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解析)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解析)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解析)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解析)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解析)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课内基础知识检测(19题,每题1分,共19分)

1.下列句子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时可掇掇:拾取,摘取。一说同“辍”,停止

B.枉用相存存:问候

C.对酒当歌当:应当

D.去日苦多去:逝去的

2.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有杜康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衿:衣服的交领。

C.鼓瑟吹笙鼓:弹奏。

D.山不厌高厌:厌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譬如朝露,去日苦多D.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4.下列诗句不是借代修辞的一句是()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5.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阡陌:田间小路

B.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契阔:聚散,这里指久别重逢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向南飞,名词做动词

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吐哺:吐出口中食物

6.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述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7.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酒是诗词中一个重要意象,诗人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曹操生逢乱世,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委婉表述及时行乐的思想。

B.“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句中,诗人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希望贤才全部归己,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C.曹操是著名的政治家兼军事家,十分重视人才。这首诗歌抒发他建功立业而不得的苦闷以及渴望招纳贤才的宏图大愿。

D.“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说那些贤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不知道投靠到谁的门下,诗人希望他们不再犹豫,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8.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韵:气质、情致

B.方宅十余亩方:四周围绕

C.桃李罗堂前罗:排列

D.复得返自然自然: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

9.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开荒南野际B.久在樊笼里

C.沉吟至今D.误落尘网中

11.下面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五柳先生”称之。

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作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

C.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

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12.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羁鸟”和“池鱼”对比,表述了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虚伪机巧的极其厌恶。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近景,这些寻常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景,纯朴、幽静的田园与虚伪欺诈的官场生活形成对比,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13.下列各句划横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适:适合,适应

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

C.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

D.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荫:树阴

14.对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谁主沉浮(主宰)漫江碧透(满)

B.峥嵘岁月稠(不平凡)怅寥廓(怅惘,迷茫)

C.浪遏飞舟(阻止)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D.挥斥方遒(强健有力)粪土当年万户侯(视……如粪土,表鄙视)

1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比喻)

16.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上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万山、碧水、雄鹰、鱼儿这些客观物象,一融入词人的主观情趣,就成了种种美的意象,词人借此抒发了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感受和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B.词人在意象的选取和描写角度方面匠心独运,既有远眺,又有近观;既有仰望,又有俯视;动静结合,红绿相衬。

C.词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积极、昂扬向上的情绪。

D.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词人焦急地思虑着、担忧着,表现了词人对祖国未来的忧虑。

1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词牌往往与词的内容无关。

B.“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沁园春”“水调歌头”“天净沙”“山坡羊”等都是词牌名。

C.古人按照字数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于长调。

D.词属韵文的一种,古代的词都是按照歌谱填写,配合音乐歌唱,又叫曲子词、长短句等。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二、(共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白居易传(节选)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黜为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初A以勋B庸C暴露不宜D实无E他肠F怫怒奸党G遂失志。

2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光上国,谒顾况谒:拜见

B.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谑:开玩笑

C.规讽时事,流闻禁中讽:讽刺

D.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尝:曾经

2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人十八岁称“弱冠”,也叫“加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乐府:是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一种诗歌体裁。

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做“致仕”,也称“致事”“致政”“休致”等,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六义:一般指《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分类和内容题材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疏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黜为江州司马。

(2)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三、诗歌鉴赏(共27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唐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25.下列对本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首联可以看出,诗人谪居多年,心情苦闷,受朋友窦员外邀请,来到他的崇德里新居,看到街西美丽的风景,禁不住喜笑颜开。“开颜”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清光门外有一渠水缭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颈联写院子里种植着很多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

C.尾联写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表述了闲适愉悦的心情。

D.本诗语言清新隽秀,景色秀丽幽静,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表述了诗人的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26.请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此诗写于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

2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描绘了秋日怀嵩楼上所见云烟重叠缠绕城郭景象,诗人触景生情,从而引发了追往怀人的感慨。

B.诗歌第二联写深秋时节,霜林木落,群山争出,野菊竞放;展示出群山、野菊不畏寒霜,富有生机的一面。

C.诗歌尾联紧承前三联实写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人情感,升华了诗歌的主旨。

D.这首诗写景自然流畅而又层次分明,摄景的角度不断变换,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描绘了开阔深远的画面。

2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的诗人形象。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③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①本诗为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③畲(shē)田:火耕之田。

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前两句交代了时间清晨“平旦”和所处位置辽阔绵延的五盘岭,刻画了诗人入蜀平乱前早上出发的画面。

B.“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运用了拟人和夸张手法写出了江流回转,悬崖陡峭,山峰高峻。

C.中间八句详细描写了五盘岭的景色,由远到近,描绘出一幅山野图。诗人以开合变幻笔法写景,远近结合,着力于染,归结于点,又疏密有致,层层有序。诗人从容悠然的心绪也豁落落地毕现。

D.最后两句交代此次出行的原因,并发出感慨。此次远行是为了知己,也就不觉蜀道难行。诗人入蜀作杜鸿渐的幕僚,感知遇之恩,兼寄济国心愿,诗人心绪也较为明快开朗。

30.“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0小题,10分)

31.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写宴会上的歌声慷慨激越,而诗人内心的忧愁却更加难以忘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酒浇愁是很多忧愁忧思之人的选择,李白曾高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曹操《短歌行》运用设问表述此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曹操《短歌行》中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用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比喻自己渴望得到贤才的心情。

(4)艾蒿,常常出现在中国古诗文中。例如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5)《短歌行》中,直接抒发忧愁与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回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7)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草屋屋后房前优美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述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叠字,增添了乡村远景的平静安详之感。

(10)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鸡狗的叫声,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4分)

32.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

①从种子到种业,我国迈出向现代种业发展转型升级。②目前,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正在全国全面实施。③农业种质资源是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④是种业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⑤如今,我国粮食总产量已连续五年站稳1.3万亿斤的台阶。⑥远缘杂交、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⑦推动农作物品种完成7-9次更新换代的完成,⑧增产幅度均超过10%。⑨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持续保持在大约96%以上。

3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需要写出修改后的完整句子),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情趣。

3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最近,在网络上一种名为“超滤牛奶”的产品悄然走红,相关厂家声称其比普通牛奶更有营养,可以实现喝1瓶牛奶、吸收2倍营养。所谓“超滤牛奶”,通常是指采用超滤技术生产的牛奶产品。

那么,什么是超滤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超滤技术是一种工业技术,属于膜分离技术的一种。应用于超滤技术中的超滤膜,是一种具有分离功能的多孔膜,膜孔径为1到100纳米。利用超滤膜的拦截能力,以物理截留的方式,可将溶液中直径大小不同的物质分开,从而达到纯化和浓缩、筛分溶液中不同组成成分的目的。经过超滤膜的牛奶,在去除了部分水和乳糖后,含有更多的蛋白质、钙和更少的糖,营养物质被浓缩了,同时口感也更浓稠、丝滑。目前,市场上的牛奶蛋白质含量通常在每100毫升2.9克到3.6克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每100毫升6克。从这个角度来说,超滤牛奶的营养确实比普通牛奶好一些,但是要想维持人体健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是要靠均衡的膳食。

六、写作。(60分)

3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2013年到2023年,十年之旅,国更强盛;生态更美了,交通更好了,钱包更鼓了,购物更方便了……中国人的腰杆更硬了,更有了平视世界的底气。然而,生活节奏更快了,升学与就业竞争也更激烈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活中有一些人躺平了,一些人抑郁了,一些人开始破罐破摔了……我们应以怎样的心态进入社会?在祖国愈加繁荣昌盛的当今,我们应怎样实现自我价值?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新时代,新自我”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和思考。(注意:“主题”不是题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解析解答

一、课内基础知识检测(19题,每题1分,共19分)

1.下列句子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时可掇掇:拾取,摘取。一说同“辍”,停止

B.枉用相存存:问候

C.对酒当歌当:应当

D.去日苦多去:逝去的

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

C.当:对着。句意: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

故选C。

2.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有杜康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衿:衣服的交领。

C.鼓瑟吹笙鼓:弹奏。

D.山不厌高厌:厌恶。

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

D.厌:满足。句意: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

故选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譬如朝露,去日苦多D.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几何”:古义,多少;今义,数学中的一门学科。句意: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

B.“子”:古义,对对方的尊称,您;今义,儿子。句意: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C.“譬如”:古今同义,比如。句意: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D.“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句意:只是因为你们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故选C。

4.下列诗句不是借代修辞的一句是()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D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用“杜康”借代酒。句意:用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B.用“子衿”借代读书人。句意: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C.用“朱门”借代富贵人家。句意:那朱门里啊,富人家的酒肉飘散出诱人的香气,这大路上啊,冻饿死的穷人有谁去埋葬!

D.用“羁鸟”“池鱼”来比喻“处于官场的人”。句意:笼子中的鸟儿依恋往日的山林,池塘中的鱼儿思念着以前的深渊。

故选D。

5.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阡陌:田间小路

B.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契阔:聚散,这里指久别重逢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向南飞,名词做动词

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吐哺:吐出口中食物

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

C.南:名词作状语,向南。句意: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乌鹊向南飞。

故选C。

6.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述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中歌典故理解把握的能力。

C.“‘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错,应是表明自己要像“山”“海”那样接纳贤才。

故选C。

7.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酒是诗词中一个重要意象,诗人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曹操生逢乱世,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委婉表述及时行乐的思想。

B.“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句中,诗人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希望贤才全部归己,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C.曹操是著名的政治家兼军事家,十分重视人才。这首诗歌抒发他建功立业而不得的苦闷以及渴望招纳贤才的宏图大愿。

D.“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说那些贤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不知道投靠到谁的门下,诗人希望他们不再犹豫,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及时行乐思想”错误,由下文“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知,诗人表述了对人才的渴望,全诗慷慨雄健。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所以这种慨叹之下是想要有所作为。

故选A。

8.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韵:气质、情致

B.方宅十余亩方:四周围绕

C.桃李罗堂前罗:排列

D.复得返自然自然: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

D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

D项,“自然”,“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错误。应该指和官场生活相对的田园生活。“返自然”,指归耕园田。句意: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故选D。

9.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运用比喻手法,以“尘网”比喻“官场”;

B.运用比喻、对偶修辞手法,用“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来比喻自己思念故里的心情。“羁鸟”与“池鱼”相对,“恋旧林”与“思故渊”相对。

C.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D.运用比喻手法,以“樊笼”比喻“官场”;

故选C。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开荒南野际B.久在樊笼里

C.沉吟至今D.误落尘网中

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开荒”:古今同义,开垦荒地。句意: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

B.“樊笼”:古今同义,笼子。句意: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

C.“沉吟”:古义,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今义,低声吟咏或迟疑不决,低声自语。句意: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D.“尘网”:古今同义,尘世的罗网。句意: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

故选C。

11.下面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五柳先生”称之。

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作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

C.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

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A

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做此类题目,需在平时学习时注重积累,加强对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主题、风格、流派、地位及影响的记忆。注意识记准确,与作品、事件的一一对应,不要张冠李戴。

A项,“自号靖节先生”“世人‘五柳先生’称之”错误,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

故选A。

解答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需要我们掌握重点作家的简介,可以按朝代顺序列表整理归纳。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12.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羁鸟”和“池鱼”对比,表述了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虚伪机巧的极其厌恶。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近景,这些寻常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景,纯朴、幽静的田园与虚伪欺诈的官场生活形成对比,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错,诗人用“羁鸟”“池鱼”来比喻自己,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而不是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故选A。

13.下列各句划横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适:适合,适应

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

C.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

D.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荫:树阴

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

D.荫:遮蔽。句意:生长茂盛的榆树柳树遮蔽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故选D。

14.对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谁主沉浮(主宰)漫江碧透(满)

B.峥嵘岁月稠(不平凡)怅寥廓(怅惘,迷茫)

C.浪遏飞舟(阻止)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D.挥斥方遒(强健有力)粪土当年万户侯(视……如粪土,表鄙视)

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实词的能力。

B.“怅”,这里用来表述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句意:面对这茫茫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思绪万端。

故选B。

1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比喻)

B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B.“反问”错。从整篇来考虑,下阕其实是在回答这个问题,所以应是设问的修辞手法。

故选B。

16.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上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万山、碧水、雄鹰、鱼儿这些客观物象,一融入词人的主观情趣,就成了种种美的意象,词人借此抒发了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感受和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B.词人在意象的选取和描写角度方面匠心独运,既有远眺,又有近观;既有仰望,又有俯视;动静结合,红绿相衬。

C.词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积极、昂扬向上的情绪。

D.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词人焦急地思虑着、担忧着,表现了词人对祖国未来的忧虑。

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焦急地思虑着、担忧着”概括不恰当,“表现了词人对祖国未来的忧虑”过度延伸。本词更多表现的是一种乐观、昂扬的情绪。

故选D。

1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词牌往往与词的内容无关。

B.“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沁园春”“水调歌头”“天净沙”“山坡羊”等都是词牌名。

C.古人按照字数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于长调。

D.词属韵文的一种,古代的词都是按照歌谱填写,配合音乐歌唱,又叫曲子词、长短句等。

B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B.“天净沙”“山坡羊”等都是曲牌名。

故选B。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D

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项,句式杂糅,“根据……调查”“……调查显示”,二者任留其一;

B项,语序不当,改为“要求每名学生三个月内完成……”;

C项,搭配不当,“推动”和“受益”搭配不当,删去“和企业广泛受益”。

故选D。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C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成分残缺。句子“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缺少主语,应在“是建院90年来”前面加上“这一年”。

B.成分残缺。“使得”前无主语,应删除“使得”。

D.搭配不当。“录取”与“名额”不能搭配,应将“名额”改为“同学”。

故选C。

二、(共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白居易传(节选)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黜为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初A以勋B庸C暴露不宜D实无E他肠F怫怒奸党G遂失志。

2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观光上国,谒顾况谒:拜见

B.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谑:开玩笑

C.规讽时事,流闻禁中讽:讽刺

D.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尝:曾经

2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人十八岁称“弱冠”,也叫“加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乐府:是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一种诗歌体裁。

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做“致仕”,也称“致事”“致政”“休致”等,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六义:一般指《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分类和内容题材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疏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黜为江州司马。

(2)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20.DFG21.C22.A23.A

24.(1)白居易第一个上奏章,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

(2)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立即就能分辨出来。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

“初以勋庸暴露不宜”主谓结构,意思完整,应在谓语“不宜”之后D处断开;

“实无他肠”动宾结构,“他肠”意思是“别的想法”,应在宾语“他肠”之后F断开;

“怫怒奸党”动宾结构,应在宾语“奸党”之后G断开。

故在DFG三处断开。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

C.“讽”,委婉劝谏。句意: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十八岁”错误,弱冠为古代男子二十岁。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错,原文“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他“独善其身”,信奉佛教,是在他仕途失意之后。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上疏”,上书、上奏章;“亟”,立即、紧急;“出位”,越职行事。

(2)“行贾”,商人;“售”,卖;“百金”,一百两银子;“伪者”,伪造的。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测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奏章,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刺史。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从事农桑,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立即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

三、诗歌鉴赏(共27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唐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25.下列对本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首联可以看出,诗人谪居多年,心情苦闷,受朋友窦员外邀请,来到他崇德里新居,看到街西美丽的风景,禁不住喜笑颜开。“开颜”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清光门外有一渠水缭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颈联写院子里种植着很多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

C.尾联写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表述了闲适愉悦的心情。

D.本诗语言清新隽秀,景色秀丽幽静,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表述了诗人的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26.请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25.B26.①选取典型景物(意象叠加),铺陈渲染。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写出了新居环境的优美。

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颔联写院外的远景,颈联写院内的近景,移步换景。

③虚实结合。颔联和“碧松”“芍药”是实写,“通月朗”“待春还”是虚写。

④寓情于景。带着对新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来描绘院外院内美景,景中含情。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颈联写院子里种植着很多松树”错误,从“疏种”可以看出,是应该是种植着“几棵松树”。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颔联“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是写院外之景“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缭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颈联“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是写院内之景“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

从意象选择的角度看,颔联和颈联,两联选取“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景物进行铺陈描摹,写出了新居环境的优美。可见,本诗选取典型景物(意象叠加),铺陈渲染。

从描写顺序的角度看,颔联“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写院外的远景,然后移步换景,由院外写到院内,写出了新居环境的优美。可见,颔联是由远及近、由外而内,有层次地写院外的远景。颈联“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写院内的近景,“碧松”“红药”,移步换景。

从虚实的角度看,颔联“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和颈联的“碧松”“红药”是实;颈联的“通月朗”“待春还”是虚写,想象到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

从抒情的角度看,颔联和颈联寓情于景,通过对新居美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新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此诗写于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

2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描绘了秋日怀嵩楼上所见云烟重叠缠绕城郭的景象,诗人触景生情,从而引发了追往怀人的感慨。

B.诗歌第二联写深秋时节,霜林木落,群山争出,野菊竞放;展示出群山、野菊不畏寒霜,富有生机的一面。

C.诗歌尾联紧承前三联实写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人情感,升华了诗歌的主旨。

D.这首诗写景自然流畅而又层次分明,摄景的角度不断变换,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描绘了开阔深远的画面。

2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的诗人形象。

27.C28.诗歌塑造了一个身处逆境却旷达、乐观、昂扬傲岸的诗人形象。霜后“争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开的菊花表现出诗人不畏政治风霜的风骨。“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则透射出自诗人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潇洒和从容。尾联遥想冬日重游,气象恢宏,群山银妆素裹冰清玉洁之态,仍是以景物暗喻人品。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述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解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述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解析。

C项,“尾联紧承前三联实写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理解错误,前三联是实写,最后一联是虚写,虚写来日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

故选C。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诗人把个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寓于精炼的景物描写之中:颔联,深秋虽霜林叶落,景象萧疏,但群山争出,别具一番胜景;楼前野菊丛生,迎霜竞放,正好可使人杯酒对赏,略慰愁怀;这开阔疏朗的画面,洋溢着诗人傲岸的精神,给人一种昂扬乐观的力量。颈联西风萧瑟,画角哀鸣,诗人却“解带”相迎,敞怀以对;凭栏远望,满目斜晖,映照着郁郁青松;这萧疏开阔的画面,透射出自诗人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潇洒和从容。尾联,我将要乘着醉意带领佳客,冬雪皑皑时再踏上如玉的群峰;“踏雪来看群玉峰”以景物暗喻人品,画幅中凝聚着傲岸昂扬的精神。这首诗中表现出诗人傲岸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嶙峋的风骨。据此分析即可。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①注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对人物的刻画;②注意环境描写(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人物的烘托作用;③注意前后的对比烘托;④注意知人论世,结合背景。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③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①本诗为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③畲(shē)田:火耕之田。

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前两句交代了时间清晨“平旦”和所处位置辽阔绵延的五盘岭,刻画了诗人入蜀平乱前早上出发的画面。

B.“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运用了拟人和夸张手法写出了江流回转,悬崖陡峭,山峰高峻。

C.中间八句详细描写了五盘岭的景色,由远到近,描绘出一幅山野图。诗人以开合变幻笔法写景,远近结合,着力于染,归结于点,又疏密有致,层层有序。诗人从容悠然的心绪也豁落落地毕现。

D.最后两句交代此次出行的原因,并发出感慨。此次远行是为了知己,也就不觉蜀道难行。诗人入蜀作杜鸿渐的幕僚,感知遇之恩,兼寄济国心愿,诗人心绪也较为明快开朗。

30.“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29.B30.“斗”“攒”两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山峰高峻”错误,没有运用夸张的手法,也没有刻画山峰的高峻,而是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意思是“江水回旋,两边的山崖对峙,像两兽相斗;乌云笼罩,太阳隐去,群峰攒聚”。“斗”和“攒”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江流两岸的崖石人格化,两岸崖石耸峙对错,犹如两兽相斗,写出了崖石耸峙对立的陡峭、峥嵘之势;而“攒”字山峰人格化,表现了山峰相连,层次莫辨,好像攒集在一起,刻画了在光线不明的情况下,看到群峰好像连在一起的密集、重叠之态。

四、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0小题,10分)

31.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写宴会上的歌声慷慨激越,而诗人内心的忧愁却更加难以忘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酒浇愁是很多忧愁忧思之人的选择,李白曾高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曹操《短歌行》运用设问表述此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曹操《短歌行》中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用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比喻自己渴望得到贤才的心情。

(4)艾蒿,常常出现在中国古诗文中。例如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5)《短歌行》中,直接抒发忧愁与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回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7)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草屋屋后房前优美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述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叠字,增添了乡村远景平静安详之感。

(10)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鸡狗的叫声,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①.慨当以慷②.忧思难忘③.何以解忧④.唯有杜康⑤.青青子衿⑥.悠悠我心⑦.呦呦鹿鸣⑧.食野之苹⑨.忧从中来⑩.不可断绝.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唯”“呦”“苹”“荫”“檐”“羁”“暧”“墟”“颠”。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4分)

32.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

①从种子到种业,我国迈出向现代种业发展转型升级。②目前,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正在全国全面实施。③农业种质资源是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④是种业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⑤如今,我国粮食总产量已连续五年站稳1.3万亿斤的台阶。⑥远缘杂交、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⑦推动农作物品种完成7-9次更新换代的完成,⑧增产幅度均超过10%。⑨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持续保持在大约96%以上。

①成分残缺,“升级”后加上“的步伐”。③搭配不当,改“保护”为“保障”。⑦句式杂糅,去掉后面的“的完成”。⑨成分赘余,删除“大约”。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成分残缺,“迈出”后面缺少宾语,应为“迈出……的步伐”,在“升级”后加上“的步伐”。③搭配不当,“保护”与“安全”和“供给”搭配不当,改“保护”为“保障”。⑦“完成”与“的完成”重复,去掉后面的“的完成”。⑨“大约”和“以上”语义矛盾,删除“大约”。

3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需要写出修改后的完整句子),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情趣。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将古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定中搭配不当,“举办”修饰“展演”,不能修饰“艺术”,应该把“艺术”移至“展演”前;

二是状中搭配不当。“用”“融合”不搭配,应该是“将……与……融合”。

3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最近,在网络上一种名为“超滤牛奶”的产品悄然走红,相关厂家声称其比普通牛奶更有营养,可以实现喝1瓶牛奶、吸收2倍营养。所谓“超滤牛奶”,通常是指采用超滤技术生产的牛奶产品。

那么,什么是超滤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超滤技术是一种工业技术,属于膜分离技术的一种。应用于超滤技术中的超滤膜,是一种具有分离功能的多孔膜,膜孔径为1到100纳米。利用超滤膜的拦截能力,以物理截留的方式,可将溶液中直径大小不同的物质分开,从而达到纯化和浓缩、筛分溶液中不同组成成分的目的。经过超滤膜的牛奶,在去除了部分水和乳糖后,含有更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