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响》教案设计_第1页
《历史的回响》教案设计_第2页
《历史的回响》教案设计_第3页
《历史的回响》教案设计_第4页
《历史的回响》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的回响》教案设计

课时:一课时(40分钟)

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教具:多媒体(包括钢琴、计算机、投影仪、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马赛曲,带领学生了解马赛曲的创作背景,继而引出《1812序

曲》,本课欣赏重点《1812序曲》;

2.对《1812序曲》的创作背景、表演形式及风格特点进行大体介绍,培养

学生对管弦乐作品的兴趣,为后续欣赏做好铺垫;

3.对《1812序曲》具体音乐组成进行分解介绍,引导学生记住音乐中的各

个主题(“法军主题”、“俄军主题”),结合音乐创作背景进行音乐联想,能

够有根据地表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重点:

带领学生分析《1812年序曲》的音乐主题、典型节奏及总体结构,逐步领

悟“培养音乐的耳朵(带着思考听音乐)”的含义

教学难点:

1.采用基础曲式分析的知识,带领学生分段了解《1812序曲》每一个主题、

插部所表达的音乐内涵,并加以区别、辨析;

2.合理运用视频、音频材料,让学生接受教师对音乐序曲的定义,能够基本

理解管弦乐中呈示短、展开段及再现段的区别与联系,并了解它们各自在“表达

具体音乐形象”和“推动剧情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基本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出课题,观看视频片段

(师生问好,进行简单自我介绍;欣赏法国国歌马赛曲选自电影《卡萨布

兰卡》片段,在播放前提出相应问题)

师:同学们,请大家边看视频边思考,下面我们欣赏的音乐:

1)音乐风格

2)音乐特点

3)听后感受

2.看《马赛曲》找骨干音

3.《马赛曲》创作背景

4.小结:《马赛曲》在法国人民心中就是国家音乐形象的代表,有着很高

的地位。也影响后世一些伟大的音乐作品创作(引出1812序曲)

二、欣赏教学

1.情绪听写

A.思乡、抒情1812序曲俄罗斯民歌选段

B.乐观、轻快的1812序曲婚礼歌曲选段

让学生感受俄罗斯民歌的情感,能联想到俄罗斯人民幸福的战争前生活,从

而感受俄国遭受法国入侵的悲惨。

2、听赏体验,《1812》进行时,在PPT上展示分析图(听出每一部分要表

达的战争的关键词,分组游戏)

结序奏呈示展开再现尾声

音1、战斗主题

2、法军主题呈示呈示部1、众赞

主部第一、二四个主题的歌由祈祷变

1、祈祷3、俄罗斯军民

题主题的交织再现和变化为赞颂

和平与安宁I(思乡、抒情)

与展开(俄,最后汇聚

——众赞歌2、骑兵

4、俄罗斯军民法军队的成疾风暴雨

音调发展为

2、俄国II(乐观、轻快)“较量”)般的下行音

辉煌的凯旋

骑兵集结列,决战

号角

1812序曲曲式分析

引子(开始-2分)

乐曲从一段辽阔的慢板引子开始,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一支古老的赞美诗

《主啊,拯救你的子民》的旋律,它那安详的步伐象征着俄罗斯人和平与安宁的

生活。随后,这个主题加入木管乐器,音响庄严、宏伟而有力。

主题的引出(2分04秒-4分35秒)

一声定音鼓滚奏打破了静谧,低音弦乐奏出了命运的动机,它带来紧张和骚

动的情绪,象征法军入侵打破了俄罗斯人平静的生活。这时可以听到一个柔和动

人、如泣如诉的主题在双簧管、长笛、单簧管和大管声部轮流传递。之后,鼓钺

和弦乐的加入使音乐的速度开始不断地加快,音响也不断增强,音乐进入一个小

高潮。

3分45秒时,一个由小军鼓带出的、描绘俄罗斯军队动员集结的旋律插入,

取代了原先的不安情绪,在军鼓背景的衬托下,木管乐器和法国号奏出一个号召

性的合奏主题,这个主题经过几次反复,随后是一个短暂的休止,音乐转入快板

部分。

主题呈示部(4分40秒-分秒)

第一主题(4分40秒-6分30秒)

这时的音乐和前一段音乐形成鲜明对比,速度极快,开始描写两军对战的场

面,从这个主题特意加强的重音和切分音中,仿佛可以听到急促的马蹄声、轰鸣

的枪炮声和刀剑相击的金属铿锵声。当这个主题逐渐遍传整个乐队并发展到最高

潮时,军鼓再次敲出信号动机,法国号奏出《马赛曲》的主旋律,它的反复呈现

用以作为法国军队侵入俄国的象征。

第二主题(6分30秒-8分25秒)

两支旋律在互相碰撞交错后逐渐舒缓下来,接着出现的是同《马赛曲》主题

迥异的两个俄罗斯风格旋律。首先出现的是一支流畅、辽阔的俄罗斯民歌曲调,

在法国号的背景下由小提琴奏出,诉说着俄罗斯人爱和平、更爱战斗的战斗种族

基因。接下来的旋律是俄罗斯传统婚礼歌曲《在大门旁》,先由长笛和单簧管奏

出,加上铃鼓清脆的响声,具有一种热情的特性。这段旋律同样体现了战斗种族

战斗之余不忘欢乐、甚至以战斗为乐的爆棚自信。这个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

对比,舒缓了紧张的战斗情绪。

发展部(8分25秒-9分58秒)

随后一段又是会战场面的描绘,表示双方中场休息结束接着开打。铜管乐器

和弦乐器错综交织,打击乐器象征刀光剑影的搏斗,打击乐器频繁演奏,调性频

繁转变。而《马赛曲》在后期渐次减弱并逐渐消失,它的片断只是加快了速度,

时断时续,后来在低音弦乐器的阴沉音衬托下转入低音区由大管、低音长号和大

号演奏。

再现部(9分58秒-12分20秒)

熟悉的俄罗斯民歌再次出现,象征战斗种族对法国人的碾压。两个主题结束

演奏后,《马赛曲》主题相继出现,同时节奏加快和加强,随后出现第一声炮响,

接连出现五下炮声,音乐转入暴风骤雨般的下行乐句,描绘最后的决战和敌军的

溃逃,形象鲜明、逼真。

尾声(12分20秒-最后)

从引子的赞美歌主题开始,这时候,整个乐团添加进来的铜管乐队以雷霆万

钧之势庄严而宏伟地奏出《马赛曲》和拿破仑帝国国歌《出征曲》,由于结合了

管钟的独特音色,显得更加威武辉煌,成为一首辉煌的胜利颂歌。而赞美诗的有

力陈述屡次被会战主题的一些急速乐句所打断,这些音阶式乐句的重现,使人们

又回想起过去同敌人的搏斗。

15分06秒,最后的庄严主题响起来了,来自格林卡的歌剧《伊凡•苏萨宁》

的终场合唱《光荣颂》,配合十一响炮声和教堂响起的钟声,宣告了俄罗斯的最

后胜利,整个乐曲就以这凯旋的颂歌作为结束。

3.作曲家简介

柴可夫斯基俄国著名作曲家。在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留下了许多传世之

作。他的音乐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

三.马赛曲的跨世纪穿越的影响

马赛曲一>1812序曲------►义勇军进行曲

四.思考与探究

1、由历史事件产生出来的音乐作品,具有哪些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