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与脸从电影《刮痧》分析中西文化中面子理论的差异_第1页
面孔与脸从电影《刮痧》分析中西文化中面子理论的差异_第2页
面孔与脸从电影《刮痧》分析中西文化中面子理论的差异_第3页
面孔与脸从电影《刮痧》分析中西文化中面子理论的差异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面孔与脸从电影《刮痧》分析中西文化中面子理论的差异

1、语言使用的普遍现象“面部理论”是英国的b.rown和levenson在研究语言应用方面的一个普遍现象。他们认为,为了保持交际双方良好的社会关系,使交际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进行,顺利地实现交际,那么说话时就要在保留面子方面进行合作。1.1“浪子”的缺失汉文化中的“面子”包括两个组成部分:“面子”和“脸”。“面子”指通过在生活中获得成功而获得的,或者是他人赋予自己的威信或名誉。而“脸”指个体由于遵守社会的道德标准而从所处群体获得的尊重。“面子”与“脸”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社会正价值较后者的低。“面子观念”则是一张无形的“脸”。正如林语堂先生在《脸与法治》一文中所说:“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无论一个人是富有还是贫穷,地位是尊贵还是卑微,“面子”终归是要的。在汉文化中,面子是个体身份与理想形象要求的表现,是个体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和处世要求等的总和。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这种身份和形象的要求。个体的言行符合社会普遍的标准就挣得了面子,违背这种普遍的标准就丢了面子。面子是人情关系与人际影响的象征。汉文化社会特别重视人情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融洽,情面被看成是个体人际影响度和关系融洽度的标尺。在人际交往中,给对方以情面,达成关系的和谐,就给了对方莫大的面子,反之就会驳了对方的面子。1.2积极、消极、正面负面根据Brown和Levinson的定义,面子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为自己争取的个人的公众形象。是一个人通过自己的社会活动而为自己赢得的社会正价值,是被这个人所生活的社区证明了的个人的公众形象。面子分为两类:消极面子或负面面子(negativeface);积极面子或正面面子(positiveface)。消极或负面面子是一个人对自由,不被他人强迫,不被他人反驳的希望;而积极或正面面子是一个人对融入某一个特定的组织或团体的需求。人们在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既希望有自己的行为自由,又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同时还要向对方表示关注,还不能威胁到对方的面子。2、中西面部理论的差异2.1思维模式的制约由于中西方的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了不同民族间思维模式的差异,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就是说,不同民族说话方式或采取策略的不同,是受思维模式的制约的。中华民族的思维定势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重要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集体主义价值取向面子理论使中国人将面子的保留与否取决于群体中他人的认可。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是天人相分的宇宙观,强调事物只有在与个体的对立中才能存在。在人际交往中,主张坦率直白,个性鲜明,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因此,西方人追求的是个人主义价值取向。2.2b&l的模拟“面子理论”是基于西方文化所提出来的,是为了给对方好的印象,对对方礼貌,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其实对于其他文化的人们来说并不是都适用的。其中的消极面子就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批评,这里主要摘述与中国文化中面子的不同,顾曰国指出,“B&L的模式不适用于分析汉语中的礼貌现象,因为汉语中的消极面子概念似乎不同于B&L对于消极面子的定义”。如汉语中邀请、承诺等言语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认为是威胁消极面子的。Mao更详细地分析了B&L面子概念的两个来源:Goffman的面子概念和英语民间面子的概念。他指出,“B&L忽略了面子概念来源于汉语这一重要事实”,并指出“B&L的面子与Goffman的面子有很大不同,后者强调面子的公共性,在前者的定义中已不存在”。Mao还引用社会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关于汉语中面子的研究,指出“汉语中面子和B&L的面子有差别。汉语中的面子指个体在所处社会群体中取得的良好公众形象,具有社会取向,依赖于社会中他人的判断。而B&L的面子集中于个体是一种自我形象。同时汉语中的面子内容也没有B&L的消极面子”。另外,B&L认为很多言语行为都是威胁面子的,而他们所列的威胁面子的行为几乎涉及言语交际的所有方面。这样看来,人类交际是危险的、充满敌意的活动。这是一种过于悲观的看法,而且这一说法在许多文化中也不易被接受。众所周知,中国人以“爱面子”、“要面子”而著称。其实,中国人的面子就是指个体力争在社会群体中取得的良好的公众形象,因此可以把它归为积极面子。所以相对于西方文化而言,中国文化更侧重于对积极面子的维护,更看重自己或他人的积极面子,更重视自己被他人的认可以及对他人的肯定,以确保自己或他人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西方人侧重于对消极面子的维护,消极面子指个人希望拥有行动自由、不受他人干涉的想法,这一点来源于西方文化中对于个人价值观念的重视。3、中西方模型的差异《刮痧》作为一部反映中西文化冲突的电影,影响了很多人的看法,表现了中西方对于文化、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本文单从中西方面子理论差异方面来分析这部电影。3.1美国梦的破碎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城市——圣路易斯的故事。男主角许大同来美国8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在年终行业颁奖大会上获得电玩游戏制作大奖时,他激动地说:“我爱美国,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了。”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的美国梦彻底破碎了。他的儿子丹尼斯生病时,看不懂药瓶上英文的爷爷给他用了中国传统疗法——刮痧来治病,随后丹尼斯又在一次意外事件中撞破了头,许大同匆忙把他送往医院时,丹尼斯背上的刮痕却成了许大同虐待儿童的证据。正如影片中爷爷所说的一样:“刮痧在中国已经几千年了,到了美国怎么就说不清楚了呢?”接连不断的噩运使原本美好的家庭支离破碎。后来由于许大同的老板昆兰和各方面的努力,经过一系列磨难之后,许大同一家终于在圣诞夜团圆了。3.2电影中的面部理论3.2.1中国人更重视培养孩子,要求他们比其他势力更对待孩子当丹尼斯和昆兰的儿子保罗因为玩电玩而打架,又不肯道歉时,许大同就当着昆兰的面打了儿子一巴掌,后来他对昆兰说“我打我的孩子是为了表示对你的尊重,是给你面子。”在中国人眼里,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是我生的,属于我,我打他,是我的事,你管不着。虽然许大同打孩子不是为了惩罚孩子的过错,而是给朋友“面子”。但在昆兰看来,打人是犯法的,无论打的是谁。我想美国人不解的不仅仅是中国人的面子理论,还有中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他们认为打骂孩子是简单粗暴的,殊不知这一巴掌打在了儿子的身上,却疼在了父亲的心上。当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时,中国家长总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先做出让步,或先责罚自己的孩子,这是最典型的中国人的教育方式,连丹尼斯的爷爷也说“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材”。在中国人眼中,打骂孩子和教育孩子是许多情况下重合的,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正如许大同将丹尼斯的“版权归自己所有”。而美国人更尊重事实,更强调平等,更注重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他们认为打骂孩子和教育孩子完全是两回事,打骂孩子就是虐待儿童。这点体现的也有美国的个人主义,作为美国的核心价值观,美国人很重视个人自由的价值。即使在家庭中孩子也应受到作为一个个人所应受到的尊重和对待。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侵犯个人的某些不可剥夺的平等自由的权利。所以,昆兰很不理解大同打孩子的动作,更不同意他所谓的“我打孩子是给你面子”的理论。3.2.2形成了良好的交际关系中国文化的人却认为自谦尊人和相互关切是人际交往中的指导原则,不仅重视自己的自尊心,还注意理解和照顾他人的自尊心,因此,在人际交往中重在相互关切,而不是个人自尊心的维护。在自己的面子与他人的面子发生冲突时,要本着责己严、责人宽的态度给予谦让,尽量照顾他人的面子;西方人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和个人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在个人面子收到威胁时,必须千方百计地加以维护,在人际交往中力争处于控制地位。儒家提倡的是“和为贵”的人际交往原则,所以,给别人“留几分薄面”就成了维护人际和谐的重要手段。而且儒家思想提倡朋友间的共生共荣,即使朋友有错,也不当面揭短。适当给别人留面子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决定是否将许大同告上法庭的听证会上,许大同请了昆兰做自己的辩护律师,尽管昆兰一再强调自己是个知识产权律师,并要求许大同找一个对口的律师,但许大同坚持要请昆兰,因为昆兰是自己的好朋友,他了解自己对儿子的爱,许大同极其信任他,并把领回儿子这件事拜托给了昆兰。而昆兰却出人意料地在听证会上证明许大同确实打过自己的儿子,这也就更加使儿童福利院认为许大同虐待儿童。因此,许大同愤然辞职,并说出了“道不同,不相与谋!”许大同认为昆兰出卖了自己,显然不够朋友。中国有句话叫“患难见真情”,为了朋友应该“两肋插刀”,然而,美国人在交友做事上的轻重次序是:法、理、情。也就是说,先讲法律,再是道理,最后才是情面,这与中国人朋友观的前后刚好相反。中国人认为自己不能丢了面子,更不能让别人尤其是朋友没面子。五千年儒家思想所传承的给面子的形式是礼,因为礼是敬的表现,敬则是礼的内在精神,礼节与尊敬,在维持与改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