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歌》《芣苢》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插秧歌》《芣苢》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插秧歌》《芣苢》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插秧歌》《芣苢》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插秧歌》和《芣苢》的公开课教学设计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一、导入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同学们,劳动也分种类,它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来体验一场脑力劳动的活动!二、一场穿越时空的凝思【学习任务】假如《芣苢》和《插秧歌》的创作者来到现代,发现诗歌可以通过网络传遍千里之外,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作品。号称“记录美好生活”的抖音app引起了创作者的兴趣,于是他们决定入驻,宣传作品《芣苢》和《插秧歌》。请聪明的你们,运用你们的大脑来帮助他们拍摄15秒的视频,你们会怎么写拍摄脚本?师:可能你们看到这个任务有点茫然,不知从何入手。遇到诗歌先不慌,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两首诗歌。(学生读诗)师:同学们,你们读这两首诗歌的时候,老师发现你们读得很流畅。没有出现读错字音的情况,给你们点赞!接下来,请你们结合课下的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三分钟后,请同学来说一说。师:好了,时间到(timeisout),先从第一首开始生:茂盛的芣苢呀,采呀。繁茂鲜艳的芣苢呀,采呀。茂盛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茂盛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师:这里要特别注意,采采和采的词义区别。采采是茂盛的样子。采,动词,采摘。第二首诗谁来说一说诗歌大意?生:田夫抛起秧苗,农妇接住秧苗,小儿子拔起秧苗,大儿子种下秧苗。斗笠当做头盔,蓑衣当做铠甲,雨水从头上流入,湿了肩胛。呼唤农夫他吃早饭,休息一会儿,农夫弯腰低头劳作,没有答应,只是说道: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秧苗根部还不牢固,这块田里的秧苗还没有栽插完毕,你要提防小鹅小鸭,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师:这个同学应该提前预习了吧?诗歌大意理解的真好!原来这两首诗都描写的是辛勤劳作的场景呀,谢谢你们的回答!为了我们能顺利完成这个拍摄作品任务,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让大家思考🤔🤔🤔【5分钟】1.请问在什么季节拍摄会比较合适?为什么?2.两首诗都是参与劳动的画面,你们认为《芣苢》与《插秧歌》的相同和不同分别在哪?师:思考时间到。你准备在哪个季节拍摄?生1:春天。芣苢又叫车前草。我查了车前草可以吃,是一种野菜也是一种药材。春天采车前草,可以吃嫩叶。人们在春天采了它的嫩叶,用开水烫过,煮成汤,味极鲜美。所以我认为春天。师:理由充分呀!那是谁在采车前草?怎么采摘车前草的?生2:我不知道具体是谁。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几个人。先是采车前草,之后是有【获得】车前草,然后掇【拾取】、捋【从茎上成把的取下】、袺【提起衣襟兜东西】、襭【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师:你的语言描述准确,但还可以更生动细致一点!当芣苢越来越多,你的内心会怎么样?生:快乐生:开心。师:如果我们将镜头聚焦在采芣苢的人,你会发现其实诗歌中几个动词是特意选取的。它们是有顺序的。这六个动词展现了采了芣苢后满载而归的欢乐场面。芣苢生长在地里。第一种理解:前边有人在采芣苢,后边有人在拾取芣苢,旁边有人在【捋】芣苢,有人在【袺】芣苢,有人在【襭】芣苢。这可能是一群劳动者的分工协作流水作业的场景。强调的是采了之后,同时刻多项任务并线完成,分门别类。有的芣苢的穗子还没成熟,可以直接拾取,有的穗子成熟了,就【捋】芣苢。她们每个人各自负责采芣苢这项劳作的一个部分。第二种理解:这些人先采了芣苢,再拾取芣苢,之后【捋】芣苢,再【袺】芣苢,最后【襭】芣苢。这可能是一支团结动作整齐划一的采芣苢队伍……强调的是不同时刻的任务井然有序进行。但不管我们怎么理解采芣苢的过程,起码能够判断的是一群人的劳作过程而非一个人。因而,在拍摄的时候你们需要注意人物动表情作的特写!最好是春天里的晴天。【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思考也是。】师:《插秧歌》你们准备在哪个季节拍摄?生3:夏季。师:为什么不是春天?生3:我觉得这首诗里面人物的活动都很赶。从“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可见他们一家人分工合作,齐心协力。连续的动词,然后让人觉得很着急。而且下雨了,还在紧张的插秧,连早饭都顾不上了,也不能歇一会。这么忙,我就联想到二十节气里的芒种了。芒种是夏天有的节气。师:你的阅读能力真不错呀!还有别的原因吗?我们读一读颔联,这个农夫雨具穿戴了,还打湿了肩胛,农夫的插秧如同战场上的士兵一样忙碌战斗。这种修辞是什么?生:比喻。师:请做好笔记。【比喻】同学们,这场雨是小雨吗?生:大雨。师:同学们,春天的雨大都是和风细雨……斜风细雨……而夏季却是急促的大雨。在下着大雨的这个自然环境中。其实地理书告诉我们,这也是江南梅雨季。从诗人杨万里生活的朝代---南宋。南宋官员目睹的农家种田劳动,就能推断出是诗中一家四口身处南方。在南宋的南方梅雨季芒种前后的某个早晨,有一户农家,他们家四口人都在忙着插秧,与大雨天做斗争,与天抢时间,期待早点完成插秧,种下希望,期待丰收。所以,这首诗更多展现的是底层劳作的辛苦。以小家庭为生产单位,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他们依靠土地,依赖天气,依靠自身的勤劳与汗水,所以无论刮风还是下雨,都不能违背【农时】。这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生存智慧。请同学们再次朗读《插秧歌》体会体会。师:我们现在已经见过先秦时期集体采芣苢的欢乐,也分析了南宋时期农夫一家冒着大雨在插秧的劳累。现在请你们比较两首诗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谁先来说一说不同?生1:《芣苢》先秦,《插秧歌》南宋。时代不同。师:你关注了劳动者的生活时代,非常好!生2:《芣苢》讲的是收获之乐,《插秧歌》讲的是付出之累。师:你敏锐的关注到了劳动的结果。给你点赞!生3:《芣苢》四言,《插秧歌》七言。师:你发现了诗歌的体裁不同,一个是古体诗,一个是近体诗。不错不错!生4:《芣苢》用了重章叠句的方法,《插秧歌》用了比喻。师:《芣苢》还有别的手法不?《插秧歌》还有别的手法不?谁来补充。生5:《芣苢》还有赋的手法。三章都以采采芣苢开头,期间变动几个动词,就构成了铺陈与排比。《插秧歌》里面尾联有朴素的问答对话,是白描。师:总结一下同学们的答案,你们比较的角度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从作品形式方面的角度看:2.从作品内容方面的角度看:3.从作品创作手法的角度看: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相同之处吧?生5:描写对象都是身处社会底层的劳动者。生6:两首诗歌对劳动者的情感都是赞美和歌颂。师:都是赞美和歌颂吗?你们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吗?生4:《插秧歌》表现了劳动之累,插秧的忙碌。所以我觉得还有诗人对劳动者的关切与同情,诗人杨万里他本身不用从事体力劳动,却能关注到这个群体,还把这个一家四口的插秧劳动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展现了封建社会里知识分子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关切。师:你的回答很深刻。出现在语文课本里的任何一处文字都有深刻的意蕴。这些文字带着时代背景、带着作者的情感密码,只要你愿意多思考就能拓宽自己的生命体验。最后,我们来总结比较的第四点:4.从作品的作者情感的角度看:歌颂人类团结劳动的精神小结本节课的脑力劳动,让我们发现不同时代的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多以群体的形象出现。采芣苢也好,插秧也好,都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古代人他们为了生存,集体抱团劳作,团结协作的劳动精神在我们的课堂也有体现。集聚我们班众人的思考成果,我们一步步靠近诗歌作品的生命,以增加我们的生命情感体验。作业布置请你们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