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学案模块2第8单元第22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1页
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学案模块2第8单元第22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2页
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学案模块2第8单元第22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3页
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学案模块2第8单元第22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4页
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学案模块2第8单元第22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2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经济恢复(1949-1952年)(1)背景①1949年,解放战争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②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③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2)成果: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一五”计划(1953—1957年)(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是因为东北地区工业基础比较好,工业资源丰富,又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靠近苏联易于接受援助。(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3.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1)内容①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和平赎买政策。(2)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经济建设的曲折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956年)(1)内容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探索失误(1)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主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2)“大跃进”: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3)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4)“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虽然都是“左”倾错误的体现,但两者本质属性不一样,“大跃进”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两者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都破坏了经济发展。3.政策调整(1)1960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①“调整”的含义:适当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即尽可能提高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适当控制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②“调整”的直接作用:解决大炼钢铁造成的严重经济问题,也就是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问题。(2)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3)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三线建设(1)背景: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2)内容:党中央、毛泽东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3)方针:“备战、备荒、为人民”。(4)成就:1965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5)意义:从总体上看,三线建设是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对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和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跃进”运动的悲剧“大跃进”运动是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悲剧性探索。这次探索从理性的认识出发,最终滑向非理性的歧途。其中的复杂原因和深刻教训包括:工作重点的转移受到“政治统帅经济”的干扰;“以苏为鉴”误入回归革命经验的歧途;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为唯意志论所扭曲;赶超战略走向极端;等等。——李付安《“大跃进”运动悲剧命运探源》[思维激活]“大跃进”运动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悲剧性探索;其教训有:工作重点转移受政治干扰;学习苏联误入歧途;解放思想变为唯意志论;赶超战略走向极端;等等。►探究1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建设起步史料一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国家的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了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建设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史料二图一图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史料一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这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2)史料二中的图一1952年年底各种经济成分的比例,显然个体经济占较大比例,图二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中,公有制经济占有很大比例,这说明我国经济成分发生了巨大变化。(1)根据史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2)史料二中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说明我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巨大变化?[提示](1)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2)经济变化:经济结构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地位,到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体地位。社会变化: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五”计划的特点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一五”计划的特点①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②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③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④渐进性和长期性。⑤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辅相成。(2)“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①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技术弱。②从现实需要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③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④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探究2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史料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道路。——摘编自武力《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史料以国际和国内两大方面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根据史料概括促成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因素。[提示]朝鲜战争威胁国家安全;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大的政府权力;社会主义目标的追求。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原因(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全国的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条件。(2)在经济结构单一、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也比较容易顺利地运行。这也是我国当时实行计划经济的客观条件。(3)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世人瞩目的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4)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自然成为合乎逻辑的选择。运用唯物史观探究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1956-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这十年的最初探索中,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对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缺乏足够的思想和理论准备,以及党在指导方针上存在着正确的、比较正确的和错误的两个趋向,社会主义建设一开始就经历着曲折的发展过程。一方面,这个时期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在大部分时间里基本上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并积累了重要的经验,这是主要的;另一方面,从1957年起,“左”倾错误日益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呈现出反复和徘徊的局面。——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下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解析]本题要求回答经济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这需要从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寻找答案。材料呈现了这样一条信息: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对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缺乏足够的思想和理论准备,因此社会主义建设呈现出反复和徘徊的局面。据此分析再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答案]①党缺乏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基本照搬苏联模式。②对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急于求成。③忽视了经济建设的一般规律,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④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左”倾错误,长期以来,缺乏对“左”倾错误的认识和警惕,致使政治上的“左”倾错误蔓延经济领域,并恶性膨胀。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经验教训(1)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反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3)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认清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5)经济建设必须有计划,按比例进行。(6)必须保持政治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考法示例】创设学习情境,综合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2019·全国Ⅰ卷·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知情境:本题创设新中国成立初期图书馆图书借阅的学习情境,辨析图书借阅总数及类别变化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明立意:以20世纪50年代初期,俄文书刊借阅总数的变化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抓关键:“1954年”“5倍”“50倍”。理思路:题干中既然是将1954年的相关数据与1953年和1952年作比较,因而解题时就应以“1954年”为切入点,考虑当时我国的国情。显然,当时中国已开始了“一五”计划建设,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很高。由于我国缺乏经济建设经验,加之与苏联的密切关系,因而出现了借阅俄文书刊服务于工业化建设的情形,据以上分析可得出答案为D项。【真题体验】1.(2019·江苏高考·1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B[“一五”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工业化奠定基础,故B项正确;“一五”计划是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没有初步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故A项错误;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是在“一五”计划前,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无法实现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故D项错误。]2.(2018·江苏高考·11)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发放时间每人每月定量出处1954年7月开始1.5斤北京市档案馆票证展览中的文字介绍未予说明1斤《北京粮食工作》1957年11月17日1.5斤《中国商业四十年》1957年12月1日1斤北京市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1957年12月1日1.5斤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C[在历史资料中,档案馆藏的原始文件是第一手资料,可信度最高,C项正确;展览的文字介绍是经过了加工处理的,并不完全真实可信,A项错误;材料中关于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一份明确了时间,另一份并无时间说明,且两部著作中“每人每月定量”的数额并不相同,B项错误;材料中的北京市档案馆藏的原始文件说明曾发放“高脑油”,且有经济著作等作为佐证,说明当时这一政策实行过,D项错误。]3.(2016·江苏高考·13)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D[“一五”计划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但并没有实现工业化,故A项错误;图下的文字“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不是宣传绿色环保观念,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五”计划期间,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是为了改变交通运输业落后的局面,往来的船只不能说明当时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故C项错误;题图的宣传画是为了激发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从宣传画上工人的微笑表情可以看出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故D项正确。]4.(2020·北京高考·9)建国初期,为改变民间拜神祈福的旧习俗,国家鼓励创作新年画。下图《拖拉机》在1950年全国新年画评奖中获甲等奖。该画“新”在()①选用了年画创作的新题材②表现出移风易俗的新气象③展示了合作化运动的新成就④描绘出农业机械化的新愿景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A[根据图画内容可知该年画描绘的不是传统年画的内容,说明选用了新题材,表现了移风易俗的新气象,①②正确;图画中的拖拉机描绘了希望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新愿景,④正确,故A项正确;该年画创作于1950年,此时农业合作化尚未开展,无法显示合作化运动的新成就,③错误,故包含③的B、C、D三项错误。]5.(2020·海南高考·12)1949-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情况项目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指数指数指数指数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68.5100.087.4127.6111.4162.6127.9186.7人均净货币收入(亿元)14.9100.018.7125.523.6158.426.8179.8表中农民货币收入的变化主要得益于()A.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B.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C.土地改革的全面开展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确立C[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从1949年到1952年,农民净货币收入大幅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和土地改革开展、农民分得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有关,故C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始于1953年,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是在1956年底,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建立是1956年,故D项错误。]6.(2020·海南高考·1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凝聚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各具特色的时代精神。其中,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A.一二十年代 B.三四十年代C.五六十年代 D.七八十年代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庆精神源于大庆油田的建设,大庆油田的建设是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故C项正确;一二十年代和三四十年代新中国还没有建立,故A、B两项错误;七八十年代大庆精神早已出现,故D项错误。]7.(2020·天津高考·7)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1955年3月,天津制表业的工人们在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的情况下,奋战数月,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用智慧的双手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由此可以看到当时()四名工人在简陋的条件下研制手表A.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B.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C.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D.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D[根据材料“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可知,当时工人生产条件艰苦,而在这种条件下仍“奋战数月,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体现了工人们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故选D项;国民经济恢复在1952年已经完成,1955年是“一五”计划期间,已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排除A项;根据材料“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可知,当时仍处于工业建设的初期,尚未实现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排除B项;勤俭节约的意思是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8.(2019·全国Ⅲ卷·31)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数他劳动强》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D[材料体现的是民众勤俭节约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结合1953年“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可知,年画倡导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D项符合题意;文人画的特征是写意和诗书画印于一体,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农业生产状况,排除B项;“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排除C项。]9.(2018·全国Ⅰ卷·31)右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D[由漫画信息可知,1953年,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叩开了“锰”“铜”“钨”“石油”“煤”“铁”等矿产资源开采的大门,这说明当时中国重工业得以发展,反映了当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故选D项;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故排除A项;在古代中国已经开始了对矿产资源的开采,故排除B项;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故排除C项。]10.(2018·全国Ⅱ卷·31)右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B[题中漫画反映了妇女的地位及作用,即不仅是家庭主妇,量布做衣服,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可以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体现了女性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故B项正确;A、C两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当时城乡差别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故排除D项。]1.(2020·扬州模拟)下面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各行业均衡协调发展 B.重点发展交通运输业C.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C[从比例图可以看出,我国工业方面投资比例远远高出其他领域,材料“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说明我国重点发展重工业,C项正确;各行业投资比例不均衡,因此不能协调发展,排除A项;B项与比例图内容不符,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2.(2020·江苏“百校大联考”二)下面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指标完成情况表(部分)。据此分析,“一五计划”时期()产品名称计算单位1957年计划产量1957年实际产量钢万吨412535生铁万吨467594原油万吨201146粮食亿斤3856.23901棉花亿斤32.732.8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各领域均超额完成指标C.冒进思想波及经济建设D.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D[由材料1957年计划产量和实际产量的对比可知基本完成了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任务,部分产品如钢、生铁的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故选D项;1958年“大跃进”时期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排除A项;原油的产量并没有完成计划指标,排除B项;1958年“大跃进”时期出现了冒进思想,排除C项。]3.(2020·江苏七市二模)农村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归合作社,劳动生产集体统一安排,劳动成果在优先完成国家任务、集体积累之后实行按劳分配,合作社内多种经营和家庭副业都受到一定限制。与这一经济形式特征直接相关的是()A.社会主义改造的实施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人民公社体制的确立 D.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广A[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同时农民还拥有除了土地以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