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汽车通用类试验_第1页
第5章 汽车通用类试验_第2页
第5章 汽车通用类试验_第3页
第5章 汽车通用类试验_第4页
第5章 汽车通用类试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1动力性试验§5.2操纵稳定性试验§5.3通过性试验§5.4舒适性试验§5.5可靠性试验§5.6电磁场辐射发射强度测量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1.1传统汽车动力性试验5.1.2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试验5.1.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试验5.1.4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性试验4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1.1传统汽车动力性试验第4章汽车法规类试验

最高车速试验直线道路上的最高车速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①标准试验规程(双方向试验)②单方向试验。考虑到风速,最高车速应按下式修正:5.1.1传统汽车动力性试验第4章汽车法规类试验

最高车速试验环形道路上的最高车速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

5.1.1传统汽车动力性试验第4章汽车法规类试验

加速性能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1)节气门全开起步加速性能试验。车辆由静止状态节气门全开加速到100(如果最高车速的90%达不到100,应取最高车速的90%向下圆整到5的整数倍的车速作为试验终了车速)。车辆由静止状态节气门全开加速通过400m的距离。记录以上项目的行驶时间。2)节气门全开超越加速性能试验。车辆由60节气门全开加速到100(如果最高车速的90%达不到100,应取最高车速的90%向下圆整到5的整数倍的车速作为试验终了车速),记录行驶时间。5.1.1传统汽车动力性试验第4章汽车法规类试验

加速性能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节气门全开起步加速性能试验,变化系数不应大于3%;节气门全开超越加速性能试验,变化系数不应大于6%。数据处理5.1.1传统汽车动力性试验第4章汽车法规类试验

爬陡坡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测试路段坡道长不小于20m,测试路段的前后设有渐变路段,坡前平直路段不小于8m,应为表面平整、坚实、干燥、坡度均匀的自然坡道(沥青路面或混凝土路面)。测试路段的纵向坡度变化率不大于0.1%,横向变化率不大于3%。5.1.1传统汽车动力性试验第4章汽车法规类试验

爬陡坡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1)规定坡道爬坡。汽车档位置于最低档,如有副变速器也置于最低档,自动档汽车置于D档(或按制造商要求),全驱车使用全轮驱动。将汽车停于接近坡道区域的平直路段上。起步后将节气门全开,在测试路段采集汽车的车速及发动机转速变化数据,爬坡中车速不断升高或趋于稳定通过测试路段,则爬坡成功并记录平均车速。爬坡过程中监视各仪表(如冷却液温度、机油压力)的工作情况;爬至坡顶后,停车检查各部位有无异常现象发生,并做详细记录。5.1.1传统汽车动力性试验第4章汽车法规类试验

爬陡坡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2)最大爬坡度。若没有制造商规定坡度的坡道,可增减装载质量或采用变速器较高一档(如Ⅱ档)进行试验。变速器使用最低档时的爬坡度:5.1.2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试验第4章汽车法规类试验

30分钟最高车速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30分钟最高车速试验可以在环形跑道上进行,也可以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将试验车辆加载到试验质量,增加的载荷应合理分布。使试验车辆以该车30分钟最高车速估计值±5%的车速行驶30min。试验中车速如有变化,可以通过踩加速踏板来补偿,从而使车速符合30分钟最高车速估计值±5%的要求。如果试验中车速达不到30分钟最高车速估计值的95%,试验应重做,车速可以是上述30分钟最高车速估计值或者是制造厂重新估计的30分钟最高车速。测量车辆驶过的里程S1,m。并按下式计算平均30分钟最高车速V30,km/h5.1.2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试验第4章汽车法规类试验

最高车速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将试验车辆加载到试验质量,增加的载荷应合理分布。在直线跑道或环形跑道上将试验车辆加速,使汽车在驶入测量区之前能够达到最高稳定车速,并且保持这个车速持续行驶1km(测量区的长度)。记录车辆持续行驶1km的时间。随即做一次反方向的试验,并记录通过的时间,按下式计算试验结果:5.1.2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试验第4章汽车法规类试验

加速性能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0—50km/h加速性能试验将试验车辆加载到试验质量,增加的载荷应合理分布。将试验车辆停放在试验道路的起始位置,并起动车辆。将加速踏板快速踩到底,使车辆加速到(50±1)km/h。如果装有离合器和变速器的话,将变速器置入该车的起步档位,迅速起步,将加速踏板快速踩到底,换入适当档位,使车辆加速到(50±1)km/h。记录从踩下加速踏板到车速达到(50±1)km/h的时间。再以相反方向行驶再做一次相同的试验。0—50km/h加速性能是两次测得时间的算术平均值。M1、N1类纯电动汽车加速性能试验5.1.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试验第4章汽车法规类试验

混合动力模式下的最高车速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将试验车辆加载到试验质量,增加的载荷应均匀地分布在乘员座椅上及货箱内。在直道或环道上使车辆加速到最高车速并维持该车速行驶1km以上,记录车辆持续行驶1km的时间。随即,在同样试验道路上以反方向重复上述试验,记录车辆持续行驶1km的时间。最高车速为上述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如果仅能进行单向试验,最高车速由以下公式修正后获得:5.1.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试验第4章汽车法规类试验

0—100km/h加速性能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将试验车辆加载到试验质量,增加的载荷应均匀地分布在乘员座椅上及货箱内。将试验车辆停放在试验道路的起始位置,并起动车辆。将加速踏板踩到底使车辆加速行驶;如果该车是手动变速系统,需要适时切换档位。记录从踩下踏板至车速达到100km/h所经历的时间。在同样试验道路上以反方向重复上述试验。加速时间为上述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对于最高车速在110km/h以下的混合动力汽车,可测试0—50km/h的加速性能,测试方法相同。5.1.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试验第4章汽车法规类试验

混合动力模式下的爬坡车速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将试验车辆加载到最大设计总质量,增加的载荷应均匀地分布在乘员座椅上及货箱内。把车辆放置在底盘测功机上,并对测功机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其适合试验车辆最大设计总质量值。调整测功机使其增加一个相当于4%坡度的附加载荷。将加速踏板踩到底使试验车辆加速或使用适当变速档位使车辆加速到最高爬坡车速。以±1km/h的速度公差维持该爬坡车速行驶1km,同时,记录持续行驶1km的时间t。调整测功机使其增加一个相当于12%坡度的附加载荷,重复上述试验,用下列公式计算试验结果:5.1.4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性试验第4章汽车法规类试验

直线跑道上的最高车速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为了减少道路坡度和风向(风速)等因素造成的影响,分别从试验跑道的两个方向进行试验,并尽量使用跑道的相同路径。测量试验单程所用的时间ti。试验中车辆行驶速度变化不应超过3%。每个方向上的试验不少于2次,所用时间四个“ti”的变化不超过3%。时间计算公式:试验速度计算公式:5.1.4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性试验第4章汽车法规类试验

环形跑道上的最高车速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记录汽车行驶一圈所用时间“ti”。汽车以最高车速在跑道上至少行驶三次,且不对转向盘施加任何动作以修正行驶方向。每次的测量时间相差不超过3%。时间计算公式:试验速度计算公式:5.2操纵稳定性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2操纵稳定性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2操纵稳定性试验5.2.1蛇行试验5.2.2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5.2.3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5.2.4转向回正性能试验5.2.5转向轻便试验5.2.6稳态回转试验5.2.7转向盘中心区操纵稳定性试验5.2.8主观评价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操纵稳定性试验定义:指驾驶员在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遵循驾驶员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在遇到外界干扰时,能够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汽车是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行驶的。由于受道路、交通状况的影响,汽车有时直线行驶,有时沿曲线行驶。出现意外情况时驾驶员还要做出紧急转向、制动等操作,以求避免事故。此外,汽车行驶中还不断受到地面不平和风力等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汽车应具备良好的操纵稳定性能。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2.1蛇行试验1.试验目的与待测变量蛇行试验属于驾驶员—汽车—外界环境组合而成的闭路系统性能试验。试验目的:评价汽车的随动性、收敛性、方向操纵轻便性及事故可避免性等。待测变量:转向盘转角、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通过有效标桩区时间和侧向加速度。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2.试验方法按要求在试验场地布置标桩10根。接通仪器电源,使之预热到正常工作温度。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2.试验方法试验汽车以近似基准车速1/2的稳定车速直线行驶,在进入试验区段之前,记录各测量变量的零线,蛇行通过试验路段,记录各测量变量的时间历程曲线及通过有效标桩区的时间。提高车速(车速间隔自行选择),重复上一过程,共进行10次。最高车速不超过80km/h。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3.试验数据处理及评价指标蛇行车速平均转向盘转角平均横摆角速度平均车身侧倾角平均侧向加速度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蛇行试验各变量的时间历程曲线5.2.2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1.试验目的与待测变量试验目的:通过测定从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开始到所测变量达到新的稳态值为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的瞬态响应过程,用时域的特征值和特征函数表示车辆瞬态响应特性,从而评价汽车的转向瞬态响应品质。待测变量:汽车前进速度、转向盘转角、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侧向加速度和汽车质心侧偏角。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2.试验方法汽车以试验车速直线行驶,先按输入方向轻轻靠紧转向盘,消除转向盘自由行程并开始记录各测量变量的零线,经过(0.2~0.5)s,以尽快的速度(起跃时间不大于0.2s或起跃速度不低于200(º)/s)转动转向盘,使其达到预先选好的位置并固定数秒钟,停止记录。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2.试验方法记录过程中保持车速不变。试验中转向盘转角的预选位置(输入角),按稳态侧向加速度值(1~3)m/s2确定,从侧向加速度为1m/s2

做起,每间隔0.5m/s2

进行一次试验。试验按向左转与向右转两个方向进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3.试验数据处理及评价指标(1)稳态侧向加速度值稳态侧向加速度值的确定有两种方法:用横摆角速度乘以汽车前进车速用侧向加速度计测量,要求加速度计的输出轴应与汽车纵轴垂直。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3.试验数据处理及评价指标(2)横摆角速度与侧向加速度的响应时间是指从转向盘转角达到稳定值的50%的时刻开始,到所测运动变量达到稳态值的90%时所经历的时间响应时间反映系统的灵敏特性。较大的响应时间不利于汽车的控制。较小的响应时间会得到驾驶员的好评。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3.试验数据处理及评价指标(2)横摆角速度与侧向加速度的响应时间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3.试验数据处理及评价指标(3)横摆角速度峰值响应时间是指从转向盘转角达到稳定值的50%的时刻开始,到所测变量响应达到其第一个峰值为止所经历的时间。(4)横摆角速度超调量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3.试验数据处理及评价指标(5)横摆角速度总方差(6)侧向加速度总方差(7)“汽车因素”,由横摆角速度峰值响应时间乘以汽车质心稳态侧偏角求得。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2.3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1.试验目的与待测变量试验目的:通过测定从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开始到所测变量达到新稳态值为止的时间内汽车的瞬态响应过程,确定汽车的横摆角速度频率特性,反映汽车对转向输入响应的真实程度。待测变量:汽车前进速度、转向盘转角、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2.试验方法汽车以试验车速直线行驶,使其横摆角速度为0±0.5(º)/s。作一标记,记下转向盘中间位置。然后给转向盘一个三角脉冲转角输入。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2.试验方法试验时向左或向右转动转向盘,并迅速转回原处保持不动,记录全过程,直至汽车回复到直线行驶位置。转向盘转角输入脉宽为0.3~0.5s,其最大转角应使本试验过渡过程中最大侧向加速度为4m/s2。转动转向盘时应尽量使其转角的超调量达到最小。记录时间内,保持油门开度不变。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3.试验数据处理及评价指标在专用信号处理设备或通用计算机上进行转向盘脉冲输入和横摆响应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分析,按向左与向右转分别绘制出汽车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图。幅频特性反映了驾驶员以不同频率输入指令时,汽车执行驾驶员指令失真的程度。相频特性则反映了汽车横摆角速度滞后于转向盘转角的失真程度。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3.试验数据处理及评价指标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试验按谐振频率f、谐振峰水平D和相位滞后角α三项指标进行评价计分。基于所绘出的幅频和相频特性图可确定这三项指标,根据标准《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及评价方法》可确定其评价计分值,从而对试验车辆的瞬态响应特性作出评价。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2.4转向回正性能试验1.试验目的与待测变量试验目的:鉴别汽车转向的回正能力。转向回正性能试验是汽车转向盘力输入的一个基本试验,用以表征和评价汽车由曲线行驶自行恢复到直线行驶的过渡过程和能力。待测变量:汽车前进速度、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2.试验方法(1)低速回正性试验试验汽车直线行驶,记录各测量变量零线,然后调整转向盘转角,使汽车沿半径为(15±1)m的圆周行驶,调整车速,使侧向加速度达到(4±0.2)m/s2,固定转向盘转角,稳定车速并开始记录,待3s后,突然松开转向盘并做一标记(建议用一微动开关和一个讯号通道同时记录),至少记录松手后4s的汽车运动过程。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2.试验方法记录时油门开度不变。对于侧向加速度达不到(4±0.2)m/s2的汽车,按所能达到的最高侧向加速度进行试验。试验按向左转与向右转两个方向进行,每个方向3次。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2.试验方法(2)高速回正性试验最高车速超过100km/h的汽车,进行本项试验。试验车速按被试汽车最高车速的70%并四舍五入为10的整数倍。接通仪器电源,使之达到正常工作温度。试验按向左转与向右转两个方向进行,每个方向3次。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2.试验方法试验汽车沿试验路段以试验车速直线行驶,记录各测量变量的零线。随后驾驶员转动转向盘使侧向加速度达到(2±0.2)m/s2,待稳定并开始记录后,突然松开转向盘并做一标记,至少记录松手后4s的汽车运动过程。记录时油门开度保持不变。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3.试验数据处理及评价指标横摆角速度时间历程曲线分两大类:收敛型与发散型。发散型,不进行数据处理;收敛型,按向左转与向右转分别确定下述指标。确定评价指标时,时间坐标原点以微动开关时间历程曲线上松开转向盘时微动开关所做标记为准。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3.试验数据处理及评价指标稳定时间残留横摆角速度横摆角速度超调量横摆角速度自然频率相对阻尼系数横摆角速度总方差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2.5转向轻便试验1.试验目的与待测变量试验目的:在汽车低速大转角下行驶时,通过测量驾驶员操纵转向盘力的大小来评价驾驶员操纵汽车转向盘的轻重程度。待测变量:转向盘作用力矩、转向盘转角、汽车前进车速和转向盘直径。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2.试验方法在试验场地上,画出双纽线路径,双纽线轨迹的极坐标方程为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2.试验方法在双扭线最宽处,顶点和中点(即结点)的路径两侧各放置两个标桩,共计放置16个标桩。标桩与试验路径中心线的距离为1/2车宽加50cm,或按转弯通道圆宽1/2加50cm。接通仪器电源,使之预热到正常工作温度。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2.试验方法试验前,使汽车沿双扭线路径行驶若干周,让驾驶员熟悉路径和相应操作。使汽车沿双扭线中点“O”处的切线方向作直线滑行,并停车于“O”点处,停车后注意观察车轮是否处于直行位置。双手松开转向盘,记录转向盘中间位置和作用力矩的零线。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2.试验方法试验时,使汽车以(10±2)km/h的车速沿双扭线路径行驶,待车速稳定后,开始记录转向盘转角和作用力矩,并记录行驶车速作为监督参数。汽车沿双扭线绕行一周至记录起始位置,即完成一次试验,全部试验应进行三次。测量记录过程中,驾驶员应保持车速稳定和平稳地转动转向盘,不应同时松开双手,在行驶中不准撞倒标桩。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3.试验数据处理及评价指标根据记录的转向盘转角和作用力矩,按双纽线路径每周整理成M-θ曲线或直接用计算机采样得到的上述参数,确定出汽车转向轻便性的各项参数。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3.试验数据处理及评价指标转向盘最大作用力矩均值转向盘最大作用力均值转向盘的作用功转向盘平均摩擦力矩转向盘平均摩擦力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2.6稳态回转试验1.试验目的与待测变量试验目的:测定汽车的转向特性及车身侧倾特性。QC/T480-1999《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及评价方法》规定,稳态回转试验不及格的车辆其操纵稳定性的总评价为不合格。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2.6稳态回转试验1.试验目的与待测变量需要测量的变量:主要有汽车横摆角速度、汽车前进车速和车身侧倾角。希望测量的变量:汽车质心侧偏角、汽车纵向加速度和汽车侧向加速度。

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2.试验方法稳态回转试验的试验方法有:定转向盘转角连续加速法定转弯半径法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2.7转向盘中心区操纵稳定性试验1.试验设备与待测变量试验设备:车速仪、转向盘力矩、转向盘转角测量仪、汽车操纵稳定性测试仪、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测量参数:汽车前进车速、转向盘转角、转向盘力矩、汽车横摆角速度、汽车侧向加速度、转向盘角速度。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2.试验方法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试验的初始状态为等速直线行驶,试验标准车速为100km/h,也可以100km/h车速为基准,提高或降低试验车速(车速间隔为20km/h)。试验时转向盘输入为振荡型转角输入,首选输入形式为正弦波,也可采用其他输入(如三角波输入)。转向盘输入频率的基准值为0.2Hz,频率偏差不应超过±10%。输入转角的幅值应足以使车辆的侧向加速度峰值达到基准值,允许的峰值偏差为±10%。为在侧向加速度1m/s2时获取良好的试验数据,并保证车辆及其子系统运行范围超出迟滞区,侧向加速度峰值的基准值为2m/s2,也可采用较小的值或不超过4m/s2的其他值。2.试验方法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当采用人工输入转向信号时,试验应当至少持续40s,以保证至少获取8个输入周期的数据。当受试验场地的限制不能获得足够长的一致性良好连续数据时,允许把一系列短数据进行组合用于试验分析。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应当保证有20个周期的数据并采用适当的数理统计方法处理试验数据,并将统计方法记入试验报告中。当采用转向机器人输入转向信号时,试验应当至少持续20s,以保证至少获取4个输入周期的数据。3.试验数据处理及评价指标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迟滞回线示意图回线组应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平均,推荐的方法是在所示区间A内的试验曲线上下两部分分别进行多项式拟合,拟合阶次值为3。数据处理时,首先确定数据横坐标区间,在该区间内按一定比例选取区间A,选取时应确保区间A足够大以覆盖所关心的数据区域,但应避免两端的滞回效应的影响,其所占横坐标区间的比例推荐值为50%~70%。5.3通过性试验5.3.1汽车地形通过性试验5.3.2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测量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3通过性试验汽车的通过性是指汽车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以及各种障碍的能力。根据地面影响汽车通过性的原因分类:支承通过性:主要取决于地面的物理性质和汽车的牵引能力;几何通过性:主要取决于汽车本身的结构参数和几何参数。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3.1地形通过性试验地形通过性是指汽车对某些特殊地形(如垂直障碍物、凸岭、水平壕沟、路沟等)的通过性能。一般情况下,只有越野车做该项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3.1地形通过性试验1.通过垂直障碍物试验选择3种不同高度的垂直障碍物,高度h=(2/3~4/3)rk

,宽度不小于4m,长度L不小于被试车辆的轴距。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3.1地形通过性试验1.通过垂直障碍物试验试验时,试验车辆全轮驱动,变速器和分动器都置于低挡。当前轮靠近障碍物时,将加速踏板踩到底,爬越障碍物时不得猛冲,以免损坏传动系部件。试验从最低障碍物开始爬越,根据通过情况,改变障碍物高度,直至试验车辆不能爬越为止,并将不能爬越的前一次所测值定为爬越的最大高度。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3.1地形通过性试验2.通过凸岭能力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3.1地形通过性试验2.通过凸岭能力试验试验时,试验车辆全轮驱动,变速器和分动器置于低挡,从坡度小的凸岭开始,低速驶过凸岭,然后根据通过情况,改变凸岭坡度,直至试验车辆不能通过为止,将试验车辆不能通过的前一次所测值定为能通过的最大坡度。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3.1地形通过性试验3.通过水平壕沟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3.1地形通过性试验3.通过水平壕沟试验试验时,试验车辆全轮驱动,变速器和分动器都置于低挡,先选择最窄的壕沟,低速通过壕沟,然后根据通过情况,逐次加宽壕沟,直至车辆不能通过为止,并将车辆不能通过的前一次所测值定为能通过的壕沟的最大宽度。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3.1地形通过性试验4.通过路沟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3.1地形通过性试验4.通过路沟试验试验时,试验车辆全轮驱动,变速器和分动器都置于低挡,低速通过路沟,由浅至深直至不能通过为止,通过时从与路沟成45°和90°角的两个方向进行,测定通过路沟的最大深度。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3.1地形通过性试验5.通过弹坑试验弹坑长度:L=4m、10m、14m、;弹坑深度h=1.75m、2m、3m。所规定档位,低速驶过弹坑。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3.1地形通过性试验6.涉水性能试验试验主要是考核汽车的涉水能力。试验最好在专用的涉水槽进行,水深可以调整。对于中大型载货汽车,水深为300~400mm,水槽长度不小于30m,宽度不小于4m。如果没有专用的涉水槽路,也可选择一般的自然河道。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3.1地形通过性试验6.涉水性能试验试验时,变速器用I挡或II挡,以5~10km/h的车速驶入水中,至水中央时停车熄火。5min后重新起动发动机,考核发动机是否可以起动,起动后是否工作正常。如果工作正常,继续行驶至出水,然后再反方向进行一次。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3.2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测量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包括最小离地间隙、纵向通过角、接近角、离去角、最小转弯直径、外摆值等。本节主要讨论最小转弯直径与外摆值的测量,其它几何参数的测量在本书第4章已有述及。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1.基本定义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指汽车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前转向轮处于最大转角状态下行驶时,汽车前轴距离转向中心最远的车轮轮胎胎面中心在地面上形成的轨迹圆直径,亦即前外轮转弯最小直径d1。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1.基本定义外摆值汽车或汽车列车以直线行驶状态停于平整地面上,过车辆最外侧的点向地面作与车辆纵向中心线平行的投影线。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2.试验条件试验场地为平整的混凝土或沥青地面,其大小应能允许车辆作直径不小于30m的圆周运动。试验车辆的轮胎、车轮定位参数和转向轮的最大转角应符合该车技术条件规定。汽车处于空载状态,只乘坐一名驾驶员。测量所用钢卷尺量程不小于30m,精度不小于0.1%。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3.试验方法(1)最小转弯直径测量汽车处于最低前进挡并以较低的车速行驶,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并保持不变,稳定后起动轨迹显示装置,车辆行驶一周,使各测点分别在地面上显示出封闭的运动轨迹,然后将车开出测量区域。用钢卷尺测量各测点在地面上形成的轨迹圆直径。测量时应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测量,并向左向右移动,读取最大值;取两个方向的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3.试验方法(2)外摆值测量在平整地面上画一直径为25m的圆周;在车辆尾部最外点和车体离转向中心最远点安装轨迹显示装置。汽车或汽车列车处于最低前进挡并以较低的车速进入该圆周内行驶,调整转向盘转角,起动车体离转向中心最远点轨迹显示装置,使轨迹落在该圆周上,记下这时的转向盘转角位置。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4舒适性试验5.4.1汽车平顺性试验5.4.2行驶舒适性试验5.4.3乘坐舒适性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4.1汽车平顺性试验汽车的平顺性主要指避免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和冲击使人感到不舒服、疲劳甚至损害健康,或使货物损坏的性能,它是现代高速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本节主要讨论客观物理量评价性试验。其试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T4970—2009《汽车平顺性试验方法》。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1.试验方法

脉冲输入行驶试验方法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2.检测结果评价

脉冲输入行驶评价方法

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

2.检测结果评价

随机输入行驶评价方法

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

5.4.2行驶舒适性试验根据GB/T17867—1999《轿车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来介绍有关行驶舒适性的相关要求。该标准规定了轿车操纵件的位置,把驾驶人手能伸及到的地方细分成若干区域,并指定在该区域安置对车辆安全操作有关的某个操纵件,并规定了多功能操纵件某些功能的组合和必要的指示器、信号装置的可见程度。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4.3乘坐舒适性试验根据GB/T12782—2007《汽车采暖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T12546—2007《汽车隔热通风试验方法》和QC/T658—2009《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性能道路试验方法》三项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来介绍汽车乘坐舒适性试验中有关温度调节方面的相关要求和试验方法。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5可靠性试验5.5.1常规可靠性行驶试验5.5.2加速可靠性行驶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汽车可靠性试验目的:对汽车产品进行可靠性预测和可靠性验证,也用于发现汽车产品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在汽车产品设计、制造和试用的各个阶段可能都需要进行可靠性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可靠性试验数据可由室内台架试验或整车可靠性行驶试验获得。室内台架试验可以严格控制试件载荷的加载情况,数据准确,重复性好,适合产品设计过程中及时发现设计缺陷。整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条件更接近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一般用于整车设计完成后的车辆定型试验,但受试验条件所限,试验样车数量不能太大。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整车24通道耐久实验室,通过台架为车辆加载24个受力方向来模拟各种恶劣路面情况,同时加载高强度的激励和震动。汽车行驶道路尽可能包括各地区典型道路,高速路、卵石路、比利时路、起伏路、标准坡道等,通过这些道路能够模拟客户使用中的最恶劣工况。在各种道路上行驶的里程分配参照汽车常规可靠性行驶试验里程分配的规定,客车在山路、凸凹不平坏路上行驶的里程不得少于总行驶里程的20%。汽车在平路上应以较高的车速行驶,不得脱挡滑行,试验中夜间行驶里程应不少于总里程的20%。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5.1常规可靠性试验1.试验准备1.试验道路选择2.试验车辆准备

3.试验仪器设备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2.试验方法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根据车型及用途不同,试验方法和要求也不相同。常规可靠性行驶试验按国标GB/T12678-1990《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执行。试验场内快速可靠性试验按各试验场标准要求执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3.试验数据处理1.行驶工况统计2.故障统计3.汽车可靠性评价指标4.威布尔分布的应用威尔分布:对于受高载荷的汽车零件,因载荷不断变化,其疲劳寿命可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因此汽车零件的疲劳寿命是一个随机变量,一般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和威尔分布。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4.汽车可靠性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1.平均首次故障里程(MeanTimeToFirstFailure,MTTFF)2.平均故故障间隔里程(MeanTimeBetweenFailure,MTBF)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5.5.2加速可靠性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加速可靠性行驶试验与常规可靠性行驶试验的试验设备、试验准备和试验数据处理方法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试验方法中的试验里程分配和驾驶操作内容。加速可靠性行驶试验的试验里程分配,需根据用户关联或试验场规范,从而确定试验车辆在试验场不同类型道路的行驶里程和工况分配。加速可靠性行驶试验的驾驶操作,需根据用户关联或试验场规范,从而确定试验场不同道路的驾驶操作,复现不同道路的驾驶工况。5.5.2加速可靠性试验第5章汽车通用类试验用户关联加速可靠性行驶试验规范设计流程5.6电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