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_第1页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_第2页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_第3页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_第4页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土地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通道第一中学地理组什么是土地荒漠化?探究:土地荒漠化的类型:

沙漠化红漠化石漠化走进西北一、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西东西北地区干旱大陆性气侯西北地区位居大陆的腹部。若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东到太平洋为3400千米,西到大西洋为6900千米,北到北冰洋为3400千米,南到印度洋为2600千米。四周距离海洋遥远,加上周围高山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量远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少。因此气候干燥、日照强烈、雨量稀少、气温较差大、风沙频繁、植被稀疏低矮等,成为这一地区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新疆东部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部和东部,年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平均年温差一般为30~50℃,绝对温差可达50~60℃以上,“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这一地区气温变化剧烈的真实写照。沙漠南部的风沙日常占全年的1/3,如且末最多可达145天。甘肃民勤县1959年风沙日达148天,占全年日数的41%,持续时间最长可达17~18小时。西北地区干旱大陆性气侯特点(一)光照丰富本地区云量稀少,日照时数较长,全年实际日照时数达2550—350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达54.4—71.2亿焦耳/(平方米·年)。光照资源丰富,在全国仅次于青藏高原。这不仅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而且也为广泛利用太阳能提供了有利条件。(二)热量资源丰富,气温变化大西北地区与我国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较,气温偏高,除上述日照时间长,所得的太阳辐射能较多外,还由于地面干燥,太阳能消耗于蒸发方面较少,而用于增加地面和低层空气温度较多。加以盆地地形的影响,使得夏季灼热的空气不易外流,冬季冷空气流动也受到一定的阻隔,越过山地后又有下沉增温作用。本地区春季增温迅速,有利于作物播种,但春温变化剧烈,对农牧业发展影响很大。各地气温日变化都很大,年平均气温日振幅都高于11℃,南疆和河西走廊可达16—20℃。最大可达20—30℃。气温日变化大,对于作物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特别是甜菜、瓜果糖分的积累是很有利的。但气温日振幅过大,增加霜冻的威胁,为其不利的一面。本地区生长季气温较高,利于栽培温带作物,甚或水稻、棉花等喜温作物。(三)降水稀少、相对湿度小本地区是我国最干旱的区域。除高大山地及北疆西部的伊犁、塔城等地区外,全年降水量均不足250毫米。北疆地区因受北冰洋和大西洋气流的影响,平原地区年降水量为100—200毫米,南疆地区普遍不足80毫米,阿拉善地区东部在100毫米左右。新疆东部,甘肃西部不足30毫米,若羌一带约20毫米。年降水日数13天左右。哈密北部的淖毛湖戈壁,年降水量不足15毫米。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近20年平均年降水量仅6.3毫米,最少的一年仅0.5毫米。年降水日数不足10天。其南部觉罗塔格,甚至终年难见滴雨,成为全国降水最稀少的中心。山地的降水量受高度和坡向的影响很大。西北地区降水既少,而又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因而相对湿度很小,大部地区在60%以下,南疆、阿拉善地区约为45%。特别是在夏季,在高温、多风的情况下,相对湿度可小于30%,此时常出现干热风。干热风的出现,或由于沙漠干热气流的影响,或由于焚风造成,对农作物危害很大。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均可发生这种现象。(四)春季多大风当春季下层空气剧烈增温时,空气层结不稳定,风速增大,常有8级以上大风。特别是山谷隘口处,风力更大,如阿拉山口、老风口、达坂城、七角井等地,都是著名的风口。阿拉山口平均全年有155天出现大风,达坂城有128天。有时还有沙暴伴生,1993年5月5日甘肃、内蒙古、新疆发生巨大尘暴,金昌市5日下午平均风力7—8级,瞬间最大风力11级,风速最高达32m/s。对群众生命、交通、农牧业都带来很大危害。但是,这些风口,风力强而稳定,可用于发电。著名的沙漠介绍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毛乌素沙漠二、荒漠化的发展

“荒漠化”是法国植物和生态学家A.奥布雷维莱针对非洲热带草原退化为类似荒漠的环境变化现象,于1949年首次提出的。但荒漠化作为一个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引起重视,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生在非洲撒哈拉地带的连续干旱和随之而来的饥荒。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荒漠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从1977年世界荒漠化会议,到1990年内罗毕举行的荒漠化评估的特别顾问会议,从1992年的巴西里约热内卢环境发展大会,到1994年全球112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世界各国对荒漠、荒漠化及其过程进行了广泛研究,总结了荒漠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向,并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压力、管理失误、趋于严重内蒙古东南、毛乌素、科尔沁沙地近300年间,移民开垦、使农牧业边界向西北移西汉屯田,唐宋盲目开垦塔里木盆地南部沙漠边缘荒漠化的发展1.在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土地荒漠化呈点状及片状分布2.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常可以见到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3.在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由于过度樵采破坏,造成沙丘活化。荒漠中有地表径流通过或地下水出露、地势相对低平且地表主要由土状物质组成的地段,在天然状态下植被发育良好,经人工开发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兴建工厂和城镇,即成为绿洲。中国文献中的绿洲又称沃洲、沃野或水草田。这一提法既明确地把绿洲置于“瀚海”的背景之下,突出了它与广阔荒漠的依存关系,同时又强调了其水源丰富和土地肥沃的特点。英文绿洲(oasis)一词源自拉丁文,本义指利比亚荒漠中的肥沃土地,后来泛指荒漠中可居住且有水的地方,可见它也包容了土地的概念,与中文绿洲有异曲同工之妙。4.在内流河流和山麓冲击扇地区,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导致荒漠化发生与发展。资料: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流域面积相当于江苏、浙江两省的总和。它一直以在大漠深处滋润百万亩良田、在沿岸营造大面积胡扬林和绿色草原而闻名于世。然而这条创造伟大生命奇观的“生态河”,下游近1/4的河道已彻底断流,塔里木河正一节节地死去!据塔里木河管理局调查,塔河干流上共有引水口138个,其中上中游的河段就有134个。上游无节制的引水,使得下游来水急剧减少,比50年代减少约80%。河岸低缓坡度较小,扒个口子就可引出水来。80年代塔里木河76%的水由此流失。塔河中游因此形成了密如蛛网的河汊,湖沼遍布,洪灾频频,沙漠成了一片汪洋。下游却成大旱,在庄稼和果树最需要水的时候却没有水,棉花刚结出的桃、果树新生的果纷纷落地,农工们心疼得跺脚大哭。——这就是塔里木河的用水现状。

然而,更让人担忧的还是上游的突击开荒。有资料显示:在塔里木河源头的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河流域,计划2000年前开荒500亩。这项占该流域现有耕地(1060万亩)一半的大规模开荒工程,业已全面展开。专家们不无忧虑地说:“用不了多久,不堪重负的塔里木河必将逐渐干涸,下游库(库尔勒)若(若羌)400公里‘绿色长廊’变为古楼兰已为期不远!”据报纸记载,作为塔里木河最后终点的台特玛湖,如今黄沙无垠,已看不到任何湖的踪迹。这个100多平方公里的大湖曾经是“一望草湖,村舍不断。缩芦为室,水鸟群飞,一派江南景色”。如今,惟一能让人产生水的联想,只有这里的一座桥。但沙子已快淤满桥洞,一阵风吹来,流沙如水。5.近年来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各个居民点、厂矿、道路、开发区附近点状、线状荒漠化分布。水土流失酸雨城市垃圾成灾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

黄河山东段河水的含沙量最后的绿叶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什么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区域内,人类通过能动地控制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在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又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和本区域发展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和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内容: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荒漠化),资源开发问题(森林、湿地的合理开发)。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水土流失什么是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分析水土流失读右图:1、A、B、C、D四处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有何差异?为什么?2、根据上述分析总结,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3、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地表植被、地表物质构成等都能影响到水土流失量的大小。大到暴雨泥沙土质地AB小到中雨砾质地面CD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自然条件人类活动地面条件动力条件降雨量降水强度地质活动地表组成物质地貌形态植被状况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通过改变地表植被状况和地貌形态起作用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水土流失地区主要分布在耕垦历史较久的山区和丘陵地带。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感知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东、南、西、北方的边界在哪里?黄土高原包括哪些省区?感知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观察组图,注意图中哪些内容反映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黄土的特性黄土以粉沙颗粒为主无层理,但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崩解。

1、读图,比较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特点。

2、北方地区降水的季节特点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降水特点

1、读图,比较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特点。

2、北方地区降水的季节特点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降水特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植被破坏植被覆盖地表截留降水降低流速分散流量过滤淤泥固定和改良土壤毁掉了生态屏障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赖以生存在的环境造成河流水源枯竭、水土流失与风沙加剧水旱灾害日益频繁农业生产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植被良好植被破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植被破坏植被覆盖地表截留降水降低流速分散流量过滤淤泥固定和改良土壤毁掉了生态屏障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赖以生存在的环境造成河流水源枯竭、水土流失与风沙加剧水旱灾害日益频繁农业生产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植被良好植被破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土的特性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质构造植被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开垦陡坡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和采樵滥用土地探究练习

——将下列项目填在适当的方框内⑴粮食不足⑵开垦陡坡⑶扩大耕地面积⑷粮食产量下降⑸水旱灾害频繁⑹过度放牧和采樵⑺毁坏树木⑻燃料不足⑼住房不足⑽滥用土地⑾人口增长⑿水土流失严重AEIDKJHGFCBL水土流失的危害——

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黄河下游为什么会形成“地上河”?“地上河”有什么危害?水土流失的危害——

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观察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的位置,结合黄河含沙量的变化情况,两库面临的严峻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两库防洪、灌溉、发电等功能有何影响?三门峡小浪底水土流失的危害——

侵蚀和淤积侵蚀坡地:跑水、跑肥和跑土多雨地区:土壤酸化干旱地区:蒸发加剧,促进土壤次生盐碱化农作物减产淤积引发山区泥石流水土流失沙砾沉积严重破坏土地墒情水土流失的危害对山区的危害——侵蚀和淤积对下游的危害——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造成生态恶化——干旱灾害频繁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水土流失的治理回顾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和黄土高原的实际,在影响水土流失的诸因素中哪些是人类可以控制的,哪些是人类无法控制的?因此,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生物措施(恢复植被)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