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错误课件_第1页
认识错误课件_第2页
认识错误课件_第3页
认识错误课件_第4页
认识错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节认识错误一、认识错误的概念(一)概念: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刑法性质、后果和有关的事实情况不正确的认识。(二)认识错误可能影响的方面:

1、罪过的有无和罪过的形式

2、实施人的犯罪既遂和未遂

3、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三)认识错误的分类:

1、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2、事实上的认识错误二、法律认识错误即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或意义存在误解。一般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行为根据刑法并不构成犯罪,行为人误认为构成犯罪,称为假想的犯罪。

例如:行为人把自己的通奸、小偷小摸等行为误认为是犯罪。这种情况下,认定行为性质的标准是法律而不是行为人的错误认识,即行为人不构成犯罪。

、2.行为根据刑法构成犯罪,行为人误认为不构成犯罪,称为假想的不犯罪。例如,行为人与13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误认为只要不是强奸就不构成犯罪。通说认为,这种认识错误不影响定罪。但在极个别情况下,如果行为人确因不懂法而没有认识到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则应排除犯罪的故意,这种情况一般只发生在法定犯领域中。

3.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已构成犯罪,但对其行为触犯的罪名和应处以的刑罚存在错误的认识。、

例如,行为人偷割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依照刑法应构成破坏通讯设备罪,而行为人却误认为构成盗窃罪。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错误认识不影响对其行为的定罪处罚,应当按照刑法的规定定罪处罚。三、事实认识错误即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事实情况的不正确理解。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客体的错误即行为人意图侵犯一个客体,而实际上侵犯了另一个客体。例如:甲为害死乙,却因为枪法不准,打死了丙。

2.对象的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对象的认识与实际情况不符合。(1)具体的犯罪对象不存在,行为人误以为存在而实施犯罪行为,因而使犯罪未得逞,即为犯罪未遂。例如,行为人误以野兽、牲畜、物品为人进行射击。(2)行为人误以人为兽实施杀伤行为,误把非不法侵害人认为是不法侵害人进行防卫。显然不是故意的。

(三)具体目标的错误,把甲当作乙加以伤害等。

3.行为实际性质的错误,即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实际性质发生了错误的理解。

例如,盗窃犯某甲盗窃了一辆摩托车,谎称是朋友委托转让而请求修理摩托车的个体户某乙代为销售,讲明销售后给乙一笔劳务费。乙听信了甲的谎言,想办法把摩托车销售出去了。后来因被失主发现而案发。此案中,乙.的行为的实际性质是代为销售赃物,但由于他不知道摩托车是甲盗窃来的,从而对自己行为的实际性质产生了误解,这就排除了他代为销售赃物的犯罪故意,不能认定为销售赃物罪。

4.工具的错误,又称为手段错误或方法错误,指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时对其所采取的方法发生了认识错误。

例如:误用空枪、坏枪、臭弹去射杀人。

5.因果关系的错误。即行为人对自己所实施的行为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实际发展过程有错误认识。

1)行为人误认为自己的行为已经达到了预期犯罪结果,事实上并没有发生这种结果。

2)行为人所追求的结果事实上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行为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行为造成的。

3)行为人的行为没有按照他预想的方向发展和预想的目的停止,而是发生了行为人所预见所追求的目标以外的结果。

4)行为人实施了甲、乙两个行为,伤害结果是由乙行为造成的,行为人却误认为是由甲行为造成的。

相关试题1、甲举枪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击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

B、甲的行为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

C、甲构成故意杀入(既遂)

D、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打击错误,又称行为误差。是指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由于失误而致使其实际侵害的对象与行为人所意图侵害的对象不相符合。

2、黄某意图杀死张某,当其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致使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下列哪些判断不符合黄某对李某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

A、间接故意

B、过于自信的过失C、疏忽大意的过失D、意外事故ABCD。黄某意图杀张某却烧死李某的情形,属于刑法理论上对象认识错误。对象认识错误的一种情况是:误把甲对象当做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体现相同的社会关系。例如,甲欲杀乙,却由于打击错误而造成丙死亡。因为丙与乙都体现人的生命权,因而不影响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而且这种误把体现相同社会关系的甲对象当做乙对象加以侵害,丝毫不改变行为人的罪过形式。黄某对张某之死所持的罪过是直接故意,因此,黄某对李某之死所持的罪过也是直接故意。因而选项A、B、C、D均错误。

3、甲欲杀害乙,但又不想自己动手。所以就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枪里没有子弹,让丙向乙开枪吓唬他,结果丙向乙开枪,但由于瞄的不准,打死了乙身边的丁。那么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B.甲和丙构成共同犯罪

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BD。首先,由于甲的行为基于杀人故意,丙的行为则基于过失,二人之间缺乏意思联络,所以不构成共同犯罪。其次,在这种利用他人过失行为实施犯罪的情形下,可适用间接正犯理论,即将丙视为甲犯罪的工具,如此则丙的行为可被视为甲的行为。那么丙的行为导致了意外结果,也就相当于甲自己的行为导致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