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874新闻理论与实务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1页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874新闻理论与实务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2页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874新闻理论与实务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3页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874新闻理论与实务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4页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874新闻理论与实务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东北师范大学新闻理论与

实务考研真题

2007年东北师范大学新闻理论与实

务考研真题

2006年东北师范大学新闻理论与实

务考研真题

2005年东北师范大学新闻理论与实

务考研真题

第二部分兄弟院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厦门大学804新闻与传播实务

考研真题(不完整)及详解

2015年中山大学839新闻实务考研真

题(含部分答案)

2014年复旦大学820新闻实务考研真

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东北师范大学新闻理论与实务考研真题

2007年东北师范大学新闻理论与实务考研真题

2006年东北师范大学新闻理论与实务考研真题

2005年东北师范大学新闻理论与实务考研真题

第二部分兄弟院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厦门大学804新闻与传播实务考研真题(不完整)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千人成本

2.视向测验

3.议程设置

二、简答题

1.中国公关的发现阶段。

2.广告策划的流程。

三、综合题

1.写一篇现场新闻报道稿。

2.分析一部真人秀综艺节目。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千人成本

答:千人成本是一种媒体或媒体排期表送达1000人或“家庭”的成本计算

单位。这可用于计算任何媒体、任何人口统计群体及任何总成本。它便

于说明一种媒体与另一种媒体、一个媒体排期表与另一媒体排期表相对

的成本。千人成本并非是广告主衡量媒体的唯一标准,只是为了对不同

媒体进行衡量不得已而制定的一个相对指标。千人成本公式是一种平均

公式,没有具体的媒体性质的参照标准,无论该媒体面对何种群体,都

是同样一种结论。如果广告在某报刊刊登,那么该广告展露机会在所有

读者群体中是100%,但是实际上根据读者阅读习惯和兴趣、需求,展

露机会实际上并不可能有那么多,也可能是50%,也可能是0%,同时真

正能够留下影像的只是很少一部分。所以千人成本在此情况下根本没有

任何意义。

2.视向测验

答:视向测验是用一种叫做视向测验的仪器来记录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

眼动情况,包括读者阅读广告作品各部分或要素的时间、顺序和次数,

由此推断广告作品的布局、插图及文案的合理性。阿瑟和康早在1947年

曾用眼动记录仪来研究学生阅读和浏览全页广告的差异。研究发现,浏

览的人花较多在插图上,而阅读的人花较多时间在文本上,但没有统计

意义上的差异。视向测验是一种文案测验方法,主要用于测量报纸广

告、杂志广告、各种商品包装的设计、招贴和其它印刷品的传播效力,

有时也可用于电视广告作品的测验。

3.议程设置

答:议程设置是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于1972年在

《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即《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提

出的“议程设置理论”。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

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

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

断。“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的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

用入手,重新揭示大众传媒的有利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

缚起重要的作用。“议程设置理论”中所包含的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

构成作业的机构”的观点,把西方主流传播学长期以来力图回避的一个

重要问题——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重新摆在人们面前。

二、简答题

1.中国公关的发现阶段。

答:中国公关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1)引进和开创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深圳、珠海、汕头等经济特

区相继宣告成立,一批中外合资的酒店、宾馆先后在一些重要城市落

成。这些合资企业采用了国际规范的管理模式,导入了公关管理职能,

并设立了相应的机构。要敢于回收不合格的产品,以消费者利益为上,

并提出整改方案。当民族情结引发的危机发生后,外资企业必须要懂得

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尊重中国人的感情,热爱中国,并

站在中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处理好危机。

(2)适应和发展时期。1986-1993年期间,随着外资或合资的专业公关

公司进入中国,中国的公关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这一时期的

发展状况尽管不很均衡,但一些阶段性的热点促成了公关事业整体持续

发展的良好势头和特殊氛围。

国际品牌在处理危机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因为他们的品牌影响力很大,

即使出现负面消息,只要处理迅速得当,可以很快恢复。跨国企业经营

品种多,一个产品出现问题,不至于全军覆没,而中国企业一般产品单

一,品牌形象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经不起危机,如果处理不好,对企业

大有影响。

(3)竞争和专业分工时期。从1993年开始,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状况

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就是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优胜劣

汰的竞争法则促使中国公关业自身产生了分化。

国内企业出现危机也有自己的特点。一般质量问题和诚信问题比较普

遍。刚刚出现的欧典地板危机就是一个诚信问题的案例。它声称自己是

德国地板名品牌,长期欺骗了消费者,这对公关公司来说是个棘手的案

例,处理不好,很容易惹祸上身。国内企业出现危机,因为品牌尚未完

全建立起来,产品单一,会很快影响销售,企业因此面临极大危险。从

这个角度上看,国内企业更应该重视危机预警和相关知识培训。

2.广告策划的流程。

答:广告策划的工作是为了用较低的广告费用取得较好的促销效果。广

告策划工作,包括分析广告机会、确定广告目标、形成广告内容、选择

广告媒体以及确定广告预算等内容。广告策划有以下流程:

(1)分析广告机会

进行广告促销,首先要通过广告机会分析解决针对哪些消费者做广告以

及在什么样的时机做广告等问题。为此就必须搜集并分析有关方面的情

况,如消费者情况、竞争者情况、市场需求发展趋势、环境发展动态

等,然后根据企业的营销目标和产品特点,找出广告的最佳切入时机,

做好广告的群体定位,为开展有效的广告促销活动奠定基础。

(2)确定广告目标

确定广告目标,就是根据促销的总体目的,依据现实需要,明确广告宣

传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以指导广告促销活动的时行。广告促销的具体目

标,可以使消费者了解企业的新产品、促进购买增进销售或提高产品与

企业的知名度以便形成品牌偏好群等。

(3)形成广告内容

广告的具体内容应根据广告目标、媒体的信息可容量来加以确定。一般

来说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产品信息,主要包括产品名称、技术指

标、销售地点、销售价格、销售方式以及国家规定必须说明的情况等。

②企业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名称、发展历史、企业声誉、生产经营能力

以及联系方式等。③能服务信息,主要包括产品保证、技术咨询、结款

方式、零配件供应、保修网点分布以及其他服务信息。

四、综合题

1.写一篇现场新闻报道稿。

答:新闻现场

谈南沙金融创新——希望与上海自贸区政策一样

欧阳卫民在发布会上透露,南沙金融创新“19条”政策已上报国务院审

批。

现场有媒体问道,南沙和前海金融政策有何不同,如何错位发展?

欧阳卫民回应道,“政策不会给你一些很特别的东西,因为现在讲究公

平经济,如果政策不公平,就会导致竞争不公平,所以南沙金融政策方

面不会非常特别。”

“我们将来能够跟横琴、前海、上海自贸区有一样的政策,就感到很高

兴了。”对于上海自贸区、横琴和前海,国家的政策都是朝着大的促进

资本市场深度融合、资金自由流动、利率市场化、汇率改革这些大方向

走的,“但这些政策彼此之间都可复制,可持续,不会有什么特殊的。”

谈广州国际金融城——金融城开发不会有意推高地价

有网友提问说,去年年初广州国际金融城首批三宗地拍出近130亿高

价,它的建设会让周边房价升温,欧阳卫民如何看待国际金融城成为聚

宝盆的进程?

欧阳卫民回应称,金融城的开发建设模式是政府主导,统一收储,市委

市政府根据金融城的定位,设置了严格的金融城土地出让条件。现在有

南粤银行、深圳平安、新华人寿等机构进驻了,第三批土地出让开始之

后,只让金融机构进入,让金融城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业之城,“目前

成交单价是1.3-1.9万元/平方米,应该说不会有意推高地价。”欧阳卫民

表示。

(来源:羊城晚报2015年1月28日)

2.分析一部真人秀综艺节目。

答:电视真人秀节目《职来职往》的传播学分析

《职来职往》是由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联合打造的,针对

大学毕业生和广大择业青年,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自己与职场,并提供

就业机会的职场类娱乐真人秀节目。该节目自2010年12月开播起,收视

率节节攀升,荣获2011中国大学生电视节“最受大学生瞩目”电视栏目

奖。

(1)节目受众分析

《职来职往》节目自开播以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好

评,“一个成功的节目,首先要确定合适的节目定位。只有定位清晰

了,才能使得节目的创意、制作和传播等环节有的放矢,从而取得效果

最大化”。《职来职往》将服务对象定位为大学生群体,包括在校的和

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同时照顾一定的低文化或资历特别深的人群。

大学生这个群体庞大且相对稳定。“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是有着

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接触媒介的活动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从而使

自己的特定需求得到满足。研究表明,受众通过使用媒介而获得的满足

至少来自三个方面:媒介内容、媒介接触本身以及接触不同媒介时的情

境。从这个角度来说,《职来职往》针对受众确实做到了内容取胜,同

时选择了合理的传播方式以及契合当下的传播时机。

(2)节目特色分析

①传播内容:现实性与戏剧性的结合

从现实性来说,“立业”是每个人的生存大事,《职来职往》基本遵循了

求职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节目组提供了各种报名方式,有意愿者均可参

与,应聘过程中的“三关”秉承了企业招聘中的基本规则,18位职场达人

担任面试官,对求职者的去留负责。此外,职场达人身后的百强企业联

盟,更是让《职来职往》成为有史以来集结企业资源最多的节目,像光

线传媒、宝洁等知名企业,无论是薪金待遇还是发展空间,都具有极大

的诱惑力。可以说,《职来职往》为大学生的求职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从戏剧性来说,《职来职往》作为一档真人秀节目,在叙事上也讲求戏

剧效果。如在一期节目中,来自四川的一位女性求职者,因为家庭

的“重男轻女”观念而从小被嫌弃,文化程度不高,因为她之前供职的几

家公司纷纷倒闭了,所以希望在《职来职往》找到一家不会倒闭的公司

做收银员。面对这样一个并不算很优秀的求职者,达人们呼吁尽量给她

一个试用机会。当最终为她留有一盏灯,并且有着不错的待遇,观众都

为她感到兴奋之时,她却因工作地点没在北京而拒绝了,因为她觉得北

京就是她的家,她不愿回故乡也不愿去别的城市。从开场的戏剧性起点

到全场浓浓的暖意再到略带伤感的结局,看似步步出人意料却又合乎现

实生活。“所有的电视文本都包含着悬而未决的矛盾,观众都可以利用

它,以便从中发现相对于自己的社会联系和身份认同的结构性意

义。”她的故事不光具有感性思维上的刺激,更具有理性思维上的碰

撞。

②传播方式: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结合

从人际传播层面来说,对于来到《职来职往》舞台上的求职者们来说,

收获的不单是一次单纯的求职体验。众多达人及MR.Job都是身经百战

的资深高管,他们能很快发现求职者身上的优缺点,无论专业技能,还

是个人的价值观或其他方面,达人们在现场会做到对症点拨并给出宝贵

建议,这是每一位来到《职来职往》的选手最大的收获。

从大众传播层面来说,任何一档电视节目都希望最大化赢得受众,《职

来职往》的大众传播策略也层出不穷:在节目宣传方面,中教一套等传

统媒体和新浪、奇艺网等网络媒体均可看到《职来职往》的宣传片,以

励志为主要基调,容易引起共鸣,此外还有很多户外宣传。在节目播出

方面,每周五、周六晚上的黄金时段在中教一套首播,契合了很多上班

族的收看电视时间,百度、皮皮、优酷等各大视频网站也可随时在线观

看。同时,《职来职往》栏目组于2011年7月出版图书《职来职往:这

样求职进百强》,总结职场达人和MR.Job的精彩点评,通过文字的形

式再次传播出去,弥补了电视传播中的一些缺陷。

另外,《职来职往》举办了很多场走进全国高校的活动,如“爱·改变生

活”职来职往大学生职场挑战赛,主持人李响、MR.Job和职场达人亲

临高校向同学们传授职场知识,场场爆满,宣传效果非常显著。

③传播时机:当下性与长远性的结合

从当下性来说,目前国内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节目本身具有话题性。

加上近年来“娱乐至死”的潮流日益明显,在市场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的

共同夹击中,“引导”与“狂欢”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只有同时考

虑两方面的因素,电视文化的主体价值才能够真正得到实现。《职来职

往》一方面是在打造职场新人,另一方面在不断地传播着人文情怀。如

有一期节目的开场,播放了一位女孩在新浪微公益的实习状况,既是对

求职者的工作反馈,又传播了公益理念,这与中教一套“快乐学习、幸

福教育”的频道品牌定位及江苏卫视的“情感”定位相一致。中国传媒大

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曾祥敏教授指出,《职来职往》关注大学生择业问

题,栏目强调服务性和娱乐性,把中国教育电视台的频道定位,综艺娱

乐节目诉求,以及国家对主流媒体的宣传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创作者

的良苦用心。

从长远性来说,《职来职往》具有打击性和鼓励性相结合的传播特

点。“职场达人”马丁被观众称为“犀利哥”,扮演着“伪恶人”的形象。其

他达人也从他们的专业角度出发,对求职者的评论不尽相同,有时甚至

存在极具争议性的观点碰撞,呈现出职场话题辩论赛的短暂高潮。更重

要的是,达人们的表述跳出了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传播的是活学活

用、更为人性化的思维方式,这对求职者来说是受益终身的,加上节目

开场插播的“奋斗进行时”,将求职成功者的当前信息反馈给观众,使得

该节目的实践性不止于节目现场,赢得了观众的长期关注。

④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节目开播到现在,这个节目仍存在一些问题。从受众反馈来看,很多

工科类学生称,即使登上了《职来职往》的舞台,也没有合适的职位提

供给他们。节目中,大多达人是固定的,这是节目发展的需要,只有少

数位置处于流动状态,百强企业无法同时出现,只能通过达人位置的变

更,拥有“面试官”的权利后才参与招聘。因而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对

于很多的求职者来说,有中意的企业却没有该企业的面试官。

客观来说,无论是从企业招聘还是求职者应聘来说,都希望的是一对一

接触,这样才能保证对企业负责,求职者也更有归属感。针对这个问

题,一方面,节目中达人位置在变更时应照顾企业间的跨度性,比方

说,媒体类的达人已经足够饱和,而节目中相对缺失的经济类企业是当

下热门行业,可以考虑相关经济达人的加盟。另一方面,节目组在挑选

求职者时可适当考虑行业的均衡性,同时完善应聘规则,比如先由在场

达人面试,再由未到场的目标企业通过二次面试确定最终结果,以此保

证节目确实给大学生群体提供了足够的职位。同时,从事行业的相近性

更容易吸引受众的眼球,这样可以形成更多的受众行业集群,促成良性

循环。

总的来说,“立业”是人生中的大事,电视节目《职来职往》为即将迈向

社会的大学生群体提供了很多可供学习和借鉴的职场典范,对于职场类

真人秀节目的发展也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它在我国职场类真人秀节目

中具有“随波不逐流”的标杆意义。

2015年中山大学839新闻实务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解释性报道

2.宏观真实

3.刻板印象

4.付费墙

5.微信新规

二、简答题

1.在获得真实的过程中,怎么样坚持知情同意原则和最小伤害原则?

2.在进行暗访的时候,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三、操作题

假如你是广州某都市报的突发部主任,收到消息说“2014年12月28日下

午一点半,云南云贵高原发生7.6级地震,目前伤亡人数不明”要求尽快

赶到现场,要求在融合新闻视角下运用全媒体和全介质报道:

(1)针对这次救灾会面临什么问题和考验?

(2)进行灾区采访临走之前需要带上什么东西?请列举一个清单。

(3)怎么用报纸、网站、微博、微信结合其需求和形态进行救灾报

道。

(4)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前方记者和后方编辑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协调?

四、论述题

1.编辑部门和经营部门的“防火墙”原则及其意义?

2.结合央视财经频道和21世纪网的“新闻寻租”现象解释形成的多层面

原因和预防的措施。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解释性报道

答:解释性报道,是指充分运用背景材料说明事物的来龙去脉,揭示其

实质意义和预测其发展趋势的分析性报道,可分为一段时间的解释性报

道,一个时期的解释性报道,一个时代的解释性报道。其特点为重在解

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和具体的过程与状况。写作要求为:①

将“为什么”作为写作的高潮和重点,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反映出新闻

的来龙去脉。②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基础上,点明事实的意义与特征。③

把今天的事件,置于昨天的背景之下,从而揭示它对明天的含义,以预

测和展望吸引读者。④把某一事件与一系列其他有关的事实联系起来,

从比较、对照中揭示其本质,确认事物的特点和发展趋向。

2.宏观真实

答:宏观真实又称总体真实,是指对复杂或具有漫长过程的事件在报道

时要反映各个事实的联系与事物的全貌,揭示全部的事实真相。整体真

实不再把新闻的个体真实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而是同时追求如实地反

映客观世界的整体。连续报道的整体真实。指若干条报道准确地组合,

如实反映事物的整体面貌。社会和自然界的许多事件都有广阔的时空延

续,媒体对它们的报道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反映整个事件的真实

情形。大的事件一般都有持续的发展过程和多种因果关系,媒体需要通

过多层次、多侧面的报道,揭示它的各方面的联系。从理论上看,个体

事实的报道只能体现局部真实,随着事件发展进行多次报道,体现的则

是对整个事件或全局的真实。

3.刻板印象

答: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

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板成见可以为

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

因而它起着社会控制的作用。刻板印象通过直接经验获得,个体通过直

接与某些人和某些群体接触,然后将这些特点固定化而形成的,另一种

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获得的,对一些素未谋面的人,人们会根据间接的资

料和信息产生刻板印象。

4.付费墙

答:付费墙是指报纸具有传统媒体产品的所有缺陷:高昂的生产和发行

成本,正在弱化的读者忠诚度以及被新技术和经济衰退破坏的广告基

础。2009年3月,有150年历史的科罗拉多州最大的日报《落基山新闻》

宣布停刊,原因是收入的下滑和成本的居高不下,导致报纸严重亏损。

该报在停刊当日以整版的篇幅刊登曾经在该报工作过的人员名单,版式

设计仿照其1859年创刊号的风格,令很多报人无限伤感。不得不承认,

生产在线新闻的成本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远远低于“把墨水印到树

上”的老的商业模式。但就是通过这种商业模式,美国报业在2008年获

得了350亿美元的收入,而报业网站的收入仅达到印刷版报纸的十分之

一。由于经济衰退及广告业结构调整,广告收入不足以支持它们的新闻

报导业务,从而有许多新闻提供商也在考虑对在线新闻设立“付费墙”。

二、简答题

1.在获得真实的过程中,怎么样坚持知情同意原则和最小伤害原则?

答:最小伤害原则是指在新闻采访和报道过程中应该秉承对新闻当事人

采取最小伤害的操作原则,避免出现二次伤害,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的原

则。在尽量获取真实情况的前提下,坚持同情原则和最小伤害原则需要

做到以下几点:

(1)大灾当头,媒体在这次灾难中高效透明的报道深得人心,记者们

冒着数千次余震危险以最快速度从前方传达出灾难现场的消息,令世人

赞赏,也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不过与此同时,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可能

还需要注意更多的细节,也还需要掌握更科学的技巧。以媒体共识

的“最小伤害”原则为例,在传达信息的

(2)显然还需要保持对受灾人群、特别是死者的尊重,而在面对苦难

中的人们之时,对于他们的心理创伤,也不能置之不顾。

关于媒体,在网络上议论最多的是当俄罗斯救援队救出第一名幸存者

时,一名队员对着镜头怒吼了一声。为什么?因为摄像机的强光灯正对

着幸存者的眼睛!被埋了几十个上百个小时,一个个伤员已经很虚弱

了,急需抢救,记者们还要追着左问右问。伤口上撒盐这样的镜头不是

一个两个。

(3)媒体在这次灾难中高效透明的报道深得人心,但同时暴露出的问

题也让人触目惊心。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认为,从东西

方文化的差异来看,在西方文化中,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态,所以英

国《每日电讯报》的摄影记者会拍下一位丈夫用摩托车驮着故去的妻子

的照片,国外搜救队面对已经来不及抢救的亡者会行礼,长久地默哀,

旁观者也能感到陌生人对生命的一种仪式感。

(4)陈昌凤推荐了译著《新闻道德评价》、《美国新闻道德问题种

种》、《媒体伦理学》给记者。在《新闻道德评价》里就有美国职业新

闻工作者协会于1996年修订的新闻伦理规范,其中有一部分专门规定

了“最小伤害原则”,要求记者给予报道对象生命的尊重,格外谨慎地处

理涉及未成年人问题,谨慎地使用陷于悲痛中的人的照片和采访记,对

可能导致伤害的不愉快的采访报道心中有数等等。陈昌凤说,如果新闻

行规内化为记者行为的素养,记者就会明白哪些能做,哪些不合适,就

会变成一种自然的专业反应。此外关于讣告写作也有一本《先上讣告后

上天堂》,既有意义也有可读性。从题目就不难看出这是一本值得一看

的书。

2.在进行暗访的时候,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答:暗访又称隐性采访,是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

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身份以体验或者其他方式,不公开获取已

发生或正在发生而并未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

(1)遵循良好动机报道原则的暗访,按照国际的普遍做法,必须符合

这些先决条件:

①针对的必须是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严重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

②通过正常途径无法收集资料。

③公开采访难以了解真实情况。

④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

暗访还要受两个制约,一是法律制约,二是道德制约。

(2)利用法律限制来实现对隐性采访的规范,其有效性来自于法律本

身固有的强制性特征。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的新闻法,对隐性采访也

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隐性采访没有法律限制。

①隐性采访的工具应符合法律的规定。出于对国家安全和公民权利的保

护,严禁使用《国家安全法》所禁止持有、使用的特殊器材进行偷拍偷

录。在这方面记者不享有特权,现在记者使用的采访器材越来越先进,

要注意避免触犯国家法律。

②国家机密不受隐性采访的伤害。我国的《保密法》等许多法律,都对

国家秘密的保护作了具体规定。这里的国家秘密,包括国家的政治秘

密、经济秘密、技术秘密等多方面。《新闻出版保密规定》对新闻保密

问题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③隐性采访不能泄露商业机密。新闻媒体的工作是传播有价值而且应该

为公众所知的信息,但同时新闻工作也负有严格的保密责任,这是一种

法律上的责任。

④公民的隐私权不受隐性采访的伤害。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

自由和权利不受侵害,《民法通则》也作出了类似规定。侵害隐私权是

隐性采访被指责最多的地方,记者在采访中要区分采访地点是公开场合

还是秘密场合,采访对象是公众人物还是普通公民,并在实践中把握其

中的区分度。

⑤必须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对于涉及未成年人的报道常需作特殊处

理,如采用匿名和在电视节目中用马赛克处理其面部图像等。

(3)隐性采访的道德制约

①公共利益原则。隐性采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定位于维护公众的

利益。维护公众利益是记者和媒体基本的价值取向,也是确定是否有必

要用隐性采访手段和把握新闻事实的标准。

②公正原则。记者在选材和立意时应全面客观地看待社会事件,揭露社

会生活中的不公正、不平等、违法乱纪和消极腐败现象,并从法理和道

义角度加以批判,促进社会公正。

③善意原则。隐性采访的直接结果往往是曝光社会的阴暗面,但是暴露

社会的阴暗面并不是隐性采访的最终目的。

④真实原则。隐性采访涉及的多是违法乱纪等社会弊病,在采访的过程

中常常遇到意想不到的阻挠和困难,对事实加以深度了解和接触的难度

很大,因此避免新闻失真显得更加重要。

⑤适度原则。适度原则首先是指隐性采访的使用频率不宜过多。能用显

性采访的尽量不用隐性手段。其次是指使用范围,在选题上必须是影响

公众利益的事件,从对象上说必须是不配合、不支持记者采访,而记者

又无他法接近新闻源的。

四、论述题

1.编辑部门和经营部门的“防火墙”原则及其意义?

答:编辑部门和经营部门的“防火墙”是指媒体的采编权和经营权相分

离。对媒体而言,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只要是传播行业就应该

建立和监视经营部门和媒体部门的防火墙,防火墙建立在分工的基础

上,必须明确广告部和编辑部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广告销售部门在任

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指挥、左右、影响新闻编辑部门,新闻编辑业

务必须独立于广告利益,编辑、记者不能插手经营业务,不能去拉广

告,要杜绝所谓客户保护名单。

(1)之所以要建立编辑部门和经营部门的防火墙,是因为采编业务一

旦与经营业务联系在一起,难免就会发生利用新闻报道权和舆论监督权

赚钱的现象,就会产生“封口费”、“红包”,甚至新闻敲诈。这样的新闻

报道就可能不真实、不公正、不客观。《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规定,

报刊记者站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以新闻机构、报刊记者站或者新闻记者名

义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以新闻报道为名要求采访对象订报刊、做广

告、提供赞助或者从事经营活动,不得搞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得从

事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活动。

(2)防火墙是新闻媒体组织的基本制度,采编业务和经营活动分离,

是新闻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的一条铁律,在诸多规章制度当中都有着明确

的规定。如:《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明确指出,报纸出版单位及其工作

人员不得利用新闻报道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索取、接受采访报道对象

及其利害关系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

(3)《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规定,新闻记者不得借新闻采编活动牟

取不正当利益,不得借舆论监督进行敲诈勒索、打击报道等滥用新闻采

访权利的行为。新闻机构不得聘用存在搞虚假报道、有偿新闻、利用新

闻报道谋取不正当利益、违法使用新闻记者证等不良从来记录的人员。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要求新闻报道和经营活动要严格分

开,新闻单位不得用新闻形式做广告,不得向采编部门下达“创收”任

务,记者编辑不得从事广告或其他经营活动。

2.结合央视财经频道和21世纪网的“新闻寻租”现象解释形成的多层面

原因和预防的措施。

答:21世纪网实施新闻敲诈的手法是由刘冬、周斌授意21世纪网记者通

过各种途径主动挖掘、采编IPO(首次公开募股)企业、上市公司的负

面信息。当负面新闻报道发布后,被报道企业联系财经公关公司或者直

接联系刘冬、周斌要求撤稿。刘冬、周斌则让企业与21世纪广告部签订

合作协议,收取费用。由此可以看出,21世纪网把新闻采编活动当成了

要挟企业和用来牟利的工具,报社的经营和创收完全凌驾于新闻采编活

动之上。

(1)现象形成的原因

采编业务和经营活动分离,是新闻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的一条铁律,在诸

多规章制度当中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如:《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明确指

出,报纸出版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新闻报道牟取不正当利益,不

得索取、接受采访报道对象及其利害关系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报

刊记者站管理办法》规定,报刊记者站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以新闻机构、

报刊记者站或者新闻记者名义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以新闻报道为名要

求采访对象订报刊、做广告、提供赞助或者从事经营活动,不得搞有偿

新闻、虚假报道,不得从事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活动。《新闻记者证管

理办法》规定,新闻记者不得借新闻采编活动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借

舆论监督进行敲诈勒索、打击报道等滥用新闻采访权利的行为。新闻机

构不得聘用存在搞虚假报道、有偿新闻、利用新闻报道谋取不正当利

益、违法使用新闻记者证等不良从来记录的人员。《中国新闻工作者职

业道德准则》要求新闻报道和经营活动要严格分开,新闻单位不得用新

闻形式做广告,不得向采编部门下达“创收”任务,记者编辑不得从事广

告或其他经营活动。

(2)措施

①我国的新闻单位是“事业单位性质、企业单位管理”,新闻单位采取自

收自支的运作方式。正因为如此,国家新闻主管部门严格规定采编活动

与经营活动分离。采编活动与经营管理分离,目的是为了保证新闻的纯

洁性。新闻的特性是真实、客观、公正,新闻不是商品,不可以用来交

易。只有在新闻单位和采编人员立场中立、不偏不倚的情况下,新闻才

能保证真实、客观、公正。

②21世纪网的症结就是经营活动与新闻采编活动掺合在一起,新闻采编

活动为经营活动服务。这是一种完全错位的关系。当新闻沦为牟利的工

具,它就会为利益集团服务,就会在内容上有遮掩、观点上有偏颇、发

布时间和方式上有选择,甚至会是假新闻。如此以来,新闻不再是新

闻,新闻单位的公信力丧失,就会贻害社会、祸患无穷。

当21世纪网所在的21世纪报系发行人沈颢被刑拘后,有认为,这意味纸

媒的盈利模式已经没了。这种观点十分错误。不可否认,在新媒体夹击

的形势下,纸媒通过发行和广告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

③许多纸媒在大力发展新媒体的同时,还积极拓展其他业务。微信圈里

曾流传着一条信息,列举了若干纸媒开掘新闻业务以外的赚钱渠道,

如:房地产、网络游戏、图书出版等等,甚至还有种树、养猪的。纸媒

利用以往积累下的资金投资其他行业,或利用本身的文化资源拓展产

业,都是很好的、能够行得通的盈利模式。动用手中的新闻采编权和舆

论监督权去牟利,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无异于自杀。

2014年复旦大学8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简答题(10×4)

1.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的关系。

2.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的加工有哪些手段。

3.新闻记者应该如何妥善运用自己的实名微博。

4.采写批评性报道的注意事项。

二、论述题(25×2)

1.我国报纸应该如何报道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

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结合实例或实际,论述新闻敏感的内容和培养途径。

三、操作题(30×2)

1.将通讯改写成消息,500字以内,制作主体类标题。

给出的材料是中央巡视组巡视之后的反馈,一首一尾外加主体是十个组

分别的反馈情况。

2.根据给出材料写500左右的评论,需要有评论标题。

材料如下:

大学新生到校先交免责协议

东莞理工城市学院:协议是宿舍文明约定

南方日报讯(见习记者/靳延明记者/吴少敏)昨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

学院5000多名新生完成报到,他们踏入校园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校方签

订《学生管理与学生自律协议书》。协议书明确:“学生本人对自杀、

自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进校园先交协议书

一个月前,来自潮州的李军收到录取通知书,发现一同寄来的还有《学

生管理与学生自律协议书》。协议书第三章第二十七条共列举了5种由

学生承担责任的情况,其中第5项协议规定,学生本人对自杀、自伤引

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这位大一新生很反感:“这个就相当于学校给你提供吃、住的场所,但

不顾你是否健康成长。我们在学校出事了,学校难道没有一点责

任?”在14日和昨日开学报到的两天里,5000多名新生同时把这份由学

生与家长签订好的协议书交给校方。

条款引起学生热议

不久前,在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一名男生因求爱不成而在宿舍里刀

捅女生。为此,协议书引起了新生的议论。一名新生说,“我觉得怪怪

的,觉得学校缺乏人文关怀,只会用冷冰冰的协议来推卸责任。”一名

新生家长对这项规定表示不满,他说,自己把孩子送到这里,是希望学

校有个安全的环境,让家长放心,放手让孩子成长,“如果孩子在学校

出事了,我们第一反应会找学校要说法,毕竟我们信任这个学校,才将

孩子送到这里。”

不过,也有学生表示理解,因为大学生自杀和自伤可以由很多因素造

成,例如感情问题、家庭问题、人际问题等,这些因素不一定全是学校

造成的。大学生过了18周岁就成年了,有对自己负责的义务。大部分学

校会提供心理健康咨询,但有些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咨询。这些同学

如果有自杀、自伤行为,就应该自己负责。

校方称签协议早存在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校方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协议的意义类

似“温馨提示”,是对学生的文明约定,目的是告知新生在宿舍需要注意

的事项,从而实现要求自律的目的。例如,学生不遵守宿舍纪律,攀爬

阳台而掉到楼下受伤,那就要自负责任了。

该负责人表示,这份协议书的条款存在多年了,并非针对不久前发生

的“情伤事件”。事实上,没有这样一份协议书,学生违反了纪律,也会

受到相应处罚,而学校要负起的责任,也不会因为这份协议书随意地推

卸。

此类条款是无效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记者,这样的条款并非东莞理工学

院城市学院一家独有,很多高校都存在类似的“自杀免责”条款,而实际

上此类条款是无效的。

熊丙奇说,“签订协议书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教育方式,可见对学生教育

的方式多么简单、粗暴,这与家长让孩子签订不犯错误协议书,有何差

别呢?”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10×4)

1.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的关系。

答:(1)新闻价值的含义

新闻价值是指一个新闻事实中所具有的能够引起受众共同兴趣的素质的

总和。这些素质包括五个要素:

①时新性,即事件是新近发生的而且是社会大众所不知道的,即时间

近、内容新。

②重要性,即事件要与当前社会生活以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害有密切关

系。

③接近性,包括地理上接近和心理上接近。

④显著性,名人、胜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往往为世人所瞩目。

⑤趣味性,即事件要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

(2)新闻政策的含义

新闻政策是指关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

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该注意些

什么等等。中国的新闻报道政策是以正面报道为主,符合“三贴近”原

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3)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具体表现如下:

①统一关系:两者都是进行新闻选择的标准。

新闻选择,是指新闻机构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进行鉴别和挑选的行

为,通过选择,选出新闻机构认为值得传播的事实加以传播。世界上每

天发生的各种事件极其广泛、复杂,而传播渠道有限,比如报纸的版

面、广播电视的波段及播出时间都是有限的,新闻媒体不可能做到“有

闻必录”,因而需要一定的选择标准来确定向受众报道哪些新闻事件,

并排除掉另外一些事件。这其中,新闻价值是新闻选择的规律性标准,

新闻政策是新闻选择的规范性标准,两者结合在一起,共同发挥选择新

闻的作用。

②对立关系:两者可能相互压制对方作为新闻选择标准功能的实现。

新闻价值理论从新闻的本质着手指导新闻的传播,具有科学和公认的标

准,对新闻选择有着重要意义,是新闻职业工作进行新闻选择的首要标

准。但是新闻政策则是新闻事件——无论具有多大的新闻价值——能否

通过新闻机构管理者审查而进行入传播程序的先决条件。

另一方面,尽管新闻政策结合行政权力,从宣传效果的角度决定新闻传

播与否,却遭到了具有职业新闻理念的新闻工作者的抵制和反抗,他们

将新闻价值的有无作为新闻选择的更高标准,认为一个新闻机构在进行

新闻选择的时候,根据新闻的规律,应该把新闻价值放在优先的位置来

考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广大受众吸引过来,也只有拥有了自己的受

众,新闻机构才能有生存的基础。

2.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的加工有哪些手段。

答:网络媒体新闻的加工包括文字稿件的加工、新闻图片的加工、新闻

图表的制作、音频新闻的基本编辑、视频新闻的基本编辑。网络媒体对

传统媒体新闻的加工主要采取复制和整合的编辑手法。

(1)以单条新闻为对象的微观整合

①以单条新闻为对象的微观整合,有两种:

a.通过不停地添加各种元素和材料,将一条“单薄”的文本新闻变成“丰

腴”的多媒体新闻、融合新闻;

b.针对单条新闻通过技术性的改造完成局部或整体包装,从而实现微

观整合的目的。

②网络新闻的增添包括三类内容和两种方式。两种方式指自动添加方式

和手动添加方式。三类内容指:

a.新闻内容的增添包括基本信息的增加、新闻增值阅读的增加和新闻

延伸阅读的增加。

b.互动内容的增添包括直接互动的增加和间接互动的增加。

c.广告内容的增添包括24小时新闻排行榜、评论榜等新闻推广,网站

自身或网站频道的形象广告,文字链接或图片或视频的商业广告,电子

商务广告以及搜索联盟的广告。

(2)以新闻专页为对象的中观整合

中观整合新闻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或话题,从传统媒体的海量信息中精

选、提炼出若干篇文章,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集成、配置和

深度加工等编辑手法进行编排、组合,最后形成一篇符合网络特点的、

具有原创色彩的、新闻价值获得整体增值的网络新闻报道。

中观整合新闻的编辑分为四个步骤:话题的选择、内容的构成、互动的

运用和页面的编排。组织、配置内容,确定内容的框架和逻辑结构是中

观整合新闻编辑的重点。互动是中观整合新闻里必不可少的板块。

(3)以网络新闻专题为对象的宏观整合

①网络新闻专题的定义

网络新闻专题是互联网独有的新闻梳理、整合与优化的方式,通常是围

绕某个重大的新闻事件或事实,在一定时间跨度内,运用新闻消息、特

写及背景资料、新闻分析、评论、新闻调查等体裁,调用文字、图片、

声音、视频等多种表现方式,通过专门的编排与制作,进行连续的、全

方位的、深入的报道和展示新闻主题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新闻报道样

式(组合)。设立、制作和完成一个网络新闻专题既是对网络信息资源

的一次重新包装,也是网站思想和编辑方针的一次完整体现。

②网络新闻专题的制作

a.网络新闻专题的制作流程包括设立专题、设计专题、制作专题和维

护专题。

b.判断一个新闻事件是否需要设立专题,要从新闻价值、网民关注

度、新闻报道量和社会效果几个因素综合考量。

c.一般情况下,大多数预见性事件会制作成策划型专题。对于日常性

新闻,要从事件的重要性、连续性、关联性和普遍性等多个角度来审视

其新闻价值并判断设立专题的必要性。

d.在设立专题的过程中,根据专题类型的不同,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前

期策划、准备工作,包括确定专题名称、策划原创内容、确定专题的规

模和色调等。

3.新闻记者应该如何妥善运用自己的实名微博。

答:微博自2010年出现后,对中国新闻业产生巨大影响。越来越多的网

民通过微博来获知新闻,也有很多新闻通过微博广泛传播,引起人们

的“围观”,如王立军事件。微博方便了记者的工作,但也出现一些负面

效果,不少学者也在探讨记者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个人微博。

(1)记者们要明确,尽管微博是自己的,但和供职单位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记者如果在微博上发布新闻,一定要获得单位的许可。

(2)记者们发布的新闻,一定要认真核实,不要听风是雨。虽然错误

消息可以删除,但对自己个人,对自己的媒体公信力的伤害却无法抹

去。记者发布新闻一定要慎重。再次,记者们转发微博,也要认真核实

原微博。看看原微博的信息是否准确,有没有不妥当内容。虽然是转

发,但表达的是自己的态度。转发要慎重,转发前要想想,自己的表态

是否应该。

(3)记者们发表评论、回复评论时要谨慎。不要轻易表露态度,不要

使用不文明词语,不要与人发生争执。

(4)倘若记者发布的微博内容是错误的。一定要道歉,态度要良好。

如果记者个人想要充分自由的表达,甚至宣泄式的表达,最好不要透露

记者身份,也不要进行加V认证。如果你做了V认证,即便你声明“言论

与单位无关”,也是无法全部免责的。

(5)记者微博可以观点表达为主,未刊发的新闻不宜也不应该提前发

布。新闻作品首先是职务作品,要优先通过新闻媒体的平台或官方微博

来发布,未经同意尤其没有在媒体上公开发表前,不应该在个人微博中

率先披露。

4.采写批评性报道的注意事项。

答:批评报道是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主要表现形式。任何新闻媒体的批

评性报道,都是对社会不良现象实施舆论监督,由于它的广泛性和公开

性,给被监督者以威胁,并能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促成问题的解

决。然而批评性报道并非易事,由于批评性报道常常要曝光,所以来自

各方的阻力不少,甚至批评报道还会引起法律问题,所以在进行批评报

道时,要合理把握尺寸。

(1)审查细访,捕获细节。批评性报道更应该以事实说话。记者在采

访时应该突破层层封锁,亲临新闻事件现场耳闻目睹,详细占有第一手

材料。

(2)分寸得当,贬褒有致。批评应该是与人为善、和风细雨的,应该

是实事求是的。批评只是一种手段,批评的目的是救人,而不是整人;

是对事,而不是对人;是建设性的,而不是破坏性的。

(3)在采访批评报道时,切莫相信“一言堂”。切记“一个巴掌拍不响的

道理”,大凡有争议、争论的事件,当事双方一定都有责任在其中。所

以,作为记者,一定要把握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原则,切不可相信某

一方的一面之词,一定要客观、真实的把双方意见都体现出来。谁对谁

错,读者评价。

(4)在采访批评报道时,一定要注意调查取证。调查取证是批评报道

最关键、最难的地方。常规的取证方法大家都晓得,在此只说下如何克

服取证难,和如何避免取假证。在采访中,事件双方一定都各有证据,

记者一定辨别是非黑白,认清什么是假证。同时认真收集、妥善保留好

一切证据,为以后留证,以免被一篇稿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反复核实,务求准确。批评性报道不仅政策性、原则性很强,它

对准确性的要求也很高。记者要有一丝不苟的采访作风,反复核实事

实。不应该主观臆断、捕风捉影或是夸大事实。应该提倡建设性,避免

破坏性。

(6)语言质朴,巧用含蓄。批评性报道的文风要清新、实在,要能使

被批评者心悦诚服。同时,批评性报道的文字不要太露骨,避免刺激性

太强。

(7)在采访批评报道时,记者一定要恪守新闻工作纪律,一定保持好

与事件当事人的距离。在采访有争议的新闻事件时,当事双方都会极力

拉拢记者,希望记者能为自己一方说话,想尽办法拉拢记者。因此,在

采访中,一定要与事件双方当事人保持好距离,一定要保证稿件的真

实、客观、公平、公正。

二、论述题(25×2)

1.我国报纸应该如何报道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

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答:十八届三中全会是2013年重要的政治事件,具有极大的新闻价值。

我国的各级媒体都应该积极报道,这里以报纸为例特别说明。根据我国

报纸的不同类型,这里分别以党报和都市报为例,来论述这些报纸该如

何报道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

(1)做好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的报道,首先要明确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

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充分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

神,坚持正面宣传。深入宣传《决定》的重大历史意义。

(3)做好相应的报道安排

①对《决定》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准确传达。新华社、人民日报等重

量级国家媒体首先要发挥其“上传下达”的纽带作用。各地方新闻媒体也

要及时转载,刊发,做到全面覆盖。

②做好深度报道。报纸媒体具备其他媒体不能比拟的做好深度报道的优

势。做好对重大事件和国家政策的深入解剖,满足全国人民期待。关于

《决定》的相关净胜和内容的深入、连续、系统的报道,必不可少。

③组织刊发系列评论员文章。紧扣《决定》内容,组织撰写系列评论员

文章,在一版重要位置刊发。邀请专家点评,或者是新闻记者多方调查

研究分析而写就的报道。

④开设专题专栏。各大报纸要在重要版面,开设“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

全会精神”,“《决定》全知道”等专题专栏,通过动态报道、系列专

题、专家解读、人物访谈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

⑤深入基层一线,充分报道基层对《决定》的贯彻落实情况。所有报纸

新闻记者要坚持开展“走转改”活动,抽调骨干力量深入基层,深入一

线,采访报道各县区、各镇村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

实践活动。

(4)新闻记者时刻牢记自身的工作要求

①把握主题,坚持正确导向。全面准确宣传全会精神,科学把握全会提

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着眼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弘扬主旋

律、传播正能量,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②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策划。各大报纸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结

合各自优势,精心策划,制定各自具体宣传报道方案,抽调骨干力量,

办好专题专栏。

③统筹协调,形成宣传合力。要坚持科学统筹,把握节奏力度,有计划

有步骤的开展宣传。各大报纸也要与新媒体、电视媒体加强配合。

④改进创新,务求宣传实效。每个具体的选题上做到层次化,表达上做

到差异化,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从深、新、快等方面实现

新闻内容全覆盖,做出新意,做出特点、做出影响力,实现各媒体传播

特点的优势互补。

总之,要把握正确导向,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

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

出的各项改革任务上来,为建设生态美丽幸福新滨州,推动科学发展、

加快追赶超越,提供强大舆论支持。

(2)把握报道重点,深入分析解释《决定》的相关内容,找到文件的

创新点和重点

2.结合实例或实际,论述新闻敏感的内容和培养途径。

答:(1)新闻敏感含义

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指新闻工作者的感

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

力。这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

践的经验和结晶。西方新闻界通常把新闻敏感称为新闻嗅觉。

(2)主要内容

①迅速判断某一事实对当前社会的重大意义;

②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的受众;

③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④在很多事实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⑤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3)如何增强新闻敏感:

①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

趋势;

②认真学习辩证法,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观念,善于从全局的角度看问

题;

③深入调研,熟悉基本情况;

④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⑤善于不断总结经验。

新闻敏感不靠天赋。它的培养,要靠记者平时的实践,要靠记者的自觉

训练、培养和对经验教训的总结、积累。具体来说,记者要及时学习、

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记者要立足全局看问题。记者要十分熟悉点

上的情况。记者还要不断增强知识修养。

三、操作题(30×2)

1.将通讯改写成消息,500字以内,制作主体类标题。

给出的材料是中央巡视组巡视之后的反馈,一首一尾外加主体是十个组

分别的反馈情况。

答:

中央巡视组:多个巡视点查出腐败

去年上半年,10个中央巡视组分别对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湖北、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