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提能演练_第1页
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提能演练_第2页
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提能演练_第3页
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提能演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组基础巩固练1.下列有关首次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的科学家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因其观察到肺炎链球菌存在转化现象,且“转化因子”不是蛋白质B.格里菲思,因其发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培养基中会出现S型细菌菌落C.艾弗里,因其发现肺炎链球菌可以在小鼠体外发生转化的“转化因子”是DNAD.艾弗里,因其发现S型细菌的DNA能使死亡的R型细菌转化为活的S型细菌【答案】C【解析】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证明这种转化因子是DNA,也没有证明“转化因子”不是蛋白质,A错误;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发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培养基中会出现S型细菌菌落,B错误;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发现了肺炎链球菌可以在小鼠体外发生转化的“转化因子”是DNA,C正确;死亡的R型菌不能转化为活的S型细菌,D错误。2.(2022年广东名校段考)下图表示艾弗里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探究转化因子的实验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组培养基上出现两种菌落,主要是S型细菌形成的菌落B.乙组培养基上的菌落和甲组的相同,说明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C.丙组培养基上只有R型细菌,说明脱氧核苷酸不具有转化功能D.实验利用减法原理,逐一去掉不同成分以确定细胞提取物的转化活性【答案】A【解析】甲组培养皿中只有少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甲组培养基上主要是R型细菌形成的菌落,A错误;蛋白酶可将蛋白质水解,若乙组培养皿中和甲组情况相同,有光滑和粗糙两种菌落,说明其中转化因子仍然存在,由此可推测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正确;由于DNA酶可将DNA水解为小分子脱氧核苷酸,丙组未发生转化,只有R型细菌,说明脱氧核苷酸不具有转化功能,C正确;本实验通过加蛋白酶和DNA酶分解相应的物质,将DNA、蛋白质分开,用单一成分进行研究,利用了“减法原理”以确定细胞提取物的转化活性,D正确。3.(2021年广东学考)艾弗里在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用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制成提取液,将其加入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再加入不同的酶,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组别12345酶无蛋白酶RNA酶酯酶DNA酶得到的菌落R型、S型R型、S型R型、S型R型、S型R型A.该实验应用“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B.该实验属于对比实验,无空白对照组C.第2组实验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第5组实验证明了DNA不是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应用“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A正确;该实验属于对照实验,其中第1组为空白对照,B错误;第2组实验中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后仍出现S型细菌,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第5组实验中DNA被DNA酶水解后只出现R型细菌,没有发生转化,说明被分解的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4.下列关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以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答案】B【解析】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针对自然界中各种生物而言的,即凡有D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均为DNA(包括一切细胞生物及DNA病毒),只有无DNA的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才为RNA。5.如图是某种高等植物的病原体的遗传过程实验,通过分析可知这种病原体()A.寄生于细胞内,其遗传物质为RNAB.可单独生存,其遗传物质为蛋白质C.寄生于细胞内,其遗传物质为蛋白质D.可单独生存,其遗传物质为RNA【答案】A【解析】题中提到的病原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为病毒,而病毒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由题图可知,RNA能将亲代病毒的特征遗传给后代,而蛋白质不能,所以这种病原体的遗传物质是RNA。6.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个试管中,依次加入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和蛋白酶、RNA酶、DNA酶、酯酶的混合物,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A.3和4 B.1、3和4C.2、3和4 D.1、2、3和4【答案】D【解析】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号试管内因为S型细菌的DNA被分解,所以R型细菌不会发生转化,因此只有R型细菌;1、2、4三个试管因为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R型细菌只有一部分,故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存在。B组能力提升练7.(2022年广东模拟)PhaB法是一种间接检测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MTB)的方法,其基本原理如图所示。噬菌体能感染和裂解活的结核分枝杆菌,将DNA注入MTB菌体内,进入宿主菌体内的噬菌体可免受杀病毒剂的灭活,在MTB菌体内进行增殖,最后裂解MTB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又可感染一种作为指示细胞的快生长分枝杆菌,在24h内形成清晰的噬菌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haB法检测MTB能仅检测样本中的活菌数B.噬菌斑的数量越多,样本中的活菌数也就越多C.结核杆菌能为噬菌体的增殖提供能量和原料D.若杀病毒剂的量不足,则会导致检测结果偏小【答案】D【解析】由于噬菌体只会侵染活菌,因此该实验检测的是样品中活菌数,A正确;该实验中噬菌斑越多,说明侵染的噬菌体越多,即被噬菌体侵染的活菌数越多,B正确;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寄生,因而细菌能为噬菌体的增殖提供能量和原料,C正确;若杀病毒剂的量不足,则会导致未侵染的噬菌体侵染作为指示剂的快生长分枝杆菌,从而使噬菌斑数量增多,导致结果偏大,D错误。8.下面是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对此实验的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组上清液含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培养时间过短B.乙组沉淀物含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C.甲组新形成的噬菌体中的DNA不可能两条链都含有32PD.该实验进行了两次大肠杆菌的培养【答案】B【解析】甲组上清液含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培养时间过短,有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仍存在于上清液中,A正确;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如果不进行搅拌或搅拌不充分,外壳很难与细菌分离,导致乙组的沉淀物中有放射性,B错误;由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所以甲组新形成的噬菌体中的DNA不可能两条链都含有32P,C正确;由于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要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大肠杆菌分别培养噬菌体,以得到被35S和32P分别标记的噬菌体,然后再进行侵染细菌的实验,所以该实验进行了两次大肠杆菌的培养,D正确。9.(2022年河北大名一中模拟)回答有关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及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的问题:(1)该实验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选择14C和18O来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原因是_____。

(2)用35S标记的一组侵染实验中,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于上清液中,若沉淀物中也检测到大量的放射性,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而用32P标记的一组侵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于试管的沉淀物中。这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__________进入细菌的细胞中,__________仍留在外面。因此,________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3)在子代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________(填“32P”或“35S”)。

(4)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①实验材料:烟草花叶病毒(只由蛋白质和RNA组成)。②实验过程: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和RNA分别感染烟草,当用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________感染烟草时,烟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之,则烟草不感染病毒。

③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

【答案】(1)不能蛋白质和DNA同时含有C和O,选择14C和18O来分别标记会使蛋白质和DNA都被标记,从而无法区分(2)搅拌不充分DNA蛋白质外壳DNA(3)32P(4)②RNA感染病毒或患花叶病③RNA【解析】(1)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蛋白质和DNA同时含有C和O,选择14C和18O来分别标记会使蛋白质和DNA都被标记,从而无法区分,无法得出正确结论。(2)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体外,DNA进入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35S标记的蛋白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是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也就是搅拌不充分导致的。而用32P标记的一组侵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于试管的沉淀物中。这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体外,DNA进入大肠杆菌,因此DNA才是遗传物质。(3)若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由于DNA的复制属于半保留复制,32P标记脱氧核苷酸链被结合到子代的DNA分子中传递给子代新形成的病毒,因此子代中会检测出放射性同位素;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被标记的蛋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