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孔子思想核心是:“礼”、“仁”。——《论语》——共二十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类型
1、语录体
2、对话体
3、叙事体——“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诗、书、礼、易、春秋)【加上《乐经》,为“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注意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现象;识记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掌握文言虚词的运用;朗读与背诵;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预习检测注音:
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
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
曾(zēng)子
罔(wăng)殆(dài)诲(huì)女(rǔ)知之乎弘(hóng)毅(yì)然后知松柏之后凋(diāo)也通假字:说——悦女——汝知——智合作释疑1、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读准句读(dòu)。2、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有哪些?3、本文主要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成语学而时习之三省吾身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一日三省)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岁寒知松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分类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二课时预习检测1、试背诵《<论语>十则》的前五则;2、解释下列词语并识记:时习说愠君子吾日三省信传温故而知新罔殆女是知也时习:时常地复习。
说:通“悦”,愉快。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吾:第一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女:通“汝”,人称代词,你。是知也:这才是智慧啊。知,通“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固定句式:“不亦……乎?”
译作:“不也是……吗?”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快乐;第三句讲的是修身做人。“习”不仅指巩固所学,而且指要能悟出新意。“君子”的内涵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重点词语:
吾、日、三、省、谋、忠、交、信、传、习。这一则讲的是为人处世和学习的三种态度。其中:为人谋而不忠乎?——做事的态度;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交友的态度;传不习乎?——学习的方法、态度。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温故知新故:“旧”,与“新”相对,此处引申为“旧有的”、“原来的”。知:领悟。可:可以。以:凭借。为:作为。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思考:“学”和“思”的关系。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诲:教导。知之为知之:知道就是知道。为:就。是:判断动词。小结前五则哪些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1、2、3、4、5.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1、2.第三课时预习检测1、试背诵《<论语>十则》后五则。2、解释下列词语并识记:见贤思齐焉:弘毅:
凋:其恕乎:看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刚强,勇毅。凋谢。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翻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贤:贤人。齐:学习、看齐。内:对照自己。自省:自我反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三:泛指多数。行:同行。
焉:助词。
其:他们。善者:优点。
从:学习。如何理解“师”字?看看你们的周围,哪些人可以做你们的老师呢?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翻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士: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仁以为己任: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已:终止、停止。这一则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强调身怀抱负的人就该有坚毅的态度。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翻译: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岁寒:严寒时节。然:这样。后凋:最后凋落。延伸——“岁寒三友”
“四君子”如何理解本则的深刻含义?为人就如同松柏一样。松柏久耐霜寒,撑到最后,独做天地间最盎然挺立的绿树。君子亦是如此,混迹于浊世,才知道君子之正不与人苟容。要判断一个人是否正直,要历经考验才能得出结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翻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以:凭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