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甲午战争1_第1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甲午战争1_第2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甲午战争1_第3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甲午战争1_第4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甲午战争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甲午战争的背景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由于日本国内市场狭小,资源短缺,社会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日本大陆政策小日本,大野心!一.甲午战争的背景日本:大陆政策的出台欧美:19世纪70年代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欧美列强,此时对日扩张持何态度?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美国英国日本支持支持乘机夺取新的权益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准备尚未就绪法国德国俄国支持不干涉拓展延伸一.甲午战争的背景

思考:根据教材,战争爆发的背景可从哪几个方面概括?日本:大陆政策的出台,侵华之心蓄谋已久欧美:默许和支持朝鲜:为什么中日战争爆发在朝鲜?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派军队开进朝鲜材料: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一.甲午战争的背景

思考:根据教材,战争爆发的背景可从哪几个方面概括?日本:大陆政策的出台,侵华之心蓄谋已久欧美:默许和支持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中国: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清政府持何态度?国难当头

李鸿章为保全自身实力和北洋地盘,幻想通过列强的“调停”遏制日本的侵略,而不认真备战。

慈禧忙于自己六十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希望对日“和平了事”。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一.甲午战争的背景日本:“大陆政策”的出台欧美:默许和支持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中国:“避战求和”政策有利环境直接原因可乘之机根本原因1894.7.251894.9.151895.2.21894.9.17黄海海战丰岛海战平壤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1894.11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2.经过:丰岛海战:平壤陆战:黄海大战:辽东之战:威海之战:日本挑起战端清军退回国内日军控制制海权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战争回顾:满纸心酸泪邓世昌之死原来是那么的悲壮:“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此日漫挥天下雨,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帝所题挽联

战争回顾:满纸心酸泪

1894年11月,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攻陷旅顺,对市内居民连续四天进行杀戮,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尸体,估计超过二万人遇害。据<旅大史话>记载:尸体抬了一个月才抬完。两万多尸体,堆成尸山,日本人用火,烧了十几天才烧完,将骨灰埋在白玉山东麓。日本血洗旅顺大屠杀的目睹者英国人阿伦在《旅顺落难记》一书中,记录了日军大屠杀的种种惨状。他写道:十来个日本兵捉了许多逃难的人,有的砍下一只手,有的割下一只耳,有的剁下一只脚,有的砍下一个头,我所见的,无论男女老少,没有饶过一个。所过街道,死尸堆积有几尺高,那男女老幼死得奇形怪状,没有相同的。在一个钱铺里,看见地板上铺满了死尸。当中男的也有,女的也有,小孩也有,也有开膛破肚的,也有斩做两段的。那柜台旁边还有一个大钉子钉着一个几个月的小孩,地板上的血,足有三寸厚,死尸重重叠叠堆了起来,零零落落的手到处都是。1896年11月,日军撤出旅顺后,清朝派来接收旅顺的官员顾元勋在此树立了第一块碑石,亲书“万忠墓”三个大字,以示祭奠。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因为中英双方武器装备差距太大,那么到甲午战争时我们通过洋务运动也拥有了近代海军双方实力相当,我们有本土作战的优势条件,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小日本?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最终清政府失败了。●中国何以战败?

——两种改革洋务运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只学西方技术)

——李鸿章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须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四、破历来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明治维新两种不同性质的改革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长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俾斯麦(德)●中国何以战败?

——两种准备中国准备日本准备

1894年6月9日,日军登陆仁川,进占汉城。到这个时候,清政府对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仍然未有准确的判断,还寄希望于中日双方同时撤军。李鸿章给在朝陆军的指令是:“彼断不能无故开战,切勿自我先开衅。”给北洋海军的指令是:“日虽添军,并未与我开衅,何必请战,应令静守。”从战争开始到失败投降,他们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

——摘编自《盛世之毁》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

——吉田松阴(1855年)

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计划武力攻取中国沿海地区并划归日本版图,然后进一步肢解中国,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的方案。

1893年决定成立战时大本营,完成了侵略中、朝的战争准备。两种战争准备态度注定战争如此结局

战争初期,陷入危机的日本民众对于战争没有任何兴趣,但是在政府爱国主义的鼓噪下迅速掀起对于战争的狂热,即便生活贫困也还是从口中省出十个八个梅干钱捐献给前线的士兵,并对战争后可以获得多少敌国的土地和赔偿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国家成功地将民众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捆绑在一起。●中国何以战败?

——两国民众清朝民众反观中国,作为典型的异族统治,国家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在满汉对立的背景下不仅是疏离的,甚至是敌对的,满洲统治者为防止汉人崛起而采取愚民政策,民众只知逆来顺受,对于国家的命运毫不关心,对于同样是异族的日本人没有明显的仇恨心理,不愿意替一个异族去打另一个异族,清军对中国民众的残害更是让民众难以对满人统治的国家产生认同感。因此,在战争期间,不仅没有出现任何民间的抗日组织,反而在日军占领区民众完全以顺民的姿态出现,甚至争相报名应征日军运输夫谋取生计。日本民众民众对于国家的淡漠心态军国的国民迅速养成●中国何以战败?

——两支军队

日本蕞尔小邦,亦能节省经费,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北洋海军日本海军

1870年,兵部省向天皇提交《发展海军建议书》,制定了一份在20年内拥有大小军舰200艘和常备军25000人的海军发展计划。

1885年,日本修订海军发展计划,开始实施海军十年扩军方案。

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海军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已建立起一支拥有6.3万常备和23万预备对的陆军,和排水量7.2万吨的海军——超过了清朝的北洋海军。两支海军差距渐远●中国何以战败?

——两个皇室中国皇室光绪大婚庆典,耗费银子500万两。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日本皇室

1874年,天皇诏令:从即日起,天皇开始撙节内宫开支,进餐时的四碟八碗撤了,入夜的笙管笛箫停了,什么锦衣玉带,什么钟鸣鼎食,天皇不要享受,不要排场,只要海军。

1887年,天皇发布谕令:决定从内库中提取三十万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

1893年,明治天皇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从内库中拿出30万元帑银,用于海军建设。此举再次带动了日本政府议员主动献出四分之一薪俸用做造舰。两个皇室不堪目视一天宁可只吃一餐,也要建立强大海军。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中国缺乏现代国民意识未能充分动员民众;

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又上下一心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结论: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根本原因)---(重要原因)项目内容危害割三地赔二亿开四口允设厂(新增)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军费2亿两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侵略势力深入内地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①经济:商品输出为主②政治:直接割地资本输出为主瓜分中国资本输出有哪几种方式呢?政治性贷款修路开矿办厂设行

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中国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资料阅读甲午战争后中国赔款的2.3亿两白银,相当于中国当时全国财政收入3年的总和,把当时中国的国家财富几乎都掏干了。三国干涉还辽战后余波辽东(1)图中的“渔夫”代表哪个国家?《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利益。

(2)三国为什么要“干涉还辽”?是不是在帮助中国?

说明:列强在各自的侵华利益上,既有矛盾斗争又有勾结妥协。1895年5月--10月:抗击日军50000余人,打死打伤32000余人,击毙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山根信成少将。台北台中台南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问题:

(1)这首诗写与那一年?(2)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3)“春愁”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目抒发了怎样的情怀。1896年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占台湾领土被割的悲愤和爱国之情战后余波愿人人战死而守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影响:

◆对日本: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花费:6097万日元。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攫得赔款:5836万日元。1894—1904年:日本公司总数从2844家增到8895家,公司股本总额24500万日元增至92100万日元。①获得巨大政治经济利益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成为日本迈进文明国家行列的起点。

②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使其对外扩张疯狂辽东

◆对远东:列强在远东矛盾加剧,争夺为主。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影响:

◆对中国:①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②国际地位一落千丈④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各阶层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③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清政府:维新派:革命派:农民阶级:进行军事改革戊戌变法学习日本)决心用暴力推翻清政府(活动中心依旧在日本)义和团运动影响袁世凯小站练兵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的组织发动下,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影响康梁与维新变法

兴中会:1894年11月24日成立于美国檀香山。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影响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义和团团民“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义和团运动--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连一个新兴的充其量二流水平的日本都把大清国打趴下,其他西方列强看到了,找个理由瓜分中国也就不奇怪了。仅仅五年,八个强盗就自发组织起来到中国来抢劫了。根本原因: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直接原因: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二、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1、原因:根因—列强要瓜分灭亡中国直因--镇压义和团运动2、时间、参加国:1900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

3、经过:6月从天津向北京进犯7月占领天津并再次向北京进犯8月攻陷北京并杀掠排一排:请把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主要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廊坊阻击战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清军、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天津激战慈禧太后挟光绪仓皇出逃①②④⑤③2016年10月22日

《辛丑条约》签订图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就是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与各国列强签约时的情景。①赔款4.5亿②划使馆界③拆炮驻兵④严禁反帝

⑤设外务部内容影响加重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腹地置于列强控制下便于镇压反帝运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便于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经济的凋敝,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列强控制京津地区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赔设拆惩改《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便于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清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赔设拆惩改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伊藤博文

割三地赔两亿开四口设工厂

领土完整遭到进一步破坏。内容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加重人民负担。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资本输出加剧,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背景日本:“大陆政策”出台(根本原因)欧美:默许和支持(有利环境)朝鲜:东学党起义(直接原因)中国:“避战求和”政策(可乘之机)经过: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课后小结结果:《马关条约》的签订内容影响:割三地赔两亿开四口许设厂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思考:甲午战争对中国、日本、朝鲜以及远东局势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谢谢!为什么说现在的日本既是离我们最近又是离我们最远的国家?为什么说“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凶恶、最野蛮的敌人”?想一想一.甲午战争的背景

思考:战争爆发的背景可从哪几个方面概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