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题库及参照答案
一、填空题
1.液压系统中压力取决于(负载),执行元件运动速度取决于(流量)。
2.液压传动装置由(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四部分构成,
其中(动力元件)和(执行元件)为能量转换装置。
3.液体在管道中存在两种流动状态,(层流)时粘性力起主导作用,(紊流)时惯性力
起主导作用,液体流动状态可用(雷诺数)来判断。
4.在研究流动液体时,把假设既(无粘性)又(不可压缩)液体称为理想流体。
5.由于流体具有(粘性),液流在管道中流动需要损耗一部分能量,它由(沿程压力)损
失和(局部压力)损失两部分构成。
6.液流流经薄壁小孔流量与(小孔通流面积)一次方成正比,与(压力差)
1/2次方成正比.通过小孔流量对(温度)不敏感,因此薄壁小孔常用作可调整流阀。
7.通过固定平行平板缝隙流量与(压力差)一次方成正比,与(缝隙值)三次方成正
比,这阐明液压元件内(间隙)大小对其泄漏量影响非常大。
8.变量泵是指(排量)可以变化液压泵,常见变量泵有(单作用叶片泵)、俊向柱
塞泵)、鼬向柱塞泵)其中(单作用叶片泵)和(径向柱塞泵)是通过变化转子和定子偏
心距来实现变量,(轴向柱塞泵)是通过变化斜盘倾角来实现变量。
9.液压泵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大);而液压马达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小).
10.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构成吸、压油密闭工作腔三对运动摩擦副为(柱塞与缸体)、(缸体
与配油盘)、(滑履与斜盘)。
11.外啮合齿轮泵排量与(模数)平方成正比,与(齿数)一次方成正比。因此,
在齿轮节圆直径一定期,增大(模数),减少(齿数)可以增大泵排量。
12.外啮合齿轮泵位于轮齿逐渐脱开啮合一侧是(吸油)腔,位于轮齿逐渐进入啮合一
侧是(压油)腔.
13.为了消除齿轮泵困油现象,一般在两侧盖板上开(卸荷槽),使闭死容积由大变少
时与(压油)腔相通,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与(吸油)腔相通。
14.齿轮泵产生泄漏间隙为(端面)间隙和(径向)间隙,此外还存在(啮合)间隙,
其中(端面)泄漏占总泄漏量80%-85%o
15.双作用叶片泵定子曲线由两段(大半径圆弧)、两段(小半径圆弧)及四段(过渡曲
线)构成,吸、压油窗口位于(过渡曲线)段。
16.调整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压力调整螺钉,可以变化泵压力流量特性曲线上(拐点压力)
大小,调整最大流量调整螺钉,可以变化(泵最大流量)。
17.溢流阀进口压力随流量变化而波动性能称为(压力流量特性),性能好坏用(调
压偏差)或(启动压力比)、(闭合压力比)评价。显然(P-Pkh(p-pB)小好,nk和nb
大好。
18.溢流阀为(进口)压力控制,阀口常(闭),先导阀弹簧腔泄漏油与阀出口相通。
定值减压阀为(出口)压力控制,阀口常(开),先导阀弹簧腔泄漏油必须(单独引回油
箱).
19.调速阀是由(定差减压阀)和节流阀(串联)而成,旁通型调速阀是由(差压式溢流
阀)和节流阀(并联)而成。
20.为了便于检修,蓄能器与管路之间应安装(截止阀),为了防止液压泵停车或泄载
时蓄能器内压力油倒流,蓄能器与液压泵之间应安装(单向阀)。
21.选用过滤器应考虑(过滤精度)、(通流能力)、(机械强度)和其他功能,它在系统中可
安装在(泵吸油口)、(泵压油口)、(系统回油路)和单独过滤系统中。
22.两个液压马达主轴刚性连接在一起构成双速换接回路,两马达串联时,其转速为(高速);
两马达并联时,其转速为(低速),而输出转矩(增长)。串联和并联两种状况下回路输出
功率(相似).
23.在变量泵一变量马达调速回路中,为了在低速时有较大输出转矩、在高速时能提供较
大功率,往往在低速段,先将(马达排量)调至最大,用(变量泵)调速;在高速段,
(泵排量)为最大,用(变量马达)调速。
24.限压式变量泵和调速阀调速回路,泵流量与液压缸所需流量(自动相适应),
泵工作压力(不变;而差压式变量泵和节流阀调速回路,泵输出流量与负载流量(相适
应),泵工作压力等于(负载压力)加节流阀前后压力差,故回路效率高。
25.次序动作回路功用在于使几种执行元件严格按预定次序动作,按控制方式不一样,分
为(压力)控制和(行程)控制。同步回路功用是使相似尺寸执行元件在运动上同步,
同步运动分为(速度)同步和(位置)同步两大类。
二、选择题
1.流量持续性方程是(C)在流体力学中体现形式,而伯努力方程是(A)在流体
力学中体现形式。
(A)能量守恒定律(B)动量定理(C)质量守恒定律(D)其他
2.液体流经薄壁小孔流量与孔口面积(A)和小孔前后压力差(B)成正比。
(A)一次方(B)1/2次方(C)二次方(D)三次方
3.流经固定平行平板缝隙流量与缝隙值(D)和缝隙前后压力差(A)成正比.
(A)一次方(B)1/2次方(C)二次方(D)三次方
4.双作用叶片泵具有(A.C)构造特点;而单作用叶片泵具有(B.D)构造特点。
(A)作用在转子和定子上液压径向力平衡
(B)所有叶片顶部和底部所受液压力平衡
(C)不考虑叶片厚度,瞬时流量是均匀
(D)变化定子和转子之间偏心可变化排量
5.一水平放置双伸出杆液压缸,采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规定阀处在中位时,
液压泵卸荷,且液压缸浮动,其中位机能应选用(D);规定阀处在中位时,液压泵卸
荷,且液压缸闭锁不动,其中位机能应选用(B)。
(A)0型(B)M型(C)Y型(D)H型
6.有两个调整压力分别为5MPa和lOMPa溢流阀串联在液压泵出口,泵出口
压力为();并联在液压泵出口,泵出口压力又为()。
(A)5MPa(B)lOMPa(C)15MPa(D)20MPa(C;
A)
7.在下面几种调速回路中,()中溢流阀是安全阀,()中溢流阀是稳压阀。
(A)定量泵和调速阀进油节流调速回路
(B)定量泵和旁通型调速阀节流调速回路
(0定量泵和节流阀旁路节流调速回路
(D)定量泵和变量马达闭式调速回路(B、C、
D;A)
8.为平衡重力负载,使运动部件不会因自重而自行下落,在恒重力负载状况下,采
用()次序阀作平衡阀,而在变重力负载状况下,采用()次序阀作限速锁。
(A)内控内泄式(B)内控外泄式(C)外控内泄式D)外控外泄式(B;
D)
9.次序阀在系统中作卸荷阀用时,应选用()型,作背压阀时,应选用()型。
(A)内控内泄式(B)内控外泄式(C)外控内泄式(D)外控外泄式(C;
A)
10.双伸出杠液压缸,采用活塞杠固定安装,工作台移动范围为缸筒有效行程
();采用缸筒固定安顿,工作台移动范围为活塞有效行程()。
(A)1倍(B)2倍(C)3倍(D)4倍(B;
C)
11.对于速度大、换向频率高、定位精度规定不高平面磨床,采用()液压操纵
箱;对于速度低、换向次数不多、而定位精度高外圆磨床,则采用()液压操纵箱。
(A)时间制动控制式(B)行程制动控制式
(C)时间、行程混合控制式(D)其他(A、
C;B)
12.规定多路换向阀控制多种执行元件实现两个以上执行机构复合动作,多路换
向阀连接方式为(),多种执行元件实现次序动作,多路换向阀连接方式为()。
(A)串联油路(B)并联油路(C)串并联油路(D)其他
13.在下列调速回路中,()为流量适应回路,()为功率适应回路。
(A)限压式变量泵和调速阀构成调速回路
(B)差压式变量泵和节流阀构成调速回路
(0定量泵和旁通型调速阀(溢流节流阀)构成调速回路
(D)恒功率变量泵调速回路(A、B、
14.容积调速回路中,()调速方式为恒转矩调整;()调整为恒功率调整。
(A)变量泵一变量马达(B)变量泵一定量马达(C)定量泵一变量马达(B;
15.已知单活塞杠液压缸活塞直径D为活塞直径d两倍,差动连接快进速度等
于非差动连接前进速度();差动连接快进速度等于快退速度()。
(A)1倍(B)2倍(C)3倍(D)4倍
16.有两个调整压力分别为5MPa和lOMPa溢流阀串联在液压泵出口,泵出口
压力为();有两个调整压力分别为5MPa和lOMPa内控外泄式次序阀串联在液泵出
口,泵出口压力为()。
(A)5MpaB)10MPa(C)15MPa(C;
B)
17.用同样定量泵,节流阀,溢流阀和液压缸构成下列几种节流调速回路,()可
以承受负值负载,()速度刚性最差,而回路效率最高。
(A)进油节流调速回(B)回油节流调速回路(C)旁路节流调速回路(B、
C)
18.为保证负载变化时,节流阀前后压力差不变,是通过节流阀流量基本不变,
往往将节流阀与()串联构成调速阀,或将节流阀与()并联构成旁通型调速阀。
(A)减压阀(B)定差减压阀(C)溢流阀(D)差压式溢流阀(B;
D)
19.在定量泵节流调速阀回路中,调速阀可以安放在回路(),而旁通型调速回
路只能安放在回路().
(A)进油路(B)回油路(C)旁油路(A、B、
C;A)
20.差压式变量泵和()构成容积节流调速回路与限压式变量泵和()构成
调速回路相比较,回路效率更高。
(A)节流阀(B)调速阀(C)旁通型调速阀(A;
B)
21.液压缸种类繁多,()可作双作用液压缸,而()只能作单作用液压缸。
(A)柱塞缸(B)活塞缸(C)摆动缸(B、
C;A)
22.下列液压马达中,()为高速马达,()为低速马达。
(A)齿轮马达(B)叶片马达(C)轴向柱塞马达(D)径向柱塞马达(A、B、
C;D)
23.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液动滑阀为弹簧对中型,其先导电磁换向阀中位必须是
()机能,而液动滑阀为液压对中型,其先导电磁换向阀中位必须是()机能。
(A)H型(B)M型(C)Y型(D)P型(C;
D)
24.为保证锁紧迅速、精确,采用了双向液压锁汽车起重机支腿油路换向阀应选
用()中位机能;规定采用液控单向阀压力机保压回路,在保压工况液压泵卸载,其
换向阀应选用()中位机能。
(A)H型(B)M型(C)Y型(D)D型(A、C;
A、B)
25.液压泵单位时间内排出油液体积称为泵流量。泵在额定转速和额定压力下
输出流量称为();在没有泄漏状况下,根据泵几何尺寸计算而得到流量称为(),
它等于排量和转速乘积。
(A)实际流量(B)理论流量(C)额定流量(C;
B)
26.在试验中或工业生产中,常把零压差下流量(即负载为零时泵流量)视为();
有些液压泵在工作时,每一瞬间流量各不相似,但在每转中按同一规律反复变化,这就
是泵流量脉动。瞬时流量一般指是瞬时()。
(A)实际流量(B)理论流量(C)额定流量(B;
B)
27.对于双作用叶片泵,假如配油窗口间距角不不小于两叶片间夹角,会导致
();又(),配油窗口间距角不也许等于两叶片间夹角,因此配油窗口间距夹
角必须不小于等于两叶片间夹角。
(A)由于加工安装误差,难以在工艺上实现
(B)不能保证吸、压油腔之间密封,使泵容积效率太低
(0不能保证泵持续平稳运动
(B;A)
28.双作用式叶片泵中,当配油窗口间隔夹角〉定子圆弧部分夹角〉两叶片夹角
时,存在(),当定子圆弧部分夹角)配油窗口间隔夹角)两叶片夹角时,存在()。
(A)闭死容积大小在变化,有困油现象
(B)虽有闭死容积,但容积大小不变化,因此无困油现象
(C)不会产生闭死容积,因此无困油现象
(A;B)
29.当配油窗口间隔夹角>两叶片夹角时,单作用叶片泵(),当配油窗口间
隔夹角〈两叶片夹角时,单作用叶片泵().
(A)闭死容积大小在变化,有困油现象
(B)虽有闭死容积,但容积大小不变化,因此无困油现象
(C)不会产生闭死容积,因此无困油现象(A;
C)
30.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在转子槽中安装方向是(),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叶片
在转子槽中安装方向是()。
(A)沿着径向方向安装
(B)沿着转子旋转方向前倾一角度
(C)沿着转子旋转方向后倾一角度(B、
A;C)
31.当限压式变量泵工作压力P>P.时,伴随负载压力上升,泵输出流量();
当恒功率变量泵工作压力p>p时,伴随负载压力上升,泵输出流量()。
苗点
(A)增长(B)呈线性规律衰减
(C)呈双曲线规律衰减(D)基本不变
(B;C)
32.已知单活塞杆液压缸两腔有效面积A「2A”液压泵供油流量为q,假如将液压缸
差动连接,活塞实现差动快进,那么进入大腔流量是(),假如不差动连接,则小腔
排油流量是()。
(A)0.(B)1.5q(C)1.75q(D)2q(D;
A)
33.在泵-缸回油节流调速回路中,三位四通换向阀处在不一样位置时,可使液压缸
实现快进一工进一端点停留一快退动作循环。试分析:在()工况下,泵所需驱
动功率为最大;在()工况下,缸输出功率最小。
(A)快进(B)工进(C)端点停留(D)快退(B、
C;C)
34.系统中中位机能为P型三位四通换向阀处在不一样位置时,可使单活塞杆液压
缸实现快进一慢进一快退动作循环。试分析:液压缸在运动过程中,如忽然将换向阀切
换到中间位置,此时缸工况为();如将单活塞杆缸换成双活塞杆缸,当换向阀切
换到中位置时,缸工况为()。(不考虑惯性引起滑移运动)
(A)停止运动(B)慢进(C)快退(D)快进(D;
A)
35.在减压回路中,减压阀调定压力为p.,溢流阀调定压力为py,主油路暂不工作,
二次回路负载压力为若P『P'PL,减压阀进、出口压力关系为();若Py>pL>Pj,
减压阀进、出口压力关系为()。
(A)进口压力PI=py,出口压力p2=pj
(B)进口压力p1=py,出口压力P2=P]
(C)p,=p2=p.,减压阀进口压力、出口压力、调定压力基本相等
(D)P1=P「PL,减压阀进口压力、出口压力与负载压力基本相等(D;
A)
36.在减压回路中,减压阀调定压力为p.,溢流阀调定压力为pv,主油路暂不工作,
二次回路负载压力为若Pylp7Pj减压阀阀口状态为();若Pylp/Pj,减压阀
阀口状态为l).
(A)阀口处在小开口减压工作状态
(B)阀口处在完全关闭状态,不容许油流通过阀口
(C)阀口处在基本关闭状态,但仍容许少许油流通过阀口流至先导阀
(D)阀口处在全启动状态,减压阀不起减压作用
(D;A)
37.系统中采用了内控外泄次序阀,次序阀调定压力为P、(阀口全开时损失不计),
其出口负载压力为PL。当PL>P、时,次序阀进、出口压力间关系为();当PL<Px时,
次序阀进出口压力间关系为()。
(A)Pi=Px,p2=pL(pt*p2)
(B)P]=p2=pL
=
(C)P1上升至系统溢流阀调定压力p;=py.P2PL
(D)P]=p广p.
(B;A)
38.当控制阀开口一定,阀进、出口压力差Ap<(3~5)lOsPa时,伴随压力
差Ap变小,通过节流阀流量();通过调速阀流量()。
(A)增长(B)减少(C)基本不变(D)无法判断(B;
B)
39.当控制阀开口一定,阀进、出口压力差Ap>(3~5)105Pa时,伴随压力差△
P增长,压力差变化对节流阀流量变化影响();对调速阀流量变化影响()。
(A)越大(B)越小(C)基本不变(D)无法判断(B;
C)
40.当控制阀开口一定,阀进、出口压力相等时,通过节流阀流量为();
通过调速阀流量为()。
(A)0(B)某调定值(C)某变值(D)无法判断(A;
A)
41.在回油节流调速回路中,节流阀处在节流调速工况,系统泄漏损失及溢流阀调
压偏差均忽视不计。当负载F增长时,泵输入功率(),缸输出功率()。
(八)增长(8)减少(C)基本不变(D)也许增长也也许减少(C;
D)
42.在调速阀旁路节流调速回路中,调速阀节流开口一定,当负载从F1降到F2时,
若考虑泵内泄漏变化原因时液压缸运动速度丫();若不考虑泵内泄漏变化原因时,
缸运动速度v可视为()。
(A)增长(B)减少(C)不变(D)无法判断
C)
43.在定量泵-变量马达容积调速回路中,假如液压马达所驱动负载转矩变小,
若不考虑泄漏影响,试判断马达转速();泵输出功率()。
(A)增大(B)减小(C)基本不变(D)无法判断(C;
B)
44.在限压式变量泵与调速阀构成容积节流调速回路中,若负载从F1降到F2而调速阀
开口不变时,泵工作压力();若负载保持定值而调速阀开口变小时,泵工作压
力()。
(A)增长(B)减小(C)不变(C;
A)
三、判断题
1.液压缸活塞运动速度只取决于输入流量大小,与压力无关。(O)
2.液体流动时,其流量持续性方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流体力学中一种体现形式。(x)
3.理想流体伯努力方程物理意义是:在管内作稳定流动理想流体,在任一截面上压
力能、势能和动能可以互相转换,但其总和不变。(。)
4.雷诺数是判断层流和紊流判据。(x)
5.薄壁小孔因其通流量与油液粘度无关,即对油温变化不敏感,因此,常用作调整流
量节流器.(O)
6.流经缝隙流量随缝隙值增长而成倍增长。(x)
7.流量可变化液压泵称为变量泵。(x)
8.定量泵是指输出流量不随泵输出压力变化泵。(x)
9.当液压泵进、出口压力差为零时,泵输出流量即为理论流量。(O)
10.配流轴式径向柱塞泵排量q与定子相对转子偏心成正比,变化偏心即可变化排量。
(O)
11.双作用叶片泵因两个吸油窗口、两个压油窗口是对称布置,因此作用在转子和定子上
液压径向力平衡,轴承承受径向力小、寿命长。(。)
12.双作用叶片泵转子叶片槽根部所有通压力油是为了保证叶片紧贴定子内环。(x)
13.液压泵产生困油现象充足且必要条件是:存在闭死容积且容积大小发生变化.(。)
14.齿轮泵多采用变位齿轮是为了减小齿轮重叠度,消除困油现象.(x)
15.液压马达与液压泵从能量转换观点上看是互逆,因此所有液压泵均可以用来做马
达使用。(X)
16.因存在泄漏,因此输入液压马达实际流量不小于其理论流量,而液压泵实际输出
流量不不小于其理论流量。(o)
17.双活塞杆液压缸又称为双作用液压缸,单活塞杆液压缸又称为单作用液压缸。(x)
18.滑阀为间隙密封,锥阀为线密封,后者不仅密封性能好并且启动时无死区。(。)
19.节流阀和调速阀都是用来调整流量及稳定流量流量控制阀.(x)
20.单向阀可以用来作背压阀。(x)
21.同一规格电磁换向阀机能不一样,可靠换向最大压力和最大流量不一样。(O)
22.因电磁吸力有限,对液动力较大大流量换向阀则应选用液动换向阀或电液换向阀。
(O)
23.串联了定值减压阀支路,一直能获得低于系统压力调定值稳定工作压力。(x)
24.增速缸和增压缸都是柱塞缸与活塞缸构成复合形式执行元件。(x)
25.变量泵容积调速回路速度刚性受负载变化影响原因与定量泵节流调速回路有主线
不一样,负载转矩增大泵和马达泄漏增长,致使马达转速下降。(O)
26.采用调速阀定量泵节流调速回路,无论负载怎样变化一直能保证执行元件运动速度
稳定。(x)
27.旁通型调速阀(溢流节流阀)只能安装在执行元件进油路上,而调速阀还可安装在
执行元件回油路和旁油路上。(O)
28.油箱在液压系统中功用是储存液压系统所需足够油液.(x)
29.在变量泵一变量马达闭式回路中,辅助泵功用在于补充泵和马达泄漏。(x)
30.因液控单向阀关闭时密封性能好,故常用在保压回路和锁紧回路中。(O)
31.同步运动分速度同步和位置同步,位置同步必然速度同步;而速度同步未必位置同步。
(O)
32.压力控制次序动作回路中,次序阀和压力继电器调定压力应为执行元件前一动作
最高压力。(x)
33.为限制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柱塞所受液压侧向力不致过大,斜盘最大倾角。丽
一般不不小于18。-20。。(O)
34.当液流通过滑阀和锥阀时,液流作用在阀芯上液动力都是力图使阀口关闭.(x)
35.流体在管道中作稳定流动时,同一时间内流过管道每一截面质量相等。(O)
36.空气粘度重要受温度变化影响,温度增高,粘度变小.(x)
37.在气体状态变化等容过程中,气体对外不做功,气体温度升高,压力增大,系统内
能增长。(。)
38.气体在管道中流动,伴随管道截面扩大,流速减小,压力增长。(x)
39.在放气过程中,一般当放气孔面积较大、排气较快时,靠近于绝热过程;当放气孔面
积较小、气壁导热又好时,则靠近于等温过程。(。)
40.气动三大件是气动元件及气动系统使用压缩空气质量最终保证。其安装次序依进气
方向为减压阀、分水滤气器、油雾器。(X)
四、名词解释
1.帕斯卡原理(静压传递原理)
(在密闭容器内,施加于静止液体上压力将以等值同步传到液体各点。)
2,系统压力
(系统中液压泵排油压力。)
3,运动粘度
(动力粘度H和该液体密度P之比值。)
4.液动力
(流动液体作用在使其流速发生变化固体壁面上力。)
5.层流
(粘性力起主导作用,液体质点受粘性约束,不能随意运动,层次分明流动状态。)
6.紊流
(惯性力起主导作用,高速流动时液体质点间粘性不再约束质点,完全紊乱流动状
态。)
7.沿程压力损失
(液体在管中流动时因粘性摩擦而产生损失。)
8.局部压力损失
(液体流经管道弯头、接头、忽然变化截面以及阀口等处时,液体流速大小和方
向急剧发生变化,产生漩涡并出现强烈紊动现象,由此导致压力损失)
9.液压卡紧现象
(当液体流经圆锥环形间隙时,若阀芯在阀体孔内出现偏心,阀芯也许受到一种液压侧
向力作用。当液压侧向力足够大时,阀芯将紧贴在阀孔壁面上,产生卡紧现象.)
10.液压冲击
(在液压系统中,因某些原因液体压力在一瞬间忽然升高,产生很高压力峰值,这种现
象称为液压冲击.)
12.排量
(液压泵每转一转理论上应排出油液体积;液压马达在没有泄漏状况下,输出轴旋转
一周所需要油液体积。)
13.自吸泵
(液压泵吸油腔容积能自动增大泵。)
14.变量泵
(排量可以变化液压泵。)
15.恒功率变量泵
(液压泵出口压力P与输出流量q乘积近似为常数变量泵。)
16.困油现象
(液压泵工作时,在吸、压油腔之间形成一种闭死容积,该容积大小伴随传动轴旋转
发生变化,导致压力冲击和气蚀现象称为困油现象。)
17.差动连接
(单活塞杆液压缸左、右两腔同步通压力油连接方式称为差动连接。)
18.来回速比
(单活塞杆液压缸小腔进油、大腔回油时活塞运动速度V2与大腔进油、小腔回油时活
塞运动速度X比值.)
19.滑阀中位机能
(三位滑阀在中位时各油口连通方式,它体现了换向阀控制机能。)
20.溢流阀压力流量特性
(在溢流阀调压弹簧预压缩量调定后来,阀口启动后溢流阀进口压力随溢流量变化
而波动性能称为压力流量特性或启闭特性.)
22.节流调速回路
(液压系统采用定量泵供油,用流量控制阀变化输入执行元件流量实现调速回路称为
节流调速回路。)
23.容积调速回路
(液压系统采用变量泵供油,通过变化泵排量来变化输入执行元件流量,从而实现调
速回路称为容积调速回路。)
24.功率适应回路(负载敏感调速回路)
(液压系统中,变量泵输出压力和流量均满足负载需要回路称为功率适应回路。)
25.速度刚性
,F
(负载变化时调速回路阻抗速度变化能力.k—L)
vV
26.相对湿度
(在某一确定温度和压力下,其绝对湿度与饱和绝对湿度之比称为该温度下相对湿度。
A100%)
X
b
五、分析题
L如图所示定量泵输出流量为恒定值q。,如在泵出口接一节流阀,并将阀开口调
整小某些,试分析回路中活塞运动速度v和流过截面P,A,B三点流量应满足什么样
关系(活塞两腔面积为A1和A2,所有管道直径d相似)。
A|QAQBJ3
PQp
解:图示系统为定量泵,表达输出流量不变。根据持续性方程,当阀开口开小某些,
通过阀口流速增长,但通过节流阀流量并不发生变化,,因此该系统不能调整活
RP
塞运动速度V,假如要实现调速就须在节流阀进口并联一溢流阀,实现泵流量分流。
持续性方程只适合于同一管道,活塞将液压缸提成两腔,因此求QB不能直接使用持续
性方程。根据持续性方程,活塞运动速度v=qA4i,QB=^A,=(A2AJqp
2.如图所示节流阀调速系统中,节流阀为薄壁小孔,流量系数C=0.67,油密度p
=900kg/CIB,先导式溢流阀调定压力p)=12xlOsPa,泵流量q=201/min活塞面积A[=30cm2,
载荷F=2400N。试分析节流阀开口(面积为人丁)在从全开到逐渐调小过程中,活塞运动速
度怎样变化及溢流阀工作
状态。
解:节流阀开口面积有一临界值A%。当AJA%时,虽然节流开口调小,但活塞运动速度保
持不变,溢流阀阀口关闭起安全阀作用;当AJAT。时,活塞运动速度随开口变小而下降,
溢流阀阀口打开起定压阀作用。
液压缸工作压力匕/24%Oio.8105Pa
液压泵工作压力PPP
p1
式中ap为节流阀前后压力差,其大小与通过流量有关.
3.已知一种节流阀最小稳定流量为口核,液压缸两腔面积不等,即ApA?,缸负
载为F。假如分别构成进油节流调速和回油节流调速回路,试分析:1)进油、回油节流
调速哪个回路能使液压缸获得更低最低运动速度02)在判断哪个回路能获得最低运动
速度时,应将下述哪些参数保持相似,方能进行比较。
解:1)进油节流调速系统活塞运动速度vC;
出口节流调速系统活塞运动速度V2=q*nA2
因ApAj故进油节流调速可获得最低最低速度。
2)节流阀最小稳定流量是指某一定压差下(2~3x105Pa),节流阀在最小容许开度
人.”时能正常工作最小流量与心因此在比较哪个回路能使液压缸有较低运动速度时,
就应保持节流阀最小开口量A.”和两端压差ap相似条件。
设进油节流调速回路泵压力为Pp1,节流阀压差为AP1则:
pF/ApppF/A
pi*111pi*1
设出口调速回路液压缸大腔压力(泵压力)为Pp2,节流阀压差为AP2,则:
ApFpAppA/AF/A
1p2222P21’2'2
由最小稳定流量为in相等定义可知:△P「Zip2即:
PPA/AF/AFA为使两个回路分别获得缸最低运动速度,两个泵调定压
plp2V2'112
力Ppi'Pp2是不相等.
4.在图示回路中,旁通型调速阀(溢流节流阀)装在液压缸回油路上,通过度析
其调速性能判断下面哪些结论是对°(A)缸运动速度不受负载变化影响,调速性
能很好;(B)溢流节流阀相称于一种一般节流阀,只起回油路节流调速作用,缸运动
速度受负载变化影响;(C)溢流节流阀两端压差很小,液压缸回油腔背压很小,不能进
行调速。
解:只有C对,当溢流节流阀装在回油路上,节流阀出口压力为零,差压式溢流阀有弹
簧一腔油液压力也为零。当液压缸回油进入溢流节流阀无弹簧腔时,只要克服软弹簧
作用力,就能使溢流口开度最大。这样,油液基本上不经节流阀而由溢流口直接回油箱,溢
流节流阀两端压差很小,在液压缸回油腔建立不起背压,无法对液压缸实现调速。
5.如图所示回路为带补油装置液压马达制动回路,阐明图中三个溢流阀和单向阀
作用。
解:液压马达在工作时,溢流阀5起安全作用.制动时换向阀切换到中位,液压马达靠惯性
还要继续旋转,故产生液压冲击,溢流阀1,2分别用来限制液压马达反转和正转时产生
最大冲击压力,起制动缓冲作用。另首先,由于液压马达制动过程中有泄漏,为防止马达在
换向制动过程中产生吸油腔吸空现象,用单向阀3和4从油箱向回路补油。
6.如图所示是运用先导式溢流阀进行卸荷回路。溢流阀调定压力py=30xi05pa.
规定考虑阀芯阻尼孔压力损失,回答问题:1)在溢流阀启动或关闭时,控制油路E,F
段与泵出口处B点油路与否一直是连通?2)在电磁铁DT断电时,若泵工作压力pB
=30xl0sPa,B点和E点压力哪个压力大?若泵工作压力PR=15xlOsPa,B点和E点
哪个压力大?3)在电磁铁DT吸合时,泵流量是怎样流到油箱中去?
RDr
解:1)在溢流阀启动或关闭时,控制油路E,F段与泵出口处B点油路一直得保持连通
2)当泵工作压力PB=30xi05Pa时,先导阀打开,油流通过阻尼孔流出,这时在溢
流阀主阀芯两端产生压降,使主阀芯打开进行溢流,先导阀入口处压力即为远程控制口
E点压力,故PB>R;当泵工作压力PR=15xlOsPa时,先导阀关闭,阻尼小孔内无油
液流动,PB=PE«
3)二位二通阀启动或关闭,对控制油液与否通过阻尼孔(即控制主阀芯启闭)有
关,但这部分流量很小,溢流量重要是通过CD油管流回油箱。
8.如图所示系统中,两个溢流阀串联,若已知每个溢流阀单独使用时调整压力,
Pyi=20xlOsPa,P,.2=40xlOsPa。溢流阀卸载压力损失忽视不计,试判断在二位二通电磁
阀不一样工况下,A点和B点压力各为多少。
解:电磁铁1DT-2DT-p-0PB=O
1DT+2DT-PA=0PB=20xlOsPa
1DT-2DT+PA=40xlOsPaPB=40xlOsPa
1DT+2DT+pA=40xlOsPapB=60xlOsPa
当两个电磁铁均吸合时,图示两个溢流阀串联,A点最高压力由P”决定,pA=40x
lOsPa。由于pA压力作用在溢流阀1先导阀上(成为背压),假如要使溢流阀1先导阀
保持启动工况,压力油除了克服调压弹簧所产生调定压力P“=20xl()5Pa以外,尚需克
服背压力p.«=40xlOsPa作用,故泵最大工作压力:PB=pyl+PA=(20+40)x10>=60
xlOsPa1,
9.如图所示系统中,主工作缸I负载阻力F「2023N,夹紧缸II在运动时负载阻力
很小可忽视不计。两缸大小相似,大腔面积Ar20cm2,小腔有效面积A2=10cm2,溢流阀调
整值p,=30xlOsPa,减压阀调整值Pj=15xlOsPa。试分析:1)当夹紧缸II运动时:*
和Pb分别为多少?2)当夹紧缸II夹紧工件时:Pa和Pb分别为多少?3)夹紧缸II最高
承受压力为多少?
解:1)2)由于节流阀安装在夹紧缸回油路上,属回油节流调速。因此无论夹紧缸在运动
时或夹紧工件时,减压阀均处在工作状态,p=p.=15x105Pa溢流阀一直处在溢流工况,
AJo
pB=py=30xlOsPa。
3)当夹紧缸负载阻力FjO时,在夹紧缸回油腔压力处在最高值:
p(A/A)p(215)1053010sPa
max1'2A
11.图示液压回路,原设计规定是夹紧缸I把工件夹紧后,进给缸II才能动作;并且
规定夹紧缸1速度可以调整。实际试车后发现该方案达不到预想目,试分析其原因并提
解:图(a)方案中,要通过节流阀对缸I进行速度控制,溢流阀必然处在溢流工
作状况。这时泵压力为溢流阀调定值,PB=小B点压力对工件与否夹紧无关,该点压力
总是不小于次序阀调定值P、,故进给缸II只能先动作或和缸I同步动作,因此无法到达
预想目。
图(b)是改善后回路,它是把图(a)中次序阀内控方式改为外控方式,控制压力
由节流阀出口A点引出。这样当缸I在运动过程中,A点压力取决于缸I负载。当缸I
夹紧工件停止运动后,A点压力升高到Py,使外控次序阀接通,实现所规定次序动作。
图中单向阀起保压作用,以防止缸H在工作压力瞬间忽然减少引起工件自行松开事故。
12.图(a),(b)所示为液动阀换向回路。在主油路中接一种节流阀,当活塞运动到行
程终点时切换控制油路电磁阀3,然后运用节流阀进油口压差来切换液动阀4,实现液
压缸换向。试判断图示两种方案与否都能正常工作?
解:在(a)图方案中,溢流阀2装在节流阀1背面,节流阀一直有油液流过。活塞在行
程终了后,溢流阀处在溢流状态,节流阀出口处压力和流量为定值,控制液动阀换向压
力差不变。因此,(a)图方案可以正常工作。
在(b)图方案中,压力推进活塞抵达终点后,泵输出油液所有经溢流阀2回油箱,
此时不再有油液流过节流阀,节流阀两端压力相等。因此,建立不起压力差使液动阀动作,
此方案不能正常工作。
13.在图示夹紧系统中,已知定位压力规定为lOxiOsPa,夹紧力规定为3x104N,
夹紧缸无杆腔面积A]=100cm,试回答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