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_第1页
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_第2页
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_第3页
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_第4页
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

刘琳著

新华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CIP

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刘琳著北京

/.—:

新华出版社

,2020.9

ISBN978-7-5166-5413-2

民刘民族声乐歌唱法研

Ⅰ.①…Ⅱ.①…Ⅲ.①

究中国

Ⅳ.①J616.2

中国版本图书馆数据核字第号

CIP(2020)190788

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

作者:刘琳

责任编辑:徐光封面设计:王斌

出版发行:新华出版社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京原路号邮编:

8100040

网址:

http://www.xinhuɑpub.com

经销:新华书店

新华出版社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及各大网店

购书热线:中国新闻书店购书热线:

010-63077122010-63072012

照排:王斌

印刷:三河市嵩川印刷有限公司

成品尺寸:

170mm×230mm1/16

印张:字数:千字

13.5249

版次:年月第一版印次:年月第一次印刷

2021120211

书号:

ISBN978-7-5166-5413-2

定价:元

68.00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如有质量问题,请与印刷厂联系调换:

前言

民族声乐艺术是在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

的,这种演唱方式在保留了我国传统声乐演唱处理手法,继承了

我国传统声乐艺术审美观念的基础上,还对国际主流的美声艺术

进行了有所取舍的借鉴。可以说,民族声乐艺术既符合我国人民

群众的审美习惯,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随着我国经济与文化

的快速发展,当今国民综合文化艺术修养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提

升。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审美需求,成为当代

文艺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问题。对于民族声乐艺术而言,提高演唱

技术是促进民族声乐事业发展的基础,更是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

推向世界舞台的重要前提,对提升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国际影响

力有着积极意义。

社会整体展现出的艺术思潮与审美观念是一个时代社会风貌

的缩影,更是这一时代人类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的真实表现。在

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社会艺术审美的水平和人民群众审美偏好会

对当时艺术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此外,任何一种门类或风格

的艺术,要想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拥有庞大的受众群

体对其进行支持。对于民族声乐而言也是如此,只有真正有听众

热爱民族声乐,才能够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因此,研究民族声乐

艺术的审美嬗变,对了解人民群众对其接受的程度、寻找其与人

民群众音乐审美观念的契合点、探索其发展和革新的具体方法、

拓展其受众群体、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等众多方面都有着重要

1

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

意义。

本书共有六个章节。第一章为民族声乐的概念与发展历史,

对民族声乐的基本概念与文化内涵、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民族

声乐的体裁与形式进行了分别叙述;第二章为民族声乐的演唱技

法,重点对民族声乐演唱的呼吸技法、发声技法、共鸣技法、音

域的拓展这几部分进行详细论述;第三章为民族声乐演唱的语言

把握,对汉语发音规律、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吐字行腔、民族声乐

演唱中的语言艺术处理这几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四章为民族

声乐作品解析与演唱处理,将我国民族声乐作品分为民歌作品、

创作歌曲、歌剧作品三大类别,并将各类别的代表作品进行列

举,同时对作品内容进行解读,对演唱的处理方法进行提示;第

五章为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风格体现,具体包括民族声乐艺术的

风格表现、民族声乐演唱风格与技法的辩证关系、民族声乐演唱

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这三方面内容;第六章为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

嬗变,对传统和现代的民族声乐审美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对当代

民族声乐审美发展新趋势进行了分析。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坚持声乐学习和从事民族声乐教学工作过

程中获得的经验的总结,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各类高校民族声

乐专业学生和广大声乐艺术爱好者的学习提供些许帮助,也希望

能够为业界同人的工作提供些许参考。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作

者请教了多位专家学者,获得了诸多业内人士的支持和鼓励。然

而限于写作水平和知识储备,书中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广

大读者对本书进行批评和指正,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作者

年月

20208

2

目录

第一章民族声乐的概念与发展历史

……………1

第一节民族声乐的概念与文化内涵

………1

第二节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

………………6

第三节民族声乐演唱的体裁与形式

……25

第二章民族声乐的演唱技法

…………………43

第一节呼吸技法

…………43

第二节声乐演唱发声技巧训练

…………54

第三节声乐演唱共鸣技巧训练

…………69

第四节扩展音域与统一声区

……………83

第三章民族声乐演唱的语言把握

……………89

第一节汉语发音规律

……89

第二节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吐字行腔

……102

第三节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语言艺术处理

………………112

第四章民族声乐作品解析与演唱处理

………119

第一节民歌作品的解析与演唱处理

……119

1

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

第二节创作歌曲的解析与演唱处理

……131

第三节歌剧作品的解析与演唱处理

……155

第五章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风格体现

………168

第一节民族声乐艺术的风格表现

………168

第二节民族声乐演唱风格与技法的辩证关系

…………174

第三节民族声乐演唱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182

第六章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嬗变

……………186

第一节传统民族声乐审美特征

…………186

第二节现代民族声乐审美特征

…………193

第三节当代民族声乐审美发展新趋势

…199

参考文献

…………208

2

第一章民族声乐的概念与发展历史

民族声乐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已经成为我国传统音乐形态的一种表述

,

方法本章主要针对民族声乐的概念与发展进行相应的论述在接下来的

。,

内容中会对民族声乐的概念文化内涵发展历史艺术体裁与形式进

,、、、

行大致介绍

第一节民族声乐的概念与文化内涵

一、民族声乐的概念

(一)民族声乐的界定

中国作为东方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文化底

,

蕴在我国繁密的民族文化遗产中民族声乐艺术依靠其自身具有的特殊

。,

的迷人的艺术魅力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种宝

、,。

贵的艺术使各民族中具有独特内涵和浓厚地域风格特色的民族文化得到传

承和发展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历史涵盖了几乎所有不同民族的声乐艺术

,。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既包含中西方的声乐艺术同时也对传统声乐艺术和近

,

代声乐艺术进行了一定的区分再从实践经验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于中国

。,

声乐唱法理解的包容性越来越大对于中国声乐的概念不像从前具有狭隘

,

的思想这方面的转变不单单是对中国声乐界观念和思维方法的体现同

,,

时也体现在了声乐理论方面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动声乐艺术的基本趋

。,

势也随之发生了变动这从侧面反映了声乐界在理论与实践上开始向更加

,

1

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

科学的阶段改变与发展这也就说明民族声乐艺术包含了各民族不同的演

唱形式和其独有的演唱方法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民族声乐指的就是中国的民族声乐因此中国

,。,

民族声乐包含了汉族声乐和少数民族声乐同时也包含了民歌戏曲以及

,、

近现代创作的歌曲作品狭义上的民族声乐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类型民间

。:

歌唱戏曲演唱以及民族新唱法而在下面的内容中作者将主要围绕这

、。,

三个类型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展开论述

.民间歌唱

1

我国幅员辽阔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繁荣由于各民族间地域生

,、。、

活方式文化内涵的差异性较大导致我国民歌以不同形式和具有各地劳

、,

动方式的特色风格流传下来因各年代审美风格有区别这种主要以口口

。,

相传的方式传承的民歌经过了数代人的加工和改良歌曲中满含人们在劳

,

作生活中的即兴创作和对生活的热爱正是这些对生活的激情以及对艺术

,

的追求使民间歌唱艺术传承至今同样能够支撑民歌艺术传承的还有

,。,

民间艺人的音乐天赋优秀的嗓音条件使民间艺人不用经过专门的学习就

,

能够赋予民歌艺术灵魂我国南方民间歌唱风格与北方民间歌唱风格千差

万别北方的民间歌手在演唱的时候习惯使用真假声混用的演唱方法并

,,

且在演唱时歌手们嗓音明亮高亢而南方民间歌手大多善于使用真声进

,;

行演唱演唱时声音婉转甜美因为我国民族众多所以各民族具有其

,、。,

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语言风俗特点这也直接导致了民歌的民族性特

、、,

点多种多样

在长时间的文化发展传承过程中民间歌手经过长期不断地实践和摸

,

索已经形成各民族各地域的不同风格在这些声乐艺术中我们能感受

,、,

到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地域魅力民间歌手也在长时间的民歌艺术发展过程

中根据歌曲创作需要以及风格特点找到了合适的演唱方法成就了更

,,,

加具有专业性的民歌艺术奠定了民歌艺术的传播与发展

,。

.戏曲演唱

2

戏曲作为一种综合了舞蹈戏剧演唱等多种表演艺术的舞台艺术形

、、

式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我国的戏曲艺术主要代表剧种有京剧昆曲

,。、

等京剧在戏曲演唱方面保留了传统唱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如今

。,,

各种新的演唱元素竞相出现还糅合了许多新的演唱形式如重唱伴唱

,,、

等从声腔的角度来看戏曲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高腔昆

。,,、

2

第一章民族声乐的概念与发展历史

腔梆子腔和皮黄腔而这些类型也分别拥有其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演

、,、

唱方法以及独有的表演体系

,。

京剧作为我国戏曲中的艺术典范极大程度上对我国的民族声乐发展

,

事业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国戏曲事业在长期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了许

多十分经典的技巧如五声气沉丹田字正腔圆等显而易见

,“”“”“”。,

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早在几百年前就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并且在民族声

,

乐艺术家们的探索下开始拥有完整的体系因此可以说我国的声乐艺术

。,

成就主要体现在戏曲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民族新唱法

3

民族新唱法具有民族性风格特色与民族特征能够同时兼具演唱传统

,

歌曲现代歌曲歌剧以汉语为语言基础多方位发展民族新唱法同

、、,,。

时也具有诸多优势如适应性强演唱路子宽真假声结合吐字清晰

,、、、

等这种新唱法的出现能够使演员在演唱时间的控制上有一定程度的延

长并且对于演唱方法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二)民族声乐的特征

在民歌中民族性特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主要原因在于民歌是各

,,

民族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情感与生活的真实体现毫无疑问的是几乎所有

。,

的音乐都是具有民族性特征的在世界音乐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诸如贝多

,,

芬肖邦格林卡等许多作曲家都大力推崇将民族风格融入作品的创作

、、。

许多国家因为作曲家们的号召与推崇建立了民族乐派也由此诞生

,“”,

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家这种思想的诞生和做法的实践使民

。,

族声乐艺术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

民族声乐的主要特点大多体现在音乐情感表现和语言文字表述上语

言文化是一个民族经过历代发展的传承体现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承载

,

之所在通过对语言文字在声乐作品中的处理使中国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

更加明显并间接确定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正因如此

,。,

我国的民族特征也就通过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一定表现

不论是北方地区的劳动号子曲艺还是南方地区的丝竹音乐采茶

、,、

戏等许多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都能够在不同方面以其独有的音乐特色真

,,

实地反映出我国民族声乐的地域特征经过长期发展与积累民歌的题材

。,

范围和体裁类别逐渐增加民族间和地域间的划分也因各地民歌元素大相

,

3

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

径庭区别更加明显综上所述我们能够感受到民族音乐带给我们不同地

。,

域的人文风貌以及对应的情感体验

,。

我国各民族文化艺术在不断地发展进步过程中歌唱艺术也随之发生

,

了很大的变化民族声乐艺术中独有的传播与继承的社会功能也是对人的

社会活动的主要体现

民族声乐艺术发展至今受到社会迅速发展的影响其社会性特征更

,,

加突出例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大量的声乐作品诞生在血与火的

。,,

斗争当中这些作品通过其内在含义鼓舞着人们并带着人们从内心深处

,,

的呐喊走向战场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等

,《》、《》

作品都具有这样的时代意义民族声乐家大多都选择利用声乐艺术来抒发

内心的情感也因此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也是民族声乐具有社会性

,。

特征的主要原因

二、民族声乐的文化内涵

民族声乐艺术在我国艺术史上是一种极具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艺术

形式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时间积累的智慧结晶是民族特色形式的积

,,

淀我们在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分析后主要将民族声乐在文化内涵的角度

。,

总结为两个方面

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中心发展出来的众多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是

,

人对内在本我的完善关注与追求人文精神注重人的理想和信念的建

、,

立并且予以尊重人文精神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首要目的我国的

,。。

民族声乐艺术是经过劳动人民的生活沉淀而产生的深刻地阐述了劳动人

,

民的内在情感以及淳朴的思想丰富了劳动人民的精神生活同时也起到

,,

了承载民族历史文化的作用并对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也具有非常重

,

要的意义

自从我国在文化发展学科建立方面对民族声乐文化艺术提起重视

后将民族唱法归纳到了声乐教育学科内极具民族风格特色的民族声乐

,,

唱法在教育方面更具科学性并且使民族声乐艺术的教学系统日趋完善

,。

即便如此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设施上仍有些许不足在学科设置方面应当

,,

在注重技巧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要使两方面平衡协

,

调这需要教学团队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两个方面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

4

第一章民族声乐的概念与发展历史

要对声乐教育的认知进行正确的引导要知道声乐教育事业不仅仅是对特

,

殊嗓音的开发同时也是一种作为对多种能力培养发展创新意识的民族

,,

声乐艺术的教育行为的存在并且要打破常规教学方式不再进行重点技

。,

能的单一培养要同时学习各学科文化知识做到以重点技能为中心培养

,,

目标多学科文化知识共同发展做好文化人才能做好专业人若在教学

,。,

过程中单一重视声乐技巧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文化内在的提升往往会

,,

造成艺术表现流于表面不能够深入人心这样的作品即便存在超高的技

,,

巧难度也会因内在文化修养与技巧水平不能平衡统一而无法传递其情感

,

内涵民族声乐是对学生有一定要求的一门学科由于其具有技巧性和深

。,

厚的文化内涵因此要求学生在掌握技巧的同时也要拥有相应的文化

,

素养

民族声乐艺术之所以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是因为我国民族文化

,

千百年来的积累赋予其独有的文化内涵民族声乐发展至今逐渐成为一

。,

种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影响力逐渐提升的歌唱艺术人们开始对民族声乐

,。

艺术产生认知并且开始有更多的人主动从事民族声乐事业也有人开始

,,

对这一文化艺术形式进行学习每一项举动都彰显了民族声乐艺术旺盛的

,

生命力以及蕴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人文精神对这些现象的出现和发展我

,

们要予以重视因为这些都源自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内涵

,。

民族声乐艺术的种类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渐增多文化底蕴也随着历史

,

的沉淀愈显深厚随之诞生的一众作品都是对当时社会文化政治的深刻

,、

体现这说明民族声乐艺术具有反映时代特征的作用民族声乐艺术在反

,。

映社会现实的同时还能引发社会生活状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

,,

社会和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脚步

乐记云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

《》:“,;,

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相关资料显示

;,。,。”,

远在古代声乐艺术就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密不可分例如社会

,、,,

政治形势能够在声乐作品中直接显现出来一个时代的声乐艺术水平的发

展程度直接与当时社会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声乐艺术水平也

,

是当时社会风貌人文政治的基本体现因此声乐艺术也能够在一定程

、,,

度上反映当时的历史

声乐艺术的现实作用和历史意义在民族声乐的社会功能上能够得到一

定程度的体现因此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声乐艺术都要跟随时代的脚

。,,

步积极作用于社会例如抗日战争时期我国著名音乐家聂耳冼星

,。,,、

5

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

海在举国危难之际在全国人民为民族解放而斗争时创作了大量的类似

,,

于义勇军进行曲黄河颂等鼓舞人心的作品这些作品的问世为民

《》《》。

族解放战争形成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激发了人民的抗战热情同时也体

,,

现了革命思想的内涵及其精神意义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很大

,

贡献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繁荣的国家每个民族的声乐艺术作品都饱含

,

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浓郁的民族风格体现出各民族文化的异同性

,,

经由劳动人民口传心授加以个人风格的细节修饰而流传下来例如山

,。,

西民歌走西口主要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在贫苦的家庭中为了能够让

《》,

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丈夫不得已背井离乡另谋出路妻子送别丈夫

,,,,

望着丈夫背影远去时的心情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表现的则是劳

;《》

动人民在见到太阳时内心愉悦畅快开心的心情已经无法掩饰喜形于

,,,

色的状态河北民歌小白菜通过朴实的语言和简洁的旋律增加了歌曲

;《》

的传唱性和人民群众的同理心将旧社会农村孤苦幼女的形象生动的刻画

,

在了大众的内心

现今随着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加深入我国的音乐文化也得到了多

,

方面的发展音乐元素日趋增多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使我国的民族声乐艺

,。

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谭晶王宏伟等我国优秀民族声乐歌手在世界

,,、

音乐之都维也纳成功举办了个人演唱会这使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文化交流

方面的地位也因此得到了稳固同时也加快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

的发展进程

第二节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

一、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发展历史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最早起始于公元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淮南子一

。《》

书中记载了劳动号子的相关信息而在吴越春秋中记录了黄帝时

“”,《》

期的弹歌这些都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原始形态他们在演唱方法

“”,。

6

第一章民族声乐的概念与发展历史

的处理上较为原始节奏选择多为简单易懂的节奏组合演唱形式较单

,,

一主要为吆喝呐喊两种到公元前世纪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在曲

,、。4,

目类别和题材选择方面出现了更加新颖的形式这都要归功于我国历史上

,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屈原整理加工的诗歌集楚辞即便在当时

《》《》,

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方法方面较之于原始氏族社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

步但随着演唱艺术发展的时间逐渐增长对于演唱者的演唱方法的选择

,,

和处理也逐渐出现了新的要求因此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声技巧也得到了进

,

一步的推动

(一)古歌舞时代

.夏商周时期

1

民歌作为我国最早出现的声乐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部落联盟时期

,。

在原始社会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语言的产生随即就衍生了一种被称为民

,,

歌的声乐艺术形式吕氏春秋音初中有一首作品叫作涂山女之

。《·》《

歌这是一部记载氏族社会的古老恋歌这部作品是我国声乐艺术史上

》,,

第一首经由文字记录的女声独唱作品整部作品中只有候人兮猗短短

,“”

四个字的歌词其中候人表达的是当时具体的情景而兮猗的作

,“”,“”

用相当于现今民歌中的感叹词起到衬托和抒发情绪的作用韶是氏

,。《》

族部落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乐舞作品诞生于舜统治时期这部乐舞

,,

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即便在多年后孔子欣赏到这部作品时仍然感到

,1700,

震撼到了夏禹时代乐舞的主要功能逐渐发生转变在这之前的乐舞作

。,,

品在氏族社会中主要是为了图腾祭祀和对祖先神灵等的礼仪活动而受

、,

到夏禹时代的社会环境影响乐舞作品开始歌颂奴隶统治制度和君主的丰

,

功伟绩因此乐舞的形式在夏商时期的奢靡程度在当时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

的乐舞文化发展至商代逐渐出现了宗教文化神秘的宗教色彩为乐舞文

。,

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同时也导致当时巫风盛行人们在这种文化的渲染熏

,,

陶下开始崇尚鬼神乐舞文化发展至周朝在原有思想基础上建立了礼乐

。,

制度我国礼仪文化初现雏形同时在西周时期建立了大司乐大司

,。“”,“

乐作为我国最早的音乐机构世界上最早的音乐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

”,,

授乐技表演和其他音乐事务周代的乐舞曾被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在

、。。

新石器时代作为先民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原始乐舞这一集歌舞乐

,,、、

三位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在当时发挥了巨大作用

,。

7

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

.春秋战国时期

2

春秋战国时期传统声乐艺术的普及程度在当时达到了一定高度在宫

,

廷音乐和世俗音乐中产生了一种新声也就是郑声或郑卫之

“”,“”“

声而关于郑声的功能作用主要集中在宫廷贵族的享乐活动中

”。“”,、,

这些史料早在先秦时期的相关文献中已有记载到了周朝逐渐建立起了一

种叫作采风的收集民间创作的歌曲的制度由于大量的收集民歌因

“”,,

此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也就应运而生

《》。

诗经中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大约多年间各种类别的音

《》500

乐作品共篇根据民间歌曲宫廷乐曲和祭祀乐舞三种不同类别的内

305,、

容和风格分别列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的意思是声调雅是正

、、。“”;“”

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作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作雅部带有一种

,,,

尊崇的意思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当时的南方民歌除了散见

;“”。,

于记载以外只有楚国的九歌系统地收集整理了一部分九歌

,《》、。《》

共有篇具有组歌的性质是能充分体现楚辞特色的艺术作品是屈原

11,,,

在被楚王流放途中根据楚国南部湘水沅水一带民间祭祀仪式中的一套歌

曲而创作的祭神乐舞歌词其中国风收集的绝大多数是北方民歌

。,《》。

.秦汉时期

3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高度统一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各民族文化与

,

汉族文化相互融合这种融合使汉族文化较之以往更加丰富诗词歌赋等

,。

诸多文化形式在汉族文化不断地吸收各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得到了迅速的发

展声乐艺术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步主要的声乐形式大致为相和歌

,,、

但歌大曲琴歌铙歌等

、、、。

声乐艺术在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后演变出了新的艺术形式音乐风格

,,

也发生了多种多样的变化汉武帝时期专门设立了乐府作为保存民间音乐

的机构这对民间音乐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主要任务就

,。

是以宫廷需要为根本目的从民间收集整理由民间艺人创作的新作品或

,、

者是流传于民间的音乐经过整理加工后在皇家的祭祀庆贺宴会等场

,、、

合演奏

.魏晋南北朝时期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化与其他外来文化展开了文化交流大融合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