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甘肃省临夏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甘肃省临夏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甘肃省临夏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甘肃省临夏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甘肃省临夏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高茎豌豆花的成熟期去雄B.高茎豌豆为父本,矮茎豌豆为母本C.过程①为去雄,过程②为人工授粉D.①②操作后不需要套袋【答案】C【分析】据图分析:操作①叫去雄,在花未成熟时对母本去雄;操作②为人工传粉(人工授粉),在雌蕊成熟时进行。【详解】A、去雄是在花未成熟时对母本进行去雄,然后套袋,A错误;B、操作①叫去雄,在花未成熟时对母本去雄,因此图示杂交中矮茎为父本(♂),高茎为母本(♀),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在花未成熟时对母本去雄,故①为去雄;将矮茎豌豆花的发粉授到高茎豌豆花的柱头上,则②为人工授粉,C正确;D、去雄和人工授粉后,均需要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故①②操作后需要套袋,D错误。故选C。2.自然界中有以下遗传现象:①白色山羊和黑色山羊的杂交后代都是白色山羊;②父母双方都是双眼皮,他们的儿子是单眼皮。这些生物学现象中的显性性状是()A.①白色,②单眼皮 B.①白色,②双眼皮C.①黑色,②单眼皮 D.①黑色,②双眼皮【答案】B【分析】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详解】白色山羊和黑色山羊的杂交后代都是白色山羊,说明白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父母双方都是双眼皮,他们的儿子是单眼皮,说明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B正确,ACD错误。故选B。3.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非甜对甜为显性。现将纯种非甜玉米(甲)植株和纯种甜玉米(乙)植株行间行种植(如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甲植株上所得籽粒中有甜玉米B.甲植株上所得籽粒中有非甜玉米C.乙植株上所得籽粒中有甜玉米D乙植株上所得籽粒中有非甜玉米【答案】A【分析】1、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分析题图,甲植株上雄花的花粉授到雌花序的柱头上,属于异花传粉,也属于自交;将甲植株上雄花的花粉授到乙植株雌花序的柱头上,属于异花传粉,属于杂交,将乙植株上雄花的花粉授到甲植株雌花序的柱头上,属于异花传粉,属于杂交,乙植株上雄花的花粉授到乙植株雌花序的柱头上,属于异花传粉,属于自交。【详解】A、根据题意非甜为显性,甜为隐性,假设非甜为A,甜为a,则甲植株基因型为AA,乙植株基因型为aa;甲植株雄花序的花粉授粉到甲植株雌花序柱头上(自交),所得籽粒为非甜(AA);乙植株雄花序的花粉授粉到甲植株雌花序柱头上(杂交),籽粒全为非甜(Aa),故甲植株上所得的籽粒不可能有甜玉米,A错误;B、甲植株为AA,乙为aa,则甲植株自交,籽粒全为AA;则乙植株雄花序的花粉授粉到甲植株雌花序柱头上,籽粒全为Aa;故甲植株上所得籽粒中存在非甜玉米,B正确;C、乙植株基因型为aa,则乙植株上雄花的花粉授到乙植株雌花序的柱头上,所得的籽粒为甜玉米(aa),故乙植株上所得籽粒中有甜玉米,C正确;D、甲植株基因型为AA,乙植株基因型为aa,将甲植株上雄花的花粉授到乙植株雌花序的柱头上,可以获得籽粒为非甜玉米(Aa),故乙植株上所得籽粒中有非甜玉米,D正确。故选A。4.女娄菜是一种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有宽叶和窄叶之分,分别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B和b控制,含有基因b的花粉致死。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XbY的雄株,后代全为雄株B.基因型为XbY的雄株,后代全为雌株C.基因型为XBY的雄株,后代全为雄株D.基因型为XBY的雄株,后代全为雌株【答案】A【分析】由于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其遗传的方式和性染色体联系,称为伴性遗传。根据题干信息: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窄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即自然界中不存在XbXb的个体。【详解】AB、基因型为XbY的雄株,由于含有基因b的花粉致死,则仅产生Y配子,故后代全为雄性,A正确,B错误;CD、基因型为XBY的雄株,其产生配子为XB和Y,故后代雌雄均有,CD错误。故选A。5.假设豌豆的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现有一株黄色圆粒豌豆和一株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获得的子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不可能是()A.全为黄色圆粒豌豆B.黄色圆粒豌豆:黄色皱粒豌豆=1:1C.黄色圆粒豌豆:绿色圆粒豌豆=1:1D.黄色圆粒豌豆:绿色皱粒豌豆=3:1【答案】D【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解】A、纯和的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后代都是黄色圆粒豌豆,A不符合题意;B、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为黄色圆粒豌豆:黄色皱粒豌豆=1:1,B不符合题意;C、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后代的表现为黄色圆粒豌豆:绿色圆粒豌豆=1:1,C不符合题意;D、黄色豌豆与绿色豌豆杂交后代只有全为黄色豌豆和黄色豌豆:绿色豌豆=1:1两种情况,不可能出现黄色豌豆:绿色豌豆=3:1,同理也不可能出现圆粒豌豆:皱粒豌豆=3:1的情况,D符合题意。故选D。6.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关于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B.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C.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D.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时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C【分析】1、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B、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C、分裂定律的实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正确;D、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C。7.下列关于假说——演绎法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验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结果证明其假说是正确的,属于演绎推理过程C.孟德尔在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提出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属于提出假说过程D.在验证假说阶段,孟德尔选用纯种高茎、矮茎豌豆多次进行正反交以降低实验的偶然性【答案】C【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验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错误;B、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结果证明其假说是正确的,属于实验验证过程,B错误;C、孟德尔在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提出的假设有: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正确;D、在验证假说阶段,孟德尔选用杂种F1与矮茎豌豆重复进行正反交以降低实验的偶然性,D错误。故选C。8.某植物的4对等位基因(A/a、B/b、C/c和D/d)独立遗传,现有一株基因型为AaBbCcDd的植株和一株基因型为AAbbCcDd的植株进行杂交,得到后代。在后代中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CCDD B.AabbCCddC.AABBccDD D.aabbccdd【答案】B【分析】利用“拆分法”解决自由组合计算问题思路: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也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详解】ACD、某植物的4对等位基因(A/a、B/b、C/c和D/d)独立遗传,现有一株基因型为AaBbCcDd的植株和一株基因型为AAbbCcDd的植株进行杂交,不可能出现aa、BB的子代,因此,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为aaBBCCDD、AABBccDD、aabbccdd,ACD错误;B、基因型为AaBbCcDd的植株和一株基因型为AAbbCcDd的植株进行杂交,后代可能出现基因型为AabbCCdd,B正确。故选B。9.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的唐汪川是有名的“桃杏之乡”,所产大接杏为甘肃三大名杏之一。下图是大接杏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四个细胞(仅显示部分染色体)。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按照减数分裂的时期,先后顺序应为a→c→b→dB.a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并正在移向两极C.b细胞发生了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D.a到c过程中发生了DNA数目的加倍【答案】D【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主要是染色体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无同源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的排布于细胞内;②中期:无同源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恢复到体细胞水平;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形成四个子细胞,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2、分析题图: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A、分析题图:a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无同源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排列,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d无同源染色体,无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故按照减数分裂的时期,先后顺序应为a→c→b→d,A正确;B、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并正在移向两极,B正确;C、b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了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C正确;D、a含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c表示2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D错误。故选D。10.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B段和FG段均发生了DNA的复制B.BC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C.FG段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和互换D.HI段染色体的数目是核DNA数目的2倍【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AF表示细胞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过程,BC段表示着丝粒分裂,DE段表示细胞质分裂;FI表示减数分裂过程,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HI表示减数的二次分裂过程。【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AF表示细胞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过程,FI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其中AB段包含了细胞分裂间期,FG包含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细胞分裂间期的S期发生DNA复制,故AB段和FG段均发生了DNA的复制,A正确;B、由题图可知,CD段同源染色体对数相比AB段增加了一倍,这是由于BC段着丝粒的分裂造成的,B正确;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且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现象;由题图可知,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故FG段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和互换,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HI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体的数目/核DNA数目=1/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数目/核DNA数目=1,D错误。故选D。11.摩尔根发现了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了染色体遗传理论,是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如图是摩尔根研究果蝇眼色(红眼、白眼分别受B、b控制)遗传的部分实验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果蝇眼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F1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与亲本红眼雌果蝇不同C.F2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与亲本白眼雄果蝇不同D.F2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答案】C【分析】分析遗传图解:图中红眼与白眼杂交,F1均为红眼,说明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F2红眼有雌性和雄性,白眼只有雄性,说明与性别相关联,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A、根据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可知,果蝇的眼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B、红眼与白眼杂交,F1均为红眼,则红眼为显性性状;F2红眼有雌性和雄性,白眼只有雄性,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2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故F1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XBXb,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XBY,亲本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因此,F1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与亲本红眼雌果蝇不同,B正确;C、F2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与亲本白眼雄果蝇相同,都是XbY,C错误;D、F1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XBXb,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XBY,故F2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D正确。故选C12.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家族中有患红绿色盲的病史。下列系谱图,不会出现在该家族中的是()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D【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详解】①图中父亲患病,女儿没有患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可能表示红绿色盲,①不符合题意;②图中母亲患病,但儿子没有患病,不能表示伴X隐性遗传,不能表示红绿色盲,②符合题意;③据图可知,双亲正常,生出患病的男孩,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因此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者伴X隐性遗传病,可能表示红绿色盲,③不符合题意;④据图可知,双亲正常,生出患病的女儿,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不能表示红绿色盲,④符合题意。ABC错误,D正确。故选D。13.在探索遗传物质的道路上,艾弗里及其同事做了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证明了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该实验采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C.该实验中利用了物质提纯鉴定技术和微生物培养技术D.该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发生了基因的重新组合【答案】B【分析】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利用控制自变量的“减法原理”,将制成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和分别用蛋白酶、RNA酶、酯酶、DNA酶处理后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分别加入到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从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详解】A、该实验用蛋白酶、RNA酶或酯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仍然具有转化活性;用DNA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就失去了转化活性,从而证明了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B、该实验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利用了自变量控制的“减法原理”,B错误;C、该实验首先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再将细胞提取物加入到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结果出现了S型活细菌,然后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特异性地去除一种物质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加入到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可见,该实验利用了物质提纯鉴定技术和微生物培养技术,C正确;D、该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由于S型细菌的DNA片段插入到R型细菌的DNA中导致的,因此发生了基因的重新组合,D正确。故选B。14.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图是实验的部分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分别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B.步骤③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C.若图中C有大量的放射性,则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用32P标记的DNAD.若图中B有大量的放射性,则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用35S标记的蛋白质【答案】B【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繁殖,故实验中分别先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后,再利用有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A错误;B、步骤③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以便离心后获得的细菌在沉淀,蛋白质外壳在上清液,B正确;C、该实验需要对照,若图中C有大量的放射性,而B放射性低,则说明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用32P标记的DNA,C错误;D、若图中B有大量的放射性,说明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则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用32P标记的DNA,D错误。故选B。15.在对DNA结构的探索中,DNA双螺旋结构的揭示是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在生物学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两条单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B.在双链DNA分子中,G/C碱基对越多,其结构越稳定C.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是其空间结构千差万别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其排列顺序蕴藏着遗传信息【答案】C【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A正确;B、在双链DNA分子中,G/C碱基对之间有三个氢键,A/T碱基对之间有两个氢键,G/C碱基对越多,含有的氢键就越多,DNA的结构就越稳定,B正确;C、DNA分子具有相同的双螺旋结构,C错误;D、双链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其排列顺序蕴藏着遗传信息,即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D正确。故选C。16.一双链DNA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α链)中腺嘌呤(A)占28%,另一条链(β链)中鸟嘌呤(G)占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一般发生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分裂Ⅱ前的间期B.该DNA分子进行一次复制,需要消耗280个胸腺嘧啶(T)和330个胞嘧啶(C)C.该DNA分子复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核糖核苷酸以及ATP提供能量等条件D.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答案】D【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详解】A、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一般发生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分裂I前的间期,A错误;B、一双链DNA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α链)中腺嘌呤(A)占28%,另一条链(β链)中鸟嘌呤(G)占33%,故α链中腺嘌呤(A)的数目为280个,β链中鸟嘌呤(G)的数目为330个,由于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因此,α链中胞嘧啶(C)的数目为330个,β链中胸腺嘧啶(T)的数目为280个,该DNA分子进行一次复制,α链复制需要消耗胸腺嘧啶(T)的数目为280个,β链复制需要消耗胞嘧啶(C)的数目为330个,由于α链复制也会消耗的胞嘧啶(C)和β链复制也会消耗的胸腺嘧啶(T)(准确数字无法计算),因此该DNA分子进行一次复制,需要消耗胸腺嘧啶(T)多于280个,消耗胞嘧啶(C)多于330个,B错误;C、该DNA分子复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脱氧核苷酸以及ATP提供能量等条件,C错误;D、亲代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D正确。故选D。17.吸烟会使人的体细胞内DNA的甲基化水平升高,对染色体上的组蛋白也会产生影响,会通过某种途径遗传给下一代,称为表观遗传。以下对表观遗传叙述错误的是()A.DNA甲基化能使基因发生突变,其可能有利于生物适应环境B.男性吸烟者精子中DNA的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使精子活力下降C.DNA甲基化修饰的遗传现象是普遍存在的D.除了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答案】A【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Leyc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合成Leyc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解】A、DNA甲基化并没有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即没有改变基因的结构,则并未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B、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影响基因的表达,精子中DNA的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使精子活力下降,B正确;C、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DNA甲基化修饰的遗传现象是普遍存在的,C正确;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生物性状,D正确。故选A18.人的ABO血型是由复等位基因IA、IB、i控制的。其中基因IA和IB都对i为显性,IA与IB为共显性。这一组复等位基因的不同组合,形成了A、B、AB和O四种血型。复等位基因IA、IB、i的形成体现了基因突变的()A.普遍性 B.低频性C.随机性 D.不定向性【答案】D【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详解】分析题意可知,IA、IB、i属于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的形成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9.一般认为,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一对同源染色体也不存在基因重组B.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基因型和重组性状,不能产生新基因和新性状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D.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答案】A【分析】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基因重组的来源有二: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二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详解】AD、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因此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即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能存在基因重组,A错误,D正确;B、在基因重组过程中,由于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导致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基因型和重组性状,但不能产生新基因和新性状,B正确;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是基因重组的来源之一,C正确;故选A.20.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智力有点缺陷的孩子,对其染色体检查发现,该患儿的3号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该患儿患病的原因是染色体发生了()A.易位 B.缺失 C.重复 D.倒位【答案】D【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如女性习惯性流产(第9号染色体长臂倒置)。(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如惯性粒白血病(第14号与第22号染色体部分易位),夜来香也经常发生这样的变异。【详解】该图中中间部位的染色体片段BC发生了颠倒,即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引起了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D正确。故选D。2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唐氏综合征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在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C.猫叫综合征产生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一对正常夫妇的后代出现白化病是基因重组的结果【答案】B【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患者)是常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无显隐之分,A错误;B、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B正确;C、猫叫综合征产生的原因是5号染色体结构异常,C错误;D、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正常夫妇生出白化病的孩子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D错误。故选B。22.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以表彰他对已灭绝古人的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做出的贡献。斯万特·帕博将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化石中的线粒体DNA与现代人类线粒体DNA进行了比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和结论的说法错误的是()A.斯万特·帕博运用了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并没有运用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的方法B.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提示人们当今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C.化石、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都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D.分子水平的证据是指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性,是研究生物进化直接的证据【答案】D【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斯万特·帕博将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化石中的线粒体DNA与现代人类线粒体DNA进行了比较,可知斯万特·帕博运用了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并没有运用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的方法,A正确;B、测定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当今生物有着共同祖先的分子水平证据,故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提示人们当今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B正确;C、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细胞水平的证据,分子水平的证据等;故化石、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都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C正确;D、化石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D错误。故选D。23.英国有一种桦尺蛾,在1850年前都是灰色类型,1850年在曼彻斯特发现了黑色的突变体。19世纪后半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废气中的硫化氢杀死了树皮上的灰色地衣,煤烟又把树干熏成黑色,结果桦尺蛾中黑色基因的频率迅速提高,灰色基因的频率则不断下降。到20世纪中叶,桦尺蛾中黑色基因的频率已由不到5%上升至95%以上,灰色基因的频率则从95%以上下降为不到5%。这种现象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是()A.遗传变异的结果 B.生存斗争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用进废退的结果【答案】C【分析】由题意可知,原先可以得到保护的灰色类型,此时在黑色树干上却易被鸟类捕食;而黑色类型则因煤烟的掩护免遭鸟类捕食反而得到生存和发展。【详解】依据材料信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煤烟把树干熏成黑色”可知这会导致灰色类型的桦尺蛾很容易被鸟类捕食;而黑色类型则因黑色树干的掩护免遭鸟类捕食反而得到生存和发展。于是黑色类型的比率迅速提高,灰色类型的比率则不断下降。这种情形说明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即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ABD错误。故选C。24.甘肃阿克塞某岩羊种群有1000头,已知该岩羊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岩羊有500头,基因型为aa的岩羊有100头。该岩羊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A.70% B.60% C.40% D.30%【答案】A【分析】基因频率是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该种群中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详解】某种群中含有基因型为AA的个体500个,Aa的个体400个,aa的个体100个,共1000个个体,则此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00×2+400)÷(1000×2)=70%,A正确,BCD错误。故选A。25.临夏回族自治州有雄浑壮丽、钟灵毓秀的山水美景。据调查,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针阔混交林主要分布在阴坡,由云杉、冷杉、柳树和糙皮桦等树种组成,地表植物丰富多样、苔藓密布,林中灌丛较密,包括箭竹和忍冬等。该项调查直接体现了()A.生境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C.基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B【分析】生物多样性分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详解】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有多种多样的树种、以及丰富多样的地表植物,还有灌丛的箭竹和忍冬,多种多样的生物体现了物种多样性,B正确,AC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26.香豌豆的花色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C/c和P/p)控制,下图为基因控制物质合成的途径(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题干信息,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上分析,能够得出的结论:①基因通过控制___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②___。(2)开紫花的基因型有___种。基因型为CcPp的紫花香豌豆自交,后代植株的花色中紫色:白色=___,其中能够稳定遗传的白花香豌豆的基因型是___。(提示:共5种)(3)两株白花香豌豆杂交的后代中紫花香豌豆占1/4,这两株香豌豆的基因型为___。【答案】(1)①.酶的合成②.一种性状可以由多对基因控制(2)①.4②.9:7③.CCpp、Ccpp、ccPP、ccPp、ccpp(3)Ccpp和ccPp【分析】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香豌豆中基因C、P同时存在时,前体物质才能合成紫色素,才能开紫花,其余开白花。【小问1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基因和性状的关系:一是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二是花色由两对基因控制,说明一种性状可以由多对基因控制。【小问2详解】紫花植株需要有酶C和酶P,所以基因型是C_P_,有CCPP,CcPP,CCPp和CcPp四种基因型;CcPp自交,C_P_:C_pp:ccP_:ccpp=9:3:3:1,只有C_P_表现为紫花,其余全是白花,所以紫色:白色=9:7,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CCpp、Ccpp、ccPP、ccPp、ccpp,自交都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都能稳定遗传。【小问3详解】白花香豌豆杂交产生的后代紫花的比例为1/4,紫花的基因型是C_P_=1/2×1/2=1/4,说明亲代基因型是Ccpp和ccPp。27.昆虫是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布于甘肃小陇山的三尾凤蝶(2n=56)是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的昆虫,是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其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___条染色体。(2)科学家在甘肃临夏炳灵石林新发现一种昆虫,某生物兴趣小组获得了以下信息:该种昆虫的圆眼对棒状眼为显性,且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他们想知道该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XY型或ZW型)。现有纯合的该种昆虫若干,请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方案来判断该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实验思路:选择___杂交,观察后代的表型。实验结果和结论:若___,则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若___。则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答案】(1)29(2)①.纯合的圆眼雄与纯合的棒眼雌②.雌性全为圆眼,雄性全为棒眼③.后代雌雄都为圆眼【分析】1、鸟类的性别决定是ZW型,雌鸟的性染色体组型是ZW,雄鸟的性染色体组型是ZZ。2、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也遵循分离定律,是分离定律的特殊形式。【小问1详解】三尾凤蝶含有28对同源染色体,其中包括一对性染色体,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27+2=29条染色体的DNA序列。【小问2详解】ZW型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个体是由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ZW组成的,XY型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个体是由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XX组成的,欲判断该昆虫的性染色组成,可将纯合的圆眼雄和纯合的棒眼雌进行(XBY×XbXb或ZBZB×ZbW),观察后代的表现型。若后代雌性都是圆眼,雄性都是棒眼,则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若后代雌雄都是圆眼,则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2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