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秋期期中考前第二次拉练语文试题命题人:王彦博审题人:赵燕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尽美尽善的条件很多。但是第一要不违背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意既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和自然逼真”的条件在文学止不是做不到吗?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譬如有一个荒村,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画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真”。不消说得,在同一视域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不会有丝毫错误。图画就不然。美术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择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米家的人格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只是实物的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所以图画绝不能如相片一样“和自然逼真”。第二,相片和图画所引起的美感哪一个浓厚,所发生的印象哪一个深刻,这也不消说,稍有美术口味的人都觉得图画比相片美得多。文学作品也是同样。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绝不回头么?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去说,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淡义就值得玩味多了!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都可以看见。譬如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白香山在《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就戏剧说,无言之美更容易看出。许多作品往往在热闹场中动作快到极重要的一点时,忽然万籁俱寂,现出一种沉默神秘的景象。梅特林克的作品就是好例。譬如《青鸟》的布景,择夜阑人静的时候,使重要角色睡得很长久,就是利用无言之美的道理。梅氏并且说:“口开则灵魂之门闭,口闭则灵魂之门开。”赞无言之美的话不能比此更透辟了。近代又有一种哑剧和静的布景,或只有动作而无言语,或连动作也没有,就将靠无言之美引人入胜了。雕刻塑像本来是无言的,也可以拿来说明无言之美。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而是注重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要说明雕刻上流露和含蓄的分别,希腊著名雕刻《拉奥孔》是最好的例子。相传拉奥孔犯了大罪,天神用了一种极惨酷的刑法来惩罚他,遣了一条恶蛇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在一块绞死了。在这种极刑之下,未死之前当然有一种悲伤惨戚目不忍睹的一顷刻,而希腊雕刻家并不擒住这一顷刻来表现,他只把将达苦痛极点前一顷刻的神情雕刻出来,所以他所表现的悲哀是含蓄不露的。倘若是流露的,一定带了挣扎呼号的样子。这个雕刻,一眼看去,只觉得他们父子三人都有一种难言之悯;仔细看去,便可发现条条筋肉根根毛孔都暗示一种极苦痛的神情。以上是从各种艺术中信手拈来的几个实例。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在一起,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摘编自朱光潜《无言之美》)1.下列对原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言”可以用以“达意”,“言”有限而“意”是无限、瞬息万变的,因此“意”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B.尽美尽善的首要原理是“和自然逼真”,文学上做不到“和自然逼真”,所以文学并不去追求尽美尽善。C.上等作品多数言不尽意。如“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本来没有说诗人情绪,而自有一种闲情逸致。D.在希腊著名雕刻《拉奥孔》中,雕刻家只把将达到苦痛极点前一顷刻的神情雕刻出来,其所表现的悲哀是含蓄的。2.根据本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以“言”难以完全达意,引出话题,而后分析艺术上的“无言之美”。B.同样的内容,美术家只表现实物的部分就能引起美感,摄影家则可包罗所有。C.作者运用举例、类比、引用等论证方法,使文章形象可感,论述更加亲切自然。D.“画外之象、味外之旨”“深文隐蔚、余味曲包”等文论,都强调艺术要含蓄隽永。3.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本文中“无言之美”的一项是()(3分)A.刘墉在《萤窗小语》中谈道:“话到七分,酒至微醺;笔墨疏宕,言辞婉约。”B.《庄子》中说:“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C.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强调“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D.济慈《希腊花瓶歌》中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4.朱光潜先生认为图画比相片“美得多”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分析。(4分)5.苏轼的“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是关于“言”与“意”关系的名言,本文也对“言”与“意”的关系做了阐述,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路标茹志鹃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行军路线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是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是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有一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肯定,快到铁路了。”“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踩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可是,慢!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远远地,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轻盈迅速地爬去。这如豆的一小点光。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安然无恙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有人了!找到人了!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地,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拥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着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着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穗。看来,是一个牵子。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聋子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聋子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作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个聋子,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是聋子,还是个哑巴。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按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哑巴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哑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至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都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哑巴。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索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哑巴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一边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哑巴挣脱了出来,忙忙地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醒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接着回身走去。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闪烁,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伍原是个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为了把档案和受伤战友的消息送到部队,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B.“老乡”虽是个哑巴,但内心明亮,在与伍原扭打后摸到伍原的军帽,知道了伍原的身份,最终给了伍原帮助。C.“小如绿豆似的光”以绿豆比喻荒野中的灯光,这灯光虽然微弱,但是它具有路标的作用,给了伍原力量、勇气和希望。D.小说前文通过“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的描写,为后文遇到“老乡”埋下伏笔。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多用短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例如“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写出了伍原的迷茫。B.小说笔调简单朴实,没有波澜壮阔的场面,没有精细优美的语言,却刻画了一个小人物平凡而又伟大的形象。C.茹志鹃的小说很有特点,本文与《百合花》一样,情节相当曲折且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的内在特征。D.小说以“路标”为题,既关联着小说的故事情节,又有象征意味,蕴含了小说的主题,引发读者思考。8.小说多次写到伍原流泪,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请从展现人物心境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9.有评论说“茹志鹃的短篇小说避重就轻地跳过革命的宏大叙事,婉转着墨于时代大背景的间隙,于杯水微澜之处反映出时代特点”。请结合本文分析其创作的这一特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节选自《孙子兵法》,有删改)材料二:张仁愿,华州下卸人。本名仁室,以睿宗讳音近避之。有文武材。武后时,累迁殿中侍御史。万岁通天中,监察御史孙承景监清边军,战还,书战围以奏。每阵必画承景躬当矢石、先锋御贼之状。武后叹曰:“御史乃能尽诚如此乎!”擢为右肃政台中丞,诏仁愿即叙其麾下功。仁愿未发都,先问承景对阵胜负之状。承景实不行,所问皆穷。仁愿劾奏承景罔上,虚列虏级。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为突厥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之。既至,贼已去,引兵踵击,夜掩其营破之。始,朔方军与突厥以河为界,北涯有拂云祠,突厥每犯边,必先谒祠祷解,然后料兵渡而南。仁愿请乘虚取漢南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绝虏南寇路。唐休璟以为:“两汉以下皆北守河,今筑城虏腹中,终为所有。”仁愿固请,中宗从之。表留岁满兵以助功,咸阳兵二百人逃归,仁愿禽之,尽斩城下,军中股柔,役者尽力,六旬而三城就。又于牛头朝那山北置烽候千八百所。自是突厥不敢逾山牧马,朔方益无寇,岁损费亿计,减镇兵数万。初建三城也,不置壅门、曲敌、战格。或曰:“边城无守备,可乎?”仁愿曰:“兵责攻取,贱退守。寇至,当并力出拒,有回望城者斩。何事守备,退忸其心哉!”景龙二年,封韩国公。还朝,卒。仁愿为将将吏信伏按边抚帅赏罚必直功罪。后人思之,为立祠受降城,出师辄享焉。(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卷九》,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括号内直接填出其标号。()(3分)仁愿为将A将吏信B伏C按边D抚帅E赏罚F必直G功罪。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讳,指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张仁愿因本名与唐睿宗之名音近而改名。B.迁,晋升或调动官职。累迁,多次迁升官职。文中指张仁愿多次迁升官职至殿中侍御史。C.穷,文中指寻根究源,这与《桃花源记》中“欲穷其林”的“穷”字意思相同。D.烽候,即烽火台,文中指为了侦察敌人,以点燃烟火的方式示警的军事防御设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仁愿具备文武才略,武则天时期就受到重用。在担任殿中侍御史时,他询问孙承景作战胜负的情况,结果发现孙承景欺君罔上,虚报战功。B.当张仁愿提出在黄河以北修筑三座受降城时,唐休璟表示反对,认为这些城池最后都会被突厥人攻占,在张仁愿坚决求下,唐中宗才同意。C.张仁愿上表请求留下满足年龄条件的士兵来帮助筑城,但两百名咸阳籍的士兵逃跑,被他抓住后予以严惩,在这之后服役的人全都尽心尽力。D.张仁愿战功显赫,治军严明,被封为韩国公,在他去世之后,后世之人十分怀念他,在受降城为他建立祠堂,每次朝廷军队出征都前往祭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北涯有拂云祠,突厥每犯边,必先谒祠祷解,然后料兵渡而南。(2)自是突厥不敢逾山牧马,朔方益无寇,岁损费亿计,减镇兵数万。14.《十七史百将传》是按照《孙子兵法》的理念编写的,对后世影响深远—。张仁愿的哪些事迹体现了材料一中《孙子兵法》的理念?(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①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嗓,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②,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遣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战争少有胜利。②曹瞒:曹操,小名阿瞒。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这首词起势同样不凡,气势同样雄伟,有先声夺人的效果。B.上阕描绘了赤壁大战时万骑临江、鼓声震天、千舰拼搏、鱼儿怒跃的战争场面,气势磅礴,写出了吴军大破曹军时的军事力量之强。C.上阕结尾“今如许”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折一问,感慨苍茫,意味深厚。作者大半生目击的心伤国事,全含在这一问句中。D.“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二句写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止一次了,历史已经随江潮而逝去,抒写了词人忧国伤时的感慨。16.此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瑜的故事,该故事在两词中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人常因登高望远而惹恨添悲。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了诗人郁结在心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表达了难以排遣的无限悲愁。(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对南宋的不抵抗政策失望至极,他多么想像当年刘裕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包含“柳”意象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①__________________,与人体内产生的内啡肽效应有关。内啡肽是身体的一种激素,被称为“快乐因子”,它能让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体内产生的内啡肽效应能调节情绪,把压力和不愉快带走。此外,外界长期充满压力的生活会刺激大脑功能,从而引起生理、心理上的疲劳,运动②__________________,起到调节、改善大脑功能的重要作用。运动还可以促进身体分泌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物质,③__________________,提高活力和幸福感,增强注意力,改善记忆力不佳、行为多动以及行为控制力较差等状态。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够快速改善人们的情绪,提高活力,但是几个小时后情绪和活力可能会回到原来的水平。所以,通过运动可以使我们的情绪得到改善,活力得到提高,即使长期坚持适量运动的人,身体才会更加健康。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11(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盛夏时节,陆军某旅秘密执行跨区演训任务。高炮营指挥控制班班长、中士赵万忠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一路会①__________却又只能深深沉默。第一阶段是摩托化行进。部队行至某市市区时,身兼驾驶员的赵万忠发现路牌上写着一个熟悉的路名—他的岳父母家就在这条路的路口。穿行在熟悉的街道上,赵万忠陷入了美好的回忆。他多想停下来去看看他的岳父母,但任务不等人,只能②__________地路过。次日,部队转为铁路运输,军列将会经过赵万忠的家乡。得知这个消息,赵万忠不由得激动起来,因为他的老家只有一条铁路,而他父母的老房子就在铁路旁边!夜幕降临,军列已行至村口,再往前不远就是赵万忠家了,他的心“咚咚”跳起来。记得打儿时起只要有火车经过,母亲就会抱起他飞奔出来指给他看……时光真好像是③__________,匆匆过去了。要不要给父母打个电话,“巧妙”地提醒他们出来一下?哪怕只是站在窗口?赵万忠随即否定了这个念头。车速好像忽然变慢了,车轮的“咣当”声变得格外的响,那栋老房子“撞”进了赵万忠的眼睛。只要他喊一嗓子,父母应该就能听见。赵万忠终归没有喊出声来。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1.下列句子中的“打”和文中画横线句中的“打”,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接受了这个任务,我可是打心眼儿里高兴。B.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起了箫,打起了鼓。C.我们打完馅儿,就开始包饺子了。D.那些同大海打交道的水手从未与我打过交道。2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撞”字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人说,劳动让人“吃苦”。《插秧歌》描绘一家四口农忙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表现出农事的辛苦与繁忙;张来贵晚上下班后,也会“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也有人说,人类一切艺术的起源,音乐、文学、美术、体育、科技……都离不开劳动。正是劳动,创造了美,塑造了美,也丰富了人类精彩的文化生活、精神世界。劳动之“苦”与劳动之“美”之间似乎是矛盾的,对此,你的看法如何?或请你结合社会生活和自己的人生体验加以阐述,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高一秋期期中考前第二次拉练语文答案1.B【解析】“文学上做不到,和自然逼真,所以文学并不去追求尽美尽善”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二段“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可知,文学追求尽美尽善;再结合第三段“意既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和自然逼真’的条件在文学上不是做不到吗?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可知,文学不追求在文字语言上传达全部情绪意旨,即文学在文字语言上做不到“和自然逼真”,并非“文学上做不到‘和自然逼真’”。2.C【解析】通读全文可知,文中未运用类比的论证方法。3.B【解析】原文中所说的“无言之美”可以理解为“含蓄不露”。庄子强调的是“得意忘言”;意思是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辞,这与“含蓄不露”不相符。4.【答案】①美术家在创作图画前,先要对素材进行选择,然后经过理想化的加工,表现美术家的人格。②图画表现的只是实物的一部分,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含蓄隽永,所引起的美感更加深刻·(每点2分)【解析】根据第四段“美术家对一种境遇……把美术家的人格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可得出答案①;根据文章对“无言之美”的分析可知,正因为图画中“所表现的只是实物的一部分”,对美的表现含蓄不露,才给了欣赏者自己领会的空间,据此可得出答案②。5.【答案】①“言”可以达“意”,“意”需要通过“言”来表达。②“言”不能传达全部的情绪意旨,以“言”达“意”,只能得其近似。③所谓“无言”即注重含蓄不露,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每点2分)【解析】根据第一段“言所以达意”和第二段“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可得出答案1;根据第一段“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和第三段“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可得出答案2;根据第八段“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而是注重含蓄不露”及所举实例可得出答案③。6.A【解析】“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分析错误。在寻找部队的过程中,落单的伍原多次产生过恐惧和绝望。7.C【解析】“本文与《百合花》一样,情节相当曲折”分析错误,本文与《百合花》一样,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冲突,讲了战士伍原因迷路找不到队伍和方向,而后又借了一豆亮光找到方向的故事。8.【答案】流泪展现人物心境: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流泪”,牵动着读者的心和伍原一起波澜起伏。(1分)小说开端部分,伍原因为迷路,流下了近乎绝望的泪;等发现了灯火,找到了人,他流下了激动的泪;因为聋哑“老乡”的误解,他又流下了委屈、绝望的泪,好在最后“老乡”认出他是八路军战士,他才止住了眼泪。(2分)流泪展现了伍原的心境,也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1分)【解析】小说写伍原多次流泪展现了他的心境,也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牵动着读者的心和伍原一起波澜起伏。由文中“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可见,伍原因为迷路,处于恐惧、无助的状态,于是他流下了近乎绝望的泪,这是他无助心境的直接表露。文中“有人了!找到人了!到底找到……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写出他绝处逢生时的激动心情,他找到了人,就有了希望和方向。文中“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写出了伍原刚看到希望却遭到误解,因而委屈又绝望的心境。9.【答案】①茹志鹃在这篇小说中跳过了“革命的宏大叙事”,没有描写某次战役的宏大战争场面,而是选择了一个迷路战士伍原的经历来写.②在抗战的大背景下,伍原这次的个人经历只是“杯水微澜”,但他身上的责任感和对革命坚定的信念感是那个时代八路军战士所共同具备的优秀品质。③伍原和“老乡”的沟通虽然充满曲折,但问题最终得以圆满解决。这样的事情在整个时代中虽然不起眼,但也以小见大,反映了战争年代让人感动的军民鱼水情。(每点2分)【解析】情节方面:本文没有描写某次战役的宏大战争场面,而是叙述了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伍原,为了把档案和受伤战友的消息及时送到部队,在没有一点路标痕迹的情况下,艰难前行的经历。人物方面:伍原在一次次波折中,有过绝望、欣喜、失落,但始终不忘自己身上的责任。伍原这一形象代表着当时许多八路军战士的形象,他身上的责任感和对革命坚定的信念感是那个时代八路军战士所共同具备的优秀品质,感人至深。主题方面:“老乡”虽然既听不见又不会说话,但内心明亮,当他知道了伍原的身份,就给伍原提供了帮助,如“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表现了“老乡”对革命事业的支持。这样的事情虽然在整个时代中不起眼,但也以小见大,反映了战争年代让人感动的军民鱼水情。10.ACE【解析】第一个“将”是名词,作“为”的宾语,“仁愿为将”语意、结构完整,所以应在A处断开;“将吏信伏”是主谓句,“将吏”为主语,“信伏”为谓语,所以应在C处断开;“按边抚帅”“赏罚必直功罪”的主语皆为张仁愿,二者是赞颂张仁愿的两个方面,语意、结构完整,应在E处断开。11.C【解析】“文中指寻根究源”“意思相同”错误.“所问皆穷”中“穷”的意思是“缺少”,这里指孙承景对所问的问题都不能回答;“欲穷其林”中“穷”的意思是“尽”。12.C【解析】“留下满足年龄条件的士兵来帮助筑城”错误,“留岁满兵以助功”的意思是“留下服役期满的士兵帮助修城”。13.【答案】(1)黄河北岸有座拂云祠,突厥每次侵犯边境时,必定先拜谒拂云祠,祈祷神灵的庇佑,然后整兵渡过黄河向南进军。(2)从此突厥不敢越过山牧马,北方渐渐没有敌人,每年减少费用数以亿计,裁减数万镇守的士兵。【解析】得分点:(1)“谒”“祷”“料”各1分,句子大意1分;(2)“逾”“益”“损”各1分,句子大意1分。14.【答案】①修筑受降城,体现占据战场主动权的理念;②不修筑壅门等守备设施,体现激发士兵战斗意志的理念;③按照功过是非赏罚将士,体现赏罚分明的理念。(每点1分)【解析】材料一中第一段说明作战要占据战场的主动权,诱敌、阻敌的主动权在自己。第二段体现的是要激发士兵破釜沉舟的战斗意志。第三段则说明君主要得民心,将领要有能力,作战讲究天时地利,军队纪律严明,装备精良,兵员充足,战士训练有素,将领赏罚分明。依据“仁愿请乘虚取漠南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绝虏南寇路”可,见,修筑受降城体现占据战场主动权的理念;依据“不置壅门、曲敌、战格……”,仁愿曰:“兵贵攻取,贱退守。寇至,当并力出拒,有回望城者斩。何事守备,退忸其心哉!”可见,不修筑壅门等体现激发士兵战斗意志的理念;依据“仁愿为将……赏罚必直功罪”可见,按照功过是非赏罚将士体现赏罚分明的理念。【参考译文】材料一:能够使敌人自动进入预定地域的,是用利益来引诱他的结果;能使敌人不能到达其预定地域的,是设置障碍阻挠的结果。士兵的心理是被包围就会抵御,迫不得已就会战斗。哪一方的君主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严格执行?哪一方的兵力更强大?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有素?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我根据这些分析比较,就知道谁胜谁负了。材料二:张仁愿,是华州下邦人。本名叫仁亶,因为读音近似眷宗的名讳而改。有文武才干。武后时,多次升职至殿中侍御史。万岁通天年间,监察御史孙承景做清边军的监军,作战返回,画交战图献上。每幅交战图必定画上孙承景冒着枪林箭雨、冲锋在前阻止贼人的形象。武后赞叹说:“御史竟能如此竭尽忠诚!”升任孙承景为右肃政台中丞,命令张仁愿前去记录孙承景部下的功劳。张仁愿还没有从都城出发,先问孙承景交战的胜负情况。孙承景实际上并未亲临战阵,所问的都不能回答。张仁愿向皇帝检举揭发孙承景欺君罔上,虚报俘虏和首级。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被突厥打败,皇帝任命张仁愿代理御史大夫接替他。张仁愿来到军中而敌兵已经离去,他率领军队追逐进攻,夜晚乘其不备进攻敌军的军营,攻克了敌军。先前,朔方军与突厥以黄河为界,黄河北岸有座拂云祠,突厥每次侵犯边境时,必定先拜谒拂云祠,祈祷神灵的庇佑,然后整兵渡过黄河向南进军。张仁愿请求趁着敌军没有提防时,夺取漠南地区,在黄河北岸修筑三座受降城,断绝敌人的南侵之路。唐休璟认为:“两汉以来,都是北守黄河,如今在敌人腹地筑城,最终城池还是会被敌人占有。”张仁愿执意请求,中宗最终顺从了他。他上表留下服役期满的士兵帮助修城,二百名咸阳籍士兵逃回,被张仁愿抓住,全部斩于城下,军中士兵极其恐惧,服役者竭尽全力,六十天就修完三座城。又在牛头朝那山北面设置烽火台一千八百所。从此突厥不敢越过山牧马,北方渐渐没有敌人,每年减少费用数以亿计,裁减数万镇守的士兵。起初建筑的三座受降城,没有设置壅门、曲敌、战格等守备设施。有人说:“边城没有防守设备,行吗?”张仁愿说:“用兵崇尚攻取,轻视退守。敌人到来,应当齐力出战抵御,有回头望城者斩。为何要设置防守设备,养成退守的习惯呢!”景龙二年,被封为韩国公。回朝后去世。张仁愿担任将领,将士们信服他,他巡视边境,慰问将领,赏罚将士一定只按照真实的功过是非。后人怀念他,在受降城为他立祠,出兵前总会去祭祀他。15.A【解析】“这首词起势同样不凡,气势同样雄伟,有先声夺人的效果”错误。本词以“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开头,用语朴素,起势平淡,远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势雄伟。16.【答案】①苏词用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年少有为、意气风发来反衬自己“早生华发”的老大无功;②戴词用周瑜破曹军时的军事力量之强和“一鼓困曹瞒”的功业之伟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事衰颓。(每点3分)【解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表现出周瑜的年轻儒雅、体貌不凡、言谈卓绝、意气风发,反衬自己“早生华发”的壮志难酬;《满江红·赤壁怀古》中用“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写出了周瑜大破曹军时的军事力量之强、功业之伟,反衬南宋朝廷国力之衰弱,抒发对国势衰颓的无奈忧伤之感。17.【答案】(1)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2)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3)示例: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解析】易错字:繁,鬓,潦,戈。18.【答案】①运动可以缓解压力②能改变外界对大脑的刺激强度③这种物质可以改善情绪(每处2分)【解析】第一处,根据后文可知,运动到达一定量时体内可以产生内啡肽效应,它能“调节情绪,把压力和不愉快带走”,再结合横线后“与人体内产生的内啡肽效应有关”可知,此处是说运动能缓解压力是因为内啡肽效应,故可填:运动可以缓解压力。第二处,根据“外界长期充满压力的生活会刺激大脑功能,从而引起生理、心理上的疲劳”“起到调节、改善大脑功能的重要作用”可知,此处是说运动能改变外界对大脑的刺激强度,调节、改善大脑功能,故可填:能改变外界对大脑的刺激强度。第三处,前文谈到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分泌“多巴胺”,后文谈到的“提高活力和幸福感,增强注意力……控制力较差等状态”“体育锻炼……提高活力”都是“多巴胺”的作用,故此处应总说“多巴胺”的作用,可填:这种物质可以改善情绪。19.【答案】运动可以使我们的情绪得到改善,活力得到提高,只有长期坚持适量运动的人,身体才会更加健康。(4分)【解析】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主语残缺,可删去“通过”;二是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即使”改为“只有”。20.【答案】①心潮澎湃②悄无声息③白驹过隙(每处1分)【解析】第一处,根据下文内容可知,文段主要写了部队执行秘密任务时经过战士赵万忠的家乡,赵万忠过家门而不入的事,写出了战士对家乡亲人的想念,又展现了军人严守纪律的钢铁意志,结合下文“赵万忠不由得激动起来”“他的心‘咚咚’跳起来”,故此处可填“心潮澎湃”.心潮澎湃:心情像波涛冲击一样,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第二处,联系前文“秘密执行“深深沉默”可知,此处强调赵万忠穿行在熟悉的街道时是静悄悄的,故可填“悄无声息”。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也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第三处,前文写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征信分析考试试题及答案
- 机械设备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申论联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 冲床操作测试题及答案
- 病毒检验考试题及答案
- 场地测量考试题及答案
- 车间安全试题及答案
- 包包双十一活动策划方案
- 促销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建筑法规必考内容及试题
- 2025年乡村振兴战略相关考试试题及答案
- JJF1033-202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 应急通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 -中国信通院
- 遥感地质蚀变异常信息提取实验
- 中学生学习计划5总结PPT模板下载
-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报告附模板
- GB 5009.34-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 GB/T 12622-2008管法兰用垫片压缩率和回弹率试验方法
- 语文五年级 【知识精讲】7.阅读(2)文言文阅读
- 社会心理学8-人际关系课件
- QC-R 596-2017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高清-无水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