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南宁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3南宁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3南宁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3南宁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3南宁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A.刀耕火种 B.磨制石器 C.人工取火 D.使用火2.下图是从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从这一文物可以得出的信息是①半坡人会制造和使用陶器②半坡人会饲养家畜③半坡人会绘制图案④半坡人会使用天然漆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下列各项制度与“选贤与能”相关的是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4.北京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克盂”记载:(周成王)命克(召公长子)做医(燕,即北京)的诸侯,管理和使用羌族....驭族、微族。克进驻匽(燕)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5.下图为西周青铜器逐公盨(xǔ),盨上铭文开篇写道.“禹采用削平山岗、堵塞洪水和疏导河流的方法,治平了水患。”这是现知有关夏禹最早的文字资料。这一记载()A.是验证大禹治水最可靠的证据 B.证实了夏朝的存在C.有利于后世学者研究中国文明 D.时代久远不足为信6.“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候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反映了当时A.文化繁荣 B.经济发展 C.诸侯争霸 D.政局稳定7.下列国家中,既在春秋时称霸中原,又属于战国七雄的是A.齐国 B.燕国 C.鲁国 D.韩国8.2020年5月19日国家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9年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情况。在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教育均衡发展”思想的是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C.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9.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10.观察下列四幅战争形势图,请回答以上四场战争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图①→图②→图③→图④B.图③→图②→图④→图①C.图②→图③→图①→图④D.图④→图①→图③→图②11.“东汉前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政治权力。东汉中期以后,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衰亡。”该材料主要揭示的是A.东汉前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最高权力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衰亡C.东汉晚期以后,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D.东汉中期以后,皇帝仍能控制国家政治权力12.“统一思想,归本儒家,让大家有共同的目标,致力于共同利益。”西汉时期“统一思想,归本儒家”的措施是A.休养生息 B.实行郡县制C.分封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3.汉初统治者让士兵还乡务农,并释放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同时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来鼓励农业生产等,这些措施说明汉初治国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 B.儒法并用 C.重用外戚 D.“以德化民”14.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A.中国的冶铁技术传到西方 B.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西域的葡萄传人中原15.公元230年,吴国皇帝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按照公元纪年法换算,这一年应该是A.2世纪前期 B.2世纪后期 C.3世纪前期 D.3世纪后期16.下图为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引导图》,据此可以推知汉代医学界A.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 B.注重从民间收集药方C.主张通过运动来健身 D.手术时使用麻醉药剂17.钱穆《国史大纲》中说道:“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把孝文帝实行汉化目的理解为()A.巩固统治 B.发展生产 C.欣赏汉文化 D.促进民族融合18.下图是小华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请你根据笔记内容,判断他的学习主题是()A.江南地区的开发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民族关系的发展19.西晋时,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是A.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B.使我国古代人口分布更趋合理C.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 D.促进了中原人大量南迁20.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北方统一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流 D.文化昌盛二、综合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王耀海《商君变法研究》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君列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卫鞅”和“孝公”分别指谁?(2)根据材料二,概括“卫鞅”变法有哪些改革措施?(不得搬抄原文)(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法有何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这场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22.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史记·五帝本纪》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的标志着是什么?  材料三材料A下图是在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里面的铭文记载说.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材料B《史记》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3)材料A和材料B中提及到的制度是什么?材料A和材料B都是研究西周制度的史料,但史料类型不同,其中.属于一手史料的是_____,属于二手史料的是______。材料四.(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史记·秦始皇本纪》(4)依据材料四,概括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结合所学,写出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影响。(5)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远古、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文字中的中国)材料一(思想中的中国)材料二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汉书·艺文志》(科技中的中国)材料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回答,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谁把全国的文字统一为小篆?(2)材料二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哪家学说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用材料二中原文说出诸子百家宣扬自己学说的目的。(3)材料三中图1是我国南北朝时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请写出他的名字和最突出的数学成就。图2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请写出书名。(4)综合以上探究,我们应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答一点即可)24.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相互学习借鉴、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了当今的中华民族大家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以上农作物中,有一种是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它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有一种是西汉时从西域传到中原的,它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材料二(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一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主要有哪两种类型?材料三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见如图)(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说说人口大迁徙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D解析.D【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可知,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所以北京遗址才能有火的遗迹,故D正确;遗址没有种植、磨制石器的遗迹,故A、B错误;北京人会使用火,但是遗址没有人工取火的证据,故C错误。综上故选D。2.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中“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说明半坡人会制造和使用陶器,半坡人会绘制图案,故①③正确;故选项C符合题意;材料中未表明“人面鱼纹彩陶盆”的用途,故无法得出半坡人会饲养家畜,故②不正确;半坡人会使用天然矿物颜料来制作陶器,故④不正确;故含有②④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可知,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由此可知,与“选贤与能”相关的是禅让制,即部落联盟首领通过推举的形式让位给贤德之人,C项正确;分封制是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世袭制是按血缘关系的家族内的传承,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郡县制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A解析.A【详解】根据“管理和使用羌族....驭族、微族。克进驻匽(燕)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动乱”可知这段记载的内容是周天子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故选A;BCD都是周朝时期诸侯的义务,但在题意中没有体现,排除。5.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西周青铜器逐公盨”结合所学,西周时期逐公盨上的铭文说明了大禹治水传说的可能性,有利于研究中国文明。故C正确;根据材料“西周青铜器逐公盨”结合所学,西周时期的逐公盨不是夏朝的文物,其上面刻的铭文只能说明大禹治水传说的可能性,并不能验证大禹治水的可靠性,故A错误;根据材料“西周青铜器逐公盨”可知,这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不是夏朝的器物,不是一手资料。无法证实夏朝的存在。故B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西周青铜器逐公盨是西周时期的文物,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并非完全不足为信。故D错误。6.C解析.C【详解】“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候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大意是说从周平王开始,周王室势力日益衰弱,齐、楚、秦、晋等诸侯国开始强大,政令出自一方诸侯之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室地位进一步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C正确,ABD项所述在题干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排除。故选C。7.A解析.A【详解】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和晋文公,战国七雄是指齐国、赵国、楚国、燕国、韩国、魏国、秦国,既在春秋时称霸中原,又属于战国七雄的是齐国,A项正确;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排除B项;鲁国是春秋时的弱国,排除C项;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8.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无教无类”,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故选C项;“仁”的学说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为政以德”是他的政治主张,“温故而知新”是他的教育方法,均不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排除ABD项。故选C项。9.B解析.B【详解】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的,春秋争霸是东周时期的,秦朝建立在公元前221年;都江堰是战国时期修建的。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是①②④③,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0.C解析.C【详解】据所学可知,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巨鹿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7年,官渡之战发生在200年,淝水之战发生在383年。故ABD排列顺序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排列顺序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可用排除法.图②巨鹿之战,发生时间最早,故排除ABD。11.B解析.B【详解】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衰亡,B符合题意;A项没有体现东汉中期以后的状况,排除;C项没有体现“东汉前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政治权力”,排除;东汉中期以后,皇帝仍能控制国家政治权力表述与史实不符,D排除。故选择B。12.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故D正确;汉初,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故A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故B错误;周实行分封制,故C错误。综上答案D。13.A解析.A【详解】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让士兵回乡务农,注重农业生产发展,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14.B解析.B【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沟通中西的桥梁”结合所学可知,从朝鲜的历史可以看出朝鲜多数时间是中国的属国,有时甚至就是中国的领土,且朝鲜是在东方,故B符合题意;ACD都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流的产物,故不符合题意。综上故选B。15.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纪年法换算是要在百位前面数值加1。公元230年=2+1=3世纪。100年一个世纪,公元230年是3世纪前期,故C正确;ABD错误。综上故选C。16.C解析.C【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73年,在挖掘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时,发现了我国出土文物中历史最早的医疗保健体操——帛画导引图。这充分证明,早在两千一百多年以前,我国就巳经利用体操运动作为锻炼身体、防病治病的手段了,所以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17.A解析.A【详解】依据“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可知孝文帝认识到鲜卑族落后的制度和习俗不足以统治北方中原地区,因此实行汉化的目的是巩固统治,A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孝文帝的目的是发展生产,B排除;孝文帝欣赏汉文化是实行汉化的条件之一,但并非主要目的,C排除;促进民族融合是孝文帝实行汉化的作用,但并非目的,D排除。故选A。18.A解析.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从西晋后期到南朝前期,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南方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等方面的发展,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所以,小华笔记内容的学习主题是江南的开发,A正确;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隋唐时期的主题、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南宋,与题干描述的不符,排除BC;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关系,排除D。故选A。19.A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魏晋以来,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民族主要是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及鲜卑族等,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促进了民族大交融,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不是人口内迁的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排除;CD项与北方人大量南迁有关,排除。故选A。20.B解析.B【详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各民族生产生活上相互学习,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和谐,民族融合。因此据“大同云冈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北方民族融合,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在题干信息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故选B。二、综合题21.(1)商鞅、秦孝公(2)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3)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越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改革是一个国家向前发展解析.(1)商鞅、秦孝公(2)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3)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越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改革是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推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详解】(1)根据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卫鞅”和“孝公”分别指商鞅和秦孝公。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2)根据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家属罚作奴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卫鞅”变法的改革措施有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根据“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可归纳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的启示是改革是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推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22.(1)禅让制(2)夏启继承王位(或禹传子启)(3)分封制;AB(4)避免分封制所带来的诸侯割据郡县制使中央直接控制了全国各地(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5)适应社解析.(1)禅让制(2)夏启继承王位(或禹传子启)(3)分封制;AB(4)避免分封制所带来的诸侯割据郡县制使中央直接控制了全国各地(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5)适应社会发展;巩固统治者的统治;(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依据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反映了尧将自己位置让给了舜,不是给儿子丹朱。结合课本所学,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禹在位时,他的儿子启已有强大的势力。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3)依据材料三“……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结合课本所学,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图A是在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实物、历史遗迹等属于第一手史料;“非当事人提供(包括后人整理)的资料则是比较间接的证据,我们称为第二手资料,又叫间接史料。”图B《史料》记载,是后人对史实的记载,属于二手资料。(4)依据材料四“……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结合课本所学,秦朝统一后,在地方,为避免分封制所带来的诸侯割据,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控制了全国各地,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5)依据课本所学,远古时期,黄河流域实行禅让制更替首领;夏朝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疆土;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推行郡县制。由此可知,国家制定的变化,适应社会发展;巩固统治者的统治。23.(1)商朝;秦始皇(嬴政);(2)百家争鸣;法家;“取舍诸候”;(3)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齐民要术》;(4)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不解析.(1)商朝;秦始皇(嬴政);(2)百家争鸣;法家;“取舍诸候”;(3)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齐民要术》;(4)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不断创新,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等(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时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文字,商朝也是我国的信史,因此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人物,根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逐渐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