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月语文考试题答案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月语文考试题答案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月语文考试题答案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市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月语文考试题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高2021级第一学月考试答案1.B(对接文本第2段,是要“将文博机构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可被大众传播和消费的形式,而不是将“传统的学术和教育价值”进行转化,偷换概念。2.D(A项,对接文本第1段,“全球各大文化机构都热衷于活化馆藏和开发文创产品”是背景而非原因,属于强加因果。B项,对接材料第2段,跨媒介推广实现的是原创文化作品的更有效传播和商业价值最大化,而非文博机构本身,属张冠李戴。C项,对接文本第4段,现代技术是为文化元素与现代的科技的结合起到了重要作用,并非是着重于后者,在两者结合上谁更重要,文本中并无主次轻重之分,说现代技术更为重要于文无据。D项对应文本第5~7段,表述正确。)3.C(文本第3段的观点为“现代技术的融入为文博机构的文化传播打开了新的天地,博物馆要与观众产生互动与连接,重新定义公众对于文化、历史和教育的认知和期待”,C项呈现了这些方面的内容。A项论证的是文博机构IP塑造有助于更有效的文化传播。B项论证的是文博IP与观众的连接互动,但未切合“社会教育领域”这一范畴。D项论证的是第2段的观点:文博IP“可以实现更有效传播和商业价值最大化”。)4.①首先,文章从数字时代全球文博IP的开发与运用的背景入手,引出以文化传播新思维推动中国文博IP塑造的论点;②然后从文博机构和观众两方面充分说理,论证文博IP可实现更有效传播和商业价值最大化,并深刻影响了当代社会;③最后运用比喻论证,进一步阐述文博IP的塑造应坚守文化的根本,同时敢于创新的观点,并提出了应对挑战的具体措施。(评分参考:第①点1分,答出具体观点即可得分,观点参考第一段和文章标题可知。第②点2分,答出“价值最大化”和“深刻影响当代社会”各1分。第③点1分,答出“创新”“措施”可给分。)5.①以三星堆文物为素材,开发出携带观众情感、有多种产品开发潜力的原创文化作品,通过跨媒介推广可以实现更有效传播和商业价值最大化。②与学校、企业及更广泛的社会层面紧密合作,结合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出关于古蜀历史的教育和文化公共产品,加强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③坚守文化的根本,同时敢于创新,将文化元素与现代的科技相结合,为观众再现三星堆先民生活的独特画面,引起现代人共鸣。④通过对神秘的三星堆故事、人物进行现代化重构、鼓励公众参与、融入不同的文化元素等方式,跨越时代、文化、技术的诸多挑战,活化馆藏。(评分参考:以上四点,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2分。注意要结合设置的情境作答,不联系三星堆的扣2分。)6.A(“作者对庄子的看法有些赞同”,此说法不正确,从文章第1、2段来看,作者引用庄子对小说的看法,是想证明小说具有虚构性。从第3段可知,庄子对小说是鄙夷的态度,但作者对小说是赞同的态度,并希望我国小说在虚构方面有更大的发展。〕7.B(句子②并没有承接上文语意,而是进行了转折。上文讲述了从语言符号的角度看该对联互相重复,不可取,而句子②从对联的角度对它进行了肯定。)8.《祝福》一文表现了小说“以小见大”和“虚构性”两个特点,《祝福》通过一个农村妇女的在失去丈夫后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对中国妇女的残害,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2分)《祝福》将农村妇女的悲惨遭遇放到祥林嫂一个人身上,通过她来集中表现受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压迫,这个人物具有虚构性,但正是这种虚构却恰好表现了当时的现实。(2分)9.王蒙对这种未来过去时的写法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他对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认可的,(2分)只不过王蒙并不认为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开头富有独创性,(2分)并且王蒙认为这种开头虽有技巧但不要重复使用,小说的艺术性在于创新,要从书中和生活中学会创新。(2分)10.BEG(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而归。)11.B(词义不同,在“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赋”是一种骈赋文体。)12.B(从上下文来看,“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的意思是想要通过做官来获取今后归隐的资金,这才接受了彭泽县令的官职。《论语·阳货》记孔子学生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为教民之具,后因以“弦歌”为出任邑令之典。)13.(1)陶潜曾到庐山去,王弘让陶潜的旧友庞通之拿着酒具在半道栗里等他。(2)做了官却知道终究不能做长久就离开了仕途,他的意图是深远的。[得分点:第(1)句中的“尝”“故人”“赍”“要”以及第(2)句中的“仕”“终”“去”“深”。]14.①不一样。②《南史》对陶渊明的操守持肯定态度,从后文“赋归去来以遂其志”可知,在督邮面前卑躬屈膝的奉迎不合其志;③《读通鉴论》中,王夫之认为陶渊明的做法不合礼仪,辞官所说只是托词而已。(每点1分)15.D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表达想要摆脱黑暗官场的愿望”错误。尾联的意思是诗人想与仙人浮丘同上仙山,以琴书和酒为伴,可以说是表达了作者想要退居的想法,并没有表达想要摆脱黑暗官场的愿望。16.①虚实结合,实写韩琦在任魏境洪水泛滥,人民流离失所。想象欧阳修所居的颖湖湖畔杨柳婀娜,掩映溪桥。②既表现了诗人任职时为百姓劳心忧思,也表达了对欧阳修退居生活的羡慕。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把握能力。“魏境民流河抹岸”写韩琦自己所在任的大名府的情况,黄河决口,大名府境内洪水泛滥,人民流离失所。“颍湖春早柳萦桥”写欧阳修所在的颍州的情况。诗人想象欧阳修所居的颖湖湖畔杨柳婀娜,掩映溪桥。所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大名府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而自己在此任职,所以表现了诗人为百姓劳心忧思。而欧阳修所居的颍州却是早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所以也表达了对欧阳修退居生活的羡慕。17.(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18.(1)湿度也很重要(2)睡眠不好(睡眠时间减少/睡眠不足)第一空,前文说“温度计上的数字很重要”,然后话锋一转,“但它并不能完全决定您身体对热的反应”,再结合后文“在潮湿的环境中”,可以提炼出此空的关键词“潮湿”“湿度”,根据前后结构一致原则,此处可填“湿度也很重要”。第二空,结合前文可知本空应填感到疲倦的原因,根据后文“气温每升高一摄氏度,人们的睡眠时间就会减少一些”,可知夏季酷热的日子感到疲倦的一大原因是睡眠时间减少,故此处可填“睡眠不好”或“睡眠时间减少”等。19.第②句可修改为:减少身体活动是减轻高温影响的一种方法(减轻高温影响的一种方法是减少身体活动)。第⑤句可修改为:但是人体的耐热力通常不如耐寒力。第⑥句可修改为:极高的体温会对器官造成重大损害甚至使其衰竭。第②句不合逻辑,主客颠倒,“减少身体活动”是方法,“减轻高温影响”是目的、结果。应改为“减少身体活动是减轻高温影响的一种方法”或者“减轻高温影响的一种方法是减少身体活动”;第⑤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尽管”应与“但是”搭配,表示转折,可改为“但是人体的耐热力通常不如耐寒力”;第⑥句语序不当,“造成重大损失”与“器官衰竭”构成递进关系,“器官衰竭”更为严重,应置于后面,可改为“极高的体温会对器官造成重大损害甚至使其衰竭”。表示列举的省略,表现了焦裕禄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从含义上看,结合前文“从生锈的锄头、带着窟窿的布鞋,到被顶出大洞的藤椅”可知,“还有打了42个补丁的被子……”一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从情感的表达上看,此处的省略号将焦裕禄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展示的淋漓尽致,极富艺术感染力。三个问句,层层递进,表达出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极具感染力。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从内容上看,“何以能带领全县人民很快找到根治‘三害’的办法?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何兰考人一直难忘当年的‘焦书记’?为何焦裕禄精神能穿越时空,打动一代又一代人”三个问句,层层递进。从感情的表达上看,三个问句连用,歌颂了焦裕禄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表达出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从表达效果上看,三个问句连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极具感染力,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2.①“焦裕禄在兰考一共仅工作了475天”表达了对焦裕禄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就的赞叹之情以及对焦裕禄去世的惋惜之情,②“焦裕禄在兰考一共工作了475天”是一般陈述,只是交代出了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时间。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焦裕禄在兰考一共仅工作了475天”中的“仅”字,突出了在时间很短的情况下,焦裕禄做出的成绩却有目共睹,表达了对焦裕禄的赞叹之情以及对焦裕禄去世的惋惜之情。而“焦裕禄在兰考一共工作了475天”一句中,去掉“仅”字就变成了一般陈述,只是交代出了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时间,无法体现人物的功绩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23.【审题参考】(1)题目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为一则名言,出自《雷锋日记》,告诉我们要将个体生命融入时代、历史的洪流,为时代、历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体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要求考生论述个体生命与时代、历史的关系,或讲述个体融入集体的故事。提示语要求谈谈以上材料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带来的启示,并结合自身发展进行思考。其中,“当代青年”指明写作对象,“追求理想”明确了立意的方向,也就是说,材料最后指向的是如何追求理想,写作形式是应用文体--演讲稿。本命题是引导考生思考:作为当代青年,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怎样处理作为个体的自己与时代、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时候,我们要富有思辨色彩地去探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如何让个人发展与时代进程同频共振。(2)写作指导可以先强调,对集体来说,个体的重要性:只有每一个个体都成熟独立、敢于担当,集体才有力量;集体要注重激发每一个个体的活力。(可列举“捕鸟之罗”的例子)。然后,再强调,对个体来说,集体的重要性:脱离了集体的个体,只能陷入单打独斗,不能充分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更大的价值。(可列举“足球、篮球等群体性体育运动”的例子),强调在集体中,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个体才能发挥作用。接下来,可以联系现实,分析个人理想追求、自身发展与时代、国家命运的统一性,强调把自己的理想与民族的复兴统一,把自我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统一,既实现自我价值,又实现社会价值。可以援引材料提出论点:唯有将每一个个体融入集体并嵌入恰当的位置,方能使二者相得益彰。再从“个体只有将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激发个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