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练习试题分享附答案_第1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练习试题分享附答案_第2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练习试题分享附答案_第3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练习试题分享附答案_第4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练习试题分享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练习试题分享附答案

单选题(共50题)1、德国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代表作《布兰诗歌》取材于同名文学作品,其中第一首《命运之轮》经常出现在影视和广告配乐中,为人熟知,这首作品的体裁是A.康塔塔B.歌剧C.交响诗D.音乐剧【答案】A2、能乐是最具代表性的日本传统艺术形式,其伴奏乐器不包括()A.能管B.太鼓C.三味线D.伽倻琴【答案】D3、“吴老师在指导学生分析了旋律模进的发展手法后,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生活体验自由命A.理解多元文化B.面向全体学生C.重视音乐实践D.弘扬民族音乐【答案】C4、下列关于古希腊音乐描述有误的是()。A.里拉琴是敬奉光明、预言、音乐和医药之神阿波罗的乐器B.阿夫洛斯管是敬奉酒神狄奥尼索斯的乐器C.古希腊音乐是单声部的D.古希腊悲剧起源于阿波罗祭礼【答案】D5、教师在九年级“费加罗咏叹调”欣赏教学过程中加入创造环节,下列最适合作为创造教学活动的是()。A.学生分组模仿和表演,并进行自评与互评B.学生为该旋律编创钢琴四手联弹小品C.学生以该旋律为主题,写作8小节变奏D.学生欣赏该歌剧视频并跟唱旋律【答案】C6、()被称为“20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A.肖斯塔科维奇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B.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C.勋伯格的《钢琴组曲》D.兴德米特的《调性游戏》【答案】A7、19世纪,将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作品改编成钢琴超级练习曲的作曲家是()A.李斯特B.肖邦C.舒曼D.舒伯特【答案】A8、“梅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南美洲印第安人的神话故事,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对所授角色的理解,现场表演出各种相应的动作与形态,模拟森林中的各种音响,使整个教室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大森林’。”上述教学过程主要体现了创作模块教学的哪个特点()A.理论性B.民族性C.即兴性D.科学性【答案】C9、下列关于八音的描述有误的是()。A.周代按照制造材料的性质将乐器分为八音B.八音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C.八音分类法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代器乐艺术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D.八音中的匏指葫芦,即用干葫芦制作的乐器,包括苼、敔等【答案】D10、这是一种特殊、复杂的大型再现三部性曲式结构。其复杂性除了特殊的调性布局外,还具有乐思的贯通性陈述特征。它适于表达具有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史诗性的、哲理性的乐思,也可以表达田园性的、抒情性的乐思。这种曲式结构是()。A.变奏曲式B.回旋曲式C.复三部曲式D.奏鸣曲式【答案】D11、20世纪现代派表现主义音乐的发起人是()A.贝尔格B.韦伯恩C.鲁宾斯坦D.勋伯格【答案】D12、以bB为低音的增三和弦可能存在于下列()调式中。A.g自然小调B.g和声小调C.d自然小调D.D自然大调【答案】B13、《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感受与欣赏领域中第一项内容是()A.识读乐谱B.演唱C.即兴编创D.音乐表现要素【答案】D14、音乐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是检测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及()。A.学生在校期间课堂表现情况B.学生在校期间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情况C.学生在校期间音乐学业水平达成情况D.学生在校期间所修学分情况【答案】C15、古典音乐欣赏课上,刚讲完导入部分,教师就发现下面坐着的学生昏昏欲睡,教师本来设计的是欣赏莫扎特的音乐作品,看到这个场景,教师直接调整了教学内容,播放海顿的《惊愕交响曲》,同学们顿时被“惊”了一下,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很多。教师的这种行为,符合下列哪种调控方式?()A.温处理B.热处理C.冷处理D.急处理【答案】B16、下列关于完满终止的说法,错误的是()。A.结束主和弦必须为强拍、根音旋律位置B.根音为原位的属或下属到主,即四、五度进行C.比不完满终止有更强的收束感,更适宜结束全曲D.与正格终止、变格终止并称为结束的三种基本类型【答案】D17、下列关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何占豪与陈刚两人创作B.首演由小提琴家吕思清担任独奏C.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写作D.运用越剧中的旋律为素材【答案】B18、柯达伊教学法主要内容有()。A.首调唱名法B.固定调唱名法C.柯尔文手势法D.节奏读法【答案】A19、世界著名的歌剧唱段《饮酒歌》是下列哪部歌剧中的经典唱段()A.《费加罗的婚礼》B.《弄臣》C.《茶花女》D.《蝴蝶夫人》【答案】C20、()是各声部隔开一段时间进入,前后呼应、相互模仿的复调音乐创作手法。A.赋格B.对位C.卡农D.创意曲【答案】C21、下列哪些疾病禁用含盐酸麻黄碱的中成药A.甲状腺功能亢进症B.高血压病C.动脉硬化D.心绞痛E.糖尿病【答案】A22、“音乐能力倾向是学习音乐的潜能,这种潜能是与生俱来的,是个体进行音乐学习的基础,它是遗传与早期经验结合的产物,受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的双重影响”。提出这个理论观点的音乐教育家是A.达尔克罗兹B.奥尔夫C.柯达伊D.埃德温?戈登【答案】D23、在京剧演唱中老旦的发声方法属于()A.真假声结合B.真声C.假声D.混声【答案】B24、钢琴五重奏通常为: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钢琴。A.大提琴B.低音提琴C.竖琴D.扬琴【答案】A25、教师处于平等中的“首席”位置,师生成为音乐学习中的“挚友”,在通向“美”的跑道上携手共进。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完全变了,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即学生从原来的服从者转变为今天合作的一方,教师也从原来的指挥者转变为今天合作的另一方。这说明要()A.加强学生间的相互合作B.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伙伴”关系C.提倡教师间的合作D.促进教育与环境之间的合作【答案】B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音乐表现”领域的是()A.演唱、演奏B.综合性艺术表演C.识读乐谱D.创作实践【答案】D27、组织了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音乐家是()。A.沈心工B.李叔同C.萧友梅D.赵元任【答案】B28、下列对电声乐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电声乐队中可以用小提琴、萨克斯等乐器B.电吉他在乐队中主要演奏节奏声部,也可以演奏独奏旋律C.电贝司在乐队中承担低音声部D.电子合成器音色丰富,在乐队中只用于演奏旋律?【答案】D29、京剧三大件伴奏乐器分别是()A.京胡、京二胡、琵琶B.京胡、高胡、二胡C.京胡、京二胡、月琴D.京胡、二胡、古筝【答案】C30、下列歌剧中,被称为“中国歌剧探索里程碑”的是()。A.《刘胡兰》B.《白毛女》C.《赤叶河》D.《小二黑结婚》【答案】B31、黄河大合唱中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的演唱形式是()。A.女声合唱B.混声合唱C.男声合唱D.男声独唱【答案】B32、()是音乐新课程对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情感的评价关系到情感内涵、人生态度、人格健全的重要问题。A.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B.过程与方法评价C.知识与技能评价D.认知评价【答案】A33、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铃木音乐教育体系”把母语学习的原理应用于小提琴教学B.“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是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固定音名唱法、节奏唱名法、字母记谱法C.“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听觉训练D.“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创作【答案】C34、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的创作者是()。A.韦伯B.瓦格纳C.罗西尼D.普契尼【答案】B35、下列各调中,哪个不属于调号为三个升号A宫的同宫系统调?()A.B商B.F羽C.#C角D.E徵【答案】B3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人的创造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是最能发展并超越人类自身成就的能力,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和挫折的能力。”这句话体现的是音乐新课程的()A.加强人文教育B.培养创新精神C.注重学生体验D.实现民主管理【答案】B37、欧洲音乐流派中,开创并大量使用变化音记号进行“十二音列体系”创作的音乐家是()。A.贝尔格B.韦伯恩C.勋伯格D.柴科夫斯基【答案】C38、春秋时期,音乐活动摆脱了礼乐制度的束缚,乐教的职能开始转型。下列选项与此描述相对应的是()。A.“声无哀乐”B.“胡乐并用”C.“礼崩乐坏”D.“立师以教”【答案】C39、合唱队形的排列必须遵循()原则。A.个头高矮B.美观对称C.声部靠拢D.音效和谐【答案】C40、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特点是()。A.音乐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B.重视无伴奏合唱训练C.心中的喜悦是儿童成长最重要的因素D.培养学生大量储存听觉和动觉意象的能力【答案】D41、下面哪首歌曲是徐沛东创作的?()A.《大地飞歌》B.《篱笆墙的影子》C.《辣妹子》D.《爱我中华》【答案】D42、康复,中医学多指病后身心的恢复。中医学在康复医疗方面,不仅有较为完整、独特的康复理论,而且还有用之有效、简单易行的康复治疗方法。康复常用的疗法是A.药物康复法B.自然康复法C.体育娱乐康复法D.针灸推拿康复法E.气功康复法【答案】A43、"在音乐课上聆听音乐《歌唱祖国》时,学生能够辨识A乐段和B乐段”,依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中认知领域层次的分类,这属于哪个认知层次?A.评价B.分析C.理解D.创造【答案】B44、在中学音乐教学实际中,大量采用的课型是()。A.合唱课B.单元欣赏课C.单一课D.综合课【答案】D45、德国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代表作《布兰诗歌》取材于同名文学作品,其中第一首《命运之轮》经常出现在影视和广告配乐中,为人熟知,这首作品的体裁是A.康塔塔B.歌剧C.交响诗D.音乐剧【答案】A46、5.马思聪创作的下列哪首小提琴曲运用了内蒙古民歌《墙头上跑马》的旋律?()A.《山林之歌》B.《牧歌》C.《摇篮曲》D.《思乡曲》【答案】D47、在音乐课堂教学进行至歌曲演唱形式处理环节时,有益于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做法是()A.为了避免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自行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B.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对于好的创意进行表扬,出现错误不必纠正C.严格按照教材上的设计进行演唱,一点也不能改D.学生根据歌曲风格和对作品的理解,自主选择适当的演唱形式【答案】D48、提出“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音乐素质,将音乐制作与音乐欣赏作为音乐实践,融思维与行动为一体”的音乐教育哲学观是()A.雷默B.埃利奥特C.鲍曼D.里吉尔斯基【答案】B49、《春江花月夜》改编自()A.《夕阳箫鼓》B.《渔樵问答》C.《月儿高》D.《潇湘水云》【答案】A50、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入()两个偏音,构成燕乐调式音阶。A.清角和变宫B.变宫和闰C.清角和闰D.变徵和变宫【答案】C大题(共10题)一、贾老师在七年级唱歌课《小鸟,小鸟》中,正在讲解爱护鸟类时,窗外突然飞进两只小鸟,“叽喳”地叫着飞着,这个意外的因素很自然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顿时,课堂秩序一片混乱,老师则大声呵斥同学们,让同学们保持安静,认真听讲,并把小鸟轰出教室,这时同学们极不情愿地继续上课,这堂课也在比较尴尬的气氛中结束。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综合上述教学片段,简述自己的观点。【答案】(1)这个案例属于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处理。(2)每位授课老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对此,若处理得好,则会有利于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课堂气氛,若处理得不好,则会使学生不喜欢上课,厌学,影响师生关系。在本案例中,老师面对课堂上飞进小鸟后吸引学生注意力,用严厉的呵斥、轰走小鸟的方式,让学生们安静上课,这种方法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能使学生注意力回到课堂上。其实,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灵活的应变能力,面对课堂上飞进小鸟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比如:“同学们,小鸟的叫声好不好听啊大家来听一听它们在说什么啊”“它们是找不到家了,那么让我们打开窗户,一起送它们回家吧。”调动起所有学生爱护小动物的积极性,并告诉学生我们一定要爱护小动物,爱护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从而合理地化解这次课堂突发事件。二、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鉴赏教学——高亢的西北腔(《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10分)(2)确定教学重难点。(10分)(3)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和发声练习的具体教学策略与过程。(15分)【答案】教学设计《高亢的西北腔》【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初步感受西北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情绪,逐步产生学习西北民歌的兴趣。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总结出西北民歌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3.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歌的基本特征和西北民歌“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的风格、地域特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2.对三首民歌进行剖析,并做适当的审美评价。教学难点:分析歌曲的旋律运行、节奏特点,把握西北民歌风格。【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1.欣赏民间歌手阿宝演唱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视频。三、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评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课题名称】《新疆之春》【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欣赏《新疆之春》【主要目标】1.了解认识《新疆之春》的音色、旋律、节奏等音乐特点。2.能够根据新疆音乐的特点进行编创表演,体验合作表演新疆音乐的魅力。(其他目标略)【教学过程】(略)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感受与体验(1)用多媒体展示新疆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欣赏课的展开阶段的分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了课程基本理念包括(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分析此题时,要从“展开阶段”是否符合上述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分析。四、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过程进行点评。【课题名称】《拉丁美洲——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交融》【教学内容】1.秘鲁民间器乐合奏曲《告别》2.墨西哥民间歌曲《美丽的小天使》3.乌拉圭探戈舞曲《小伙伴》【教学目标】通过听、唱、动让学生感受到拉丁美洲音乐独特的风格和其多元的音乐文化。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舞和探戈音乐的特点。能够让学生通过听、唱、动等不同形式,加深对拉美音乐的理解并会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拉关歌舞。【教学过程片段】1.导入(1)播放拉丁美洲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歌曲,渲染气氛。【答案】该教学过程虽然完整,但在一些方面没有遵循《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1)导入环节,老师播放拉丁美洲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歌曲,渲染气氛,这点遵循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动力,这种导入方式可以吸引学生对这节音乐课的学习兴趣,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但在此之后,老师没有任何引导,没有让学生自己思考,就直接告诉了学生这首歌的音乐特点及音乐风格,这一做法忽视了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2)在新课教学环节,老师让学生了解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以及在拉丁美洲形成混合性音乐文化的原因,这种做法符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这一理念,但教学方式不恰当,没有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之后赏析两首歌曲时,老师都是采用先让学生听、再给学生讲授音乐特点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做法仍然忽视了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3)此课例在导入环节播放《生命之杯》后,老师可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及音乐特点,从而引出拉丁美洲的音乐。在新课教学环节,可让学生互相交流之前搜集到的关于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及在拉丁美洲形成混合性音乐文化的原因。在鉴赏歌曲时,可先播放歌曲,通过歌曲,学生体会其中情感,并通过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的音乐潜能,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五、春节期间,刘老师回家探亲,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开学前学校通知她要在家里进行线上音乐教学,刘老师计划在开学第一课教学生唱一首正流传火热的网络歌曲,这首歌曲歌颂了奋战在一线的义务工作者,刘老师先仔细分析了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调性、旋律难点以及情感,再探索歌曲创作的相关信息,之开始熟悉直播平台的操作、着手制作课件...问题:结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基本理念,分析刘老师教学中的优点,并说明理由。【答案】六、放学时,林老师经过音乐教室,听到里面传来了琴声与歌声。但此时并非音乐教室开放的时间,于是他走了进去,发现是几个音乐特长生看到音乐教室门没锁就溜进去了,林老师感到他们是因为对音乐的喜爱才这样做,就决定给他们一把钥匙允许他们放学后在音乐教室练习。但慢慢来玩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一些乐器和教学设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接下来该怎么办?林老师陷入了沉思......问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林老师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7分),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8分)。【答案】首先,要判断它是一个好的案例还是一个有问题的案例,那么就需要我们有一个评判的标准,即《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基本理念的内容:(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我们要依据这些理念来判断:案例内容是否是合理的?好的部分有哪些,不好的部分有哪些?并说明违背了教学论中的哪个知识点。其次,对于优点我们要发扬光大,对于问题我们要正确解决,将正确的做法写在论证内容的后面。七、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初三(1)班音乐课上,李老师在进行歌曲《丹顶鹤的故事》教学。老师在给学生听了朱哲琴的演唱录音后,问:“歌曲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全班鸦雀无声,没有人回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他边范唱,边分析歌词,同时在黑板上依次板书关键词:小河、芦苇坡、白云落泪、风儿诉说。刚写到这里,突然有一个男生指着学习委员刘白云说:“这不是说你吗?干吗哭啊?”全班哄堂大笑。老师瞪着学生说:“该回答的不回答,不该回答乱回答!我希望同学们不要学习他的言行。”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李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音乐教学活动及音乐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基本理念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八、案例:齐老师在准备班级音乐会期间,注意到班上的小伟同学性格内向,从不参与其他同学的排练活动。经过与小伟的交流后得知,他自认为五音不全,唱歌不好听,所以不想参加这次音乐会。但是齐老师发现小伟律动感很好,于是借来卡通形象的服,建议他穿上为部分节目伴舞。小伟套上了卡通服教后发现其他同学认不出自己来,于是信心倍増,刻苦练习。最终,他的伴舞在音乐会上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齐老师教学中的优点进行分析。(15分)【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音乐教学活动以及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九、鉴赏课上,在欣赏莫扎特《第40交响曲》中的《g小调小步舞曲》时,金老师要求学生谈谈感受,有一位学生回答说:”我觉得这是一首明快的乐曲。”金老师说:”这可是小调音乐呀,小调音乐应该是什么样的感觉?是明亮的?还是暗淡的?”在他的指导下,学生最终说出了让老师满意的答案。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金老师教学中的问题(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答案】金老师的做法是相对合理的,但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优点:(1)金老师做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课程中涉及的所有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音乐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金老师带领学生聆听作品,并让学生自己去分析与感受,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2)金老师做到了新课程标准当中的第四条“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历史上,无论是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还是近现代优秀的音乐创作,都是人类珍贵的艺术财富,是音乐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老师在课上对外国作品《第40交响曲》中的选段进行聆听之后,提问学生的感受,说明金老师善于引导学生,逐步去欣赏外国作品,感受外国音乐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缺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