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专项:新闻和评论阅读(含答案)_第1页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专项:新闻和评论阅读(含答案)_第2页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专项:新闻和评论阅读(含答案)_第3页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专项:新闻和评论阅读(含答案)_第4页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专项:新闻和评论阅读(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专项:新闻和评论阅读精选

一、请阅读以下新闻,完成下面小题。

“抱抱团”街上送拥抱,专家称应健康引导

中新湖南网10月30日电三湘都市报消息,拥抱和微笑既不能买卖,也不能出借。

但只要出自真诚并发自内心,它们就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生活增添一分温暖。

昨天下午,趁着假期去逛步行街的李彬刚下车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街上大概有二三

十人面带微笑,手里举着一块硬壳纸,上面用黑色水笔写着“抱抱”、“来自陌生人的关怀”

或英文的“FREEHUGS(自由拥抱)”。她稍稍犹豫了一下,向旁边一女子伸开双臂,两人

紧紧抱在一起……事后,李彬坦言“一整天都非常愉快。”

不止李彬有着这样的心情,昨天下午,路过解放路步行街、河西通程商业广场的长沙市

民经受了一场“拥抱洗礼”,“看着大家相互拥抱,我感觉鼻子有点酸。”一名姓何的大三

学生告诉记者,他突然想起了许久没联系的父母和高中同学。

戴着帽子的民工韩从华站在黄兴广场的角落里看着,看上去很犹豫,她在纳闷“怎么能

随便抱人家呢”,韩从华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犹豫再三后跑到了举着“抱抱”牌子的邓静

莎旁边,微笑着的邓静莎友好地抱住了她。坐着轮椅来广场散步的李女士看完牌子后,同样

伸开了双臂,并得到了“祝您早日康复”的祝福。

记者数了一下,大约在10分钟内,有15名路人微笑着拥抱了他们,有年轻人,有中年

人,也有小孩子。

受到澳大利亚人JuanMann在澳州悉尼闹区街头发起给予陌生人“FreeHugs”活动的

启示,长沙市民才子豪和几个热心的网友在长沙成立了“抱抱团”。“抱抱团”成员通过拥

抱向陌生人传递温暖。

为了能让更多的朋友享受到这份快乐,才子豪开通了抱抱群,此后,北京、广州、天津、

昆明、大连、苏州、上海等地都成立了分会。发起人才子豪表示,希望能把活动做成全中国

的万人关怀行动,将温暖送遍各个城市。

在电力系统上班的邓静莎自己做了块很漂亮的牌子,还在纸牌上画了漫画人物,她是昨

天知道此次活动的。“原本以为参与的人会很少,没想到很多人受到感染后自动举起了牌子O

我喜欢给人以温暖的活动。”她说。

组织了10月21日下午第一次拥抱活动的才子豪很高兴,他称活动给长沙街头的路人带

来了微笑,也传递了“社会需要温情,我们需要来自身边人、甚至陌生人的关怀。我们拒绝

冷漠。”才子豪坦言第一次组织显得稍微有点乱,“这毕竟是一个公益活动,在乎的是真诚,

而不是形式上有多么精致。让大家感受到了这份快乐就足够了。”

质疑:拥抱改变不了现实

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抱抱团”的活动,不少人在猜疑着活动本身,甚至认为“有点不

可思议”。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的黄小姐认为,真正的温暖来自于真诚的帮助,拥抱改变不

了现实,而且还是不够坚强的表现。

路人小于称她不会去拥抱,在路上,两个陌生人突然抱在一起,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

感觉总有些别扭。“可以握握手,微笑一下,为什么一定要刻意夸张地去拥抱呢。”59岁

的王旭明先生称自己夭天在步行街转悠,头一次看到这样的活动,虽然不反对小孩子搞这样

的活动,但还是认为这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专家:健康引导能促进和谐

中国心理医生协会会员、高级心理保健师康琳表示,如果不是作秀的话她很欣赏这样的

活动,国人表达感情的含蓄固然不错,但拥抱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不过一定要健康引导,

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就能促进人的内心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也

会有很大作用。”(杨艳)

新闻资料:“自由拥抱”

最早向世界推行这个活动的是美国人贾森•亨特。活动的灵感来自于他去世的母亲。5

年前亨特在母亲的葬礼上听到许多关于母亲的事迹,得到过亨特母亲帮助关心过的人回忆从

地那里得到的温暖,一方面受到母亲故事的感召,另一方面感觉自己需要借助他人提供的温

暖来克服丧母的悲痛,亨特做了个写着''真情拥抱”的纸牌走上家乡的大街。第一个与他

“真情拥抱”的人是一个路过的姑娘,她停了下来,看了看纸板,毫不犹豫地向亨特张开了

双臂。从这一天起,“FREEHUGS”这个关于爱和分享的运动开始在全美国蔓延。今年,

一位名叫JuanManr的澳洲男子在悉尼闹市街头手举“自由拥抱”的牌子将这项运动推向了

全球化的网络世界。

1.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标题:

2.有人质疑“拥抱改变不了现实”,专家认为“健康引导能促进和谐”。你觉得双方用事

实来支持观点了吗?结合新闻内容说明理由。作为读者,你同意哪方观点?请阐释。

3.对于“抱抱团”街上送拥抱这件事,本文隐含的立场是什么?请结合新闻内容作出推

测。

二、班级开展读报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材料一)

(取材于2021年5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图片中的文章内容无霸阅读)

(材料二)

六(liu)安还是六(lu)安?请为文脉留一音

新华社记者李亚彪、陈诺

“六(liii)安”还是……近日新发疫情使得安徽六安……城市名的读音也……

名字,是一种文化。六安历史悠久……都读"1U”,这是当地文化传承中最珍贵的一抹

乡音。

安徽省政府...也曾表示....应充分尊重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

……争议由来已久。的确……词典,“应”的读音已不见踪影。有专家认为这顺应了……

但词典里不存在,并不意味着……

从铅山中的“铅(yan)”……丽水中的“丽(1D”,为一地留一音,并不鲜见。

……少了一个读音,看似小事,实则关乎文化基因的承袭……

(材料三)

读懂“宇宙中心曹县”热梗背后的期待

本报评论员刘晶瑶

“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北京一套房”“宇宙中心曹县”……最近几天,曹县梗“火”

了。起因是,短视频平台上,一位博主用山东方言口音喊出“山东荷泽曹县666我们勒宝

贝”的口号,引发众多网友模仿或调侃,微博上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了5亿。

一夜之间,看似平平无奇的鲁西南小县,被网络热梗彻底带火出圈。对此,曹县县长也

在近日公开回应“曹县走红”,“家乡的变化确实大,甚至有点让大家不敢相信。不论是正

面还是调侃,都欢迎广大网友到曹县走一走,看一看真实的曹县。”

深挖曹县家底,才发现意外走红并不全是网络狂欢。所谓“宇宙中心说”,当然只是网

友调侃,但就县域经济发展而言,当地实力的确不俗。资料显示,曹县是山东劳动力资源第

一大县,在过去,农民主要依赖外出打工作为收入来源。曹县大集镇的孙庄村,一度曾被称

为“三多村”:光棍多、老人多、留守儿童多。

变化发生在2009年,曹县发展搭上了电商经济崛起的快车。现在,曹县拥有山东省内

最大的淘宝村。曾经的贫困县,现在是“青年多、企业多、收入多”的富裕县。村民依靠双

手,拼出一条创业致富路,用实力让家乡惊艳了世人。

网络狂欢终有停歇时。曹县爆火,比起段子热梗,更应读懂背后的民意期待。家乡,在

每个人眼中都是“我们勒宝贝”,实现乡村振兴,让人们提起家乡都能一脸“傲娇”,必须

找准特色发展之路,紧扣时代经济脉搏。把发展作为主旋律,才能实力逆袭,让小县也拥有

火上热搜的硬实力。

县域经济,处于创新发展的末梢神经,打通“毛细血管”,才能释放更多经济活力。近

年来,借助网络走红的县也不少,比起“一夜热搜”,更该思考怎样脚踏实地,如何将路走

得更长远,为当地百姓更多谋福利,吸引人才回流,建设更美家乡。

有种说法是,中国还有多少“宇宙中心曹县”等着我们去发现?这个问题,不妨换个说

法,中国还有很多“曹县”等着我们去打造。

1.根据材料一判断下面哪篇文章不适合编入这个版面,简述理由。

A.美国何时才能学会负责?

B.让“空巢青年”不空心

C.别让短视频成虚假广告“风口”

D.坐轮椅登顶1600米高山?全程无障碍景区来了

2.材料二是小文浏览《六(liu)安还是六(lu)安?请为文脉留一音》时关注到的词句,

请你据此完成对这篇文章的梳理。

对于“六(liii)安还是六(lu)安”的争议,新华社记者的观点是(1)—,历史的

依据是(2)—,现实的依据是(3)—。反对者的主要依据是(4)—,对此作者的

反驳依据是(5)____。

3.同学们要向这个版面投稿,如何提高稿件的录用率?请你以材料三为例整理一份''投

稿指南”(逐条列出稿件特点)。

“新华观点”版面投稿指南

这个版面的稿件具备以下特点、:

1.........,+1........

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J'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降落火星!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

日上午7点18分,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确认成功降落火

星,着陆地点位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着陆器上搭

成功庆河一号看牌火星

载的是我国“祝融©号”首辆火星车,这是我国首次实施

火星着陆任务。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②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

历经200多天的飞行,于2021年2月10日成功进入火星ill

加|斜月16uaim&

轨道。在此后的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又经过多次轨道调整,

丽丽丽8A而

对着陆区域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等待今天这个最佳时机

实施着陆。

着陆器搭载“祝融号”降落火星后,轨道器则继续围/DUSMIKUAIBAO

绕火星运行,一方面为着陆器和火星车提供中继信号服司由垓■wwU8

务,另一方面继续进行科学探测活动。火星蚀是根娉趣己I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注:①祝融,我国神话中的火神。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轨道器、着陆器和火星车组成。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写下长诗《天问》,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2020年7

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向宇宙更深处探索,寻求“天问”的答

案。

探索火星的愿望美好,难度却极大。火星与地球相距遥远,每隔780天左右才会合一次,

会合时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仅一个月左右。不仅如此,由于探测器飞行线路会受到太阳系

内多个天体的扰动,还有太阳风、空间辐射等的复杂影响,轨道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

“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在环绕火星的三个月飞行中,拍摄了大量火星表面照片,

由科学家们反复研究和比较解析,最终选出符合探测任务要求的着陆地点。

要完成降落火星的任务,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天问一号”从火星大气层

外缘通过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

步。从开始踏上进入点的那一刻起,“天问一号”就迎来了此次探测旅程中最为凶险的“恐

怖9分钟”。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天问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米/小时,

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探测器先瞄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一个狭窄的进入走

廊,接着气动减速,然后火星专用降落伞展开;待降落伞完成使命后,探测器抛掉大底和背

罩,露出着陆平台和火星车;大推力发动机开始工作,探测器观察地面,寻找最安全的具体

着陆地点;最后着陆器的四条着陆腿稳稳降落在火星表面。这一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而

且由于火星与地球距离遥远、信号微弱、通信延时等原因,地面人员没有干预的机会,完全

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着陆后,“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驶向火星地面,

开始工作。

(根据《科技日报》报道编写)

(材料三)

探测火星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关系到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人类是否孤独,生命是否还有更多的可能。通过研究火星,人类将更详细地理解地球自身形

成和发展的过程,更准确地预测地球的未来,也会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三闻生活周刊》)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的四个新闻标题简明醒目,各有特点,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B.《中国青年报》新闻导语突出关键信息,将着陆器着陆火星的时间地点写得很具体。

C.火星探测难度极大,原因之一是火星与地球会合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相对较短。

D.从绕火星飞行、选择着陆点到成功登陆的整个过程,完全由“天问一号”自主完成。

2.“天问一号”降落过程为什么被称为“恐怖9分钟”?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解析。

3.学校航天社同学正准备有关“火星探索”的演讲,下面是他的设想。请你根据材料,

帮助完成任务。

设想任务

设置互动问题:我国月球探测器名为“嫦娥号”,月

球车为“玉兔号”;火星探测器名为“天问一号”,(1)拟写问题答案

火星车为“祝融号”。这些名称有什么特点?

确定演讲主题:阐述“天问一号”探索火星并成功登

(2)概括意义要点

陆的意义。

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闻回放

在教育部10月16日举行的新闻发面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

出,学校的体育高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在此

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

同时,将强化体育、美育在学生评价中的占比,提出改进高考体育测试内容和计分办法,

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

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高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

录取计分科目O

(选自《南方周末》2020年10月17日有删减)

(材料二)

新闻回放

新华社昆明12月3日电(记者字强)云南省教育厅3日向社会通报《云南省初中学

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明确体育从50分提高到100分。

方案明确,体育考试由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体质健康监测3个部分组成,体

育考试分三年6次进行,总分100分,其中七年级满分20分、八年级满分40分、九年级满

分40分。考试采用“统一测试”和“预约测试”两种方式,“统一测试”指学校在规定时

间范围内按每间隔3周组织开展一次的测试,“预约测试”指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结合自

身身体状态随时与考务人员预约进行的测试。学生的体重身高指数(BMI)、肺活量体重指数

均每学年测试一次,并根据学生本人每年的测试数据进行纵向对比赋分,以减少个体先天因

素影响。竞赛加分按年度学校体育竞赛计划有序参加各项体育比赛进行加分。

(选自新华网2020年12月4日,有删减)

(材料三)

新闻评论

为孩子体育培优,家长该有长远眼光

王阳

近期各地纷纷出台体育考试改革政策,尤其是云南,体育分值增加到100分,媲美语数

外等主课,对此,家长们有喜有忧。欢喜之处在于,孩子的身体素质会因锻炼时间增多而有

所提高;忧虑之处在于,孩子升学压力可能会因体育分值增加而加大,尤其是平常锻炼较少

的孩子,更让家长心里发愁,眼看寒假即将到来,不少家长便打起了体育培优的主意。

校外的体育培训机构也瞅准商机,推出各种速成班,迎合家长心态。但体育科目不同于

文化科目,教师对于运动技巧的指导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学生培养运动习惯,勤加锻炼。

其实,家长对孩子体育考试不必过度忧虑,改革后的体育考试依然聚焦基础体能和专项技能

测试,长跑、跳远、引体向上等传统测试项目依然会是考试重点,体育分值不会有很大的区

分度。对于考试政策的风吹草动,学校和老师同样敏感,他们一定会科学安排,把体育教学

和学生日常锻炼的质量提上去。增加体育课的节数,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完善基本运动设施

并确保学生每天有足够运动量。学生按照学校和老师的安排,体育成绩应能逐步提高。

盲目开展体育培优对孩子的成长未必没有坏处,孩子身体正处在发育阶段,运动强度过

高对孩子成长利大于弊,有些运动项目也不是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合适。校外培优机构资

质如何,教学老师水平如何,家长也不易验证。笔者以为,家长为孩子体育培优,不应只关

注到眼前的体育考试,更要有理性长远心态,做两手规划:当下目标是提高孩子身体素质,

顺利通过体测;长远目标应是激发孩子运动兴趣,提升孩子运动技能,使运动成为他们自己

的终身习惯。

家长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如果体育培优还只是基础体能训练,孩子多半会学得索然

无味,最后就是花了钱,反而没啥效果。体育培训项目很多,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

击剑和跆拳道等,一开始可以让孩子都接触一下,看孩子兴趣择优报名。最初的三分钟热度

非常重要,一开始“玩”得下去,以后才可能有长久的热情和坚持。孩子玩得开心,身体素

质自然就提上来了,应付体育考试还能是什么难事吗?最终目标则是在培优过程中让孩子掌

握几项运动爱好和技能,日后受益终身。

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塑造人的精气神。锻炼如同读书,坚持久了,精神

和气质自然会发生改变。家长要有长远眼光,培育孩子的体育特长不应被视作另一场“不能

输在起跑线上”的恶性竞争,更应该被看作是孩子良性成长的助推器。

(选自《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23日有删改)

班级开展新闻阅读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拟写新闻标题)

1.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老师:请同学们展示摘录的新闻标题,并交流讨论。

小语:我摘录的标题是“啊!体育我的最爱!”

小文:你摘录的不像新闻标题吧,因为(1)

小语:我摘录的另一个标题是“全国举重锦标赛石智勇超世界记录。”

小文:这个标题好,符合新闻标题的要求。

老师:大家的交流讨论非常好,请给材料二拟个标题吧。

小文:我拟的标题是(2)

(读懂新闻内容)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五登峰指出,要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

究,逐年增加分值,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B.《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明确,体育考试由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

能测试、体质健康监测3个部分组成,分3年完成,总分100分。

C.“统一测试”指学校每间隔3周组织开展一次的测试,“预约测试”指学生结合自身

身体状态随时与考务人员预约进行的测试。

D.家长为孩子体育培优要做两手规划,当下要去激发孩子运动兴趣,提升孩子运动技能;

长远目标是提高孩子身体素质,顺利通过体测,使运动成为他们自己的终身习惯。

(补写采访提纲)

3.结合材料,将下面的采访提纲补充完整。

采访时间6月15(I采访地点校园内

采访目的(1)______________

采访对象体育老师校长

①学校会会增加体育课的节数吗?

①您将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采访问题②学校会配置更多的体育器材吗?

②(2)_________

③⑶_________

(解决实际问题)

4.小语妈妈听说高考体育分值要提高,要求他放弃心爱的乒乓球训练,去培训机构参加

体育考试项目培优,小语认为没有必要参加。结合材料三,请你帮助小语劝说他妈妈改变主

后、O

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同样是看手机,你shU了吗?

新华网思客新华网5G富媒体实脸室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思客早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众®的读书习惯,累计回收有效

问卷6660份。调查结果显示,43%的受众认为,大部分读书时间被短视频、即时通讯等娱乐

活动占据。截至2021年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刷短视频已经成了“杀时

间”第一利器。被短视频“霸屏”的你,有多久没读书了?我们解析了这6660份调查数据,

为你描绘短视频冲击下读书人的变与不变。

“理想很丰满”,可现实并非如此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71.45%的受访者表示读书是为了获得新知识、新技能。

最近登上热搜的中科院博士的致谢,让我们更加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近七成受访

者认为,读书主要可以开阔眼界、提高修养,有受访者说,“读书是认识世界的捷径”。

想读书,但多数受访者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79.91%的受访者认为,读书的时间和精

力不足,影响阅读完成率。有受访者说,“下班回家还要做饭看孩子,没时间念书”“阅读

要动脑子,但有时候累了脑子就不转了”。

51%的受访者平均每天阅读时长低于1小时。30-60岁的中年阅读群体,平均每天阅读

时长在1〜2个小时的比例较高。

43%的受访者表示空余时间被短视频、游戏等活动占据,读书成为“相对靠后的选择”。

有受访者说,“不是不想读书,实在是短视频太吸引人”“手机刷着刷着,天就黑了”。但

也有受访者表示,“短视频里别人分享的书,我会找来读”“玩手机虽然占用时间,但也为

读书提供了新入口”。

受访者中,超八成是“地铁读书人”

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电子阅读成为很多人的首选。调查显示,82.18%的受

访者选择用手机读书,70.39%的受访者会读纸质书,有声书阅读的比例则超过三成。《2020年

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0年人均电子书阅读量9.1本,人均有声书阅读量6.3本。

人均纸质书阅读量6.2本,比2019年减少2.6本。2020年电子阅读付费用户中,26.8%的人

每月平均花费100元及以上,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高质量内容买单。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书成了通勤②路上最好的陪伴。调查显示,85.4%的受访者会在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上阅

读,且集中在20〜49岁年龄段。城市化的进程滚滚向前,人们通勤的时间也有所增长,在

每日枯燥无聊的上下班路上,时间完全属于自己,人们通过读书来“充电”、放松。

17〜22点是阅读的“晚高峰”,超七成受访者一个月能读完1〜3本书。对多数人来说,

白天的阅读时间趋于碎片化,晚上时间相对完整,没有太多社会活动,在这个时间段用来读

书的,人也更多。75%的受访者表示,一个月能读完1〜3本书,13%的受访者每月能读完至

少4本书。20岁以下受访者平均每月读完1〜3本书的受访者比例最高,为83%。

“硬核书籍”与“心灵慰藉”是多数人的阅读选择

过去的一年,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书单。据京东大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小说、文

学、励志与心理学类书籍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读者群中都更受欢迎。法律类、童书教

辅、学与自然、历史政治、理财投资等“功能型”或“学习型”书籍也在不同人群中各有增

长,且集中度更高。经历了疫情的洗礼,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追求新知识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思客调查显示,20〜29岁的年轻人,更偏好文学艺术类、人文社科类、专业学习资料书籍。

20岁以下的受访者中,文学艺术类、娱乐休闲类、专业学习类资料书籍更受青睐。90.95

后的年轻人爱读哪些红色著作?京东大数据显示,《红星照耀中国》《苦难中国》等书籍受到

许多年轻人的青睐。1985年以后出生的读者越来越愿意读《毛泽东选集》等著作。无论是

寻求心灵慰藉还是追求新知识,读书的真正目的,都要回归生活来观照。在充满诱惑与忙碌

的时代,读书对于你的意义,或许时间能给出答案。

(摘自《新华网》,2021年4月23日,略有删改)

[注释]①受众:新闻媒体的传播对象和各种文化、艺术作品的接受者,包括读者、听众

和观众等。②通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

1.下面结论与上文信息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A.短视频用户规模暴增,是由疫情导致的。

B.中年群体的空余时间完全被短视频占据。

C.通勤者用完整的时间来读的都是电子书。

D.年轻人有着较为集中的阅读方向和兴趣。

2.”同样是看手机,你shii了吗?”题目中藏着奥秘。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有同学认为,上文只呈现客观事实,没有体现作者的态度与倾向。你是否同意这种说

法?结合上文,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4.联系上文和下面资料,结合你阅读教材中某一部名著的真实体验,写出你对“硬核书

籍”的理解。

[资料]

硬核:指面向核心受众,有一定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事物。近年来,其含义进一步引申,

人们常用“硬核”形容“很厉害”“很彪悍”“很刚硬”,如“硬核规定”“硬核妈

妈”“硬核玩家”“硬核人生”等等。

(摘自《2019年十大流行语》,《咬文嚼字》2020年第1期)

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爸爸,今天你来接我吗?

(新闻事件)

2019年3月18日,武汉市光谷第十一小学开启了“爸爸接送周”,以此呼吁爸爸们接

送孩子上下学。无独有偶,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东湖国际校区近期也开展了为期一天的“爸

爸接送日”活动,学校明确要求这天爸爸必须来校接送孩子,牵着孩子的手送到校门口,拉

着孩子的手回家。据悉:学校开展“爸爸接送周(日)”活动,应该是针对“丧偶①式育儿”

的社会现象,以此加强父职教育,防止父爱缺位。

[注释]①丧偶:指配偶死去。文中指爸爸处于“死”的状态。

(新闻评论)

连日来,武汉市光谷第十一小学开展了“爸爸接送周”活动,倡议孩子的父亲尽可能接

送孩子上下学,引发舆论关注。

在此事引发热议后,该校校方回应,这项活动是倡议而非强制,孩子父亲在外地或单亲

家庭的情况是极个别的,而且学校没有具体统计父亲接送数据,也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造

成伤害的可能性很小。

以开展“爸爸接送周”活动的方式,引导父亲更多地融入到孩子的教育中来,置于现实

背景下,不乏积极意义。

对孩子的成长而言,父母双亲的作用不能互相替代,最好的模式应该是双方共同努力,

一起承担照顾、陪伴、教育孩子的责任。这就需要父亲们进行“角色补漏”,主动参与家庭

教育,为孩子构筑起完整健康的成长环境。

最近,热播剧《都挺好》迎来大结局,剧中的父亲苏大强成为热搜榜上的常客。在这个

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位,不仅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也影响着父亲自身的成熟和

担当。

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缺失,既有现实原因的制约,如“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

但更多还是观念上的偏差,认为父亲的责任是给孩子创造物质条件,教育有学校和母亲操心

就行了。这也导致“丧偶式育儿”问题日益普遍。

在此情形下,“爸爸接送周”活动有其现实针对性。此举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来

自父亲的关爱,培养健康的亲子关系;另一方面,也意在更加公平地分担育儿责任,构建与

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家庭伦理。

“爸爸接送周”的更大意义是对父亲角色与责任的提示,父亲之为父亲,说到底还是对

孩子要“亲”,感情上亲近,行动上则要“亲自”。具体到一个家庭,父母对孩子的照料与

教育,有分工有侧重也属正常,但不能变成“大撒把”,一些客观条件是理由,但绝非借口,

有时间有机会,父亲还应有意识地多陪陪孩子,有选择性地参加孩子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不

让父爱缺席。

事实上,长期忽视孩子的成长与教育,非但对孩子不利,对自己来说也是遗憾——太多

父亲都是意识到该陪陪孩子时,倏忽间孩子长大了,才明白已经太迟。

(改编自新华网客户端)

(教师说法)

西安大学南路小学教导主任李旭升认为:父母对孩子的陪伴都不可缺少。对男孩来说,

父亲的关爱对于其阳刚气质的形成更至关重要。有一个故事:孩子询问爸爸工作1小时的报

酬后,到处凑钱想买爸爸1小时时间。故事诉说着孩子对父母陪伴的渴望。对于不少父亲,

可能都面临生计和陪伴的选择题,希望他们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多陪陪孩子。哪怕和孩子几

分钟视频或录一段话发给孩子,让他知道你关心着他也行。如果“爸爸接送周”的倡议能让

父母均衡陪伴的观念更深入人心,就可以算作成功。

(专家观点)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逍说:“父母都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成员,均衡陪伴很必要。忙于

事业的父母,都应尽可能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对爸爸来说,他们特有的男性气质,有助于培

养孩子的动脑和创造意识,刺激孩子求知欲和好奇心,也能让孩子的意志品质和解决问题能

力得到充分锻炼。父亲的缺席可能在孩子的性格养成、人际关系处理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合的一项是()。

A.父母对孩子的照料与教育,有分工有侧重是正常的。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父亲不陪

伴或少陪伴也是可以理解的。

B.父爱缺席会留下遗憾,许多父亲往往等到孩子长大成人之后,才明白陪伴对于孩子成

长的重要意义,可是这已经太迟了。

C.教师们都希望学生家长在面临生计和陪伴的选择时,能够毅然地选择陪伴,尤其是父

亲,更应选择全程陪伴。

D.不能让父爱缺席,因为父亲身上特有的男性气质,能帮助孩子形成阳刚气质,养成贤

淑性格,更有助于处理好人际关系。

2.阅读(新闻评论),回答以下问题。

⑴“新闻评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⑵“新闻评论”这个版块是如何围绕观点展开论述的?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出论证过

程。(建议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

3.上述材料中,将孩子教育中爸爸缺位现象称为“丧偶式育儿”,这种说法妥当吗?为

什么?请根据你对材料的整体理解,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解析合理。

七、阅读“关注时事”活动中同学们搜集的关于“日本核废水排海”事件的相关材料,

完成任务。

(材料一)

2021年4月13日上午,日本政府召开相关内阁会议,日本首相菅义伟正式宣布,决定

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污水排放入海。

(材料二)

日本政府曾商议提出了5种方案,分别是排入海里、变成水蒸气排入大气、沿着地下管

道排入地底深处、电解处理、以及将其固态化埋入地底。日本方面得出结论,海洋排放是最

现实可靠的,且成本最低。

2021年4月13日,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称“处理过的核废水喝了也没什么

问题”。此外,一段日本首相菅义伟视察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视频,在网络热传。2020年9

月,菅义伟询问后得知废水“稀释了能喝”,但他最终拒绝并没有饮用。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从1946年到1993年间,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共向海

洋里倾倒了远超过20万吨固体核废料。荷兰于1968年、1982年,分别将14只核废料罐抛

入北大西洋的4个地点。瑞士从1969年到1982年,4次向北大西洋抛入12罐核废料。此

外,德国、意大利、新西兰和瑞典也都曾向海洋投放过核废水以及固态核垃圾。日本经济产

业省汇总的资料指出,全球多国都将核废料排放海洋或大气。曾任日本核能政策担当大臣的

细野豪志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法国阿格每年排放的氤相当于福岛氤总量的14倍左右,如果

反对福岛排放氤,那么就会是对福岛的歧视。

(材料三)

Uff).«2.%p天产生

福岛核重故为140吨MU号水暖水来■

•反应地瓜育的务&初:/l

2011年3月.日本他■!

1事故居为忖摩力呼afe。)

致两司忸电站大・放对

而防注人的水..

•KIL©入反应场的

的..下..水.反.W雨水・.J・/,*

极其福璘核电站里故

不负责任125嬴

核废水!£至4月.设电3Ml存I1内

玄活水已达万汉

中方tffl决定__•___■,•••・•一09Q125

及讦202383月的后传达到

以排海方式处K137万旺水e容0tntssa

«8冏忸电站中故核废水.

般仅不负历任一窖堇手宣

57天内

放射畦3度杆/敝至

太平洋大半0域

目布).没再核浜故

处理后施水向海洋

排放的先例

w«■*»*...■_—

危害10年后

延全珠海域

・放射性幅M可能在\~

海过生t»体内\

心0海过怀0,!飞

・AS分楂*梅崎洋湎,

miXMRKii".iritt

•“14可敏!遗成・田唱W

n-b^^源、锂、的、碘:数千珏内

废水所含破14

■或过,更森nm号娃3处在数千年内

敏万耳"至依然玄❷加部存在危怆▲

八十万坪A

放。J性除求

(材料四)

日本渔业合作社联合会主席岸希宏对政府进行了猛烈抨击,称“这一决定践踏了福岛县

乃至整个日本地区的渔民的感受,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决定”。日本水产合作社董事长岸田

博史也发表声明说,这项决定影响了所有日本的渔业经营者。

有韩国洋流专家表示,一旦日本开始排放核废水,很可能将会在7个月后随洋流抵达韩

国海域。核废水一旦入海,无疑给韩国水产业带来极大冲击。目前韩国人均年海鲜消费量高

达58.4公斤,位居世界第一。渔业相关从业人员高达韩国总人口的5%。出于对核污染影响

食盐品质的恐惧,韩国民间抢购海盐,热卖到脱销。

在英国的舆情解析中,反对意见占比高达27%,赞成意见为极少数,这与其公民自身对

于环保的认知有很大关系。

(整理自网络,有删改)

1.依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理核废水有五种方案,其中海洋排放法是最现实可靠的,且成本最低。

B.菅义伟拒绝饮用稀释后的核废水,可能是考虑到其中的碳14会对基因造成损害。

C.有资料指出,荷兰、瑞士、瑞典等国家也都曾向海洋投放过核废料。

D.一旦日本开始排放核废水,部分核素很可能将会随洋流迁移、扩散到韩国海域。

2.依据材料四分别概括各国民众反对核废水排海的理由,并从材料三中提炼出能支撑其

理由的共同依据。

3.网友将著名画作《神奈川冲浪里》改编成《神奈泉冲浪里》,来表达对时事的看法。

请联系材料二、三和链接材料,说明改编意图。

(链接材料)

(注解)近日,微博名为“一个热爱学习的男孩”的中国插画师创作的《神奈瓶冲浪里》

登上热搜。《神奈川冲浪里》是日本画家葛饰北斋在19世纪初创作的一幅彩色浮世绘作品。

画作中,日本神奈川附近海域波涛汹涌,波浪中有三条奋进的船只,英勇的船员正为了生存

与大自然搏斗,整幅画表现了人们无惧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专项:新闻和评论阅读精选

一、请阅读以下新闻,完成下面小题。

“抱抱团”街上送拥抱,专家称应健康引导

中新湖南网10月30日电三湘都市报消息,拥抱和微笑既不能买卖,也不能出借。

但只要出自真诚并发自内心,它们就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生活增添一分温暖。

昨天下午,趁着假期去逛步行街的李彬刚下车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街上大概有二三

十人面带微笑,手里举着一块硬壳纸,上面用黑色水笔写着“抱抱”、“来自陌生人的关怀”

或英文的“FREEHUGS(自由拥抱)”。她稍稍犹豫了一下,向旁边一女子伸开双臂,两人

紧紧抱在一起……事后,李彬坦言“一整天都非常愉快。”

不止李彬有着这样的心情,昨天下午,路过解放路步行街、河西通程商业广场的长沙市

民经受了一场“拥抱洗礼”,“看着大家相互拥抱,我感觉鼻子有点酸。”一名姓何的大三

学生告诉记者,他突然想起了许久没联系的父母和高中同学。

戴着帽子的民工韩从华站在黄兴广场的角落里看着,看上去很犹豫,她在纳闷“怎么能

随便抱人家呢”,韩从华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犹豫再三后跑到了举着“抱抱”牌子的邓静

莎旁边,微笑着的邓静莎友好地抱住了她。坐着轮椅来广场散步的李女士看完牌子后,同样

伸开了双臂,并得到了“祝您早日康复”的祝福。

记者数了一下,大约在10分钟内,有15名路人微笑着拥抱了他们,有年轻人,有中年

人,也有小孩子。

受到澳大利亚人JuanMann在澳州悉尼闹区街头发起给予陌生人“FreeHugs”活动的

启示,长沙市民才子豪和几个热心的网友在长沙成立了“抱抱团”。“抱抱团”成员通过拥

抱向陌生人传递温暖。

为了能让更多的朋友享受到这份快乐,才子豪开通了抱抱群,此后,北京、广州、天津、

昆明、大连、苏州、上海等地都成立了分会。发起人才子豪表示,希望能把活动做成全中国

的万人关怀行动,将温暖送遍各个城市。

在电力系统上班的邓静莎自己做了块很漂亮的牌子,还在纸牌上画了漫画人物,她是昨

天知道此次活动的。”原本以为参与的人会很少,没想到很多人受到感染后自动举起了牌子。

我喜欢给人以温暖的活动。”她说。

组织了10月21日下午第一次拥抱活动的才子豪很高兴,他称活动给长沙街头的路人带

来了微笑,也传递了“社会需要温情,我们需要来自身边人、甚至陌生人的关怀。我们拒绝

冷漠。”才子豪坦言第一次组织显得稍微有点乱,“这毕竟是一个公益活动,在乎的是真诚,

而不是形式上有多么精致。让大家感受到了这份快乐就足够了。”

质疑:拥抱改变不了现实

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抱抱团”的活动,不少人在猜疑着活动本身,甚至认为“有点不

可思议”。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的黄小姐认为,真正的温暖来自于真诚的帮助,拥抱改变不

了现实,而且还是不够坚强的表现。

路人小于称她不会去拥抱,在路上,两个陌生人突然抱在一起,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

感觉总有些别扭。“可以握握手,微笑一下,为什么一定要刻意夸张地去拥抱呢。”59岁

的王旭明先生称自己天天在步行街转悠,头一次看到这样的活动,虽然不反对小孩子搞这样

的活动,但还是认为这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专家:健康引导能促进和谐

中国心理医生协会会员、高级心理保健师康琳表示,如果不是作秀的话她很欣赏这样的

活动,国人表达感情的含蓄固然不错,但拥抱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不过一定要健康引导,

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就能促进人的内心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也

会有很大作用。”(杨艳)

新闻资料:“自由拥抱”

最早向世界推行这个活动的是美国人贾森•亨特。活动的灵感来自于他去世的母亲。5

年前亨特在母亲的葬礼上听到许多关于母亲的事迹,得到过亨特母亲帮助关心过的人回忆从

她那里得到的温暖,一方面受到母亲故事的感召,另一方面感觉自己需要借助他人提供的温

暖来克服丧母的悲痛,亨特做了个写着“真情拥抱”的纸牌走上家乡的大街。第一个与他

“真情拥抱”的人是一个路过的姑娘,她停了下来,看了看纸板,毫不犹豫地向亨特张开了

双臂。从这一天起,“FREEHUGS”这个关于爱和分享的运动开始在全美国蔓延。今年,

一位名叫JuanManr的澳洲男子在悉尼闹市街头手举“自由拥抱”的牌子将这项运动推向了

全球化的网络世界。

L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标题:—

2.有人质疑“拥抱改变不了现实”,专家认为''健康引导能促进和谐”。你觉得双方用事

实来支持观点了吗?结合新闻内容说明理由。作为读者,你同意哪方观点?请阐释。

3.对于“抱抱团”街上送拥抱这件事,本文隐含的立场是什么?请结合新闻内容作出推

测。

1.【答案】抱抱团:将温暖送遍各个城市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本题是给第二部分内容拟写小标题。第二部分主要

介绍长沙“抱抱团”成立的经过和成立目的,注意仿照后边三个小标题“质疑:拥抱改变不

了现实”“专家:健康引导能促进和谐”“新闻资料:‘自由拥抱’”的结构。抓住关键语句“发

起人才子豪表示,希望能把活动做成全中国的万人关怀行动,将温暖送遍各个城市”即可拟

写出答案。

2.【答案】(1)我觉得双方没有用事实来支持观点。因为双方都是主观的看法,没有具

体的客观的事例佐证。

(2)我同意“拥抱改变不了现实”这•观点。①真正的温暖来自于真诚的帮助,单纯

的拥抱无法改变现实。②希望得到拥抱是不够坚强的表现,不够坚强无益丁•改变现实。③陌

生人在路上拥抱不符国情,容易引起他人误会。④拥抱这一动作过于夸张刻意,没有太大实

际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通读材料可知,不管是路人的“质疑”,还是

专家的“看法”,都只在陈述自己的观点,没有用具体的事实来佐证。如果同意“拥抱改变

不了现实”这一观点。可以从“真正的温暖来自于真诚的帮助,拥抱改变不了现实,而且还

是不够坚强的表现”“在路上,两个陌生人突然抱在一起,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感觉总

有些别扭”“为什么一定要刻意夸张地去拥抱呢”“不反对小孩子搞这样的活动,但还是认为

这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等语句找到依据。如果同意“健康引导能促进和谐”的观点,可以

从“国人表达感情的含蓄固然不错,但拥抱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不过一定要健康引导,

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就能促进人的内心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也

会有很大作用”“只要出自真诚并发自内心,它们就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生活增添

一分温暖”等语句找到依据。

3.【答案】本文隐含的立场是支持并健康引导“抱抱团”街上送拥抱这件事。①标题“专

家称健康引导”中使用“引导”一词,“引导”是“带领”“指引”的意思,没有抵触,可

见作者支持“抱抱团”街上送拥抱的立场。②引用的中新湖南网新闻中具体描述了三个事

例,表明市民在陌生人送拥抱这一活动中获得心灵温暖。③抱抱团活动前景光明,抱抱团活

动的发起人希望能把活动做成全中国的万人关怀行动,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感染,自愿参

与活动。④引用专家欣赏此活动的言论,指出健康引导能促进和谐。⑤文末描述r“抱抱团”

活动的灵感和起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