998年纪、性别、TC、LDL-C、HDL-C、血压、糖尿病和吸烟风险:心绞痛、MI和CHD死亡—ATP-ⅢFramingham欧洲裔美国人,无CHD男性2489名,女性2856名,年纪30~74岁,随访年纪、性别、TC、HDL-C、血压、血压治疗状况和吸烟风险:MI和CHD死亡NCEPATP-ⅢEURO-SCORE12Cohorts欧洲12个国家人群,无CVD男性88080名,女性117098名,随访270万人年年纪、性别、TC、HDL-C、血压和吸烟风险:CHD死亡、卒中死亡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Lloyd-Jones/FraminghamalgorithmFramingham欧洲裔美国人,无CVD男性3564名,女性4362名,年纪50岁,随访111777人年年纪、性别、TC、血压、糖尿病、现在吸烟和BMI终身风险:MI、冠状动脉缺血、CHD死亡、心绞痛、缺血性卒中、间歇性跛行、其它的心血管因素死亡IAS血脂异常管理全球推荐ICVDUSA-PRC中国人,无CHD和卒中男性4890名,女性5013名,年纪35~59岁,平均随访15.1年年纪、性别、血压、TC、BMI、吸烟和糖尿病风险:MI、卒中和心血管疾病死亡心血管疾病一级防止中国专家共识Reynolds-womenWomen’sHealthStudy欧洲裔美国人,健康女性24558名,年纪≥45岁,随访10.2年年纪、TC、HDL-C、hs-CRP、血压、HbA1c、吸烟和早发MI家族史风险:MI、CHD死亡、卒中、卒中死亡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Reynolds-menPhysiciansHealthStudy欧洲裔美国人,无糖尿病和CVD,男性10724名,年纪≥50岁,随访10.8年年纪、TC、HDL-C、hs-CRP、血压、吸烟和早发MI家族史风险:MI、CHD死亡、卒中、卒中死亡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Framingham-GlobalFramingham欧洲裔美国人,无CVD男性4419名,女性4522名,年纪30~74岁,随访年纪、性别、TC、HDL-C、血压、血压治疗状况、糖尿病和吸烟风险:MI、CHD死亡、卒中、卒中死亡和心力衰竭—QRISK2QRESEARCH英国人(占96.5%),无CVD和他汀使用史,男性1136761名,女性1149054名,年纪35~74岁,随访1600万人年年纪、性别、血压、血压治疗状况、吸烟、TC/HDL-C、早发CHD家族史、BMI、社会剥夺、类风湿关节炎、心房颤动、慢性肾脏疾病风险:MI、心绞痛、卒中和TIA英国NICE血脂管理指南WHO/ISH——年纪、性别、血压、吸烟、TC和糖尿病风险:致死性MI或卒中,非致死性MI或卒中—PooledCohortRiskEquationsARIC,CARDIA,CHS,Framingham欧洲和非洲裔美国人,健康人,男性10745名,女性13881名,年纪40~79岁,随访>年纪、性别、TC、HDL-C、血压、血压治疗状况、糖尿病和现在吸烟状况风险:CHD死亡、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卒中ACC/AHA控制胆固醇减少ASCVD风险指南注: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BMI:体质指数,CHD:冠心病,CVD:心血管疾病,HbA1c:糖化血红蛋白Alc,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s-CRP:高敏C反映蛋白;LDL-C: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I:心肌梗死;TC:总胆固醇;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Framingham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Framingham心脏研究团体于1967年创立,以年纪、血清总胆固醇、收缩压、体质量、血红蛋白、吸烟和心电图异常共7个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发生之间关系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1991年AnderSon等扩大样本量,纳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发病的影响,开发了预测冠心病的参数方程。与logiStic回归模型相比,该方程可提供不同时间长度的风险预测值,且其数据库更大、更新,为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评定奠定了基础,缺点是研究人群单一,为美国白种人。1998年WilSon等基于Framingham心脏研究社区队列(共5345例、30~74岁)的前瞻性单中心研究,将美国第五次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定义的血压分级和NCEP定义的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分类纳入冠心病预测方程。Framingham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最后完善,NCEP成年人治疗组提出Framingham风险评分(FraminghamRiskScore,FRS)。ATPⅢ提出:冠心病重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高血压(血压>140/90mmHg或正使用高血压药品治疗)、低HDL-C(<40mg/dL)、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一级亲属中冠心病发病男性<55岁、女性<65岁)和年纪(男性>45岁、女性>55岁)。HDL-C>60mg/dL(1.55mmol/L)时,可抵消1个危险因素。含有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可用FRS评定将来冠心病风险,根据风险值决定LDL-C目的值和变化生活方式及药品治疗的阈值。FRS纳入的指标未涉及糖尿病,而是将糖尿病、有症状的颈动脉疾病、外周动脉疾病和腹主动脉瘤提高为冠心病的等危症,含有任何一项者将来发生冠心病的风险>20%。FRS的提出基于多项随机临床实验,应用于初级防止的高危心血管疾病人群,为其提供总体心血管疾病风险评分。FRS评分不需要验室成果[以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替代TC和HDL-C],其重点关注高危人群的血脂、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且含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后在其基础上有延伸了各个亚组人群的风险分析模型,例如开发雷诺风险评分(ReynoldsRiskScore,RRS)以评定女性的心血管事件(涉及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并于公布合用于男性的RRS。Framingham风险评分具体使用办法:根据胆固醇水平和非胆固醇因素计算个体将来冠心病发作几率。非胆固醇因素又分为高危因素、重要危险因素和其它因素。高危因素涉及:糖尿病;已经含有冠心病的证据,例如有过心脏病发作,做过搭桥手术等;心脏外的动脉已经发生动脉硬化;动脉硬化能够造成末梢血液循环障碍、腹主动脉瘤和中风等。重要危险因素涉及:男性>45岁,女性>55岁;吸烟;高血压(>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高血压病治疗);高密度脂蛋白<40mg/dl;一级亲属中<55岁男性发生冠心病史,<65岁女性发生冠心病史。含有高危因素中任何一项者在十年中发生心脏病或心脏病复发的可能性>20%(即心脏病危险>20%);含有0~1个重要危险因素者十年心脏病危险>10%;含有2项,或2项以上重要危险因素者十年心脏病危险能够是<10%,10~20%,或>20%。其它危险因素涉及:肥胖、高饱和脂肪酸和高胆固醇饮食、运动少和高半胱氨酸和脂蛋白a水平升高。即使在Framingham危险评分计算公式中不涉及这些因素,仍然被认为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AHA/ACC公布有关心血管风险评定新指南,即汇总队列方程。该风险评分通过分析一系列含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队列研究,如Framingham原始和后裔研究、心血管健康研究、年轻人冠状动脉风险发展研究和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等,为40~79岁的非西班牙裔美国黑人和白人提供了按种族和性别分类的预测办法,能预测此后内发生初次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硬终点事件(涉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死亡或致死性、非致死性卒中)的风险。对20~59岁人群还可计算终身风险,建议从20岁开始每4~6个月进行1次风险评定。对于20~79岁无ASCVD的成年人,每4~6年评定传统的ASCVD危险因素;对于40~79岁无ASCVD的成年人,每4~6年评定ASCVD风险是合理的;对于20~59岁无ASCVD且短期风险不高的成年人,能够考虑根据传统危险因素评定30年或终身ASCVD风险。ACC与AHA联合公布“\o""ACC/AHA心血管风险评定指南”。该指南以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性事件风险作为首要关注对象,不再强调胆固醇等单项指标达标值。该指南同时提供风险预测附加公式,并提出不同人群高危者的识别办法和重要干预方法(见下图:传统危险因素涉及年纪、性别、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血压治疗状况、糖尿病和现在吸烟状况。)。参见AHA/ACC参见AHA/ACC二级防止指南和成人防止指南:减少胆固醇、控制肥胖、改善生活方式患者与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参见NHLBI小朋友心血管风险控制指南和参见NHLBI小朋友心血管风险控制指南和成人防止指南;减少胆固醇、控制肥胖、改善生活方式患者与否患者与否〈20岁或〉79岁 是 否同患者沟通风险数据,参见成人防止指南;减少胆固醇、控制肥胖、改善生活方式同患者沟通风险数据,参见成人防止指南;减少胆固醇、控制肥胖、改善生活方式20~79岁人群,每4~6年评定传统危险因素;40~79岁人群,每4~6年应用汇总队列公式评定风险风险 ≥7.5%风险〈7.5%2020~50岁人群,评定30年或终身风险图1《年ACC/AHA心血管风险评定指南》推荐的风险评定流程十年风险定义为发生初次ASCVD的风险,聚集队列方程(PooledCohortEquations,表2):聚集队列方程运用在线计算器或手机软件评定个体将来ASCVD发生风险(致死性及非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及脑卒中)。聚集队列方程的建模数据来源于美国心肺和血液研究所的多项大型队列研究(ARIC研究、CARDIA研究、Framingham研究等),模型涉及性别、年纪、种族、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收缩压、与否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糖尿病、吸烟等项目。成果显示该模型能较好预测将来ASCVD的发生风险(AUC:男性0.713,女性0.818)。美国卒中一级防止指南建议使用聚集队列方程计算将来ASCVD发生风险,对风险超出10%的高危人群建议使用阿司匹林防止卒中的发生。美国胆固醇治疗指南推荐可使用该工具评定将来ASCVD发生风险,用于指导他汀治疗的启动时机及治疗强度,如对不伴临床ASCVD及糖尿病,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70~189mg/dl的40~75岁个体,当其ASCVD风险≥7.5%时可考虑启动中高强度他汀治疗,而对年纪40~75岁不伴临床ASCVD且LDL.C在70~189mg/dl的糖尿病患者,当其ASCVD风险≥7.5%时应启动高强度他汀治疗,否则,应启动中档强度他汀治疗。聚集队列风险评定方程自发表至今也存在一定争议,部分外部人群验证显示该风险评定模型可能会高估ASCVD风险。(三)SCORE评定,欧洲Conroy等基于大型、前瞻性的欧洲队列数据,共12个队列,205178例(女88080例,男117098例)受试者的资料,开发了系统性冠状动脉风险评定模型(systematiccoronaryriskevaluation,SCORE)。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ESC)针对已知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或1型糖尿病伴靶器官损害、慢性肾病等已经处在极高或高风险之外的人群,推荐SCORE评定。年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推荐SCORE评定。英国开发了更适合英国人群的心血管风险评分(QRISK),涉及年纪、性别、收缩压、吸烟、TC/HDL-C比值、BMI、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降压药品治疗及社会剥夺等危险因素,可评定心血管疾病风险。,Hippisley-Cox等将上述风险评分进一步改善,纳入种族、心房颤动、慢性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高风险因素,开发了QRISK2风险评分。英国国家健康与保健机构研究所建议根据QRISK2计算的ASCVD风险≥10%者,予以阿托伐他汀20mg/d作为一级防止。(四)WHO/ISH心血管疾病风险评定有关研究WHO/ISH《心血管疾病防止指南》中有关心血管疾病风险评定和管理的指导意见,针对含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但尚无明确临床症状者,对流行病学数据进行统计建模,提出分别合用于WHO14个流行病学亚区的风险预测图表,根据性别、年纪、收缩压、TC、吸烟和糖尿病6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测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或卒中)风险,根据风险水平予以具体的干预方法。这是第一种能够在全世界范畴使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工具,对筛查高危人群,合理配备卫生保健资源起了重要的作用。WHO先后将该指南以6种语言出版,方便卫生工作者使用。发表的中文版《心血管疾病防止:心血管风险评定和管理袖珍指南》对我国心血管风险评定的发展有较好的借鉴和增进作用。(五)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评定办法的发展为探讨中国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发病的关系,建立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预测模型,中国多省市队列研究(Chinamulti-provincialcohortstudy,CMCS)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1992年建立的11个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31728例的基线危险因素水平和1992-发生的心血管病事件(涉及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脑卒中事件)进行分析,建立了危险因素与ICVD事件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同时将Framingham模型应用于11个省市队列,发现其高估了我国人群冠心病的发病危险。ICVD风险评定模型的建立为评价人群心血管疾病负担以及如何合理分派和使用卫生资源提供了科学根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牵头的国家“十五”攻关“冠心病、脑卒中综合危险度评定及干预方案研究”课题组,结合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高的特点,根据中美心肺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中国人群队列资料(共9903例、35~59岁、平均随访15.1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拟合最优预测模型,校正危险因素长久变化的影响,纳入年纪、性别、收缩压、总胆固醇、BMI、吸烟及糖尿病7个危险因素,开发了适合我国人群的ICVD发病风险评定工具。同时将校正的Framingham模型和该课题开发的评定工具应用于1993-1994年建立的中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队列的17329例受试者,成果前者明显高估了该人群的冠心病风险,并低估了ICVD风险;而后者能够更加好地评定该人群ICVD的风险。《中国心血管病防止指南》根据我国2项大型队列研究(CMCS和中美心肺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中国人群队列)建立的中国人群ICVD总体危险评定工具提出了“国人ICVD发病危险评定方案”及3种工具[评分表法、(网络)直接计算法、发病危险彩图法]。“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评定方案”是迄今为止基于中国人群研究数据最大、最新的评定方案,提出后被广泛应用,对筛查高危人群,做好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关心血管疾病风险评定,国内外先后公布了多个评定工具。基于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评定工具最具代表性,应用范畴最广。WHO/ISH风险预测图及“国人ICVD发病危险评定方案”等基于中国人群队列的评定工具可较精确的评定中国人群ICVD风险。通过心血管疾病风险筛查和评定有助于通过实施规范有效的一级防止,减少发病率和病死率,减轻疾病带来的社会和经济负担。但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新的危险因素出现以及检测手段的改善,各风险评定工具均是基于既往数据库,难免存在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六)心房颤动致脑中风风险的评定心房颤动患者不排除有一定程度的心脏病,需要通过血栓风险评定体系进行危险因素的鉴定,大多数心房颤动患者都死于脑血栓,因此,对于心房颤动疾病的治疗引发国际上的广泛关注,笔者推荐使用CHADS2简易评分法,也就是对患者的血压、心律等进行测量,特别是糖尿病患者要予以高度的重视,此风险评定系统也分为不同的等级,随着等级的升高其患有脑血栓的概率也会增大,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低危患者外其它等级的患者都要采用抗凝治疗,这是一种防止脑出血的有效手段,能够机体的凝血时间来调节原则化比值,确保风险评定系数在二到三之间,一旦超出这个范畴,患者及容易发生危险,尽管现在这一评分体系还没有不适应的患者,但还需要不停的研究与创新,尽量提高治疗的效果并缩短治疗时间。另首先,就是心房颤动患者的出血风险评定,与之前的风险评定类似,抗血栓质量需要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灵活的修改治疗方案,但医师一定要控制好出血的风险,临床评分原则涉及了肝肾功效、血压水平以及所服用药品的作用,这些评定因素都是衡量患者风险与获益的比值,只有谨慎、主动的选择抗栓药品与治疗办法才干更加好的防备心房震颤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卒中风险分层通过有关危险因素评定房颤患者并发脑卒中风险,根据得分判断患者危险程度,从而选择对应治疗方案。现在应用最多的是典型的CHADS2方案和晚近开始使用的CHA2DS2-VASc方案,同一患者的评定成果因不同的危险分层办法可能不同,并且会影响治疗方略。1、CHADS2评分年ACC/AHA/ESC房颤管理指南推荐CHADS2评分作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定分层办法,是现在较为惯用的分层方案,根据充血性心衰(1分)、高血压病(1分)、年纪≥75岁(1分)、糖尿病(1分)和既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