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研究_第1页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研究_第2页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研究_第3页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研究_第4页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8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摘要:为引导大学生的进行合理归因、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并最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现代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及心理健康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从三者之间的特点、相关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采取消极的归因方式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但是,也有研究从正面证实了那些积极归因方式的人能够更好的处理学业和生活中的事情,具有较为健康的心理。2、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归因模式,同时归因方式也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3、大学生对负性事件的归因方式、体验到的自我效能感,都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关键词: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Abstract:Inordertoguidetheconductofreasonableattributedtocollegestudents,enhancetheirself-efficacy,andultimatelyimprovetheirmentalhealth,theresearchdiscusstheattributionalstyle,self-efficacyandmentalhealthofmoderncollegestudents,fromdocumentmaterials,Itwillbefromthefeaturesandotheraspectsofrelationshipamongthemtodotheresearch.Byanalyzingthedocumentmaterials,wecandrawthefollowingconclusions:1、peoplewhotakeanegativeattributionalstylearemorelikelytosufferfromdepression,whichaffectstheirstudyandlife.However,otherresearchhasalsoconfirmedfromthepositiveattributionofthosepositivepeoplewhoarebetterabletodealwiththingsinschoolandlife,andtheirmentalhealtharemorehealthy.2、Self-efficacyhasaneffactofpeople'sattributionalstyle,atthesametime,attributionalstyleisimpacting.Individual`sself-efficacy.3、CollegeStudents`attributionalstyleonthenegativeevents,andtheself-efficacyexperience,willinfluencetheindividual'smentalhealth.Key-words:attributionalstyle,self-efficacy,mentalhealth在个体毕生发展的历程中,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才成长的重要阶段,此时他们一般都处在自己一生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时期,所以无论是获得成功还是遭遇失败,他们都勇于去承担责任(归因于内在因素>。将正性事件的发生归因于个体内在的因素,可以增强个体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提高自信心,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而将负性事件归因于内在因素,说明当代大学生勇于正视自己内在的不足之处,勇于自己承担责任,对于今后奋发上进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但如果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话,这种归因方式也容易导致个体产生自怨自责、后悔等不良情绪,这种负性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排解,时间长了就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因此良好的归因方式对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很关键。为了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人们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确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水平,只有那些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的人,即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才能更好地面对挫折。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高校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难点之一,由于大学的学习、生活及环境的变化,给个体带来了压力与挑战,随之出现的情绪困扰与心理问题大大增加。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对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归因及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国大学生的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具有什么特点?他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如何?本研究拟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现代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及心理健康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从三者之间的特点、相关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1.归因方式1.1归因方式概念归因(Casualattribution>是指原因的归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归因指人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精神文化现象等做出解释、说明的过程。狭义的归因专指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归因,是指个体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感知、思维、推理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而确定造成该结果的原因的认知活动[1]。归因方式也称“归因风格”或“解释方式”(attributionalstyle或explanatorystyle>指个体所具有的独特的归因认知方式及由此产生的特有的归因倾向,或者说是个体在过去经验和当前期望的基础上,对不同的事件或行为以一种相似的或习惯性的方式做出原因推理的倾向性。1.2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海德(Heider>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经过不断的完善,具有代表性的归因理论主要有:(l>单维度归因理论。归因理论的创立者海德1958年出版了《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他将个人行为的原因分为内部、外部两大类别,并详细分析了归因活动的普遍性以及归因对人们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每个人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行为可能来自外部环境,也可能来自内部因素。他提出了人们寻找原因所遵循的一般原则—“协变原则”(Covariationprincple>,就是说当一种因素与待解释的行为事件协同变化时,它就会被定为该行为事件的原因。(2>相应推断理论。琼斯(E.E.Jones>和戴维斯(K.E.Davis>于1965年提出了“相应推断理论”(Theoryofcorrespondentinfrence>。该理论认为人们在知觉和自我概念及其各个特定方面,包括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和社会自我,均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负相关,自我概念较积极的被试其心理健康状况较良好。樊富氓、付吉元[10]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06名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进行了测量,发现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较高的正相关,也就是说自我概念得分高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其中自我总分与忧郁、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强迫因子有较高负相关。叶映华,杨宏飞[11]研究了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发现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均呈负相关,症状因子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低,这与樊富眠、付吉元对大学生进行的研究结果一致。姚信[12]研究了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同样发现了与樊富氓、付吉元相同的结论。都浩丽,王国芳[13]研究了青春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认为自我概念各维度和心理症状各因子基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概念水平对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强的预测性。总的来说,自我概念较高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自我概念较低的青少年。杨昭宁、孔祥军[14]对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大学生幸福感指数各维度与自我概念总分显著正相关,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指数与自我批评因子有显著负相关,与自我概念其他各因子有显著正相关。4.3大学生自我效能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在自我效能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15]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自我效能影响人们的归因模式。第二是归因方式对其自我效能产生影响。个体主动对结果进行积极的归因,对自我的能力就产生较强的信任感,其行为的坚持性将更强,也愿意应付学业上的挑战;其自我效能也会增强;相反,如果进行消极的归因,个体将可能会因对自我缺乏信心而消极应付,从而影响自我效能。同时研究指出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如果把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就不一定会降低效能。因此,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Schunk(1982>实验显示对过去的行为给予努力归因反馈较之于对将来的行为给予努力归因的反馈,对提高自我效能更有效。研究表示自我效能感高者往往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把失败归因为努力不够。这种采用内部归因的思维方式促进了动机水平的提高及活动的成功。但是是采用能力归因,还是采用努力归因,以及何时采用能力归因或努力归因对提高自我效能感是不同的。4.4以往对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及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几个结论4.4.1采取消极的归因方式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但是,也有研究从正面证实了那些积极归因方式的人能够更好的处理学业和生活中的事情,具有较为健康的心理。4.4.2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归因模式,同时归因方式也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4.4.3大学生对负性事件的归因方式、体验到的自我效能感,都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参考文献【1】【5】张学军.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02.【2】【6】李成齐.大学生归因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3】[美]A.班杜拉著.林颖等译.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一一社会认知论(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程玮.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11.【7】胡胜利.归因方式对,讼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研究之概观[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2>:461-464.【8】张彩霞.归因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101-103.【9】陈卫旗.自我概念、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4>:212-214.【10】樊富巩,付吉元.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2>:76-77.【11】叶映华,杨宏飞.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