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94份)_第1页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94份)_第2页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94份)_第3页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94份)_第4页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94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94份)1《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北京市中考题)(三)(共8分)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面小题。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水中藻、荇交横”中的“交”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四季交替

B.阡陌交通

C.交口称赞

D.君子之交12、文中的“闲人”意蕴丰富。下列对“闲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有雅趣的人。以“闲人”自称,隐含着豁达的人生态度。B.有闲暇的人。以“闲人”自称,透露出两人夜游的情致。C.被闲置的人。以“闲人”自称,反映了两人的政治处境。D.被贬谪的人。以“闲人”自称,表现了空虚的精神状态。13、根据《记承天寺夜游》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材料一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

(李白《杂题》其一)材料二五月十四夜,湖风酣畅,月明如洗,繁星尽敛,天水一碧。偕内人系舟于寓楼下,剥菱煮芡,小饮达曙。人声既绝,楼台灯火,周视悄然,惟四山苍翠,时时滴入杯底,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独为吾有,徘徊顾恋,不谓人世也。子瞻有云:“何地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予则谓何地无闲人,无事寻事如吾两人者,未易多得尔。

(取材于徐釚《词苑丛谈》)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美感与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同样是“乘兴踏月”,苏轼在空灵澄澈的月色下,自适其适,自乐其乐;李白在月光中以酒助兴,产生了“①

”的世外之感;月明如洗,“予”在西湖夜饮,觉得此刻的西湖“独为吾有”、产生了“②

”的感觉。

答案:11B

12D

13、

①.

物我两忘

②.

留恋徘徊,似在仙境

2《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福建省中考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照要求做题。(16分)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①者,年年八月有浮槎②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③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节选自西晋张华《博物志》)

[注]①海渚:海岛。②槎:木筏。③赍:携带。

6、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B.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C.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D.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7、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加点词方法提示词义不失期联系课文解释词义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1)失期:人有奇志根据词典推断词义奇:特异,罕见。(《古代汉语词典》)(2)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查阅词典选择义项次:①等次。②次数。③近旁。(《汉语大词典》)(3)次: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旧说云天河与海通。(3分)

(2)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3分)

9、本文的思想内涵与课文《桃花源记》有相通之处,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6A

7、(1)误期

(2)不平凡

(3)近旁

8、(1)往昔的传闻说银河与大海相连通。

(2)这个人详细说明了来意,并问:“这是什么地方?”

9、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3《醉翁亭记》《书琴阮记后》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题)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12分)(5小题,16分)【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余为夷陵①令时,得琴一张于河南刘几,盖常琴也。后做舍人②,又得琴一张,乃越琴也。后做学士,又得琴一张,则雷琴也。官愈高,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③自释。及做舍人、学士,日奔走于尘土中,声利扰扰盈前,无复清思,琴虽佳,意则昏杂,何由有乐?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适,无弦可也。

(节选自欧阳修《书琴阮记后》)[注]①夷陵:地名。②舍人:官名。③萧然:悠闲,潇洒。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望其旗靡

B.名之者谁/有仙则名C.山间之朝暮也/皆朝于齐

D.余为夷陵令时/不足为外人道也8、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首段由远及近,移步换景,交代了醉翁亭的位置,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B.甲文第二段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了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和四时之景的不同。C.乙文中作者曾先后得到三张不同的琴,琴越来越好,作者反而越来越不快乐。D.两篇选文都以写青山绿水为主,目的都是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10、从选文来看,欧阳修“意不在酒”、乐“不在器”,那么他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呢?请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4分)

答案:7、A

A向远处看。

B.命名/出名,有名;

C.早晨/朝见;

D.担任/跟,同。

8、(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得”1分,“寓”1分。)

(2)琴虽然不够好,心情却悠闲自在。(每句大意各1分。后半句中的“意”必须译出,意思相即可。)

9、D

“以写青山绿水为主”不正确;“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不正确。

10、示例1:追求山水之乐。甲文写他“在乎山水之间也”,在四时朝暮之景中获得乐趣;乙写他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每日都在眼前,心情悠闲自在。

示例2:

追求心灵的自由闲适。甲文写他自号“醉翁”,感叹“得之心”;乙文感慨“

人不在器”,用自我调适的方式获得心灵的满足。(观点2分。结合甲乙两文分析,各1分。)

4《邹忌讽齐王纳谏》《贞观政要·规谏太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广东省中考题)二、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7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臣之妻私臣

(2)闻寡人之耳者

(3)时时而间进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

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太子承乾数亏礼度/珠可历历数也

B.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何宜屡得面折/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蒙国厚恩/则有去国怀乡

1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14、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4分)

答案:10、(1)偏爱

(2)使....听到

(3)间或、偶然

11、(1)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2)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12C

A.多次/数数;B.对……说/认为;C.当面;D.国家/国都。

13、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14、原因:【甲】由自己受蒙蔽,想到齐王受蒙蔽很深(1分);【乙】因为太子承乾不讲礼度,骄奢过渡(1分);

方式:【甲】借家事喻国事,委婉进谏(1分);【乙】不惧个人生死,直言进谏(1分)

【乙】文翻译:贞观年间,太子承乾屡次违反礼仪法度,一天比一天奢侈放纵。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写了《谏苑》共二十卷对他进行劝谏。当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经常冒犯威严进行谏诤。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对孔颖达说:“太子已长大成人,怎好屡次当面指责他?”孔颖达回答:“我蒙受国家的厚恩,即使死也无怨恨。”于是谏诤得更加激切。承乾命孔颖达撰写《孝经义疏》,孔颖达又通过经文表达自己的意见,获得了更多的劝谏机会。太宗对两人的做法都很称赏,赏赐这两位大臣帛各五百匹,黄金各一斤。

5《邹忌讽齐王纳谏》《是犹秋蓬》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广西中考题)(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甲】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就映丽。朝服衣冠,疏镜,谓其妻口:“我数与成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版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总不自信,而复问其安口:“吾就与徐公美?”委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苦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歌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选甚。慕寝而思之,回:“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要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匝之女畏臣,臣之客武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延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其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史民能面刺罪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赛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战国策》)【乙】是犹秋蓬音哀侯弃国而走齐。齐侯曰:“君何年之少,而奔国之蚤'?”鲁哀侯曰:“臣始为太子之时,人多谏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爱师,臣爱而不近也。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矣。”(选自《说苑·敬慎》)【注释】①蚤:同“早”。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朝服衣冠

有时朝发白帝C.窥镜而自视

学而不思则周

D.臣始为太子之时

康肃笑而遣之17.下列对,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甲文邹忌认为齐威王受蒙蔽的原因在于身边的人都有求于他。B.甲文写燕、赵等国朝见齐国,意在表明齐威王纳谏成效显著。C.乙文写鲁哀侯逃跑到齐国以后,反思了自己“弃国”的原因。D.乙文鲁哀侯认为秋蓬根“恶”而叶“美”会随时被连根拔起。18.将文中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1)熟视之,自以为不如。(2分)

(2)是犹秋蓬。(2分)

19.中国传统文学注重通过“三”的运用,合理铺设情节,如《水浒传》的“三打祝家庄”“三败高太尉”等。请你从甲文中列举两处与“三”相关的情节。(2分)

20.在与人交往方面,甲、乙两文带给我们不少启示,请从两文中分别找一个角度,结合原文谈谈你的感悟。(4分)

答案:(四)文言文阅读。

16.B;

17.A;

18.(1)仔细地端详,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2)这就像秋天的蓬草。

19.①自身设喻指出妻、妾、客三种回答的不同原因,如“私、畏、求”体现了“三答”;②齐王地位和自己之比,家事与国事之比,客人有事之求和四境之内求于齐王做类比,体现了“三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

20.①《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交往,给我们的启示是:语言表达要含蓄,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去思考,要善于规劝,说话要易于被人接受,才体现交往的艺术。②《说苑•敬慎》中的《是犹秋蓬》文章中,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多用真诚与人交往,为他人多换位思考,善于听取他人规劝,才得民心所向。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尉缭子·天官》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海南省中考题)(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12分)【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今有城,东西攻不能取①,南北攻不能取,四方岂无顺时乘②之者耶?然不能取者,城高池深,兵器备具,财谷多积,豪士一谋者也。若城下③池浅守弱,则取之矣。由是观之,天官④时日,不若人事也。

(选自《尉缭子·天官》)【注释】①取:战月胜,夺取。②乘:凭借,利用。③下:低。④天官:天文。8、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夫环而攻之(fū)

B.亲戚畔之(pàn)C.四方岂无顺时乘之者耶(shèng)

D.则取之矣(yí)

9、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4分)(1)环而攻之而不胜()

A.转动

B.回旋

C.围,环绕(2)委而去之()

A.顺从

B.放弃

C.托付,交付(3)兵器备具()

A.详细

B.陈设

C.具备,完备(4)豪士一谋者也()

A.谋划

B.咨询

C.会合,相接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由是观之,天官时日,不若人事也。11、【甲】【乙】两文都强调了什么观点?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8B

9、①C

②B

③C

④A

10、①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②由此看来,相信天官时日。

11、甲文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乙文强调了人事的重要作用。

参考译文

甲: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乙:

譬如现在有座城,从东西两方进攻,不能取胜;从南北两方进攻,也不能取胜,难道四方面都没有适应吉利时辰的方位吗?其所以攻不下来,是因防守者的城垣高,城壕深,武器装备完善,资财粮食充足,豪杰之士同心协力的原故。如果它的城垣低,战壕浅,守备弱,就能攻下来了。由此看来,相信天官时日,不如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7《陋室铭》《项脊轩志》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题)【古文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陋室铭》)【乙】项脊轩①,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②,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③,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④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⑤可爱。(节选自《项脊轩志》)【注】①项脊轩:作者的书斋名。②垣墙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围墙。③栏楯(shǔn):栏杆。④偃仰:安居,休息。⑤珊珊:同“姗”,引申为美好的样子。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4分)(1)有龙则灵

(2)谈笑有鸿儒(3)无案牍之劳形

(4)顾视无可置者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有仙则名

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B.无丝竹之乱耳

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C.旧南阁子也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D.以当南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13、选出画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2分)A.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B.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D.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C.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14、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铭”这种文体常用来述功纪行或警诫劝勉。甲文作者用此文体自述其志,表达安贫乐道的情操。B.甲文结尾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C.乙文善用叠词表达情感。如“庭阶寂寂”中的“寂寂”二字,就是为了表达作者寂寞孤独的心情。D.甲乙两文作者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但都在对居室环境的描写中,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高雅情趣。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答案:11、(1)神异(或“神奇”“灵异”):(2)大:(3)官府文书;(4)看,视(只要表达出“看”的意思即可给分)12A

A,“就”。

B,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C,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D,连词,用来:介词,因为。13B14C

“就是为了表达作者寂寞孤独的心情”表述错误,“寂寂”二字突显了环境的清幽,表达了作者身处书斋的惬意之情。15、(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小鸟时常来啄食,人来了(它们)也不离开。(1)采分点:斯,这:德馨,品德好(品德高尚)。(每个采分点1分)(2)采分点:时,时常(时时、有时、时而、不时、常常);去,离开(飞离)。(每个采分点1分)参考译文项脊轩,是原来的(旧日的)南阁子。室内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方)渗漏,雨水往下流;(我)每次移动书桌,环视四周都没有可以挪置(桌案)的地方。再加上屋子方位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一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向前(这里的“前”指阁子北面,因这阁子是北向的)开了四扇窗子,庭院四周砌上围墙,用来对着南面射来的日光(使其反照室内),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混杂种植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光彩。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安居、休息时长啸歌吟,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时常来啄食,人来了(它们)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半面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8《岳阳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题)二、阅读(45分)(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8-10题。(8分)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③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倾:(2)景: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0、选文第①段描绘了一幅“洞庭风雨图”,表现出迁客骚人远谪的

之情;第②段描绘了一幅“洞庭春晴图”,表现出迁客骚人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

情怀。(2分)

答案:8、(1)倒下(2)日光

9、(1)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0、(1)悲苦、郁闷

(2)乐观

9《书上元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题)(二)阅读《书上元夜游》,回答13-17题。(共12分)

书上元夜游

苏轼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②杂揉,屠沽③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④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⑤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②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③沽(gǔ):卖酒的人。④过:苏轼的幼子,字叔党。绍圣四年(1097)随侍苏轼于海南。⑤更:又,另。13、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有老书生数人来过使用词典选择义项①几,几个;

②数目,数量;③多次,屡次;

④计算,查点。(1)数:

盖自笑也关联教材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盖:

1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5、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限断两处)(2分)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16、文中哪句话能表现民族间融洽相处,集市气象繁荣?(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7、读完选文,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虽被贬海南儋州,但在上元夜游时仍拥有

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2分)

答案:14、

但是也笑韩愈钓鱼没有收获,又想要远远地离开,不知道跑到大海人不一定得到大鱼。

15、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16、民夷杂揉,屠沽纷然。

17、

喜悦(闲适、快乐)

乐观(豁达)

10《唐雎不辱使命》《董宣为洛阳令》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

①董宣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①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②,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②主即还宫诉帝③,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④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苍头:奴仆。②骖乘:古代乘车时居右边陪乘的人,其任务在于随侍尊者。③帝:指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字文叔。湖阳公主是他的姐姐。④小黄门:泛指宦官。⑤强项令:硬脖子县令。强,硬。项,脖子。

8、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使:派遣

B.故不错意也

错:误会

C.大言数主之失

失:过失D.使宣叩头谢主

谢:道歉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长跪而谢之曰

B.以君为长者

以刀画地

C.休祲降于天

宣于夏门亭候之

D.欲箠杀之

帝令小黄门持之

10、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唐雎临危受命,出使秦国,最终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B.乙文中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宁死不屈,最终赢得了光武帝的赏赐。

C.甲文以对话为主。第③段中,秦王以“天子之怒”恐吓唐雎,唐雎则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对话尖锐激烈,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D.乙文以叙事为主。第②段中,皇帝抓住董宣,强迫他给湖阳公主磕头,但董宣拒不低头认错,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上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答案:8B

9D

10D11、(1)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2)陛下用圣明道德使国家中兴,却放纵奴仆杀好人,将凭什么治理天下呢?附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董宣做了洛阳县令。当时湖阳公主的奴仆大白天杀了人,因为藏在公主家,官吏没法抓他。等到公主出行,让这个奴仆在车右边陪乘,董宣在夏门亭等候他们,(公主一到,)他拦住公主的车,拉住马,把刀杵在地上,大声列举公主的过失,(他)呵斥这个奴仆下车,并就地处决了他。

公主立即回到宫中向皇帝诉说,皇帝大怒,叫来董宣,想要用棍棒打死他。董宣磕头说:“希望让我说一句话再死。”皇帝说:“你想要说什么?”董宣说:“陛下您用圣明道德使国家中兴,却放纵奴仆杀好人,将凭什么治理天下呢?我不须用棍棒锤杀,请允许我自杀!”(他)立即用头撞柱子,鲜血流了满脸。皇帝命令小宦官抓住他,让董宣磕头向公主道歉,董宣不从,(小宦官)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着地,终究不肯低头。公主说:“文叔你当百姓时,藏匿犯死罪逃跑的人,官吏都不敢到你家来查。现在你是天子,你的威力还不能制服一个县令吗?”皇帝笑着说:“天子不能跟百姓一样。”于是下令赐董宣为“强项令”。赏赐了董宣三十万钱,董宣把它全部分给手下众官吏。从此(他)抓捕打击依权仗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

11《孙权劝学》《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湖北省恩施州市中考题)(五)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10分,每小题2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③定?”因为肃画④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⑤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删改)【注释】

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豫:同“预”,预先,事先。④画:谋划,筹划。⑤拊:抚摸。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见往事耳

见:______

(2)及鲁肃过寻阳

及:______(3)肃意尚轻蒙

轻:______

(4)遂往诣蒙

诣:______20.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2分)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像定?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2)肃于是越席就之。22.阅读【甲】【乙】两文,用出自甲文的成语填空。(2分)肃意尚轻蒙,只因蒙初不习文,学识浅薄,人称“______”;后过寻阳,与蒙论议,得五策,不由对蒙“______”。23.【甲】【乙】两文均以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对刻画吕蒙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五)文言文阅读(10分,每小题2分)

19.(2分)(1)了解,知晓

(2)到,等到

(3)轻视,看不起

(4)拜访

评分说明:每个0.5分,意对即可。

20.(2分)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

评分说明:每处1分,超过2处不给分。

21.(2分)(1)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2)鲁肃于是越过自己的座位,靠近吕蒙。

评分说明:每句1分,第(1)句给分点为“辞”。第(2)句给分点为“就”。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22.(2分)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或刮目相看(答“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士别三日,应当刮目相待”,也可给1分。)

评分说明:答对一空给1分。

23.(2分)两处均以鲁肃的行为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

评分说明: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12《古文观止·屈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②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③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④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⑤。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节选自《古文观止屈原列传》)

【注释】①左徒:楚国的官,仅次于最高行政长官令尹。②害:嫉妒。③属(zhǔ):撰写。④伐:夸耀。⑤内:接纳,收容。

8、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B.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C.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D.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屈原任楚国左徒,懂得政治安定和治理混乱的道理。

B.屈原深得怀王信任,后因上官大夫的谗言而被疏远。

C.在怀王是否赴秦这件事情上,子兰与屈原意见不同。

D.怀王逃到赵国不被接纳,他竟然死在秦国并葬于秦。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

答案:8A

9D

10、①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

②秦国是虎狼一般贪暴的国家,是不能信任的,还是不去为好。译文:

屈原名平,和楚国王室是同姓一族。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非常了解,对外交往来,接人待物的辞令又非常熟悉。因此他入朝就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对外就接待各国使节,处理对各诸侯国的外交事物。楚怀王对他非常信任。

而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他为了能得到怀王的宠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有一次,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还没最后修定完成,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夺为已有,但屈原不肯给他。他就和楚怀王说屈原的坏话:“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每颁布一条法令,屈原就自夸其功,说是‘除了我之外,谁也做不出来’。”怀王听了,非常生气,因此就对屈原疏远。

当时秦昭王和楚国结为姻亲,想和楚怀王见见面,楚怀王想要前往,屈原劝谏说:“秦国是虎狼一般贪暴的国家,是不能信任的,还是不去为好。”可是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前去,他说:“为什么要拒绝了秦王的好意呢?”怀王最终还是去了。但他刚一进武关,秦朝的伏兵就斩断了他的归路,把怀王扣留,为的是让他答应割让土地。怀王大怒,不肯应允。逃到赵国,但赵国拒绝接纳。然后又来到秦国,最终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13《渡荆门送别》《北冥有鱼》《对楚王问》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题)二、古诗文联读(16分)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北冥有鱼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对楚王问(节选)宋玉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①欤?何士民众庶不誉②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③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④,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圣人瑰意琦行⑤,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注释:①〔遗行〕有失检点的行为与作风。②〔誉〕称誉,赞美。③〔属(zhǔ)而和〕跟随着唱和。④〔徵(zhǐ)〕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的“5”。⑤〔瑰意琦行〕卓越的思想、美好的操行。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水击三千里〔水击:拍打水面〕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运:海水运动〕C.志怪者也〔志:记载〕D.抟扶摇而上者〔扶摇:盘旋飞翔〕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鹏之徙于南冥也/乃记之而去B.其翼若垂天之云/其真无马邪C.化而为鸟/学而时习之D.去以六月息者也/无从致书以观8、下面对《渡荆门送别》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语义直白,节奏轻快。前句写不避路途遥远,后句写对游览去处的向往与期待,表达了诗人出蜀入楚时的喜悦与兴奋之情。B.颔联化静为动,气势不凡。前句摹写轻舟直下,群山后退,平野推移的动态;后句著一“入”字,既写出江水奔腾的气势,也表现了诗人的豪情。C.颈联视角变换,比喻精妙。前句俯视,写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后句仰视,写江面云霞蒸腾,映照的美景宛如海市蜃楼。D.尾联反面立意,物我相融。本来是“我”恋故乡,却偏写故乡的水一路送“我”远行,表面写水的深情,意在写人的厚意,由此点出送友人的离愁别恨。9、下面对《北冥有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文在想象中运用比喻。如写鹏鸟展翅“若垂天之云”,生动地表现了鹏鸟硕大无比的身形和搏击奋飞的壮美景象。B.本文在想象中运用夸张。如写鲲鹏身形用“几千里也”,写鹏鸟奋飞用“三千里”“九万里”,均为用夸张手法造成浩大声势和广阔意境。C.本文在想象中运用对比。文中极写鲲、鹏之大,又举出雾气、尘埃等极小之物,用极大与极小对比,来阐述万物皆有所凭借的道理。D.本文在想象中寄寓理想。文中的“鹏”无需借助外力,踔厉奋发、自由翱翔,寄寓了庄子超脱万物、志存高远、追求自由的人生理想。10、下面对《对楚王问》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面对楚王的责问,宋玉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使用比喻说理、类比论证的手法巧妙地为自己辩解。B.宋玉借曲高和寡的故事暗比自己是少有人理解的雅乐名曲,意在表明自己超凡脱俗、卓然独秀的高洁品质。C.《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都是流行于楚国的音乐,宋玉指出国人喜爱前者而鄙弃后者,暗讽楚王治国无方、世风日下。D.宋玉把自己比作翱翔九天的凤凰,是世俗之民无法理解的瑰意琦行、超然独处的杰出人物。11、用“/”给《对楚王问》中划线部分断句(限三处)(3分)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答案:6D

扶摇:旋风。7C

A.不同,之:助词,主谓取独/代词,代游览小石潭这件事;

B.不同,其:代词,代鹏鸟的/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C.相同,而:都表顺接;

D.不同,以:介词,凭借/连词,来。8D

诗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与友人送别。9D

“无需借助外力”有误,文章阐述的是万物皆有所凭借的道理。10C

没有暗讽楚王的意思。11、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12、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参考翻译北冥有鱼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体积,不知道大到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好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对楚王问楚襄王向宋玉问道:“先生难道有什么不好的行为吗?为什么广大士民都说您不好呢?”宋玉回答说:“是的,不错,有这么回事。但希望您能宽恕我的过失,让我把话说完。有一位在郢都唱歌的客人,开始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聚集起来跟着唱的有数千人,接着他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聚集起来跟着唱的有数百人,后来他唱《阳春》《白雪》,都城里聚集起来跟着唱的不过几十人,最后他时而用商音高歌,时而以羽声细吟,其间杂以宛转流利的徵音,这时都城里聚拢来跟着唱的不过数人而已。这说明他唱的歌越是高深,能跟着和唱的就越少。故此,鸟中有凤凰而鱼中有大鲲。凤凰拍击空气,直上九千里的高空,贯穿云霞,背负青天,在高渺的天空展翅翱翔。那些高洁的人物有如美玉一般的品行,超世独立;而那些世上的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我的行为呢?”

14《小石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题)(二)阅读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①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②熙熙然回③巧献技,以效兹④丘之下。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笼:收拢;②举:全,都;③回:运用;④兹:这。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水尤清冽

尤:格外

B.日光下澈

澈:清澈

C.止四百

止:只要

D.余怜而售之

售:买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1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第一段描绘了“珮环”相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说明唐人有佩带玉器的习惯。

B.乙文加色划线句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鸟兽献艺的热闹场景,充满生机。

C.甲乙两文都提到了砍伐拦路之物、最终得见美景的经历。

D.甲乙两文在写景上非常相似,语言精练、形象生动,极具画面感。

12、乙文和《小石潭记》均为“永州八记”中的篇章,两文的思想情感有相通之处,请根据《小石潭记》来推断乙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3分)

答案:9C

澈:穿透。

10、①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②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

11A

文章描绘了“珮环”相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是为了衬托自己内心的愉悦。

12、结合“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的意思“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我们)站在小丘中间眺望,(只见)高高的山岭、漂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自由自在游玩的飞鸟走兽,全都欢快地呈巧献技,来为这个小丘效力”,可见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参考译文

【乙】小丘很小,不到一亩,可以把它装到笼子里占有它。(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却卖不出去。”(我)问它的价钱,(有人)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这个小丘),就(把它)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我们)站在小丘中间眺望,(只见)高高的山岭、漂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自由自在游玩的飞鸟走兽,全都欢快地呈巧献技,来为这个小丘效力。

15《荀子议兵》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题)(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①临武君与孙卿子议兵于赵孝成王前①,王曰:“请问兵要②。”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③。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求④也。”

②孙卿子曰:“不然。臣所闻古之道⑤,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⑥。弓矢不调⑦则羿⑧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⑨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选自《荀子议兵》

【注释】①临武君:战国时楚国将领。孙卿子:即荀子。赵孝成王:名丹,赵惠文王的儿子。②兵要:用兵的关键。③发:出发。④要求:关键。⑤古之道:古代用兵之道。⑥壹民:统一人心。⑦调:协调。⑧羿:后羿。⑨附民:使民众归附(支持)自己。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议兵于赵孝成王前

②先之至

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

B.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

C.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

D.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

13、选文以辩驳为主,第②段孙卿子(荀子)首先以“不然”二字驳斥临武君“①

”的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得出结论“②

”。

14、“自古知兵非好战”,中华文化向来主张和平、反对战争,请结合选文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说“知兵”的荀子、孟子均认为作战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答案:10、①在。②到达。

11B

12、因此善于使百姓归附的人,才是善于用兵的人。

13、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求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14、结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和“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可知荀子、孟子均认为作战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是民心所向。

参考译文

荀子,赵国人,名况,曾经与临武君在赵国国君孝成王赵丹面前辩论用兵之道。孝成王说:“请问什么是用兵的要领。”临武君回答道:“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察敌人的变化动向,比敌人后发兵,而先到达,这就是用兵的关键方略。”

孙卿子说:“不是这样。我所听说的古人用兵的方法是,凡是用兵攻战的根本,在干统一百姓。弓与箭不协调,就是善射的后羿也不能射中目标;六匹马不协力一致,就是善御的造父也无法将马车赶往远方;士人与百姓不亲近归附国君,就是商汤、周武王也不能有必胜的把握。因此善于使百姓归附的人,才是善于用兵的人。所以用兵的要领在于使百姓依附罢了。”

16《苏武牧羊》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苏武牧羊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①。武谓惠②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③,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④武,置大客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⑤。羝乳乃得归⑥。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⑦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选自《汉书》,有删减)【注释】①受辞:听取供词。②惠:人名,指常惠。③煴火:微火。④幽:囚禁。⑤羝:公羊。⑥羝乳乃得归: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归汉朝。⑦廪食:配给的粮食。11、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引佩刀自刺”中的“引”本义是“拉弓”,引申为“牵引”“延长”“举,拿”等,在此处取“牵引”之意。B.“单于愈益欲降之”中的“益”与“精益求精”中的“益”意思相同。C.“徙”有“迁移”“调动”“流放”等义项,“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中的“徙”应为“调动”之意。D.“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中的“食”和“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中的“食”意思相同。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B.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C.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D.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3分)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14、结合所选文段及李白的《苏武》诗歌,分析苏武形象的主要特点。(4分)

答案:11B

12D

13、丧失气节、有辱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脸面回归汉朝廷呢?

14、①意志坚定:从“十年持汉节”或“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或“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可以看出:②忠贞爱国或有民族气节:从“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或“律知武终不可胁”或“十年持汉节”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可以看出;③宁死不屈:从“引佩刀自刺”或“律知武终不可胁”可以看出。

17《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邹忌修八尺有余/讲信修睦B.徐公何能及君也/及鲁肃过寻阳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岂不诚大丈夫哉D.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20、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1分)臣之客欲有求于臣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22、下列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邹忌的两次窥镜以及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既突出了他自我欣赏的性格特点也体现了他的反省精神。B.妻、妾和客无不认为邹忌比徐公漂亮,但由于身份和心理的不同,虽然都是赞扬。语气上却有明显的差异。C.邹忌从自己的私事说起,以私事比国事,由己及君,由近到远,由小见大,说明他具有高超的劝谏艺术。D.文章既塑造了邹忌这样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刻画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

答案:19C

20、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1、第二天(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看他,自己觉得比不上徐

公(美)。(“明日”1分,“孰”1分,句意通顺1分)

22A

18《汉书·霍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24题。(4分)客有过①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②,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曰:“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③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④在于上行⑤,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⑥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⑦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选自《汉书·霍光传》)【注】①过:拜访。②突:烟囱。③嘿:同“默”。④灼烂者:被火烧伤的人。⑤上行(háng):上席。⑥录:记录,此处指邀请。⑦亡:同“无”。23、用自己的话说说“客”断定“且有火患”的依据。(2分)24、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答案:23、“客”断定“且有火患”有两个方面的依据:一是烟囱是直的,二是烟囱旁边堆积着柴草。

24、①不重视别人的忠告和批评,往往会有后患。②做任何事情,对可能的危险都应有所预判,防患于未然。③不要忘记感谢那些曾经给你忠告或给你帮助的人,他们才是最值得你尊重的朋友。④不要一味地按习惯和经验办事,它也许会给你带来危险。(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19《杞人忧天》《汉书·霍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题)(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2分)[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节选自《杞人忧天》)

[乙]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②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③,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④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⑤而请之。

(选自《汉书.霍光传》,有删节)[注释]①突:烟囱。②嘿(mò):同“默”。③上行(háng):上席。④录:邀请。⑤寤:同“悟”,醒悟。12、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2分)(1)因往晓之(

)

(2)傍有积薪(

)13、乙文中划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B.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C.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D.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14、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语句。(4分)(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2)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15、甲文中的杞人和乙文中建议“曲突徙新”的客人,都具有忧患意识却有所不同。请分析他们的不同之处,并说说对你有何启示。(4分)

答案:11、示例:

我希望变成孙悟空,因为他能够七十二变,

机智化解危机。具体事例: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

孙悟空变成牛魔王到翠云山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成功度过此难。

12、(1)告知,开导。

(2)柴草。

13B

14、(1)天是聚集在一起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体。

(2)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他的邻人们。

15、不同之处:杞人的忧患,是没有必要的、过度的。建议“曲突徙薪”的客人的忧患是有根据的,合理的。

参考译文:

甲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乙文:有一个拜访主人的客人,见到这家人炉灶上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堆着柴草。客人就对主人说:“把烟囱改成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这样做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应。不久,家中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

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20《答谢中书书》《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题)(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0分)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①书

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始得西山宴游记③

柳宗元自余为僇人④,居是州,恒惴⑤栗。其隟⑥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释】①谢中书:即谢征,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②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③《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被贬永州所作“永州八记”之一。④缪人(lù):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⑤惴栗:恐惧不安。⑥隟(xì):同“隙”,指空闲时间。13、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晓雾将歇

(歇:消散)B.夕日欲颓

(颓:颓废)C穷回溪

(穷:走到尽头)D.倾壶而醉

(倾:倒出来)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B.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C.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D.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1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觉而起,起而归。16、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则情感有异,请写出两位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2分)

答案:13B

颓,落下。

14C

15、(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16、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以及对山水的热爱之情。乙文:达了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心态以及其高洁的人格和傲世的情怀。

21《爱莲说》《君子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题)(四)文言文阅读(13分)【甲文】

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文】

君子亭记(明)王守仁阳明子①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架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②而出,遇伏③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清风时至,玉声珊然,中采齐而协肆夏,揖逊俯仰,若洙、泗④群贤之交集;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⑤,而列于堂隆之侧,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受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节选自《王阳明散文选译》)【注】①阳明子:即王守仁,明代哲学家,被贬至贵州龙场,自建居所,命名为何陋轩。②蛰:二十四节气之“惊蛰”。③伏:暑天。④洙、泗:二水名,流经山东曲阜,孔子与弟子习礼之地。⑤正笏:恭敬地拿着上朝的笏板。21、用“/”给乙文划线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22、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濯清涟而不妖(洗)

B.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四季)C.陶后鲜有闻(新鲜)

D.无所不宜(合适)2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2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请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备哪些美好品质。(至少提出三点)(4分)

答案:21、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22C

23、(1)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2)竹子有这四方面特点,因此命名为“君子”,竹是无愧于这个称呼的。

24、坚定正直;洁身自好;虚心好学;淡泊名利;胸怀天下(任选三点即可)

22《逍遥游》《大鹏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