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下册检测考试试题_第1页
高三语文下册检测考试试题_第2页
高三语文下册检测考试试题_第3页
高三语文下册检测考试试题_第4页
高三语文下册检测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语文检测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I卷

二(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更豆(jidng)省亲(xing)纵横理阖(bdi)供不应求(gong)

B.落色(16。)皆亮(zeng)果实罩累(16i)斗转参横(shen)

C.摩睨(pi)轶除(fti)书声琅琅(lang)不着边际(zhu6)

D.稽首(qi)奢靡(mi)冠盖相属(zhti)审时度势(du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昆明南濒滇池,三面环山。由于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

霜期短,气候温和,下冬不辜,四季如春,是极负盛名的“春城”。

B.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

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石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C.在全球创业周峰会上,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告诫年轻人,要想在中国

创业成功,不能简单照搬美国的创业模式,勿期望]理加旗。

D.你不用担心,你的难处,也就是我的难处,如果你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

或是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我一定会昴力相助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成功学家们在考察了那些具有杰出的个人品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后,得

出了用耐心把一件事坚持做下去是所有成功者拥有的特质。

B.我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使塑料业务增长了两倍多。虽然功劳赫赫,但我

显然已经得罪了公司总部的一些强权人物。

C.良好的商业信誉是靠长期的艰苦努力建立起来的,它本身就是商品价值的

一部分。徽商的发迹,与努力建造和积极维护自己的信誉是分不开的。

D.班主任从他的两次月考失败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他不善于总结归

纳,二是他一遇到难题就不知所措。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站在这座古希腊巴特农神庙式的纪念堂前,仰望以战时林肯总统的形象

为蓝本的雕塑,感受最深的就是那雕塑巨大的悲剧震慑力:,

使他显得严肃的连鬓胡是接受纽约一个小女孩的建议留下的。

①表情锐敏而谦逊②坐椅扶手两边,左手握拳,右手张开

③额头皱纹如同刀刻④眼睛深邃地凝视远方

⑤张手则不以败敌为仇⑥握拳以誓死拯救联邦

A.②⑥⑤③①④B.①④②③⑥⑤

C.①③④②⑤⑥D.③④①②⑥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筷子漫谈

①概览大千世界,综观天下苍生,其进餐工具大体可分为三类。欧美人惯用刀、又、匙,

一餐而三器并用,考究而繁琐;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民,至今仍以手抓食,古

朴而粗犷;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则使用筷子,简易而便捷。对自己祖先所发明并沿用至

今的筷子,国人情有独钟。

②中华大地是筷子的故乡,先人用筷子进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外观上看,筷子由

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十分简陋,但经国人巧手掌控,则夹、挑、拨、拌、扒、戳

等无所不能。锋之所指,美味尽收;取舍自如,纵横桌上。堪称使用方便,价廉物美。

③可以想像,远古时期洪荒满目,文明未启。人们采摘渔猎,以生食过活。我们的祖先

肯定也经历过用手抓、捧而食的阶段.但懂得用火后,开始享用熟食,吃热烫的食物时,再

直接用手取之,则不美也。于是自然就会想到用木棍儿夹之,以为佐助。天长日久,人们便

练就了用木棍儿取食的本领,这就是人们使用筷子的由来。

④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当年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森林、

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枝。于是先民就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

食。正因如此,细棍儿、修竹等,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夹,蒸煮谷黍时

的搅拌等,筷子的雏形已呼之欲出。从当今筷子的形体考察,仍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诚“大朴胜华”之典型也。

⑤筷子古名曰“箸:《韩非子•喻老》中,有“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之语。由此可

见,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

⑥箸之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讳俗,各

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以“幡布”为“抹布”.

船家希望行船时安顺平稳,到码头捷足先登,亦在情理之中.“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

“快”字头上添个“竹”字头,“筷”字乃成;而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

发展的趋势,方法便是在字后加“子”,于是“筷子”乃应运而生。

⑦筷子的种类甚多,制材五花八门。春秋时期便已有牙箸、玉箸,秦汉时期有铜箸、铁

箸,盛唐时有漆箸、金箸、银箸、象牙箸等,发展至今,筷子的种类造型更是层出不穷,色

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可以说,筷子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还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审美

享受.

⑧我国是礼仪之邦,行为举止讲求合情入理,日常生活中对筷子的使用也很有讲究。用

筷子的正确方法是一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上端,另外三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且

筷子的两端要对齐。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

正中。要做到彬彬有礼,雍容大方,使用筷子就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

5.关于筷子的特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外观粗朴简陋,但国人对其情有

独钟。

B.筷子经国人巧手掌控,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堪称使用

方便。

C.筷子因其取材为木材和竹子,价廉物美。

D.筷子的种类造型众多,色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筷子古名为“箸”,其历史可追溯到商纣时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B.“筷子”一词的由来有成说。据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的记

载可知,吴中民间船家讳言“住”字,故更名为“筷子”。

C.筷子虽然只是吃饭的工具,但日常生活中正确地使用筷子也是举止文明

的表现。

D.筷子因其制材、造型、色彩、图案等种类众多、五彩纷呈,在方便了人

们的生活的同时;还带来审美享受。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筷子比考究而繁琐的刀、叉、匙一餐三器并用使用起来简易、便捷,比

以手抓食礼貌、文明,由此可以看出东方智慧的独特之处。

B.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

正中。生活中人们使用物品均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这是一种礼仪

文化。

C.作家郭永秀有诗云“五指微拢/轻轻夹起五千年的芬芳”,在这里,筷子已

不只是一种器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中任何一件物品探

究起来都和文化有关。

D.《韩非子•喻老》篇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因为筷子只应该“大

朴胜华”。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知莫州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环索破家为苦。介

坐驿门,令日:“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以去。沿边

塘水岁溢,害民田,中人杨怀敏主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猪(同“潴”,水停聚处)涨潦,

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通判德州,转运使崔峰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他。介留牒不下,且

移安抚司责数之。峰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

入为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张尧佐骤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介

与包拯、吴奎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无何,复除宣徽使、

知河阳。介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不可但已也」而同列依违,介

独抗言之。仁宗谓曰:“除拟本出中书。”介遂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缘阉侍

通宫掖,以得执政;今显用尧佐,益自固结,请罢之而相富弼。又言谏官吴奎表里观望,

语甚切直。

帝怒,学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镀不避,何辞

于谪?”帝急召执政示之曰:“介论事是其职。至谓彦博由妃嫔致宰相,此何言也?进用

冢司,岂应得攀?”时彦博在前,介责之曰:“彦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彦博拜

谢不已,帝怒益甚.梁适叱介使下殿,修起居注蔡襄趋进救之。贬春州别驾,王举正以

为太重,帝旋悟,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而罢彦博相,吴奎亦出。又虑介或道死,

有杀直臣名,命中吏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

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宋史•列传第七十五》,有改动)

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驿吏以说索破家为苦诛:索求,勒索

B.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他估:估算

C.帝怒,如其奏不视去|1:拒绝,推开

D.进用冢司,岂应得顼预:参与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唐介“忠直”的一组是()

①介坐驿门……皆帖伏以去

②沿边塘水岁溢……介筑堤阑之

③介留牒不下,旦移安抚司责数之

④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

⑤而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

⑥臣忠愤所激,鼎链不避,何辞于谪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介是个执法很严的人,他下令:不该给辽使的东西一律不给,谁损坏

了我们的东西就抓谁。结果辽使乖乖地都离开了。

B.沿田边的池水每年泛滥,毁坏了农田。宦官杨怀敏想划城西十一村的田

地用来积水,唐介认为这种办法太笨,他用筑堤之法拦住洪水,百姓都

认为办得好。

C.唐介为官不怕得罪其他官员,甚至在发怒的皇上面前仍坚持自己的意见,

虽最终被贬英州,但毕竟扳倒了走后宫路线的宰相文彦博。

D.仁宗对唐介十分恼火,不但不看他的奏疏,还说要把他贬谪到远方去;

但皇上又担心贬谪途中唐介出事,自己因此而担坏名声,于是就让近侍大

臣护送唐介去英州。

第II卷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介遂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缘阉侍通宫掖,以得执政。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俊不避,何辞于谪?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神子・初至休宁冬夜作①

葛胜仲

昏昏雪意惨云容。猎霜风。岁将穷。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清夜小窗

围兽火②,倾酒绿,借颜红。官梅疏艳小壶中。暗香浓。玉玲珑。对景

忽惊,身在大江东。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

[注]①此词是词人刚被贬官休宁(今安徽休宁县)时所作。②“兽火”

指炉火。

⑴本词开篇三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鉴赏结尾“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5分)

⑴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屈平正道直行,,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司马迁《屈原列传》)

不抚壮而弃秽兮,?,来吾导乎先路。

(屈原《离骚》)

⑵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

色,,,,而吾与子之

所共适。

(苏轼《前赤壁赋》)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李白《蜀道难》)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丰子恺

①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自古以来的人都赞美它,希望它长在人间。诗

人,特别是词客,对春爱慕尤深。试翻词选,差不多每一页上都可以找到一个春

字。后人听惯了这种话,自然地随喜附和,即使实际上没有理解春的可爱的人,

一说起春也会觉得欢喜。这一半是春这个字的音容所暗示的。“春!”你听,这个

音读起来何等铿锵而惺怯可爱!这个字的形状何等齐整妥帖而具足对称的美!这

么美的名字所隶属的时节,想起来一定很可爱。好比听见名叫“丽华”的女子,

想来一定是个美人。然而实际上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我积三十六年之经

验,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

②梅花带雪开了,说道是漏泄春的消息。但这完全是精神上的春,实际上雨

雪霏霏,北风烈烈,与严冬何异?所谓迎春的人,也只是瑟缩地躲在房栈内,战

栗地站在屋檐下,望望枯枝一般的梅花罢了!

③再迟个把月罢,就象现在:惊蛰已过,所谓春将半了。住在都会里的朋友

想象此刻的乡村,足有画图一般美丽,连忙写信来催我写春的随笔。好象因为我

偎傍着春,惹他们妒忌似的。其实我们住在乡村间的人,并没有感到快乐,却生

受了种种的不舒服:寒暑表激烈地升降于三十六度至六十二度之间。一日之内,

乍暖乍寒。暖起来可以想起都会里的冰淇淋,寒起来几乎可见天然冰,饱尝了所

谓“料峭”的滋味。天气又忽晴忽雨,偶一出门,干燥的鞋子往往拖泥带水归来。

“一春能有几番晴”是真的;“小楼一夜听春雨”其实没有什么好听,单调得很,

远不及你们都会里的无线电的花样繁多呢。春将半了,但它并没有给我们一点舒

服,只教我们天天愁寒,愁暖,愁风,愁雨。正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

雨!”

④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春的

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

罢?有的说“春在卖花声里”,有的说“春在梨花”,又有的说“红杏枝头春意闹”,

但这种景象在我们这枯寂的乡村里都不易见到。即使见至U了,肉眼也不易认识。

总之,春所带来的美,少而隐;春所带来的不快,多而确。诗人词客似乎也承认

这一点,春寒、春困、春愁、春怨,不是诗词中的常谈么?不但现在如此,就是

再过个把月,到了清明时节,也不见得一定春光明媚,令人极乐。倘又是落雨,

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可知春徒美其名,在实际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

⑤实际,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就气候上说,暮春以前虽

然大体逐渐由寒向暖,但变化多端,始终是乍寒乍暖,最难将息的时候。到了暮

春,方才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而一路向暖。寒暑表上的水银爬到“温和”上,

正是气候最温和的时节。就景色上说,春色不须寻找,有广大的绿野青山,慰人

心目。古人词云:“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出。”原来山要到春去的时候方才

全青,而惹人注目。

⑥我觉得自然景色中,青草与白雪是最伟大的现象。造物者描写“自然”这

幅大画图时,对于春红、秋艳,都只是略蘸些胭脂、珠碟,轻描淡写。到了描写

白雪与青草,他就毫不吝惜颜料,用刷子蘸了铅粉、藤黄和花青而大块地涂抹,

使屋屋皆白,山山皆青。这仿佛是米派山水的点染法,又好象是塞尚风景画的“色

的块”,何等泼辣的画风!而草色青青,连天遍野,尤为和平可亲,大公无私的

春色。花木有时被关闭在私人的庭园里,吃了园丁的私刑而献媚于绅士淑女之前。

草则到处自生自长,不择贵贱高下。人都以为花是春的作品,其实春工不在花枝,

而在于草。看花的能有几人?草则广泛地生长在大地的表面,普遍地受大众的欣

赏。这种美景,是早春所见不到的。那时候山野中枯草遍地,满目憔悴之色,看

了令人不快。必须到了暮春,枯草尽去,才有真的青山绿野的出现,而天地为之

一新。

⑦一年好景,无过于此时。自然对人的恩宠,也以此时为最深厚了。

(选自丰子恺《佛有灵》,有删节)

14.“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得出这

一结论的理由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6分)

⑴倘又是落雨,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花木有时被关闭在私人的庭园里,吃了园丁的私刑而献媚于绅士淑女之

前。(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五段中“实际,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这句话在全文

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

答:

17.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暮春的喜爱之情,其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审美情趣?请结

合文章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答,

六(15分)

18.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

严密,层次清楚。(5分)

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是纯粹的西方文化的产物。依照

我们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芭蕾舞的衣着风格、舞蹈方式,①如何

都很难被接受,②,我们接受了。我们不仅完整演出了一部部经

典作品,③还为世界舞台创作了一部部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芭蕾

舞剧,给世界芭蕾舞文化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芭蕾舞在中国发展了这么多年,

④初步形成了中国式的创作流派,尽管还不算成熟,⑤还

没有归纳出一套完整的体系,但在事实上却影响了中国的舞蹈创作和表演舞

台。

答:①②③④⑤

19.请以“全球能源行业”为开头,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单句。不得改变

原意,可适当增删词语。(4分)

在着力提高能源供应安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

大背景下,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实现了连续10年接近30%的年均增长速

度,创造了全球能源行业发展的奇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春节即至,请从下列8句话中抽出4句,组成2副合乎要求的春联。(只填

序号)(6分)

①文明国度遍高风②春归大地人间暖③红梅含苞傲冬雪④山明水秀风光丽

⑤风调雨顺颂华年⑥绿柳吐絮迎新春⑦壮丽山河多异彩⑧柳浪莺歌锦绣春

答:(1)(2)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2011年8月17日下午,苏州市金门路发生了一起车祸,车祸

现场,刚好路过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丁欣护士,马上展开急

救。这名护士用衣服擦拭伤者脸上的血迹,为伤者做人工呼吸。抢救整整持

续了将近十分钟,而护士的膝盖就一直跪在地上。附近近千人的群众目睹了

这一过程,被深深感动。这一幕被路面监控记录了下来,网友亲切地称她为

“苏城最美白衣天使”。

材料二:2011年10月13日下午,广东佛山,两岁小女孩悦悦被一辆

面包车撞倒和碾轧。两名路人先后路过,均对倒地的悦悦不理睬,接着悦悦

被一辆车再次碾压。之后5分钟往来的18个路人无一伸援手,直到一位拾

荒阿姨看到并救起悦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贵州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语文检测考试参考答案

(12分,每小题3分)

1.Ao(B.累].玩一16i;C.琅ling—Idng;D.靡ml-mf»)

2.Co(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

下子就成功,常用于否定句或者反问句。此处用法正确。A.无冬无夏:不

管是冬天、夏天。指一年四季。无:不论。属望文生义。B.穿云裂石:

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噫亮。此处虽然也指声音,语境是哀

痛声音,只能用“撕心裂肺(撕碎心,使肺裂,形容某事令人极度悲伤。

有时也可做疼痛到了极点)”。属范围不当。D.鼎力相助:鼎力:大力。

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多用于感谢别人。属敬辞谦

用。)

3.Bo(A.宾语中心语残缺。句末补“的结论”。C.动宾搭配不当。“建造”改

为“提高”D.句式杂糅。应改为“班主任从他的两次月考失败这一现象发

现两个问题”或“他的月考失败这一现象可以反映两个问题”。

4.D»(根据①②③④⑤⑥句的句意可知,①③④应为一组,②⑤⑥应为一组;

然后分析各组内的句意,可知两组应分别排为①③④或③④①,②⑥⑤;最后

分析组间关系,可知应排列为①③④②⑥⑤或③④①②⑥⑤。)

4(9分,每小题3分)

5.Co(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春秋时期便已有牙箸、玉箸,

秦汉时期有铜箸、铁箸,盛唐时有漆箸、金箸、银箸、象牙箸等,发展至

今,制材可谓是五花八门。)

6.Bo(筷子古名曰“箸”,“箸”易名为“筷”有成说,与民间讳俗有关。民间

讳言“住”,故更之为“快”,又因筷子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

“竹”字头,“筷”字乃成;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发

展的趋势,于是“筷子”应运而生。)

7.Do(“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不是因为筷子只应该“大朴胜华”,而是箕

子见微知著,从殷纣王使用象牙筷子吃饭一事推想到纣王可能由此骄奢淫逸,

一发而不可收,终至亡国身死的结局。因而箕子感到很可怕。)

三(9分,每小题3分)

8.Bo(估:物价。)

9.Do(①句表现唐介严正执法;②句表现唐介做事在意人民意愿;④句是别人

对唐介的评价。③⑤⑥句则直接表现唐介为人的,值

10.Bo(“唐介认为这种办法太笨”,文中无依据。)

参考译文:

唐介,字子方,是江陵人。(唐介)任莫州任丘县知县,正处在辽使往来

的道路上,驿吏被辽使勒索以致无法维持生计,苦不堪言。唐介坐在驿站门

口,下令说:“不是规定所应该给的,一切都不给。(只要)谁稍微毁坏我们

的东西,就把他抓起来。”(辽使)都顺从地离开了。在田边的池塘每年泛滥,

毁坏了民田,宦官杨怀敏负责处理这件事,想要划城西十一村的田地作为积

水的地方,唐介(主持)筑了堤来拦住洪水,百姓都认为办得好。在德州当通

判时,转运使崔峰拿府库里的绢配给百姓,但提高了价钱,唐介扣留文牒不

下发,而且交给安抚司指责崔峰。崔峰发怒,屡次发公文责问唐介,唐介不

为所动。不久果然不能实行。

(唐介)入朝担任监察御史里行,又转任殿中侍御史。张尧佐骤然之间被

任命为宣徽使、节度使、景灵使、群牧使四使,唐介与包拯、吴奎等极力争

谏,又请中丞王举正纠合百官集体在朝廷上向皇上论争,削去了他的两个使

职。没多久,又任命张尧佐为宣徽使,兼任河阳知府。唐介对同僚说:“这

是皇上要给张尧佐宣徽使这一职位,而借河阳知府这个虚名罢了,我们不能

就此罢休啊。”同僚们都模棱两可,只有唐介上言抗争。仁宗对他说:“任命

的提议出自于中书省。”唐介趁机弹劾宰相文彦博在蜀州做郡守时制造了一

种镶金的绸缎,用这种绸缎通过宦官打通后宫,而得到执政要职;现在重用

张尧佐,是用来加强自己的势力,请求皇上罢免文彦博的宰相职务而任命富

弼为宰相。又说谏官吴奎表里不一,看风行事。唐介的话都诚恳正直。

皇上大怒,推开他的奏疏不看,而且说要把他贬谪远方。唐介慢慢地把

他的奏疏读完,说:“我受忠愤所激,即使对我处以烹刑我也不回避。贬谪

远方又有什么可推脱的?”皇上连忙召来执政给他们看奏文说:''唐介上疏谈

论大事是他的责任。至于说文彦博靠嫔妃的力量做了宰相,这是什么话呢?

任用官员,她们怎么可参与呢?”当时文彦博在面前,唐介责问他说:“文彦

博应当自己反省一下,如果有这回事,就不能隐瞒。”文彦博拜倒在地,不

住地谢罪,皇上更加愤怒。梁适呵斥唐介叫他下殿,修起居注蔡襄连忙向前

替唐介开脱。结果。唐介被贬到春州。王举正向皇上说这种处罚太重,皇上

马上有所醒悟,第二天把唐介的奏疏取来,改贬英州,同时罢免了文彦博的

宰相之职,吴奎也被贬京外。皇上又担心唐介可能在路上死去而使自己担了

杀忠直大臣的名声,就叫近侍大臣护送唐介到任所。梅尧臣、李师中都写诗

赞美唐介,从此他的忠直声誉传遍天下,士大夫都称他是真正的御史,称呼

他时一定称他唐子方而不敢直呼他的名。

四(23分)

11.⑴唐介趁机弹劾宰相文彦博在蜀州做郡守时制造了一种镶金的绸缎,用这

种绸缎通过宦官打通后宫,而得到执政要职。

⑵唐介慢慢地把他的奏疏读完,说:“我受忠愤所激,即使对我处以烹刑我

也不回避。贬谪远方又有什么可推脱的?

12.(1)本词开篇三句描写了这样的情景:一年将尽的严冬夜晚,雪意昏昏,

云容惨淡,霜风猎猎,天地之间显得如此寒冷凄清、昏暗寂寥。(2分)

开头三句,以景开篇,为抒情主人公勾勒出了一个严冬凄清寂寥的环境,

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2分)

(2)结尾处情景交融,(1分)在远山阻隔、暮雪重重的意象中,既有词人

对自己被贬官后,友人疏远,人情淡薄的感叹,也有知己虽念旧,但关

山重重,路途遥远,难相安慰的无奈。(2分)这结尾实则是词人对至

交的怀念,然而却从对方入笔,更见情之深切。(1分)

[诗歌鉴赏]这首词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天涯流落的感慨和怀念故人的情怀。

词的上片刻画了一个背井离乡、远去京都的迁客,他年迈憔悴,不胜悲秋。下

片写词人冬夜所见所感。全词构思巧妙,以景托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首

尾圆合。景的描写富有变化,从而揭示了情的变化——由昏雪、愁云、霜风转

而写暗香冷艳的梅花,又写到晴嶂、暮云,使感情也随之由悲而喜,由喜而悲。

景的无穷变化,情的跌宕繁复,使全词意象鲜明,感人至深。

13.⑴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竭忠尽智以侍其君/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

以驰骋兮

⑵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

愁攀援

五(22分)

14.a.梅花开时,雨雪霏霏,北风烈烈,与严冬无异。b.惊蛰已过,乍暖乍

寒,忽晴忽雨;春的美景都隐约模糊。c.到清明时节也不一定有春色。4

分。

15.⑴巧妙地借用古诗中的“断魂”,来说明清明时节的绵绵阴雨给人们生活带

来的不快。

⑵运用拟人学法,形象地说明经过修剪的花木只能得到富贵人家的欣赏,

以此来对比突出自生自长的草不择贵贱高下,并能普遍受到大众的欣赏。

16.过渡作用。由前面写暮春前作者所感受到的不愉快的生活,过渡到下文写

暮春以后春天的美景给人们带来的种种享受。

17.①作者认为暮春以前的春景是少而隐的,要仔细寻找才能看到,而暮春的

美景不须寻找,有广大的绿野青山,天地为之一新,惹人注目。作者还特别

称赞造物者在描画白雪和青草时毫不吝惜颜料,大块地涂抹的泼辣的画风,

这体现了作者不重含蓄而更重大气豪放的审美趣味。

②作者觉得自然景色中,青草与白雪是最伟大的现象。草色青青,连天遍野,

尤为和平可亲,大公无私的春色。花木不能自由生长,而且要献媚于高贵人

家,而草则到处自生自长,不择贵贱高下。并认为春工不在花枝,而在于草。

看花的没有几个,而草则广泛地生长在大地的表面,普遍地受大众的欣赏。

可见作看的审美趣味中特别重视大众文化的特点。

六(15分)

18.①无论②但是③而且④已经⑤也

19.全球能源行业在着力提高能源供应安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寻求新的经

济增长点的大背景下创造了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实现了连续10年接近

30%的年均增长速度的奇迹。

20.③⑥⑦①

21.参考201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贵州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语文检测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I卷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肛豆(jiang)省亲(xing)纵横挥阖(bai)供不应求(gong)

B.落色(lao)桂亮(zeng)果实瞿累(lei)斗转拳横(shen)

C.呼睨(pi)依除(fu)书声琅琅(lang)不着边际(zhuo)

D.稽首(qi)奢靡(mi)冠盖相属(zhu)审时度势(du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昆明南濒滇池,三面环山。由于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

霜期短,气候温和,无冬无垦,四季如春,是极负盛名的“春城”。

B.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

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吞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C.在全球创业周峰会上,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告诫年轻人,要想在中国

创业成功,不能简单照搬美国的创业模式,勿期望;熟项期。

D.你不用担心,你的难处,也就是我的难处,如果你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

或是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我一定会那力祖班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

A.成功学家们在考察了那些具有杰出的个人品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后,得

出了用耐心把一件事坚持做下去是所有成功者拥有的特质。

B.我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使塑料业务增长了两倍多。虽然功劳赫赫,但我

显然已经得罪了公司总部的一些强权人物。

C.良好的商业信誉是靠长期的艰苦努力建立起来的,它本身就是商品价值的

一部分。徽商的发迹,与努力建造和积极维护自己的信誉是分不开的。

D.班主任从他的两次月考失败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他不善于总结归

纳,二是他一遇到难题就不知所措。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站在这座古希腊巴特农神庙式的纪念堂前,仰望以战时林肯总统的形象

为蓝本的雕塑,感受最深的就是那雕塑巨大的悲剧震慑力:,

使他显得严肃的连鬓胡是接受纽约一个小女孩的建议留下的。

①表情锐敏而谦逊②坐椅扶手两边,左手握拳,右手张开

③额头皱纹如同刀刻④眼睛深邃地凝视远方

⑤张手则不以败敌为仇⑥握拳以誓死拯救联邦

A.②⑥⑤③①④B.①④②③⑥⑤

C.①③④②⑤⑥D.③④①②⑥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筷子漫谈

①概览大千世界,综观天下苍生,其进餐工具大体可分为三类。欧美人惯用刀、叉、匙,

一餐而三器并用,考究而繁琐;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民,至今仍以手抓食,古

朴而粗犷;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则使用筷子,简易而便捷。对自己祖先所发明并沿用至

今的筷子,国人情有独钟。

②中华大地是筷子的故乡,先人用筷子进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外观上看,筷子由

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十分简陋,但经国人巧手掌控,贝,1夹、挑、拨、拌、扒、戳

等无所不能.锋之所指,美味尽收;取舍自如,纵横桌上。堪称使用方便,价廉物美。

③可以想像,远古时期洪荒满目,文明未启。人们采摘渔猎,以生食过活。我们的祖先

肯定也经历过用手抓、捧而食的阶段。但懂得用火后,开始享用熟食,吃热烫的食物时,再

直接用手取之,则不美也。于是自然就会想到用木棍儿夹之,以为佐助。天长日久,人们便

练就了用木棍儿取食的本领,这就是人们使用筷子的由来。

④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当年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森林、

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枝。于是先民就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

食。正因如此,细棍儿、修竹等,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夹,蒸煮谷黍时

的搅拌等,筷子的雏形已呼之欲出。从当今筷子的形体考察,仍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诚“大朴胜华”之典型也。

⑤筷子古名曰“箸:《韩非子•喻老》中,有“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之语.由此可

见,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

⑥箸之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讳俗,各

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以“幡布”为“抹布”。

船家希望行船时安顺平稳,到码头捷足先登,亦在情理之中。“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

“快”字头上添个“竹”字头,“筷”字乃成;而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

发展的趋势,方法便是在字后加“子”,于是“筷子”乃应运而生。

⑦筷子的种类甚多,制材五花八门。春秋时期便已有牙箸、玉箸,秦汉时期有铜箸、铁

箸,盛唐时有漆箸、金箸、银箸、象牙箸等,发展至今,筷子的种类造型更是层出不穷,色

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可以说,筷子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还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审美

享受。

⑧我国是礼仪之邦,行为举止讲求合情入理,日常生活中对筷子的使用也很有讲究。用

筷子的正确方法是一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上端,另外三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且

筷子的两端要对齐。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

正中。要做到彬彬有礼,雍容大方,使用筷子就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

5.关于筷子的特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外观粗朴简陋,但国人对其情有

独钟。

B.筷子经国人巧手掌控,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堪称使用

方便。

C.筷子因其取材为木材和竹子,价廉物美。

D.筷子的种类造型众多,色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筷子古名为“箸”,其历史可追溯到商纣时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B.“筷子”一词的由来有成说。据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的记

载可知,吴中民间船家讳言“住”字,故更名为“筷子”。

C.筷子虽然只是吃饭的工具,但日常生活中正确地使用筷子也是举止文明

的表现。

D.筷子因其制材、造型、色彩、图案等种类众多、五彩纷呈,在方便了人

们的生活的同时;还带来审美享受。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筷子比考究而繁琐的刀、叉、匙一餐三器并用使用起来简易、便捷,比

以手抓食礼貌、文明,由此可以看出东方智慧的独特之处。

B.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

正中。生活中人们使用物品均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这是一种礼仪

文化。

C.作家郭永秀有诗云“五指微拢/轻轻夹起五千年的芬芳”,在这里,筷子已

不只是一种器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中任何一件物品探

究起来都和文化有关。

D.《韩非子•喻老》篇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因为筷子只应该“大

朴胜华”。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知莫州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环索破家为苦。介

坐驿门,令日:“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以去。沿边

塘水岁溢,害民田,中人杨怀敏主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猪(同“潴”,水停聚处)涨潦,

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通判德州,转运使崔峰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他。介留牒不下,且

移安抚司责数之。峰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

入为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张尧佐骤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介

与包拯、吴奎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无何,复除宣徽使、

知河阳。介谓同列日:“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不可但已也而同列依违,介

独抗言之.仁宗谓曰:“除拟本出中书。”介遂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缘阉侍

通宫掖,以得执政;今显用尧佐,益自固结,请罢之而相富弼。又言谏官吴奎表里观望,

语甚切直。

帝怒,印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镀不避,何辞

于谪?”帝急召执政示之曰:“介论事是其职。至谓彦博由妃嫔致宰相,此何言也?进用

冢司,岂应得挈?”时彦博在前,介责之曰:“彦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彦博拜

谢不已,帝怒益甚。梁适叱介使下殿,修起居注蔡襄趋进救之。贬春州别驾,王举正以

为太重,帝旋悟,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而罢彦博相,吴奎亦出。又虑介或道死,

有杀直臣名,命中吏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

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宋史•列传第七十五》,有改动)

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驿吏以速索破家为苦诛:索求,勒索

B.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他估:估算

C.帝怒,即其奏不视去|1:拒绝,推开

D.进用冢司,岂应得顼预:参与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唐介“忠直”的一组是()

①介坐驿门……皆帖伏以去

②沿边塘水岁溢……介筑堤阑之

③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

④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

⑤而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

⑥臣忠愤所激,鼎镁不避,何辞于谪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介是个执法很严的人,他下令:不该给辽使的东西一律不给,谁损坏

了我们的东西就抓谁。结果辽使乖乖地都离开了。

B.沿田边的池水每年泛滥,毁坏了农田。宦官杨怀敏想划城西十一村的田

地用来积水,唐介认为这种办法太笨,他用筑堤之法拦住洪水,百姓都

认为办得好。

C.唐介为官不怕得罪其他官员,甚至在发怒的皇上面前仍坚持自己的意见,

虽最终被贬英州,但毕竟扳倒了走后宫路线的宰相文彦博。

D.仁宗对唐介十分恼火,不但不看他的奏疏,还说要把他贬谪到远方去;

但皇上又担心贬谪途中唐介出事,自己因此而担坏名声,于是就让近侍大

臣护送唐介去英州。

第II卷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介遂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缘阉侍通宫掖,以得执政。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镌不避,何辞于谪?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神子-初至休宁冬夜作①

葛胜仲

昏昏雪意惨云容。猎霜风。岁将穷。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清夜小窗

围兽火②,倾酒绿,借颜红。官梅疏艳小壶中。暗香浓。玉玲珑。对景

忽惊,身在大江东。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

[注]①此词是词人刚被贬官休宁(今安徽休宁县)时所作。②“兽火”

指炉火。

⑴本词开篇三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鉴赏结尾“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5分)

⑴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屈平正道直行,,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司马迁《屈原列传》)

不抚壮而弃秽兮,?,来吾导乎先路。

(屈原《离骚》)

⑵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

色,,,,而吾与子之

所共适。

(苏轼《前赤壁赋》)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李白《蜀道难》)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丰子恺

①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自古以来的人都赞美它,希望它长在人间。诗

人,特别是词客,对春爱慕尤深。试翻词选,差不多每一页上都可以找到一个春

字。后人听惯了这种话,自然地随喜附和,即使实际上没有理解春的可爱的人,

一说起春也会觉得欢喜。这一半是春这个字的音容所暗示的。“春!”你听,这个

音读起来何等铿锵而惺松可爱!这个字的形状何等齐整妥帖而具足对称的美!这

么美的名字所隶属的时节,想起来一定很可爱。好比听见名叫“丽华”的女子,

想来一定是个美人。然而实际上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我积三十六年之经

验,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

②梅花带雪开了,说道是漏泄春的消息。但这完全是精神上的春,实际上雨

雪霏霏,北风烈烈,与严冬何异?所谓迎春的人,也只是瑟缩地躲在房桅内,战

栗地站在屋檐下,望望枯枝一般的梅花罢了!

③再迟个把月罢,就象现在:惊蛰已过,所谓春将半了。住在都会里的朋友

想象此刻的乡村,足有画图一般美丽,连忙写信来催我写春的随笔。好象因为我

偎傍着春,惹他们妒忌似的。其实我们住在乡村间的人,并没有感到快乐,却生

受了种种的不舒服:寒暑表激烈地升降于三十六度至六十二度之间。一日之内,

乍暖乍寒。暖起来可以想起都会里的冰淇淋,寒起来几乎可见天然冰,饱尝了所

谓“料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