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1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2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3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4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文言文阅读

江苏省镇江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举五羖①于累绁之中,爵之大夫,与语三曰,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②。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

(节选《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材料二: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官益久,则气愈偷。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工。臣节之盛,扫地久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

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窃窥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而已,外此非所知也。清暇之官,知作书法、赓诗而已,外此非所问也。堂陛下之言,探喜怒以为之节,蒙色笑,获燕闲之赏,则扬扬然以喜,出夸其门生、妻子。小不霁,则头抢地而出,别求夫可以受眷之法,彼其心岂真敬畏哉?问以大臣应如是乎?则其可耻之言曰:我辈只能如是而已。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伏栋下求俱压焉者鲜矣!

(节选自《龚自珍全集》,有删改)

[注]①五羖:亦作五羖大夫,指百里奚。②干侯:地名,在今成安县境东部。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6处。(3分)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穆公:即《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秦伯,春秋五霸之一。

B.适:即“”,形声字,文中“适”与“少无适俗韵”中“适”义同。

C.扫地:本义指用扫帚等工具清扫地面,文中喻指“臣节之盛”消声灭迹。

D.窃:用作谦词,与《兼爱》中“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的“窃”手法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昭公二十五年,孔子卷入昭公与季平子的政治斗争,被迫趁乱逃离鲁国,寄居于高昭子门下。

B.韶乐,史称舜乐,齐人称赞孔子,看似有感于“三月不知肉味”,实则是对孔子遵奉周礼的认同。

C.龚自珍开章明义,直击时弊,揭露久居高位的官绅阿谀谄媚的丑恶嘴脸,愤然之情,溢于言表。

D.大臣们在朝廷里发表政论,不以江山社稷为出发点,而是根据皇帝的喜怒行事,全无廉耻之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举五羖于累绁之中,爵之大夫,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2)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伏栋下求俱压焉者鲜矣!

14.请结合材料一中孔子的观点,分析材料二中官场乱象产生的根本原因。(3分)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调研测验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娣探谨奉

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瘝痌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夺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①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②,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材料二: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节选自《答司马谏议书》)

[注]①宣扬佛家经学的院社,泛指深远的学问。②东晋时期,谢安坚决辞去官职到会稽附近的东山隐居,经常有文人前来拜访他,与他饮酒赋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夺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

B.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夺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

C.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夺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

D.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夺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霁,指雨雪后天气转晴,与《阿房宫赋》中“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的“霁”相同。

B.采薪之患,意思是担心打不了柴,是说自己生病的一种婉辞,亦作“采薪之忧”。

C.脂粉,胭脂和香粉,古代常用来借指妇女,如秦可卿称王熙凤为“脂粉队里的英雄”。

D.君实,司马光的名,王安石直呼其名,表示他和司马光的关系非常亲密。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的短笺,逻辑上是来龙去脉清晰可辨,文风上是魏晋风度清丽典雅,情感上是楚楚动人情真意切。

B.身处闺阁之内、病榻之间,而材料一的写信人的精神世界却实现了极大自由,思接千载,神追古人,以逍遥游般的精神境界,自由翱翔,欲与古人比肩。

C.材料一的收信人得着“真卿墨迹”想到送给妹妹,可见真心;而这一细节也暗示出写信的这个妹妹擅长作画。

D.材料一重情,多情真意切,兄妹情谊,跃然纸上;材料二重说理,多客套寒暄,名实之辩,丝丝入扣。

13.请在横线上填写《红楼梦》中的人物姓名。(4分)

材料一是写给的短笺,其中“薛林之技”的“薛林”分别是指和。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教材内句子。(8分)

(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调研测验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①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教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

[注]①辟:亲近、偏爱之意。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富A润屋B德C润身D心广E体胖F故G君子H必诚其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指使……和睦,《谏逐客书》中“却宾客以业诸侯”中“业”的用法与之相同。

B.厌,指满足,与《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中的“厌”词义相同。

C.形,指显现出,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中的“形”用法不同。

D.心不在焉,指心思不在这里,与现代汉语中“心不在焉”在感彩上是不同的。

12.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一节提出了“八条目”之说,它们之间不是并列关系,其中“格物”是核心。

B.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注重修身,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

C.要做到“诚意”需要不自欺欺人,要做到“正心”需要摈弃不良情绪和外界干扰。

D.选文中使用了顶针、排比等修辞,使得道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增强了说服力。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4分)

(2)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4分)

1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是什么意思请简述材料二引用此谚语的用意。(3分)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暑期测验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晏字休默,仕宋,初为建安国左常侍。晋熙王燮安西板晏主簿,时齐武帝为长史,与晏相遇。府转镇西,板晏为记室。沈攸之事难,随武帝镇盆城。齐高帝时威权虽重,而众情犹有疑惑,晏便专心奉事,军旅书翰皆见委,渐见亲待,常参议机密。

建元初,为太子中庶子。武帝在东宫,专断朝事,多不闻启,晏虑及罪,称疾自疏。武帝即位,为长史兼侍中意任如旧。迁侍中祭酒,遭母丧,起为司徒左长史。晏父普曜藉晏势,多历通官。普曜卒,晏居丧有礼。

永明六年,为丹阳尹。晏位任亲重,自豫章王嶷、尚书令王俭皆降意接之,而晏每以疏漏被责,连称疾。久之,转为江州刺史,泣不愿出,留为吏部尚书,终以旧恩见宠。时尚书令王俭虽贵而疏,晏既领选,权行台阁,与俭颇不平。俭卒,礼官欲依王导谥为“文献”,晏启上曰:“导乃得此谥,但宋来不加素族。”武帝崩,遗旨以尚书事付晏及徐孝嗣。

郁林即位,转左仆射。及明帝谋废立,晏便响应接奉,转尚书令,封曲江县侯,给鼓吹一部、甲仗五十人入殿。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时人以此窥之明帝与晏东府语及时事,晏抵掌曰:“公常言晏怯,今定如何”建武元年,进号骠骑大将军,给班剑二十人,又加兵百人,领太子少傅,进爵为公。

晏笃于亲旧,为时所称,至是自谓佐命惟新,言论常非武帝故事,众始怪之,明帝虽以事际须晏,而心相疑斥,料简武帝中诏,得与晏手诏三百余纸,皆是论国家事。永明中,武帝欲以明帝代晏领选,晏启曰:“鸾清干有余,然不谙百氏,恐不可居此职。”乃止。及见此诏,愈猜薄之。晏性浮动,志欲无厌,自谓旦夕开府,人或讥之。

(节选自《南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议/时人以此窥之

B.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议时人/以此窥之

C.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议/时人以此窥之

D.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议时人/以此窥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元,南齐高帝萧道成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在汉武帝时始设。

B.迁,指贬官或降低官职。此处与《琵琶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迁”字含义相同。

C.崩,指帝王去世。古代把国君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陵塌陷来比喻,这一称呼最早见于周代。

D.厌,在文中为“满足”之意,与《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中的“厌”字意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高帝称帝前就已经威权很重,但众人心里仍然有疑惑,王晏则专心侍奉他,逐渐受到宠信。

B.王晏的父亲王普曜借着王晏的势力,做了许多显达官职。王普曜死后,王晏居丧有礼。

C.王俭去世,礼官想给他加“文献”谥号,王晏不同意,认为自宋以来就不给寒族加此谥号。

D.明帝虽然在关键时刻需要王晏,但心里却怀疑他,直到翻阅武帝给王晏的手诏后才消除疑虑。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武帝在东宫,专断朝事,多不闻启,晏虑及罪,称疾自疏。(4分)

(2)久之,转为江州刺史,泣不愿出,留为吏部尚书,终以旧恩见宠。(4分)

14.王晏为什么被当时的人称赞?后来又为何受到责怪?请简要概述。(3分)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

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节选自《十二章》)

材料二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宇仲尼。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日:“孔丘,圣人之后。吾闻圣人之后,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孔子年三十五,季平子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干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桓子嬖臣曰仲梁怀,与阳虎有隙。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阳虎由此益轻季氏。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注)诸枉,则枉者直。”康子患盗,孔子日:“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因史记作《春秋》,约其文辞而指博。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家,而诸儒亦讲礼于孔子冢。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解释]错,同“措”。

10.下列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

B.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

C.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

D.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

11.下列对两则材料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克已复礼为仁”与“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老子>四章》)中的两个“复”字意思相同。

B.“请事斯语矣”与“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两个“事”意思不同。

C.《春秋》本来是周王朝和当时各个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来特指孔子编写的关于鲁国的编年史。孔子修订《春秋》,行文中增减一字,都有微言大义,后称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D.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用羊、豕做祭品,叫“少牢”。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12.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尊崇礼仪。儿童时代,他就经常演习一些礼仪动作;母亲去世,他在得知父亲的墓址后,才将母亲灵柩与之合葬。

B.孔子秉持正道。季桓子执政鲁国时,阳虎藐视君主;季桓子僭越礼法,以致从大夫以下都不守正道,孔子因此而辞官。

C.孔子传承文化。他隐退时整理《诗》《书》《礼》《乐》,教授弟子;力排众议,根据史官的记载资料删定《春秋》。

D.孔子指出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认为《诗经》,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

13.翻译划线句子。(8分)

(1)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4分)

(2)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4分)

14.在治国理政方面孔子有怎样的见解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3分)

文言文阅读

江苏省镇江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举五羖①于累绁之中,爵之大夫,与语三曰,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②。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

(节选《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材料二: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官益久,则气愈偷。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工。臣节之盛,扫地久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

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窃窥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而已,外此非所知也。清暇之官,知作书法、赓诗而已,外此非所问也。堂陛下之言,探喜怒以为之节,蒙色笑,获燕闲之赏,则扬扬然以喜,出夸其门生、妻子。小不霁,则头抢地而出,别求夫可以受眷之法,彼其心岂真敬畏哉?问以大臣应如是乎?则其可耻之言曰:我辈只能如是而已。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伏栋下求俱压焉者鲜矣!

(节选自《龚自珍全集》,有删改)

[注]①五羖:亦作五羖大夫,指百里奚。②干侯:地名,在今成安县境东部。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6处。(3分)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穆公:即《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秦伯,春秋五霸之一。

B.适:即“”,形声字,文中“适”与“少无适俗韵”中“适”义同。

C.扫地:本义指用扫帚等工具清扫地面,文中喻指“臣节之盛”消声灭迹。

D.窃:用作谦词,与《兼爱》中“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的“窃”手法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昭公二十五年,孔子卷入昭公与季平子的政治斗争,被迫趁乱逃离鲁国,寄居于高昭子门下。

B.韶乐,史称舜乐,齐人称赞孔子,看似有感于“三月不知肉味”,实则是对孔子遵奉周礼的认同。

C.龚自珍开章明义,直击时弊,揭露久居高位的官绅阿谀谄媚的丑恶嘴脸,愤然之情,溢于言表。

D.大臣们在朝廷里发表政论,不以江山社稷为出发点,而是根据皇帝的喜怒行事,全无廉耻之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举五羖于累绁之中,爵之大夫,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2)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伏栋下求俱压焉者鲜矣!

14.请结合材料一中孔子的观点,分析材料二中官场乱象产生的根本原因。(3分)

10.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对2处,得1分。超过6处不得分)

11.B。本文中的“适”义为“到”,“少无适俗韵”中“适”义为“顺应”,词义不同。D项“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的“窃”义为“偷窃”。

12.A。A项无中生有。

13.(1)从监狱中启用百里奚,并授予大夫爵位,和他谈论了三天,把国家大事交给他。(每句1分)

(2)像这样下去,边疆万一有紧急情况发生,他们就会像斑鸠、燕子一样纷纷地飞走了,能够心甘情愿同朝廷共患难的人太少了!(每点1分)

14.君无大志,行事不端,用人不察。正因为国君不像国君,臣子自然也不像臣子。

材料一:

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大约三十岁。齐景公和晏婴来鲁国,景公问孔子:“以前秦穆公国家小,所处地理位置又偏僻,为什么能称霸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然小,但其志向远大;所处地理位置虽偏僻,但行为正直。从监狱中启用百里奚,并授予大夫爵位,和他谈论了三天,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秦国这样就是称王也可以,称霸还算小的了。”景公听了很高兴。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季平子和郈郦昭伯因为斗鸡的缘故得罪了鲁昭公。鲁昭公率领军队攻击季平子,季平子和孟孙氏、叔孙氏三家联合攻打鲁昭公,昭公的军队战败,他逃奔到齐国,齐景公把昭公安置在干侯。此后不久,鲁国大乱。孔子去到齐国,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习《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称赞孔子。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说:“讲得好啊!如果真的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纵然有粮食,我怎么能吃得下去呢!”改日齐景公又向孔子询问为政,孔子说:“为政在于节约财物。”

材料二:

读书人都懂得廉耻,那么国家就永远不会有耻辱了。读书人不懂得廉耻,这就是国家的最大耻辱。我考察了所有近代的读书人,当官越久,知耻的精神就越差劲。名望越高,巴结的恶习就越顽固。地位越接近皇帝,逢迎的手段就越巧妙。大臣讲究节操的盛况,已完全没有了。这不是由于别的原因,而是没有使朝廷官员知耻的精神振作起来的缘故。

怎样才能振作朝廷官员的知耻精神呢?答:首先是教育朝廷官员懂得廉耻。贾谊在规劝汉文帝时说:“如果国君对待大臣像对待犬马一样,大臣就会像犬马那样要求自己。如果国君像对待官吏一样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按官吏的标准要求自己。”

我私下观察现在身居要职的官员,他们只知道追求车马,讲究服饰,卖弄花言巧语,此外就一无所知了。清闲的官员,只知道练书法和吟诗作对,此外就什么都不过问了。大臣们在朝廷里发表政论,都是察言观色根据皇帝的喜怒行事,当皇帝态度和颜悦色或赐宴的时候,他们便洋洋得意,出来在自己的门生、妻子儿女面前夸耀一番。皇帝稍有不高兴,他们就赶快磕头退出,另外寻求可以得到皇帝宠爱的办法。难道他们的心真正地敬畏皇帝吗?问他们作为大臣难道应该这么做吗?他们却可耻地说:我们这些人只能这样罢了。像这样下去,边疆万一有紧急情况发生,他们就会像斑鸠、燕子一样纷纷地飞走了,能够心甘情愿同朝廷共患难的人太少了!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调研测验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娣探谨奉

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瘝痌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夺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①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②,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材料二: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节选自《答司马谏议书》)

[注]①宣扬佛家经学的院社,泛指深远的学问。②东晋时期,谢安坚决辞去官职到会稽附近的东山隐居,经常有文人前来拜访他,与他饮酒赋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夺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

B.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夺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

C.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夺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

D.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夺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霁,指雨雪后天气转晴,与《阿房宫赋》中“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的“霁”相同。

B.采薪之患,意思是担心打不了柴,是说自己生病的一种婉辞,亦作“采薪之忧”。

C.脂粉,胭脂和香粉,古代常用来借指妇女,如秦可卿称王熙凤为“脂粉队里的英雄”。

D.君实,司马光的名,王安石直呼其名,表示他和司马光的关系非常亲密。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的短笺,逻辑上是来龙去脉清晰可辨,文风上是魏晋风度清丽典雅,情感上是楚楚动人情真意切。

B.身处闺阁之内、病榻之间,而材料一的写信人的精神世界却实现了极大自由,思接千载,神追古人,以逍遥游般的精神境界,自由翱翔,欲与古人比肩。

C.材料一的收信人得着“真卿墨迹”想到送给妹妹,可见真心;而这一细节也暗示出写信的这个妹妹擅长作画。

D.材料一重情,多情真意切,兄妹情谊,跃然纸上;材料二重说理,多客套寒暄,名实之辩,丝丝入扣。

13.请在横线上填写《红楼梦》中的人物姓名。(4分)

材料一是写给的短笺,其中“薛林之技”的“薛林”分别是指和。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教材内句子。(8分)

(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0.D

11.D(君实,司马光的字,古人称字,朋友不可直呼其名)

12.C(真卿墨迹是书法,探春擅长书法)

13.贾探春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写姓名该空不给分)

14.(1)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考虑到(事情)适宜就采取行动,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做得)正确且看不出值得反悔的地方啊。(4分)

(2)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会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4分)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调研测验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①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教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

[注]①辟:亲近、偏爱之意。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富A润屋B德C润身D心广E体胖F故G君子H必诚其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指使……和睦,《谏逐客书》中“却宾客以业诸侯”中“业”的用法与之相同。

B.厌,指满足,与《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中的“厌”词义相同。

C.形,指显现出,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中的“形”用法不同。

D.心不在焉,指心思不在这里,与现代汉语中“心不在焉”在感彩上是不同的。

12.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一节提出了“八条目”之说,它们之间不是并列关系,其中“格物”是核心。

B.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注重修身,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

C.要做到“诚意”需要不自欺欺人,要做到“正心”需要摈弃不良情绪和外界干扰。

D.选文中使用了顶针、排比等修辞,使得道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增强了说服力。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4分)

(2)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4分)

1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是什么意思请简述材料二引用此谚语的用意。(3分)

10.BDF11.B12.A

13(1)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诚、致、格物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所以喜爱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的缺点、不喜欢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优点的人,天下很少见。(好、恶、美、鲜各1分)

14.意思:人总看不到自己儿子身上的恶习,总不认为自家禾苗比别家硕壮。(1分)

用意:说明人都是有私心和偏见的(1分),所以要注重修身,破除这种偏见。(1分,从反面答也可)

文言文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应该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慎重。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做坏事,没有什么做不出来的,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夸耀自己好的一面。(殊不知)别人看你,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所以喜爱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的缺点、不喜欢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优点的人,天下很少见。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节选自《礼记大学》)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暑期测验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晏字休默,仕宋,初为建安国左常侍。晋熙王燮安西板晏主簿,时齐武帝为长史,与晏相遇。府转镇西,板晏为记室。沈攸之事难,随武帝镇盆城。齐高帝时威权虽重,而众情犹有疑惑,晏便专心奉事,军旅书翰皆见委,渐见亲待,常参议机密。

建元初,为太子中庶子。武帝在东宫,专断朝事,多不闻启,晏虑及罪,称疾自疏。武帝即位,为长史兼侍中意任如旧。迁侍中祭酒,遭母丧,起为司徒左长史。晏父普曜藉晏势,多历通官。普曜卒,晏居丧有礼。

永明六年,为丹阳尹。晏位任亲重,自豫章王嶷、尚书令王俭皆降意接之,而晏每以疏漏被责,连称疾。久之,转为江州刺史,泣不愿出,留为吏部尚书,终以旧恩见宠。时尚书令王俭虽贵而疏,晏既领选,权行台阁,与俭颇不平。俭卒,礼官欲依王导谥为“文献”,晏启上曰:“导乃得此谥,但宋来不加素族。”武帝崩,遗旨以尚书事付晏及徐孝嗣。

郁林即位,转左仆射。及明帝谋废立,晏便响应接奉,转尚书令,封曲江县侯,给鼓吹一部、甲仗五十人入殿。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时人以此窥之明帝与晏东府语及时事,晏抵掌曰:“公常言晏怯,今定如何”建武元年,进号骠骑大将军,给班剑二十人,又加兵百人,领太子少傅,进爵为公。

晏笃于亲旧,为时所称,至是自谓佐命惟新,言论常非武帝故事,众始怪之,明帝虽以事际须晏,而心相疑斥,料简武帝中诏,得与晏手诏三百余纸,皆是论国家事。永明中,武帝欲以明帝代晏领选,晏启曰:“鸾清干有余,然不谙百氏,恐不可居此职。”乃止。及见此诏,愈猜薄之。晏性浮动,志欲无厌,自谓旦夕开府,人或讥之。

(节选自《南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议/时人以此窥之

B.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议时人/以此窥之

C.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议/时人以此窥之

D.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议时人/以此窥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元,南齐高帝萧道成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在汉武帝时始设。

B.迁,指贬官或降低官职。此处与《琵琶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迁”字含义相同。

C.崩,指帝王去世。古代把国君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陵塌陷来比喻,这一称呼最早见于周代。

D.厌,在文中为“满足”之意,与《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中的“厌”字意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高帝称帝前就已经威权很重,但众人心里仍然有疑惑,王晏则专心侍奉他,逐渐受到宠信。

B.王晏的父亲王普曜借着王晏的势力,做了许多显达官职。王普曜死后,王晏居丧有礼。

C.王俭去世,礼官想给他加“文献”谥号,王晏不同意,认为自宋以来就不给寒族加此谥号。

D.明帝虽然在关键时刻需要王晏,但心里却怀疑他,直到翻阅武帝给王晏的手诏后才消除疑虑。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武帝在东宫,专断朝事,多不闻启,晏虑及罪,称疾自疏。(4分)

(2)久之,转为江州刺史,泣不愿出,留为吏部尚书,终以旧恩见宠。(4分)

14.王晏为什么被当时的人称赞?后来又为何受到责怪?请简要概述。(3分)

(一)文言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10.A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时明帝形势已经公开,而没人敢于先说,萧谌兄弟握有兵权,迟疑不决,王晏接连三夜便装步行到萧谌家中商议,当时的人们因此观望着他们。

“萧谌兄弟”是“握兵权”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时人”意思是“当时的人们”,是“以此窥之”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A。

11.B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B.“贬官或降低官职”错误。迁,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文中“迁侍中祭酒”指升迁为侍中祭酒;《琵琶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指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故选B。

12.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直到翻阅武帝给王晏的手诏后才消除疑虑”错,依据原文“明帝虽以事际须晏,而心相疑斥,料简武帝中诏,得与晏手诏三百余纸,……及见此诏,愈猜薄之”可知等看见这张诏书后,明帝更加猜忌和鄙薄他。故选D。

13.(1)齐武帝做太子时就常独断朝政,很多事情都不上报,王晏担心这会牵连自己,便自动疏远他。

(2)时间久了,转任为江州刺史。他哭着不愿离京任职,又留在京城担任吏部尚书,最终因为旧恩而被宠信。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闻启”,上报;“虑”,担心;“罪”,获罪;“疏”,疏远。

(2)“出”,离开京城;“以”,因为;“见”,被。

14.①王晏对亲戚旧友十分真诚,被人称赞;②后来他自认为辅佐维新,言谈之间常常非议武帝旧时的事情,因此受到责怪。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依据原文“晏笃于亲旧,为时所称”可知王晏对亲戚旧友十分真诚,因此被人称赞;

②依据原文“至是自谓佐命惟新,言论常非武帝故事,众始怪之”可知后来他自认为辅佐维新,言谈之间常常非议武帝旧时的事情,因此受到责怪。

王晏字休默,在宋朝做官,起初是建安国左常侍。晋熙王刘燮在安西任命王晏为主簿,当时齐武帝为长史,与王晏相遇。军府转为镇西,又任命王晏为记室。沈攸之发难后,他跟随武帝镇守盆城。齐高帝当时虽然威权很重,但众人心里仍然疑惑,王晏则专心侍奉,军事文件都委托给他。他逐渐受到宠信,常常参与议论机密。

建元初年(479),他担任太子中庶子。武帝在东宫,专断朝政,很多事情都不上报,王晏担心会获罪,便称病自动疏远他。武帝即位,他做长史兼侍中,信任如旧。升为侍中祭酒,中间遭到了母亲的丧事,后来起用为司徒左长史。王晏的父亲王普曜借着王晏的势力,做了许多显达官职。王普曜死后,王晏居丧有礼。

永明六年(488),担任丹阳尹。王晏地位重要而且很受信赖,豫章王萧嶷、尚书令王俭等都放下架子和他结交,而王晏常常因为工作出现疏漏受到责备,所以连连称说有病。时间久了,转为江州刺史。他哭着不愿离京任职,结果留下担任吏部尚书,终于因为旧恩而被宠信。当时尚书令王俭虽然官位高贵,却被疏远,王晏负责选拔官吏以后,权力管到台阁,和王俭很不融洽。王俭去世,礼官想依照王导的先例给他追加谥号为“文献”,王晏上奏说:“王导才能得到这样的谥号,但宋朝以来不加给素族。”武帝去世,遗旨把尚书事交给王晏和徐孝嗣。

郁林王即位,转为左仆射。后来明帝谋划废立皇帝,王晏便响应推举,转为尚书令,封为曲江县侯,配给乐队一部、卫队五十人入殿。当时明帝形势已经公开,而没人敢于先说,萧谌兄弟握有兵权,迟疑不决,王晏接连三夜便装步行到萧谌家中商议,当时的人们因此观望着他们。明帝与王晏在东府谈到时事,王晏和他击掌说道:“您常说王晏怯懦,现在如何”建武元年(494),晋升官号为骠骑大将军,配给班剑二十人,又加兵一百人,兼太子少傅,晋升爵位为公。

王晏对亲戚旧友十分热情,为当时人所称赞,现在自认为辅佐维新,言谈之间常常非议武帝旧时的事情,众人才开始加以责怪。明帝虽然在关键时刻需要王晏,但心里却怀疑排斥。他翻阅武帝时的诏令,得到给王晏的手诏三百余张,都是议论国家政事。永明时期(483-493),武帝想让明帝代王晏兼管选举,王晏启奏说:“萧鸾精明干练有余,然而不熟悉诸姓百家,恐怕不能担任这一职务。”于是停下了。等看见这张诏书后,明帝更加猜忌和鄙薄他。王晏性情浮躁,私欲无厌,自己声言旦夕之间就可以官至开府,有人便对他进行讥讽。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

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节选自《十二章》)

材料二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宇仲尼。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日:“孔丘,圣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