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_第1页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_第2页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_第3页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_第4页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

两人都是中国公认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虽然毛泽东本人在历史分期问题上更倾向于郭沫若一些,但他确实不好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便认为解决历史问题还是自由争鸣为好。“百家争鸣”最初是毛泽东就中国历史问题的研究而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郭沫若范文澜课标要求: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难点:“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后,迫切需要发展经济文化。(2)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有必要调整科技文化政策。探究一、“双百”方针的提出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使其为社会主义服务。2.目的:3.提出时间及含义(1)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文学艺术上的百花齐放。(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含义(2)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4.影响:5.成就:(1)百家争鸣:成功解决生物学领域的摩尔根学派与李森科学派之争。(2)文学艺术:硕果累累。(文艺作品及期刊、电影等)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文艺期刊:1956年至1957年出现18种文艺期刊。电影作品:文艺作品及期刊:呈现繁荣景象,丰富人民生活。话剧《茶馆》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巴金等文艺界著名人士杨沫杨沫《青春之歌》封面话剧《关汉卿》话剧《文成公主》话剧《蔡文姬》话剧《茶馆》五朵金花探究二、曲折的年代1.曲折原因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到来,“双百”方针未能贯彻。(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蝉的歌》昆曲——《李慧娘》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被误批的作品2.曲折表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都受到很大影响。(作品被错误批判,知识分子受伤害)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作家团体、艺术演出团体、文艺刊物都被“砸碎”,正常的创作停止了,这时舞台上只剩下了八个“样板戏”,出现了“八亿人民八个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京剧《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白毛女》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只能跳忠字舞。忠字舞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用于广场(大场地)或游行的队列行进间的歌颂性群众舞蹈。主要动作有:双手高举表示对红太阳的信仰;斜出弓步表示永远追随伟大导师毛泽东;紧握双拳表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跳舞时手里还要挥动语录本(红宝书)或红绸巾作为道具。吴晗邓拓廖沫沙1966年4月,吴晗、邓拓、廖沫沙因合撰杂文集《三家村札记》而被定为“三家村反党集团”。提示:(1)不符合,违背了“双百”方针的宗旨。(2)不合适。因为,样板戏实际上是强行推行文艺的一言堂,与“双百”方针的宗旨背道而驰。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文艺形式多种多样,样板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样板戏大大束缚了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严重阻碍了文艺的繁荣发展。所以说,观点不合适。结合上述图片与所学知识,思考:(1)这种状况是否符合“双百”方针?(2)对于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的中国合适吗?为什么?1.背景:(党和政府的努力)(1)“文革”后,党和政府清算“左”倾错误,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的目标。(2)邓小平再次明确了文艺的目的(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并重申了贯彻“双百”方针的重要性。(3)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开展了以“五讲”“四美”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4)改革开放的开展、深入。(根本原因)探究三、文艺的春天2.成就:(1)文学艺术作品涌现。①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②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③反映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涌现。(《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

(2)学术讨论空前热烈。(3)21世纪以来,文学艺术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迎来新的春天。提示:(1)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制定对策、处理问题。(2)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这有利于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的长久发展。(3)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最基本的,且最主要的)讨论: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对我们当前的文艺科技有何启示?(结合建国以来,“双百”方针演变及发展历程考虑)“双百”方针提出贯彻活力初现1956年遭遇挫折“文化大革命”时期重现春天1978年后1.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讲述中不正确的是()A.即在艺术上“百花齐放”、在学术上“百家争鸣”B.学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C.主要是为了尽快把错误的学术倾向暴露出来D.当时的“百家争鸣”与两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在背景上并不相似C2.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驌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驌承认错误”。该谈话()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A3.爷爷说:“在那段日子里,在电影院只能看到《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哪像你们现在看美国大片,看韩剧。”“那段日子”是指()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十年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4.“文化大革命”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文化大革命”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A.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不会持久B.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D.“文化大革命”对文艺有重大影响C【本课测评】结合史实说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提示:1956年,“双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