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教版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卷(三)
九年级物理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7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六章压力与压强。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
1.请你估算一下,大气对你左手大拇指指甲的压强约为()
A.100PaB.105PaC.1PaD.0.1Pa
2.小杰同学在成都游玩“海底世界”时,观察到鱼嘴里吐出的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对气泡上
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分析正确的是()
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浮力变大,压强变小D.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3.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松木做实验,根据数据画出
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102030400cm3
A.蜡块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B.干松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相同体积的蜡块和干松木,蜡块的质量大
D.相同质量的蜡块和干松木,蜡块的体积大
4.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水>0碗),这时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
P一把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不考虑水和酒精的蒸发),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则()
二:一酒搐
一水
..
A.p、=piB.p\<piC.p\>piD.无法确定
5.如图所示,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盛有两种不同液体的甲、乙烧杯中,待小球静止后,两
个烧杯内液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
A.甲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小B.乙烧杯底部受到液体压强较大
C.乙烧杯中小球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D.两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6.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甲和乙,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
强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下列措施中,有可能使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乙液体对容
器底部的压强。(无液体溢出)
孙Z.
A.分别抽出相同质量的液体甲、乙B.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
C.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甲、乙D.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
二、填空题(每空1分,最后三空每空2分,共17分)
7.如图所示,小明买了一满杯不加冰可乐,随手放在电子秤上测得整杯质量250g,喝掉可乐后测得空
杯质量为50g,然后再灌满水测得质量为300g,则这杯子能装可乐ml,由此可知可乐的密度为
_____g/cm3o
8.一艘排水量为150t的货船在长江航行,该船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N;距离水面1.2m下的船
体位置受到的水的压强为Pao(h10N/kg)该货船从长江驶入大海,船受到的浮力,
轮船排开水的体积o(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如图所示,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地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甲:。匕=4:5,底
面积之比S甲:Sz=5:8,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甲:。乙=8:5则将甲、乙分别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后,剩
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甲:。乙=。
10.如图所示,一个未装满橙汁的密闭轻质杯子,正立放在桌面上,如果倒置在桌面上,倒置后与倒
置前橙汁对杯底的压力,杯子对桌面的压强o(均选“变大”“变小”或“不变”)
11.如图,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是100cn?,内部装入适量的水。用细线将质量为400g的木块系住使
木块浸没在水中,木块静止时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1N。木块的密度是kg/m,剪断细线木块静止
33
后,水不溢出,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小了Pa(g取10N/kg,p*=1.0X10kg/m)o
12.根据连通器原理,利用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低可以比较液面上方的压强大小.如图(a)、(b)和
(c)所示的U形管中装有同种液体,U形管右边管子与大气相通,大气压强为4,左边管子与密闭容
器相通,密闭容器内装有压强大小不同的气体(p°=p、<p2Vp3).请仔细观察图中的实验现象,完成
下列问题.
p。PoPo
⑴根据图(a)(b)(c)中的实验现象可知:装有同种液体的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内是否相同,取决
于.
⑵分析比较图(a)与(b)与(c)中的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从与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差V2的大
小之间的关系,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小华利用上述知识,在U形管内注入水,自制了一台“简易血压计”,如图所示是他在测量收缩压
(血压)时的情景,若人正常的收缩压相当于0.09~0.14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夕,牌=13.6x103千
克/米则他的收缩压(不考虑大气压)____正常范围(选填“超过”“属于”或“低于”).
1.36米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3.如图,一个球A被一挡板B挡在斜面上。请你在图中画出球A所受到力的示意图。
14.请你在如图所示中画出静止在水中的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15.如图(a)所示,三个底都包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分别盛有水、盐水和煤油,将它们插入水槽中至
管内外液面相平,如图(b)所示,请画出此时橡皮膜的大致形状.
(b)
四'计算题(第16题4分,第17题,18题各6分,共16分)
16.某花岗岩雕塑的质量为48kg,已知这种花岗岩的密度为2.4xl0'kg/m3。
⑴求雕塑的体积匕
⑵现用蜡复制该雕塑,但复制品的高度是原雕塑的2倍,蜡的密度是0.9xl()3kg/m3。求复制品的质量。
17.如图所示,质量为0.2千克、底面积为2X10/米2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中盛有0.2
米高的水。
⑴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⑵求容器中水的质量;
⑶若将一个体积为2X103米3的实心均匀物块浸没在容器内水中后(水未溢出),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恰好为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两倍,求物块的密度。
18.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0.1米和0.2米的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B的密度分别
为0.8X103千克/米3和0JX103千克/米3,物体A质量为0.8千克。求:
(1)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石。
⑵物体B对地面的压强.。
⑶若要使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小明拟采用的办法如表所示:
分析计算过程结论
若只在物体A上沿水平方向截去一定厚度〃后,物体A剩余
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
小在A物体上水平截取的厚度为
33
PA=~==O.8xlOkg/mx9.8N/kgx(O.lm-/z),所
明7.5X10"米的部分
33
pBghB=Q.1X10kg/mX9.8N/kgX0.2m
而Ph—Pe
解得左7.5X101米
①请判断:小明的分析过程及结论是否正确。
②小华设想在两物体中某一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重为的G部分,并置于另一物体上部后使二者对
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请通过计算分析小华的设想是否有可能实现,若有可能,求出区的值;若没有
可能,说明理由。
7)777777)777777777777777
五'实验题(第19,20题各4分,第21题5分,第22题6分,共19分)
19.在“天平和量筒测定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
(1)该实验的原理是;
⑵用电子天平称出其质量为52克;
⑶如图用量筒测出的石块的体积为______厘米气石块的密度为千克/米>
(4)本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20.某小组同学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对影响物体表面大气压强大小的因素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
可能与物体表面朝向有关;猜想2:可能与物体表面所处海拔高度有关。
⑴他们结合学过的液体压强的知识,经过类比,判断猜想1是的(选填“正确”
或者“错误”)。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
⑵对于猜想2,他们上网查阅资料得到了表格如下:
表一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对照表
海拔高度
0123456789101112
(千米)
大气压(千
101908070625447413631262319
帕)
根据对资料中信息的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越(选填“大”或“小”),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大气
压值的变化越来越(选填“快”或“慢”)。
21.小明、小华两位同学在制作简易的密度计使用过程中:
(1)小明在一根木棒的一端绕一些铜丝制成简易的密度计,将它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
烧杯中,当它分别竖直静止在液体中时状态如图,密度计所受浮力尸甲Fj两杯液体的密度。甲
_____Qz;
(2)图丙中,小华将制作好的a、b两个密度计放入水中时,水面恰好与a密度计最上面刻度线齐平、
与b密度计最下面刻度线齐平,如果要用a、b密度计测酒精的密度,则应选用_____密度计。
22.某物理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a)、(b)、(c)他们用形状
不同的玻璃管(一端开口,一端用橡皮膜封口,橡皮膜面积均为25X10-,米2)、密度为0.8X103千克
/米3的酒精、盛水容器等器材进行实验。他们每次都先将玻璃管插入水中,然后在管内装入酒精使橡
皮膜变平,再测出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九、橡皮膜受到水对它的压强以及管内酒精高度外和管内酒精
的重力凡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表一
橡皮膜在水中管内液体高度橡皮膜受到的管内液体重力
实验序号
的深度打(米)/72(米)压强P(帕)G(牛)
10.040.053920.98
20.080.107841.96
30.120.1511762.94
表二
橡皮膜在水中管内液体高度橡皮膜受到的管内液体重力
实验序号
的深度九(米)九(米)压强P(帕)G(牛)
40.040.053921.1
50.080.107842.4
60.120.1511763.6
表三
橡皮膜在水中管内液体高度橡皮膜受到的管内液体重力
实验序号
的深度h、(米)%(米)压强H帕)G(牛)
70.040.053920.8
80.080.107841.8
90.120.1511762.5
⑴分析表一中的实验序号1或2或3(表二中的4或5或6)(表三中的7或8或9)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
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⑵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液体,当______相同
时,液体压强相同;
⑶小华同学分析比较表一的最后两列数据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内液体的重力有关,而
小明同学通过分析比较判断小华的结论是(选填“正确”或“错误”);
⑷小华和小明同学再次仔细分析实验数据,有了新的发现:杯形容器与柱形容器相比,在相同条件下,
要使液体的压强相同,b图容器中的液体的重力要大些,而c图容器中的液体的重力要小些。通过比较
和计算,他们得出了初步结论: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强大小等于与容器底面积的比值。
九年级物理•全解全析
123456
BCCADD
1.B
【解析】
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一标准大气压大小约为l.013xl05pa,所以大气对左手大拇指指甲的压强
约为105Pa,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解析】
气泡上升时,深度〃变小,由
P=pgh
可知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变小,气泡内的压强。变小;气泡的体积变
大,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由
耳¥=P水/g
可知气泡受到水的浮力变大。
故选C。
3.C
【解析】
A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蜡块的密度与体积无关,干松
木的密度与质量也无关,故AB错误;
C.由图象可知,蜡块和干松木的体积相同均为20cm3时,蜡块的质量为20g,干松木的质量为10g,所以
蜡块的质量较大,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相同均为20g时,蜡块的体积为20cm3,干松木的体积为40cm3,所
以蜡块的体积较小,故D错误。
故选C。
4.A
【解析】在粗细均匀的圆柱形容器中,根据公式尸=G可以知道,混合前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都等于液体
的重力,所以去混合前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即八=用,混合前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不变,容器
的底面积不变,根据压强公式p=S可以知道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也不变,即0=P2,故选A。
5.D
【解析】
A.根据物体浮沉关系,球在甲杯液体漂浮,说明甲杯液体密度大于球的密度,球在乙杯液体悬浮,说明乙
杯液体密度等于球的密度,因此甲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故A错误;
B.甲杯密度较大,深度相同,根据液体压强特点,乙烧杯底部受到液体压强较小,故B错误;
C.小球在甲杯中漂浮,在乙杯中悬浮,都是平衡状态,所受浮力与球的重力大小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甲乙烧杯中小球排开液体的质量相等,故C错误;
D.小球在甲杯中漂浮,在乙杯中悬浮,都是平衡状态,所受浮力与球的重力大小相等,两烧杯中小球受到
的浮力一样大,故D正确。
故选D。
6.D
【解析】设图中甲容器中液体密度p甲、高度/、底面积S甲;图乙容器中液体密度p乙、高度h乙、底
面积S乙。液体对两容器底压强相同,即:p甲g%=p乙gh乙,由图可知h甲>h乙,Sn)>5乙,所以p甲<p4,
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质量M的液体后,液体甲对容器底减少的压强能「=鳖,液体对乙容器底减少的
S甲
压强部,=螫,因S.>$乙,所以邻邛此时液体甲对容器底的压强大于液体乙对容器底的压强。
S乙
选项A错误。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体积M的液体后,液体甲对容器底减少的压强电产科途上,液体
s甲
乙对容器底减少的压强与/=p^g上,因S甲双,所以.邛<拿乙.此时液体甲对容器底的压强大于液
s乙
体乙对容器底的压强。选项B错误。两容器中抽出相同高度M的液体后,液体甲对容器底减少的压强
与甲液体乙对容器底减少的压强M=p乙g,因p甲<p乙,所以与甲<与乙。此时液体甲对容器底
的压强大于液体乙对容器底的压强。选项C错误。两容器中分别倒入相同体积V液体后,液体甲对容器
底增加的压强能尸p甲g上,液体乙对容器底增加的压强你/=p4上,因S甲>S乙,所以第p<伞乙。
s甲s乙
此时液体甲对容器底的压强大于液体乙对容器底的压强。选项P正确。答案选D。
7.2500.8
【解析】
杯子装满水后水的质量为
,"水-300g-50g=250g
则杯子的容积为
V=^L=250g=250cm3=250mL
PMIg/cnr
杯子装满可乐后可乐的质量为
g,i乐=250g-50g=200g
则可乐的密度为
…爷=感十。8g/cm
8.1.5X1061.2X104不变变小
【解析】
[1]该船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Ff?=G#=〃?ft^=150x103kgx10N/kg=1.5x1O^N
⑵距离水面1.2m下的船体位置受到的水的压强为
p=pgh=1x1(Pkg/nPx1ON/kgx1.2m=1.2x104Pa
⑶⑷该货船从长江驶入大海,都是漂浮,船受到的浮力
F*.=G
船受到的重力不变,所以船受到的浮力不变,因为
pa*<P海水
根据F后p淑匕/g可知,排开水的体积变小。
9.8:5
【解析】
解将甲、乙分别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后,根据。=(=£=等=?=陪=夕劭可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
压强之比不变,仍为8:5。
10.变大变小
【解析】
山倒置前橙汁对杯底的压力小于总重,而倒置后,橙汁对杯底的压力大于总重,故倒置后与倒置前橙汁对
杯底的压力变大了。
⑵根据,=(=等可知,受力面积变大,故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变小了。
JJ
11.0.8x103100
【解析】
山木块的重力
G—mg=0.4kg?
由受力分析得,木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0=G+鼠=4N+1N=5N
木块的体积
________5N________
丫=唳=晕==5?10-4m3
33
pg1.0?10kg/m?10N/kg
木块的密度
12J剪断细线木块静止后,水不溢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减小了1N,由里的相互作用得,容器底部受到的压
力大小减小了1N,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小了
AF1N
p=——=100Pa
S100?If)m
12.液面上方的压强是否相同装有同种液体的u形管两边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差V"越大,U形管两边
液面高度差△/!越大属于
【分析】
(1)分析三个图中液面上方的压强大小关系及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h得出结论;
(2)已知外=R<P2Vp3,根据图中两管液面高度差变化得出结论;
⑶因水的密度是水银的小,求出题中1.36m水柱产生的压强相当于多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根据题意
13.6
分析回答.
【解析】
⑴田己知外=四,(a)中两管液面高度相同;而外二。2Hpa,(b)(c)两管中存在液面差,故装有同种液体的U
形管两边液面高度h是否相同,取决于液面上方的压强是否相同;
(2乂2]已知P°=P1<P2(凸,图中两管液面高度差越来越大,故得出:装有同种液体的U形管两边液面上方
的气体压强差V。越大,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越大;
(3)[3]因水的密度是水银的」丁,故
13.6
P=夕水8〃=与0水银g/?=0水银gX与X1.36m=夕水银gX0.1m,
13.013.0
即他的收缩压相当于0.1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由题意可知,他的收缩压(不考虑大气压)属于正常范围.
【点睛】
本题为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重在理解U形管的原理,并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解析】
所有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球静止在斜面上,斜面对球有一个与斜面垂直的支持力。球与挡板接触,挡板
对球有一个支持力,该力方向与挡板垂直。故力的示意图如下:
【解析】
小球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受重力和浮力,二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两力的大小相等,如图
【解析】
将它们插入水槽中至管内外液面相平,即高度一样,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0g3水的密度一样,玻璃管内
的水的压强等于水槽外水的压强,橡皮膜变平;同样高度,但是盐水的密度大于水槽外水的密度,玻璃管
内盐水的压强大于水槽外水的压强,橡皮膜向下凸出;同样高度,但是煤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玻璃管
内煤油的压强小于水槽外水的压强,橡皮膜向上凸出;如图所示.
16.(1)0.02m3;(2)144kg
【解析】
(1)由密度公式"=?可知
=,%,=48kg
=0.02m3
2.4x103kg/nr1
(2)由题意可知,复制品的体积为
唳=8%=8x0.0211?=0.16m3
则复制品的质量为
吗!料=。塑料%料=0.9x103kg/n?x0.16m3=144kg
答:⑴求雕塑的体积V为。.02m,;
(2)复制品的质量为144kg。
17.(1)1960ft;(2)4千克;(3)3.9x103千克/米3
【解析】
(1)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p^gh水=千克/米3x9.8牛/千克x0.2米=1960帕
(2)由密度公式可得,容器中水的质量为
m水=0水力=1x103千克/米3x0.2米x2x10-2米3=4千克
(3)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
(,/+山水+%物皿
。容=
S
实心均匀物块放入浸没后,液位上升变化量为
S2x102m2
则水对容器底部压强为
P*.'=p^gh*.,
由容器对地面的压强恰好为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两倍,可知
四『1=2。即=2夕刖水+M)
即
322
%=2。水(&+A/?)5-mff-m^=2xl000kg/mx(0.2m+0.1m)x2xl0m-0.2kg-4kg=7.8kg
则物块的密度为
7.8kg3,
'物咻2xl0-3m3=3.9xl0kg/m
答:(1)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I960帕;
(2)求容器中水的质量为4千克;
⑶物块的密度为3.9x103千克/米3。
18.⑴8N;(2)200Pa:⑶①正确;②详见解析
【解析】
解:⑴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
FA'=GA=mAg=0.8kgxl0N/kg=8N
(2)物体B的质量
硒二PBUB=PB^B?
则B对地面的压强
/%=0=皂=瞥=Pb\8=p^g=0.1x10'kg/n?x0.2mx1ON/kg=200Pa
SB喑hBhn-
⑶①由题意知,A对地面的压强大于B对地面的压强,在受力面积不变时,要使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相同,
可以减小A的重力以减小A对地面的压强,所以小明沿水平方向将A截去一定厚度,其分析及结论是正确
的。
②由题意知,沿水平截去重为Go的部分,则两物体的重力变成GA+GB-GO,若将A放在B上面,则此时两物
体对地面的压强
%=GA+GB-G。
PAB
同理,B放在A匕面,则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BAGA+GB-G0
PBA=
SA
而SA<SB,且在截取前后没变化,所以
PAB^PBA
所以小华的设想不可能实现。
答:⑴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FA为8N;
⑵物体B对地面的压强pB为200Pa;
⑶小明的分析过程及结论是正确的,小华的设想不可能实现。
m
19.p=-202.6x103减小实验误差
【解析】
⑴出测量石块的密度,需要知道石块的质量和体积,所以该实验的原理是密度公式
⑶⑵如图所示,量筒的分度值为5mL,则石块的体积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