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第二节真理与价值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布鲁诺
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
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象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牛顿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一)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认识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一指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它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
二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其思想内容与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具有一致性
。三指检验真理的标准,即社会实践是客观的。2、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把握真理的客观性时,必须注意下面的问题:第一,不能把客观真理和客观规律等同起来。第二,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
实践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是真理
地心说
日心说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瞎子摸象“真理多元论”是错误的
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
其一,真理在形态上是一种精神性现象,它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尽管它有其客观的内容,但却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其二,真理在结构上是用概念、判断、推理等主观的思维形式组织起来的思想观念或理论。3、真理的主观形式
真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有机统一。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
承认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任何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和无限性。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真理的绝对性
a2+b2=c2ACBcab真理的客观性是绝对的、无条件。从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与谬误有界限。
毕达哥拉斯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真理的绝对性客观真理是可以认识,这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就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真理的相对性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哈勃望远镜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真理的相对性a2+b2=c2AbCBaca2+b2≠c2BacCAb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1)对立: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任何一个真理的两个不同的属性,绝对性主要是指真理的确定性和无条件性,相对性主要是指真理的近似性和条件性。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真理确定性、无条件性绝对性近似性、有条件性相对性从内容和认识能力上看从广度和深度上看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1)对立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2)统一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的总和构成了具有绝对性的真理。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牛顿力学理论爱因斯坦相对论牛顿力学理论作为真理其绝对性在于:正确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规律。牛顿力学理论作为真理其相对性在于:只适合宏观低速运动,而不适合宏观高速运动和微观高速运动。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到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性真理走向绝对性真理、接近绝对性真理的过程。“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是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毛泽东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第三,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关系,同人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辩证统一。思维的至上性:即思维的无限性和绝对性,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思维的非至上性:即思维能力是相对的和有限的,每一个人或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显露程度、社会历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又是非至上的。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科氏力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4、意义第一,片面强调真理的绝对性必然导致理论上的绝对主义和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片面强调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导致理论上的相对主义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把已有的理论看成是千古不变的教条,不承认真理是一个由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不承认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主观随意地对待真理。第二,以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的正确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三)真理与谬误一则
一个匆匆而来的路人,急切地敲着一扇神秘的门。"砰砰,砰砰,砰砰!"不久,门开了。"你找谁?"门里的人问。"我找真理。"路人回答。"你找错了,我是谬误。"门里的人"砰"地一声把门关上了。路人只好继续寻找。他趟过很多条河,翻过很多座山,可就是迟迟找不到真理的身影。后来他想,真理和谬误既是一对冤家,那说不一定谬误知道真理在哪儿。于是,他又重新找到谬误,谬误却说:"我也正要找他呢。"说毕又关上了门。路人不死心,转悠了一圈后又继续敲门,可谬误留给他的却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就在路人近乎绝望的时候,不断的敲门声吵醒了谬误的邻居,随着"吱呀"的一声轻响,路人回头一看,天哪,这不正是真理吗?原来,真理就住在谬误的隔壁。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二则真理和谬误撞在了一起。真理唉声又叹气:“我是世上的光,我是地上的盐,我是世界的本源,可人类为什么总相信你而不信任我?”谬误笑嘻嘻:“因为你总把自己藏在地核里,而我却要么露于地表,要么浮于水面,要么飘在空中;你总是设法躲起来让人类寻找,而我却时时想着怎样接近人类!三则
有一年夏天,天气特别闷热,谬误便邀请真理一同下河洗澡。真理不知道这其实是谬误的一个阴谋,便欣然前往。就在真理陶醉于河水的凉爽时,谬误却悄悄潜回岸上,偷偷穿上了真理的衣服。真理发现时为时已晚,只好躲在河里不敢上岸。而谬误呢,却每天都穿着真理的外衣在大街上招摇撞骗。正因为这样,生活中谬误常常是披着真理的外衣,而真理只要一露面,就是一丝不挂地赤裸着身体。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
主体
客体
正确反映
歪曲反映
真理
谬误1、真理和谬误的关系(1)区别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符合。符合的就是真理。不符合的就是谬误。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认识真理谬误被批驳、放弃战胜、取代第一,真理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真理的发展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2)联系“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汉·王充《论衡·案书》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
列宁说:“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变成荒谬绝伦的东西。”(《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2页。)第二,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和对立并不是绝对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失去了特定条件,它就会变成谬误。
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真理向谬误的转化,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只是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第二,真理性的认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事物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还仍然照搬老一套,或者历史条件尚不具备,把只有在将来才能实现的原则当作现实,都会使真理变成谬误。第三,真理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每一个原理都是处在相互联系中。如果把其中一个原理孤零零地抽出来,切断同其他原理的关系,它也就会丧失其原有的真理性,而转化为谬误。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谬误向真理的转化也有三种情况:
第一,真理是具体的,超出了一定条件或范围,真理就变成了谬误。这样的错误,同样也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要它再度进入了原有的条件或范围,谬误就能恢复为真理。
第二,谬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的认真总结,是发现真理的最好办法。
第三,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也是谬误向真理转化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形式。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在真理的发展问题上,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修正错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真理。2、意义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二)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1、真理标准问题上的各种非科学观点(1)“权威”标准(2)众人标准(3)“实用”标准(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华国锋提出: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权威”标准毛泽东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孔子我国汉代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2)众人标准俄国的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认为:“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3)实用标准美国实用主义思想家詹姆士:“有用即真理”一种观念是不是真理,不是看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而是看它是否具有效用。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这就要求一种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检验真理的标准,而实践就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能够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通过实践进行比较、对照。
其一,这是真理的本性决定的(1)实践为什么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其二,这是由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这样,人们就可以用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的物质成果与原来的客观事物本身相比较,从而检验出认识是否与客观现实相符合。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观认识客观对象实践真理谬误相符不符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2)实践标准的补充:逻辑证明逻辑证明是运用已知的概念和判断,通过推理来证明待证命题的思维过程,是探索和论证真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第一,逻辑证明给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有些实践只能判定某一原理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而不能进一步说明它为什么正确或错误,逻辑思维则能给实践检验以理论的说明。
第二,逻辑证明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不能代替实践标准:逻辑证明的前提及其正确性依赖于实践;逻辑证明的法则来源于实践;逻辑证明的结论是否正确要由实践检验。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真理一定是符合逻辑的,但符合逻辑的不一定都是真理。哺乳动物是胎生的鸭嘴兽是哺乳动物鸭嘴兽是胎生的水果含有维生素梨是水果梨含有维生素卵生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1)确定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其他标准;实践现在检验不了的,将来一定能最终检验出认识的真理性。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实践标准的确定性门捷列夫(1834-1907)门捷列夫预言了类硼、类铝、类硅、类锆4个新元素的存在,预言经过实践得到证实。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2)不确定性:每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都具有历史局限性,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其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人们已有的认识;实践本身有一个发展过程,因而对真理的检验也有一个发展过程,是相对的、不确定的。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UFO外星人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茫茫宇宙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3)意义:坚持实践标准绝对性,有利于克服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坚持实践标准相对性,有利于防止思想僵化。
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一)
价值及其特性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二)
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三)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四)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罗伯特·奥本海默(J.RobertOppenheimer,1904年4月22日—1967年2月18日),美国犹太人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被美国誉为“原子弹之父”。
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一个道德选择的例证
有一艘航船在海上遇险,很快就要沉没,船上载有12人,但只有一艘至多能乘6人的救生艇。这12人分别是:1、72岁的医生2、患绝症的小女孩3、船长4、妓女5、精通航海的劳改犯6、弱智的男孩7、青年模范工人8、天主教神父9、贪污的国家干部10、企业经理11、新近暴发的个体户12、你自己现在请你选择能上艇逃生的6人,并说明你的选择标准是什么。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限定条件:1、救生艇只能载6人,不能再多挤一人2、不知道12人中每个人的更多具体情况3、不采用随机和偶然的方法,比如抽签4、不考虑那种不予选择的“选择”,即放任自流,适者生存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精通航海的劳改犯你自己医生船长妓女青年模范工人弱智的男孩患绝症的小女孩新近暴发的个体户天主教神父企业经理贪污的国家干部生存原则生存可能性原则自我优先原则妇女儿童优先的原则功利或快乐原则平均功利或公平的快乐幸福原则(或补偿原则)德性原则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1、什么是价值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关系。一种事物或现象由于其具有的一定属性或性能,能够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对于主体具有积极的肯定的意义,就被主体认为是有价值的。
㈠价值及其特性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理解“价值”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价值的主体是人,价值的客体是物或者是人。第二,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第三,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的作用。
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
2、价值的特性第一
价值具有客观性。
价值具有主体性。第二
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第三
价值具有多维性。第四
这是因为,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首先,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其次,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最后,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第一
价值具有客观性。
价值具有主体性。第二
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第三
价值具有多维性。第四
价值的具体的主体性是指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体的特点相联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
2、价值的特性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第一
价值具有客观性。
价值具有主体性。第二
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第三
价值具有多维性。第四
由于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人们的需要、实践以及需要满足的形式都表现出了社会性和历史性,这就决定了价值的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价值的特性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第一
价值具有客观性。
价值具有主体性。第二
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第三
价值具有多维性。第四
任何一个层次的主体都表现为一定的整体,由于其结构和规定性又是复杂的、立体的和全面的,因而每一主体的价值关系都具有多维性或全面性。
2、价值的特性钻戒钻石研究金刚钻头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就是评价主体在对价值事实的一定认识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价值客体与价值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的评判,是价值客体与主体需要的关系在主体意识中的反映,是对价值事实的综合反映。价值评价的着眼点: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效用关系。1、价值评价的含义
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2、价值评价的特点价值评价与科学认识相比较,有其不同的特点:第一,两者认识的对象不同。科学认识的对象是客体,是以客体本身的状态为反映内容;价值评价则是以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第二,认识的内容不同。科学认识作为事实性认识,不以主体的情感、利益为转移,具有客观的确定性。(1)价值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2)价值评价的结果一般依主体的特点为转移价值评价是主体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它根据主体的利益和价值需求来评判客体,则总是带有浓厚的情感和意志色彩,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认识,带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性和相对性。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3)价值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必须符合两项基本要求:一是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二是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对客体实际状况的正确认识,是形成科学的价值评价的基础和前提;对主体本身实际需要的正确认识,是形成科学的价值评价的必要条件。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
——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美国抽象主义画家杰克逊·波洛克《1948年第五号》售价1.4亿美元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
价值评价的特点表明,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只有正确地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
以什么标准来评判一种价值评价是正确还是错误??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
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成功的实践既表明知识性的认识是正确的,同时也表明评价性的认识是正确的,表明该评价正确地反映了客体对于主体的价值关系。
由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利益从根本上代表着人类整体的要求和利益,是与历史发展的基本要求或趋势相一致的,因此对于任何价值评价的主体而言,其价值评价的结果只有与人民、人类整体的要求或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确的价值评价。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是推动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实现价值目的的精神驱动力量;能引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消除盲目性和随意性,而服从于满足人们客观需要这一根本目的;能制约着实践活动的发展朝着更充分、更全面、可持续性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着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的方向发展。1.价值评价的功能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
人是社会的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人总要和周围事物打交道,总是同周围事物处于一定的价值关系,即有利或者无利,有害或者无害的关系中,因而任何人都要对人或者事物作出价值评价,逐渐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用以指导自己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价值观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价值观的特点:稳定性和持久性历史性与选择性主观性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第一,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的人们,行为的取向也会不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第二,价值观直接影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价值观念的进步与落后、正确与错误、合理与不合理直接影响社会精神文明的状态和水平。价值观念的外化又指导着人们去创造社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从而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意义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
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应当树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反对错误的价值观。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不仅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真理原则就是在意识和行为中追求真理、服从真理、坚持真理、捍卫真理的原则。价值原则就是人的意识和行为中包含主体需要、价值追求、注重效益的原则。真理和价值在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历程中,既有差异、对立,又相联系、统一。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辩证统一(1)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区别:第一、真理原则是客体性原则,价值原则是主体性原则。第二、真理原则是人的活动的条件性原则,价值原则是目的性原则。第三、真理原则是社会历史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多样性原则。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2)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第一、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是相互补充的。一方面,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另一方面,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则有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实现的状况。
第二、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是相互引导的。一方面,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价值追求会引导着人们去探索真理;另一方面,真理的不断发展也引导着人们进一步提出新的价值追求,人们在哪一领域中获得的真理越多,就会在哪一领域中提出更多的价值目标
。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建立科学的真理观和价值观建立科学的真理观――坚持真理原则――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如实地、准确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把追求真实、反对虚假看作是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品格。
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坚持价值原则――弘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
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一、一切从实际出发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2.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将其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3.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马原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具体工作的基本点。
其次,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出发点。
再次,一切从实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国内技术转让合同的范本
- 2025招标采购合同管理考点之合同谈判技巧要求
- 2025石油购销合同范本2
- 2025成都写字楼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关于设备租赁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年的设备安装合同范本
- 2025标准办公室租赁合同协议
- 2025年上海市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合同
- 《统计与分析方法》课件
- 2025上海市企业单位劳动合同
- 氨吹脱塔单元设计示例
- 中国移动-安全-L3
- 骨龄评测方法课件
- GB/T 42314-2023电化学储能电站危险源辨识技术导则
- 人教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怎样通知最快》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说课课件
- 科学院大学博士入学复试汇报个人介绍PPT模板
- 四川省税务局财行处土增税清算复审指导口径(2021年6月22日)
- 迎春杯2023年-2023年中高年级初赛复赛试题真题整理
- GB/T 6322-1986光滑极限量规型式和尺寸
- GB/T 31052.5-2015起重机械检查与维护规程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