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 人之初 精编教案_第1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 人之初 精编教案_第2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 人之初 精编教案_第3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 人之初 精编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句容市片一年级语文教案PAGEPAGE48人之初主备人:主备研讨人:审核人:个案修改人:个案修改审核人:审核时间:【教材分析】本课精选《三字经》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共八行,四句。第一片段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第二片段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两个片段意思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大体了解意思,并熟读成诵,为今后更好地理解、领悟、印证打下基础。本课的学习,也应注意种植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其中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构字特点,培养多样识字的能力。2.正确、流利地朗读三字文,了解此类文章的朗读要领,练习背诵积累语言。3.在情境中意会文章的内涵,明白教育对人生的重要性,受到经典熏陶,建立对祖国文化的信心和热爱。【教学重难点】依托文本进行识字教学同时,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中国汉字的韵律美,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资料链接】《三字经》【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13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按笔顺正确书写“之、习、玉、义”4个独体字,3.正确、流利地朗读三字文,感知韵律。【教学过程】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的课文是什么意思?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预设:(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3)“性”:左右结构。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5)“习”“教”“迁”,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并组词。(6)识记其他生字。(设计意图:学生已掌握多种识字方法,能否恰当运用是一个难点,这需要在语文课堂中训练。请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识记其他生字。)3.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四、自主观察,指导书写1.出示:之,习,玉,义2.指名书空,明确笔顺。3.指导:书写独体字,要注意占格居中,左右平衡。之:上面笔画偏左,捺向右伸展。上收下放,横撇的角度要小,平捺舒展。习:横折钩在格子居中,点短提长,提略外露。玉:三横有长短,间距要均匀,竖在中线上,点画不漏掉。义:点偏左,撇高捺低。4.学生练习书写4个独体字。5.反馈,评价,纠正。【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继续巩固识记13个生字,了解构字特点,培养多样识字的能力。2.按笔顺正确书写“相、近、远”3个生字,将“辶”与“之”对比,掌握写字要领。3.正确、流利地朗读三字文,练习背诵积累语言。4.在情境中意会文章的内涵,明白教育对人生的重要性,受到经典熏陶,建立对祖国文化的信心和热爱。【教学过程】一、生字复习,回顾导入1.指名同桌对读。2.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3.我国古代的小朋友上学用的课本就是《三字经》,从中能学到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二、朗读理解,指导背诵。1.学习“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1)指名读。(2)引入故事情境:大树上掉下了一个鸟窝,里面有两只鸟蛋,好久也没人来认领。第二天,这两只鸟蛋一只被鸡妈妈带回了家,一只被山雀妈妈带回了家。几天后,两只小鸟破壳而出了。不久,跟着鸡妈妈回家的小鸟学会了蹦跳着在沙地里找虫子,跟着山雀妈妈回家的小鸟学会了飞行,在空中捉虫子。同样的两只鸟,怎么一只会飞,一只不会飞呢?(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领会文本内涵,明白人的成长过程中性情、习惯会因环境发生变化。用故事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有利于突破本课的难点。请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明白这一道理。)2.学习“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1)出示第二句。(2)爸爸妈妈常会对我们说:“上课要专心听讲!”专:表示注意力很集中,“专心”就是一心一意。学生组词:专业、专柜、专门等,加深理解。(3)师小结: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怎样才能养成好的品格和习惯呢?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持之以恒。(4)齐读。3.学习第二部分。(1)指名读。(2)有一句古诗大家一定听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对应的是课文中的哪一句?(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3)出示“玉石”和精美的“玉器”图。讲述制玉过程中的“切、磋、琢、磨”,帮助学生理解“玉不琢,不成器”。(4)玉不经过雕琢,是不会成为精美的玉器的;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5)熟读成诵。三、学以致用,激励诵读。1.有一个小朋友不爱看书,说自己还小,以后长大了再慢慢看。你怎么用《三字经》来劝说他呢?2.背诵课文。3.播放《三字经》歌曲视频,学生跟唱。4.课后可以继续读一读《三字经》,背一背自己喜欢的部分,从这部经典中吸取更多知识与大家分享。四、写字指导,巩固运用。1.字谜:“双木不成林”,猜猜是什么字?(1)相:板书古文字,原本的意思是指古人爬上高高的树侦察放哨,后来写成了。(2)书写要领: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目”字中四横间距相等。2.学写“远、近”。(1)回忆偏旁为“辶”的字的书写笔顺。(2)将“辶”与“之”对比,掌握写字要领。3.学生书写《习字册》,师巡视、反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