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四川省岳池县第一2014-2015学年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选修1-9-1酝酿中的变革_第1页
联盟四川省岳池县第一2014-2015学年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选修1-9-1酝酿中的变革_第2页
联盟四川省岳池县第一2014-2015学年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选修1-9-1酝酿中的变革_第3页
联盟四川省岳池县第一2014-2015学年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选修1-9-1酝酿中的变革_第4页
联盟四川省岳池县第一2014-2015学年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选修1-9-1酝酿中的变革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九戊戌变法第一课酝酿中的变革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近代进步思想特别是维新思想的发展;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主张;公车上书、强学会的成立等基本史实。(2)过程与方法:结合相关材料分析维新变法的历史根源;分析康有为为新思想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戊戌变法背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19世纪末所面临的民族危机,增强历史的责任感与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和特点。教学难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教学课时1课时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本第120--124页重要知识并记熟,规范完成导学案内容。2、把导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课前预习一、19世纪晚期的内外局势——大势所趋1、世界趋势:经济上,开始向进发;政治上,进一步运行机制。变革,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2、国内局势:(1)政治:《》的签订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化进程;列强掀起,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2)经济:19世纪末中国得到初步发展,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二、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思潮的演进(一)新思想的出现1、林则徐、魏源:“”2、洋务运动:“”“求富”3、结果:未使中国富强(二)早期改良思想1、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3、目的:挽救民族危亡4、主张(1)思想:兼采西学,变法自强(2)经济: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3)政治: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进行自上而下的5、影响反映了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但对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三)康、梁等的维新思想1、康有为: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他的变法思想。2、梁启超:《实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等文,大力宣传思想。3、严复:创办《国闻报》,翻译《天演论》《原富》,被赞为“”。三、维新运动从理论走向实际——士人干政(一)公车上书1、起因:日本逼签《马关条约》。2、性质: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以社会政治力量表现出的群众性爱国政治运动。3、影响: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运动,社会影响极大。(二)士人干政1、创办报刊:为了争取更多的人支持和参与变法,康、梁等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宣传变法主张。2、成立学堂:成立强学会,以宣传维新,开启民智,带动时务学堂、南学会等纷纷建立。3、建立学会:保国会(1)成立时间:1898年4月(2)口号:“、、”(3)作用:推动了当时的爱国救亡运动;预示着戊戌维新高潮即将来临。教材助读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的认识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蒙上了一层儒学的外纱,从而使其思想具有“儒表西里”和“托古改制”的特点。《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体现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最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在《新学伪经考》中,康有为把西方的进化论同古文经传统文化相结合,否定中国古代史的历史循环论,阐述时代是不断变化的进步观点。《孔子改制考》将孔子当作民权、平等的倡导者,主张变革的先师,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依据。把西方的进化论、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这个特点,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他在封建势力面前的软弱。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但也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之所以具有中西融合的特点,这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特点以及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地位密切相关预习自测1、中国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是()A冯桂芬、王韬、李鸿章B冯桂芬、王韬、洪仁玕C冯桂芬、王韬、康有为D冯桂芬、王韬、郑观应2、19世纪60年代以后,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①主张进行“商战”,发展民族工商业②主张实行君主宪制③提倡兴办,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④提了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A民主共和思想B三权分立学说C君主立宪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4、维新派宣传变法理论的主要方式有()①兴办学堂②成立学会③办报纸④著书立说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使维新变法思潮迅速发展成为爱国救亡运动的政治事件是()A.《变法通议》的发表B.公车上书C.《中外纪文》的创办D.强学会的成立课内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材料一:自胶澳事后(德强占胶州湾、广州湾),瓜分豆剖,渐露机芽……自台湾事后……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二: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材料三:二千年来,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谭嗣同《仁学》材料四: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以为天下不可独任,要贵人以持天……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而人之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故天行人治,同归天演。——吴汝纶《天演论·序》请回答:(1)材料康有为担心什么事情的发生?(2)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有何特点?(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严复的维新变法主张有何异同?当堂检测1、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A.清政府增加了税收,减轻了还债压力B.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C.进一步破坏了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D.为无产阶级壮大并成为革命领导阶级奠基2、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可适用于对下列那一理论的评价()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3、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决定性因素为()A.康有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B.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C.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4、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幻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A、太平军B、洋务派C、维新派D、义和团5、变法维新的呼声早在19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经酝酿,但只有到甲午战争以后,它才发展成为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其社会条件不包括()A.“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B.“举步维艰”的民族工业初步发展C.“揭杆斩木”的农民运动初现端倪D.“自强新政”的洋务运动进展缓慢6、19世纪康梁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进一步”指的是()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④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7.“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一职,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这反映了维新派()①希望参与政治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④反对君主专制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③8.梁启超《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他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